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正是由于总量与个量之间可能存在
大相径庭的情况,导致对宏观经济
总量的计算成为我们首先需要学习
的内容。
“如果没有国民收入核算的革新和
改进,当前的宏观经济学是不可想
象的 。” —— 托
宾
国民收入核算简史
?十七世纪下半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拓
者之一,英国学者配第首次对英国的国民
收入进行了初步的计算
?1936年,KEYNES发表其巨著, 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宣告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
凯恩斯主义学派诞生后,现代意义上的国
民收入核算体系开始建立
?1939年,国际联盟首次在, 世界经济概
览, 中列出 26个国家国民收入的估算值
?二战后无论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计划经济
国家均完整地建立了国民收入核算制度
?195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
表, 由联合国主持完成,称为 SNA第一版
?1968年,SNA第二版发布
?1993年,SNA第三版由联合国、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共体等联合
发布
两种不同的核算体系
?SN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使
用
?以凯恩斯经济学为基
础
?包括非物质生产劳动
?MPS( Material
Products Balance
System)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使
用
?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
础
?不包括非物质生产劳
动
SNA体系与 MPS体系的不同
?盈利性服务业:如运输、旅馆、理发、照
相等
?非盈利性社会事业;如公立医院、学校、
慈善事业等
?直接为个人或家庭提供服务的个人:如保
姆、家庭教师等
?政府机关:如军队、警察、法官等
SNA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 GNP
?从理论的角度,通过 GNP的计算可以推导
出以后我们将学习的另外几个指标的计算
公式
?从实际的角度,无论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
组织还是中国政府,都把 GNP指标作为衡
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
我国 GNP在世界的位置
?在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 ( 98-99)
中,按人均 GNP把所有国家划分为四个档
次:
?低收入( <$785)
?下中等收入( $786-$3125)
?上中等收入( $3126-$9655)
?高收入( >$9656)。
?1997年世界银行统计:
?中国 GNP居全球第七位
?中国人均 GNP$860,居全球第 81位
?按购买力平价法,中国人均 GNP$3570,
居全球第 65位
第一节 GNP的核算方法
一、定义:( P24)
注意:
1,计算的时间范围:一定时间以内 。
计算的只是当年生产出的产品的总值 。
( 存货, 二手货, 文物等不算 )
2,仅指最终产品 ( 最后供人们使用
的产品 ) 的总值, 不包括中间产品
( 在下一个生产阶段作为投入品的产
品 ) 。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一个产业的生 产过程往往是将其它产业的制成 品
作为投入生产出新的产品,因此,如不分清楚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则将造成重复计算。煤炭在用于冶 炼钢铁时是中间产品;在居民用 于
取暖时是最终产品。因此,把哪一 部分煤炭作为最终产品,哪一部 分
又是中间产品就难以区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核算 GNP 时,采用增
值法——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例: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 间 产 品
成本
增加值
棉花 8 —— 8
棉纱 11 8 3
棉布 20 11 9
服装 30 20 10
合计 69 39 30
服装是最终产品,其总市场价值是 30,用增值法计算也是 30,如不区
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则会有重复计算 ( 39 )。
3, 不 仅 包 括 有 形 的 物 质 产 品, 而 且 包 括 无 形 的
产品——劳 务。
4,按现期的 市场价格 计 算。
A, 不 经 过 市 场 销 售 的 最 终 产 品 ( 如 自 给 性 产 品,
自 我服务 性服务 等 )没有价 格,就不计 入 GNP ;
B,价 格 水平变动,将引 起 GNP 的 变 动。
二,GNP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 P25,也就是把购买所有最
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
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具体而言,用支出法核算的 GNP由四种
最终需求组成: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总
投资、政府购买、外国人对本国产品和
劳务的需求(净出口)。
?GNP= C+I+G+(X-M)
理解支出法的关键
?个人购买住宅的支出属于投资,而不是消
费。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厂房、生产线等)和
存货投资(一工厂的原材料、半成品、尚
未销售出去的库存成品等)。
?政府购买 ——政府进行的采购
?净出口可能为正,可能为负。
?收入法, P26,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
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
加,再增减一些非要素使用收入(如补
贴等),得到 GNP
?四大生产要素
?土地 ——地租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企业家才能 ——利润
?最终产品法,P29,用这种方法计算
时,各物质生产部门从自己的产值中减
