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章
主要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 1节 概 述
【 常见的精神疾病 】
精神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一类疾病的总称 。
其种类很多 。
包括, 精神病, 亦称精神分裂症 ( 抗精神病药 )
抑郁症 ( 抗抑郁症药 )
躁狂症 ( 抗躁狂症药 )
焦虑症 ( 抗焦虑症药, 苯二氮 类药治疗 )
【 发病机制 】
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
1,精神分裂症,脑内 DA,5-HT功能增强 。
2,抑郁症,特定脑区 5-HT或 NE功能减弱 。
3,躁狂症,特定脑区 5-HT减弱的基础上 NE增加 。
【 治疗精神疾病药物的分类 】
1,抗精神病药 2,抗抑郁药
3,抗躁狂药 4,抗焦虑药
第 2节 抗精神病药
【 分类 】
1,吩噻嗪类 2,丁酰苯类
3,硫杂葸类 4,其它类
一, 吩噻嗪类
氯丙嗪 ( chlorpromazine) — 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 作用与疗效 】
1,抗精神病作用:
消除幻觉, 妄想, 生活能自理, 主要与其阻断中脑边缘系
统及中脑 — 皮层通路的 DA2受体有关 。
2,镇吐作用:
除对晕动病所致呕吐无效外,对其它原因所致呕吐均有良效。
3,对体温的影响: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使体温能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
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下丘脑结节 -漏斗 DA通路之 DA2受体,导致催乳素分
泌增多;卵泡刺激素、促皮质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 不良反应 】
1,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高 (30% ),临床表现有四种:
① 震颤麻痹,② 静坐不能:
③ 急性肌张力障碍,④ 迟发性运动障碍:
机制与治疗:
其中①,②,③三项与阻断黑质 — 纹状体通路之 DA受体,
致使锥体外系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所致,故可用抗胆
碱药纠正,抗组胺药也有效;④项机制未明,用抗胆碱药
反可使其加重,目前尚无较好处理方法。
2,内分泌紊乱:表现为催乳素增多而性激素减少 。
3,外周抗胆碱样副作用:阻断 M— 受体的症状 。
4,心血管系反应:阻断 α受体, 引起体位形低血压 。
5,过敏反应:皮疹, 皮炎, 粒细胞缺乏, 血小板减少等造
血系统过敏反应, 偶见过敏性肝损害 。
6,药源性精神异常:兴奋, 躁动, 抑郁, 幻觉, 妄想意
识障碍等 。
7,神经松弛剂恶性综合征:表现:为高热, 肌僵直, 妄
想, 意识不清和循环衰竭;治疗:可用 DA受体激动药
( 如溴隐亭 ) 及对症治疗 。
氟奋乃静 ( fluphenazine)
【 特点 】
1,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强 ( 25倍 ), 快, 久 。
2,椎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明显。
奋乃静 ( perphenazine)
【 特点 】
1,抗精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较氯丙嗪强 (约 6倍 )。
2,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 但对心, 肝, 肾, 肺的影
响很小 。
3,门诊多作首选,住院病人也常用。
硫利达嗪 ( thioridazine)
【 特点 】
1,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弱 。
2,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弱 。
3,适用于轻症精神病患者,门诊多喜用。
二,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 haloperidol) — 第二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 特点 】
1,抗精神病和镇吐作用比氯丙嗪强 ( 约 50倍 ) 。
2,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明显 。
三, 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 (chlorprothixene,又名氯丙硫蒽, 商品名泰尔
登, Tardan)
【 特点 】
1,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弱, 但镇静, 抗焦虑, 抗抑
郁症作用较强 。
2,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弱 。
四,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 三种新型的抗神病药 )
舒必利 (sulpiride,又叫止呕灵 )
【 特点 】 阻断 DA2受体
1,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好 。
2,不良反应较其它抗精神病药轻 。
3,躁狂症, 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禁用 。
氯氮平 ( clozapine) — 属苯二氮桌类, 广谱抗精神病药
【 特点 】 阻断 5-HT2A受体和 DA2受体
1,作用较强, 其他药物无效常能奏效 。
2,几无椎体外系反应, 但可致粒细胞减少, 一般不作首选 。
利培酮 (risperidone,商品名维思通, Risperdal)
【 特点 】 阻断 DA2受体和 5-HT2受体
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本药级两校,用药方便,锥
体外系反应及抗胆碱反应轻,病人乐于接受,目前已成为一
线药物)。
第 3节 抗抑郁症药
【 抑郁原因 】
单胺假说:中枢神经递质儿茶酚胺 NE和 5-HT的不足 。
【 治疗 】 综合治疗措施
1,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增加中枢神经细胞突触间隙 中的 NE和 5-HT。
一, 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
【 机制 】
通过抑制 NE和 5-HT的再摄取,增高二者在突触间隙中
的浓度。
【 药物 】
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米帕明(丙米嗪)、氯米帕明 (氯
丙米嗪 )、三甲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 (多虑平 ) 等。
二, 选择性 NE再摄取抑制药
【 机制 】
通过抑制 NE的再摄取, 增高 NE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
【 作用特点 】
见效较快, 不良反应较弱 。
【 药物 】
去甲米帕明、去甲替林、马普替林、阿莫沙平。
三, 选择性 5— HT再摄取抑制药
【 机制 】
通过抑制 5-HT的再摄取, 增高 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
【 作用特点 】
不良反应较弱 。
【 药物 】
氟西汀, 帕罗西汀, 舍曲林, 氟伏沙明
四,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 机制 】
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 (MAO-A,MAO-B),增高 NE,DA
和 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
【 作用特点 】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MAOI)不良反应较重 。
【 药物 】
苯乙肼, 反苯环丙胺, 尼亚拉胺等
第 4节 抗躁狂药
【 病因 】
在脑内 5-HT缺乏的基础之上, 若儿茶酚胺 (NE)增多, 则表
现为躁狂 。
【 药物 】
首选药:碳酸锂;次选药:镇静或中枢抑制药,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等 。
【 临床应用评价 】
对躁狂症疗效显著,但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安全范围小。
第 5节 抗焦虑药
【 病因 】 未明
【 治疗 】
1,心理治疗:消除诱因
2,药物治疗:苯二氮桌类, 丁螺环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