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存货(Inventory)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企业存货的内容; 2、了解各类存货的购进、生产和销售的入账价、发出价以及库存价的计量标准; 3、掌握库存商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存货的核算方法; 4、掌握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方法 存货概述 存货的入账价值 原材料 商品 其他存货 存货清查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性质与分类 (一)存货的性质 存货,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简而言之,存货是指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物品。 存货的特点: 1)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有比重最大。 2)价值一次性全部转移于成本,并在销售收入实现中得到补偿。 3)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不断耗用、销售、重置之中,流动性较强。 4)存货品种繁多。 (二)存货的分类 存货的一般分类如下: 1)原材料。原材料(Raw materials inventory)是指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或服务于制造过程,或与在产品配套出售及供劳动手段备用的各种库存商品。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及燃料等。 2)包装物。这是指包装本企业的产品而储备和在销售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各种容器,如桶、箱、袋、坛等。 3)低值易耗品。这是指使用年限较短,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时不作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 4)委托加工材料。这是指因本企业的生产设备或技术条件的限制,委托外单位进行加工的材料。 5)在产品。这是指正在各个生产过程中加工或装配,尚未最后制造完工的产品。 6)自制半成品。这是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但尚未制造完成为商品产品,仍要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 7)产成品。这是指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已验收入库,可销售产品。 8)库存商品,是指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随时用来销售的多种商品。 二、存货的范围 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不属于存货范围的:(1)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材料;(2)特种储备物资。 按《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如下项目不应记入企业存货范围。 1)库存的依照合同开出的发票账单,但客户尚未提取的库存货物。 2)库存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代加工的存货。 3)约定未来购入的存货。 第二节 存货的入账价值 一、存货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   (一)采购价格 :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二)其他税金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三)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注:以上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直接计入该存货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存货的采购成本。分配方法通常包括按所购存货的重量或采购价格比例进行分配。  (四)对于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的处理 1、合理的损耗应作为存货的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 ;   2.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   3.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而比照盘亏存货处理。   五)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的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构成,不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等其他费用。 二、存货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自制或委托加工库存的成本,包括耗用的加工前存货的实际成本和加工成本之和,委托加工存货还应当加计加工存货往返的运杂费开销。 加工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 三、其他成本 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 四、其他方式取得存货成本 1、企业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的成本 2、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3、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 4、接受捐赠的存货成本 5、盘盈的存货成本 第三节 原材料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1、按实际成本核算 2、按计划成本核算 一、“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核算 设置科目:原材料、在途物资 外购原材料 结算凭证到达和材料验收入库在时间上产生三种情况: 1、结算凭证到达并同时将材料验收入库 料单均到: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结算凭证先到、材料后入库 单到,料未到: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材料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达 料到,单未到:本月底先暂估入账,下月初冲回,再重新按正常程序入账。 【例4-1】东升公司从广州购入材料一批,价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进货运费1000元(其中按规定准予扣除增值税进项税额为70元),装卸费100元,保险费100元。(1)货款已付,材料验收入库。(2)8月14日结算凭证到达,支付全部货款;8月20日收到材料,并验收入库。(3)8月20日收到材料,并验收入库,但末收到结算凭证,款末支付;8月31日仍末收到结算凭证,按材料价款20000元估价入账;9月5日结算凭证到达,办理付款手续。 (1)货款已付,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211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70 贷:银行存款 24600 (2) 结算凭证先到、材料后入库 ①结算凭证到达,支付货款时 借:在途材料 211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70 贷:银行存款 24600 ②收到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21130 贷:在途材料 21130 (3)①8月20日不做账。 ②月末,暂估入帐 借:原材料 20000 贷:应付帐款 20000 ③下月初,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 20000 贷:应付帐款 20000 ④9月5日结算凭证到达,办理付款手续 借:原材料 211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70 贷:银行存款 24600 委托加工原材料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例4-2】东升公司委托旭日公司加工应交消费税材料一批。原材料成本为300000元,支付的加工费为175500元(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10%,材料加工完成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东升公司按实际成本对原材料进行日常核算。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300000 贷:原材料 300000 (2)支付加工费用 消费税组成价格=[300000+175500/(1+17%)]/(1-10%) =500000(元) (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500000*10%=50000(元) 应交纳增值税=175500÷(1+17%)*17%=25500(元) ①东升公司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1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00 ——应交消费税 50000 贷:银行存款 225500 ②东升公司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00 贷:银行存款 225500 (3)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①东升公司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 借:原材料45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450000 ②东升公司收回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时 借:原材料 50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500000 (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个别计价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 这种方法又称分批实际计价法,是以库存收入时的个别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批库存发出时的实际成本的计价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互换使用的库存或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库存。 【例4-3】某企业会计明细记录表明,1月15日发出的甲种存货300件中,有200件是月初库存存货,有100件是1月10日购入存货;1月25日发出存货250件,有150件是1月10日购入存货,100件是1月20购入存货。 