去生产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就得
到该部门的增加值。
?商业、服务等提供劳务的部门也按同样
的方法计算。
?卫生、教育、行政等部门无法计算增加
值(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是社会必需的,
但没有市场价格),按该部门职工的工
资来计算,用工资代表它们所提供的劳
务的价值。
以上三种方法理论上得到的结果应该
一致 (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的 GNP 应
该 有 一 个 确 定 的 值 ),但 实 际 统 计 时 往
往三种方法会得到大同小异的三个结
果,以支出法为准 。
换言之,在收入法和最终产品法的核
算表格中,均有一项, 误差与修正,
三、名义 GNP、实际 GNP、人均
GNP
?名义 GNP:按现期(当年)价格计算。既
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也反映价格水平的
变动
?实际 GNP:按基期(不变)价格计算。只
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
?人均 GNP= GNP/当年人口数
四,GNP与 GDP
?GNP,国民生产总值
?以人口为统计标准,遵循国民原则
?GDP, 国内生产总值
?以领土为统计标准,遵循国土原则
?中国 ——GNP<GDP
?日本 ——GNP>GDP
用标准货币(如美元)核算
GNP的两种方法
?汇率换算法:三年平均汇率的平均值
作为换算的依据。
?购买力平价法( 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用两个或两个以上
国家货币在购买力相等时的比率作为
换算的依据。
兰德公司 1990年 PPP法 1031
劳伦斯,萨默斯 1990年 PPP法 2140
航空航天大学 1991年 PPP法 168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2年 PPP法 1600
世界银行 1993年 PPP法 2120
世界银行 1993年 汇率法 485
国家统计局 1999年 汇率法 790
部分对我国人均 GNP的估算结果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其它总量
?国民生产净值 NNP,P23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如一年)内新增加的
产值。
?GNP-折旧= NNP
?NNP=消费+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政府购买+净出口
?国民收入 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
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管理)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 NNP-间接税
?直接税:无法转嫁,即直接向最终纳税
人征收(所得税、财产税等)
?间接税:可以转嫁,由直接征税对象企
业转嫁给消费者(营业税、货物税等)
?个人收入 PI,P32,简单讲,即一个国
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P32,即一个国家
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 PI-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储蓄
附件一:
有关中国统计数据可靠性的争论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
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
日本的 23.1%,德国的 57.8%,英国的
76.4%,法国的 84.0%,已经超过意大利,
跃居世界第六位
?美国 500家大公司 2001年利润总额为 2060
亿美元,比上年猛跌了 53%。美联储主席
格林斯潘也认为美国经济的前景“还不明
朗”
争议开始出现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
学和历史学教授托马斯 ·罗斯基,中国政府
的统计数据夸大了近年的经济增长,1998
年的实际增长率最多只有 2.2%,而不是官
方公布的 7.8%
?最主要的论据,如统计数字真实,则 1998
- 2000 年三年间中国的 GDP 累计增长
24.7%,但同期能源消费却下降 12.8%
?这意味着单位能耗下降了 30%,这是不可
能的!
?陆续有其他外国学者和媒体支持上述判断
?麻省理工学院 (MIT)史龙管理学院前院长莱
斯特 ?舒若 (Lester Thurow),2001年中国
增长率为 7.3%,而香港的增长率仅 -2%。
众所周知,华南是中国经济的前趋,而香
港是中国南方经济的首府。如果香港周围
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至少是 7.3%,香港不可
能为 -2%。那么其中一个数据肯定是错的
?2002年 1月,美国, 中国经济, 季刊主编斯
塔德维尔在, 中国梦, 一书中把中国经济
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
?4月 1日,,时代, 周刊也刊登了一篇题为
,中国为什么造假账?, 的文章,称中国
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
?如何看待西方学界和舆论的质疑,如何总
结自己近 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现实
和未来作出全面而清醒的判定,一时间似
乎成为一个急需直面的话题
相反的意见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公布的 2001年, 中
国经济半年报告, 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
给予了肯定。该报告指出,在许多国家都
陷入衰退的时候,中国 拉动内需 使经济保
持高速增长
?国内也迅速作出反应,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和财政部副部长先后公开反驳了“怀疑”
论,国内经济学界也纷纷作出回应
国内学者的看法
?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
敏:“中国的统计质量并不是同等水平发
展中国家里最坏的,若与转轨国家对比,
中国的统计质量几乎是最好的”
?任若恩:“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同由政府
机构统计,如果不相信前者,那又怎能相
