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白灵菇栽培
The cultivation of P.ferulae
本章知识体系
形态特征
生活条件
培养料制作
栽培技术
出菇管理
后期增产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白灵菇
栽培技术
教学重点, 1.栽培料制作
2.接种方法
教学难点, 3.发菌管理
4.出菇管理
一、概述
白灵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
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又名
阿魏菇、白阿魏蘑、阿魏侧耳。
二、食药用价值,
( 1)蛋白质含量达 14.7%
( 2)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软化血管,降低血
压,防止动脉硬化。
( 3)维生素 D,维生素 c含量较高,防治儿童佝
偻病,软化病,老年骨质疏松症。
三、生活习性
1.温度,
白灵菇属于中低温型菇菌类,
菌丝体最适 24- 27℃; 出菇温度以
10— 15℃ 生长最适宜 ;抗干旱能力比
其他食用菌强。
三、生活习性
2.湿度,
菌丝体生育期空气相对湿度 60%,
子实体最佳相对湿度 85%-95%。
三、生活习性
3.空气
均需新鲜的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含量
超过 0.5%时,易产生畸形菇
三、生活习性
4.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光线
子实体生育阶段,200-600lx散射光
四、栽培技术
(一)生产环境要求
清洁卫生,附近不允许有工业, 三
废,,要远离医院、学校、居民区、公
路 50米以上,水电充足,土壤符合国家
要求的无公害标准。
四、栽培技术
(二)生产大棚建设
生产大棚要按冬暖式蔬菜棚的
标准建设,不可用单层水泥块磊墙,
否则,棚内不宜保温。墙体可土培
或泥挑,厚度要在 60厘米以上。无
滴摸上面要备足两层稻草苫子,用
于温度低时应急保温。
四、栽培技术
(三)栽培季节
以冬春季栽培产量高,质量最
佳。北方以 9月上旬开始播种,11月
中下旬开始出菇,春播不能超过 1月
下旬,4月中旬收成结束。
(四)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配方( 1)棉子壳 40%,杂
木屑 40%,麦皮 10%,玉米粉 8%。配
方中要加红糖、石膏各 1%,按 1:
1.2加水,含水量掌在握 65%左右,
pH值 6.5-7.5最佳,温度偏高时可在
料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石灰以防止培
养料酸胀。
(五)建堆发酵
翻堆:料温以 60℃ 为界,保持 12
小时,第一次翻堆。共需 3— 4次,
发菌期间,若料温超过 75℃,可随
时翻堆降温。
散堆:发好后散堆降温,调节料
的含水量和 pH,即可装袋。
六、装袋、灭菌、发菌
栽培袋采用 17cmX30cmx0.05mm的高
压聚丙烯袋。每袋装料 0.8— 1市斤,
常规灭菌和接种。
发菌:菌袋按 4— 6层摆放,长度不
限。随时测温。经过 25— 35天,菌
丝即可长满菌袋。
七、菌棒后熟管理
菌袋松软,菌丝稀疏,必须
在温度 20℃ — 25℃,湿度 70--
75%,行与行之间稍留空隙,培
养 30— 40天,菌丝浓白、菌袋坚
实,从而储藏足够养分,达到生
理成熟,这个过程就是菌丝后熟
期。
七、菌棒后熟管理
后熟培养期间,为保持水分,不
要打开袋口,散射光的刺激程度以
在存放菌棒的地方能阅读报纸的光
线即可。
八、冷冻刺激(催蕾的关键环节)
具体做法是:把菌棒放入凉爽通
过消毒的室内,摆放方式基本和前
期相同。昼夜至少要拉开 10℃ 的温
差,连续刺激 7— 10天。
八、冷冻刺激(催蕾的关键环节)
刺激后,空气湿度提到 80%左右,
增强散射光照,适当增加通风量,
解松袋口,以让菌棒充分吸收空气
中的水分和新鲜空气。促使菌丝尽
快扭结。此期间,是菌丝由营养生
长向结实生长的转化阶段。
九、出菇管理
将冷冻刺激的菌棒解开两头袋口
并稍微拉一下,料面先不完全暴露,
摆放高度不能超过 6层。
85%— 95%之间(昼夜尽量保持一
致)。
九、出菇管理
温度,10℃ — 15℃ 之间,白天和夜里
应少有温差。
适当延长散射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
度。
适当增加通风次数和每次的通风时间。
3— 4天后,菌棒两头菌丝亮而白时,
将袋口拉开,开口呈比菌棒切面稍
小的园孔,
7— 10天后:两头出现白色、质地坚
硬、表面光滑的小白点,只能留一
个,最多不超过两个,并成上下排
列。
子实体长到大花生壳大小:割掉袋
口薄膜,检查有无碰伤,
子实体长出后 10— 15天:采摘。
九、出菇管理
十、采摘装箱
白灵菇一般只采摘一次,
以菌盖充分展开,边缘尚有卷边,而
孢子又未弹射,菇体七、八成熟时,为
最佳采收期。
用手握住子实体菌柄基部轻轻采下。
单朵保鲜纸包裹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