信后者?事实上,考虑到石油走私和不顾
政府禁令开工的小煤窑,上述 3年的实际能
源消费要远远高于公布的数字。”
我的看法:短期的数据并不对长
期的发展有决定性意义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 1980 年代的年
均增长率是 10.1%,仅次于非洲资源型国
家博茨瓦纳; 1990 年代的年均增长率则名
列全球榜首,为 10.7%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国家是一
个长期的任务
?美国花了一百年才赶上了英国的人均收入
?台湾在 1959年人均收入才五百美元,在成
功地发展了近五十年后,达到了二万美元,
这还只是美国的一半
?中国的长期发展不是看在今后的五、六年
中能否快速发展,也不是看是否能解决目
前的这些问题,而是要看它能否在很长的
一个时期里维持稳步发展。
?有许多国家在蓬勃发展了十年、二十年后
突然倒下了:像巴西,1968年到 1978年间,
它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奇迹破灭的一个典型
?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经济奇迹,但是将近
一半的奇迹最终都破灭了
?1914 年,沙皇俄国的国民收入不到美国的
1/5
?到 1960 年,前苏联把这个差距缩小到 GDP
接近美国的一半
?到 2001 年,俄罗斯联邦的 GDP 居然下滑
至不到美国的 4%
附件二:
GDP核算的缺陷
?GNP没有反映出儿童的健康、他们所受的
教育以及他们从游戏中得到的快乐。 GNP
没有反映出优美的诗歌、牢固的婚姻、智
慧的人民和公正的政府。 GNP没有反映出
每一个公民的勇气、正直和对国家的奉献。
一句话,GNP包括了其他的一切,除了生
活的意义。
? ——S R 肯尼迪
1968
经济学的回答
?GNP没有衡量儿童的健康,但高 GNP可以负
担更好的医疗保健
?GNP没有衡量儿童的教育,但高 GNP可以负
担更好的教育制度
?GNP没有衡量优美的诗歌、每一个公民的
知识、勇气、智慧等等,但当人们不用过
多关心是否能够负担生活的物质必需品时,
所有的美好的气质更容易得到培养
但经济学并不认为 GDP是一个完
美的衡量福利的指标
?无法用 GDP衡量闲暇
?无法用 GDP衡量环境质量
正是由于总量与个量之间可能存在
大相径庭的情况,导致对宏观经济
总量的计算成为我们首先需要学习
的内容。
“如果没有国民收入核算的革新和
改进,当前的宏观经济学是不可想
象的 。” —— 托
宾
国民收入核算简史
?十七世纪下半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拓
者之一,英国学者配第首次对英国的国民
收入进行了初步的计算
?1936年,KEYNES发表其巨著, 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宣告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
凯恩斯主义学派诞生后,现代意义上的国
民收入核算体系开始建立
?1939年,国际联盟首次在, 世界经济概
览, 中列出 26个国家国民收入的估算值
?二战后无论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计划经济
国家均完整地建立了国民收入核算制度
?195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
表, 由联合国主持完成,称为 SNA第一版
?1968年,SNA第二版发布
?1993年,SNA第三版由联合国、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共体等联合
发布
两种不同的核算体系
?SN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使
用
?以凯恩斯经济学为基
础
?包括非物质生产劳动
?MPS( Material
Products Balance
System)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使
用
?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
础
?不包括非物质生产劳
动
SNA体系与 MPS体系的不同
?盈利性服务业:如运输、旅馆、理发、照
相等
?非盈利性社会事业;如公立医院、学校、
慈善事业等
?直接为个人或家庭提供服务的个人:如保
姆、家庭教师等
?政府机关:如军队、警察、法官等
SNA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 GNP
?从理论的角度,通过 GNP的计算可以推导
出以后我们将学习的另外几个指标的计算
公式
?从实际的角度,无论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
组织还是中国政府,都把 GNP指标作为衡
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
我国 GNP在世界的位置
?在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 ( 98-99)
中,按人均 GNP把所有国家划分为四个档
次:
?低收入( <$785)
?下中等收入( $786-$3125)
?上中等收入( $3126-$9655)
?高收入( >$9656)。
?1997年世界银行统计:
?中国 GNP居全球第七位
?中国人均 GNP$860,居全球第 81位
?按购买力平价法,中国人均 GNP$3570,
居全球第 65位
第一节 GNP的核算方法
一、定义:( P24)
注意:
1,计算的时间范围:一定时间以内 。
计算的只是当年生产出的产品的总值 。
( 存货, 二手货, 文物等不算 )
2,仅指最终产品 ( 最后供人们使用
的产品 ) 的总值, 不包括中间产品
( 在下一个生产阶段作为投入品的产
品 ) 。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一个产业的生 产过程往往是将其它产业的制成 品
作为投入生产出新的产品,因此,如不分清楚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则将造成重复计算。煤炭在用于冶 炼钢铁时是中间产品;在居民用 于
取暖时是最终产品。因此,把哪一 部分煤炭作为最终产品,哪一部 分
又是中间产品就难以区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核算 GNP 时,采用增
值法——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例: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 间 产 品
成本
增加值
棉花 8 —— 8
棉纱 11 8 3
棉布 20 11 9
服装 30 20 10
合计 69 39 30
服装是最终产品,其总市场价值是 30,用增值法计算也是 30,如不区
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则会有重复计算 ( 39 )。
3, 不 仅 包 括 有 形 的 物 质 产 品, 而 且 包 括 无 形 的
产品——劳 务。
4,按现期的 市场价格 计 算。
A, 不 经 过 市 场 销 售 的 最 终 产 品 ( 如 自 给 性 产 品,
自 我服务 性服务 等 )没有价 格,就不计 入 GNP ;
B,价 格 水平变动,将引 起 GNP 的 变 动。
二,GNP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 P25,也就是把购买所有最
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
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具体而言,用支出法核算的 GNP由四种
最终需求组成: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总
投资、政府购买、外国人对本国产品和
劳务的需求(净出口)。
?GNP= C+I+G+(X-M)
理解支出法的关键
?个人购买住宅的支出属于投资,而不是消
费。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厂房、生产线等)和
存货投资(一工厂的原材料、半成品、尚
未销售出去的库存成品等)。
?政府购买 ——政府进行的采购
?净出口可能为正,可能为负。
?收入法, P26,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
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
加,再增减一些非要素使用收入(如补
贴等),得到 GNP
?四大生产要素
?土地 ——地租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企业家才能 ——利润
?最终产品法,P29,用这种方法计算
时,各物质生产部门从自己的产值中减
去生产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就得
到该部门的增加值。
?商业、服务等提供劳务的部门也按同样
的方法计算。
?卫生、教育、行政等部门无法计算增加
值(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是社会必需的,
但没有市场价格),按该部门职工的工
资来计算,用工资代表它们所提供的劳
务的价值。
以上三种方法理论上得到的结果应该
一致 (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的 GNP 应
该 有 一 个 确 定 的 值 ),但 实 际 统 计 时 往
往三种方法会得到大同小异的三个结
果,以支出法为准 。
换言之,在收入法和最终产品法的核
算表格中,均有一项, 误差与修正,
三、名义 GNP、实际 GNP、人均
GNP
?名义 GNP:按现期(当年)价格计算。既
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也反映价格水平的
变动
?实际 GNP:按基期(不变)价格计算。只
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
?人均 GNP= GNP/当年人口数
四,GNP与 GDP
?GNP,国民生产总值
?以人口为统计标准,遵循国民原则
?GDP, 国内生产总值
?以领土为统计标准,遵循国土原则
?中国 ——GNP<GDP
?日本 ——GNP>GDP
用标准货币(如美元)核算
GNP的两种方法
?汇率换算法:三年平均汇率的平均值
作为换算的依据。
?购买力平价法( 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用两个或两个以上
国家货币在购买力相等时的比率作为
换算的依据。
兰德公司 1990年 PPP法 1031
劳伦斯,萨默斯 1990年 PPP法 2140
航空航天大学 1991年 PPP法 168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2年 PPP法 1600
世界银行 1993年 PPP法 2120
世界银行 1993年 汇率法 485
国家统计局 1999年 汇率法 790
部分对我国人均 GNP的估算结果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其它总量
?国民生产净值 NNP,P23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如一年)内新增加的
产值。
?GNP-折旧= NNP
?NNP=消费+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政府购买+净出口
?国民收入 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
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管理)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 NNP-间接税
?直接税:无法转嫁,即直接向最终纳税
人征收(所得税、财产税等)
?间接税:可以转嫁,由直接征税对象企
业转嫁给消费者(营业税、货物税等)
?个人收入 PI,P32,简单讲,即一个国
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P32,即一个国家
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 PI-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储蓄
附件一:
有关中国统计数据可靠性的争论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
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
日本的 23.1%,德国的 57.8%,英国的
76.4%,法国的 84.0%,已经超过意大利,
跃居世界第六位
?美国 500家大公司 2001年利润总额为 2060
亿美元,比上年猛跌了 53%。美联储主席
格林斯潘也认为美国经济的前景“还不明
朗”
争议开始出现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
学和历史学教授托马斯 ·罗斯基,中国政府
的统计数据夸大了近年的经济增长,1998
年的实际增长率最多只有 2.2%,而不是官
方公布的 7.8%
?最主要的论据,如统计数字真实,则 1998
- 2000 年三年间中国的 GDP 累计增长
24.7%,但同期能源消费却下降 12.8%
?这意味着单位能耗下降了 30%,这是不可
能的!
?陆续有其他外国学者和媒体支持上述判断
?麻省理工学院 (MIT)史龙管理学院前院长莱
斯特 ?舒若 (Lester Thurow),2001年中国
增长率为 7.3%,而香港的增长率仅 -2%。
众所周知,华南是中国经济的前趋,而香
港是中国南方经济的首府。如果香港周围
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至少是 7.3%,香港不可
能为 -2%。那么其中一个数据肯定是错的
?2002年 1月,美国, 中国经济, 季刊主编斯
塔德维尔在, 中国梦, 一书中把中国经济
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
?4月 1日,,时代, 周刊也刊登了一篇题为
,中国为什么造假账?, 的文章,称中国
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
?如何看待西方学界和舆论的质疑,如何总
结自己近 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现实
和未来作出全面而清醒的判定,一时间似
乎成为一个急需直面的话题
相反的意见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公布的 2001年, 中
国经济半年报告, 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
给予了肯定。该报告指出,在许多国家都
陷入衰退的时候,中国 拉动内需 使经济保
持高速增长
?国内也迅速作出反应,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和财政部副部长先后公开反驳了“怀疑”
论,国内经济学界也纷纷作出回应
国内学者的看法
?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
敏:“中国的统计质量并不是同等水平发
展中国家里最坏的,若与转轨国家对比,
中国的统计质量几乎是最好的”
?任若恩:“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同由政府
机构统计,如果不相信前者,那又怎能相
信后者?事实上,考虑到石油走私和不顾
政府禁令开工的小煤窑,上述 3年的实际能
源消费要远远高于公布的数字。”
我的看法:短期的数据并不对长
期的发展有决定性意义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 1980 年代的年
均增长率是 10.1%,仅次于非洲资源型国
家博茨瓦纳; 1990 年代的年均增长率则名
列全球榜首,为 10.7%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国家是一
个长期的任务
?美国花了一百年才赶上了英国的人均收入
?台湾在 1959年人均收入才五百美元,在成
功地发展了近五十年后,达到了二万美元,
这还只是美国的一半
?中国的长期发展不是看在今后的五、六年
中能否快速发展,也不是看是否能解决目
前的这些问题,而是要看它能否在很长的
一个时期里维持稳步发展。
?有许多国家在蓬勃发展了十年、二十年后
突然倒下了:像巴西,1968年到 1978年间,
它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奇迹破灭的一个典型
?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经济奇迹,但是将近
一半的奇迹最终都破灭了
?1914 年,沙皇俄国的国民收入不到美国的
1/5
?到 1960 年,前苏联把这个差距缩小到 GDP
接近美国的一半
?到 2001 年,俄罗斯联邦的 GDP 居然下滑
至不到美国的 4%
附件二:
GDP核算的缺陷
?GNP没有反映出儿童的健康、他们所受的
教育以及他们从游戏中得到的快乐。 GNP
没有反映出优美的诗歌、牢固的婚姻、智
慧的人民和公正的政府。 GNP没有反映出
每一个公民的勇气、正直和对国家的奉献。
一句话,GNP包括了其他的一切,除了生
活的意义。
? ——S R 肯尼迪
1968
经济学的回答
?GNP没有衡量儿童的健康,但高 GNP可以负
担更好的医疗保健
?GNP没有衡量儿童的教育,但高 GNP可以负
担更好的教育制度
?GNP没有衡量优美的诗歌、每一个公民的
知识、勇气、智慧等等,但当人们不用过
多关心是否能够负担生活的物质必需品时,
所有的美好的气质更容易得到培养
但经济学并不认为 GDP是一个完
美的衡量福利的指标
?无法用 GDP衡量闲暇
?无法用 GDP衡量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