日期 摘要 收  入 发出数量(件) 结存数量(件)    数量(件) 单位成本(元)    1/1 上期结存 200 1.80  200  1/10 购入 300 2.00  500  1/15 发出   300 200  1/20 购入 200 2.20  400  1/25 发出   250 150  1/31 购入 200 2.40  350  通过计算知道: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00×1.80+100×2.00+150×2.00+100×2.20=360+200+300+220=1080(元) 月末库存成本=200×2.40+50×2.00+100×2.20=480+100+220=800(元)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这种方法是指以月初存货数量和本月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计价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形态相同的大量存货的计价核算。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以上例4-3数据为例。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00×1.80+300×2.00+200×2.20+200×2.40)/(200+300+200+200)=2.089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550×2.089=1148.95(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350×2.089=731.05(元) 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 移动平均法是以每次取得存货后,都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并将其作为发出存货单位成本的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大都用于前后成本差异较大,而不得不采取平抑成本的企业组织存货成本核算。 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结存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以例4-3资料说明问题:  先进先出法(First-in, first-out or FIFO)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购进的库存先发出,发出存货按最先收进的存货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一般适用于经营业绩受库存影响较大。 以上述资料4-3为例。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00×1.80+100×2.00+200×2.00+50×2.20=1070(元) 月末库存成本=150×2.20+200×2.40=810(元) 后进先出法(Lost-in, first-out or LIFO) 后进先出法是一种假定存货后收到的先发出,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那批单价进行计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时期,能给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带来相应优惠。 以上述资料4-3为例。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00×300+200×2.00+50×1.80=1130(元) 月末存货成本=200×2.40+150×1.80=750(元) 举 例 A公司2003年6月A-1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核算。 存货明细账 存货类别:     计量单位:公斤 存货编号:     最高存量: 存货名称及规格:A-1 最低存量: 先进先出法(FIFO) 2003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6 1 期初余额       300 50 15000   10 购入 900 60 54000    300 900 50 60 15000 54000   11 发出    300 500 50 60 15000 30000  400  60  24000   18 购入 600 70 42000    400 600 60 70 24000 42000   20 发出    400 400 60 70 2400 2800  200  70  14000   23 购入 200 80 16000 800   200 200 70 80 14000 16000   31 本月发生额及月末余额 1700 — 112000 16000 — 97000 200 200 70 80 14000 16000  后进先出法(LIFO) 2003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6 1 期初余额       300 50 15000   10 购入 900 60 54000    300 900 50 60 15000 54000   11 发出    800 60 48000 300 100 50 60 15000 6000   18 购入 600 70 42000    300 100 600 50 60 70 15000600 42000   20 发出    600 100 100 70 60 50 4200 600 500  200  50  10000   23 购入 200 80 16000 800   200 200 50 80 10000 16000   31 本月发生额及月末余额 1700 — 112000 16000 — 101000 200 200 50 80 10000 16000  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借:生产成本(生产车间生产领用) 制造费用(生产一般性消耗领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领用) 其他业务支出(销售原材料) 在建工程(工程领用) 贷:原材料 发料凭证汇总表参见课本。 二、“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核算 设置科目:物资采购或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计价法,是指对企业每种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都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核算。材料成本差异主要源于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称为超支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称为节约差异。 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其中:正数——表示超支差异; 负数——表示节约差异 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例4-4】某企业月初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余额为273 600元,节约差异为2 840元;本月外购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9 200元,实际采购成本为39 800元,超支差异为600元;自制材料的成本为12 400元,实际成本为11 388元,节约差异为1012元。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为71 600元。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2 840+600-1012)/(273 600+39 200+12 400)×100% = -1% 本月发出材料应分配的成本差异=71 600×(-1%)=-716(元) 月末库存材料应留存成本差异=253 600×(-1%)=-2536(元) 月末库存材料=273 500+39 200+12 400-71 600=253 600(元) 【例4-5】某公司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某年3月份有关A类材料的核算资料如下: 相关账户月初余额资料:“原材料(A类材料)”40 000元,“物资采购”5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2000元。当月验收入库A类材料的实际成本是110 000元,计划成本是120 000元;当月发出A类材料的计划成本是50 000元。 要求计算以下项目: (1)A类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率; (2000-10000)/(40000+120000)=-5% (2)本月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 50000*(1-5%)=47500 (3)月末结存A材料的实际成本。 (40000+120000-50000)*(1-5%)=104500 【例4-6】05年6月初"原材料"帐户余额100000元,数量5000公斤,计划单价20.00元,"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贷方余额:5000元,"材料采购"帐户借方余额36000元,数量为2000公斤,单价18.00元,本月发生下列业务: (1)上月所购甲材料2000公斤,单价18.00元,金额36000元已到达企业,经验收入库1900公斤,损失100公斤,经查明系铁路部门造成,已索赔。 (2)×日,购甲材料3000公斤,单价21.00元,增值税率17%,运杂费500元,款已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3)本月根据材料发生汇总表,材料发出6000公斤,其中生产A产品耗用4000公斤,车间一般耗用1000公斤,管理部门耗用1000公斤,有关帐务处理核算如下: (1)A.借:原材料——甲材料 38000 贷:材料采购 38000 (1)B.借:其他应收款 2106 贷:材料采购 18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06 (1)C.借:材料采购 38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3800 (2)A.借:材料采购 63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10710 贷:银行存款 74210 B.借:原材料-甲材料60000 贷:材料采购 60000 C.借:材料成本差异3500 贷:材料采购 3500 材料成本差异率=[(-5000)+(-300)]/(100000+38000+600000)×100% =-2%(节约差) (3)A.借:生产成本80000 制造费用20000 管理费用20000 贷:原材料120000 B.借:生产成本(1600) 制造费用(400) 管理费用(400) 贷:材料成本差异(2400) 第四节 商品(Merchandise inventory) 商品的范围及会计科目设置 (一)商品的范围 (二)核算商品的会计科目 商品采购成本 商品进价成本的构成有四种情况: 1、国内购进商品,以进货原价为采购成本; 2、进品商品,以国外进价及进口环节的有关税金为采购成本; 3、委托代理进口商品,采购成本为实际交付给代理单位的全部价款; 收购农副产品,采购成本一般按扣除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买价确定。 商品核算方法 四种方法: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进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按数量进价金额核算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同时以数量和进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 批发企业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流通企业采用毛利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毛利率法(Gross margin method)的基本原理是:以各个会计期间的毛利率大致相同为假设前提,根据毛利率和已销商品售价估计本期商品销售成本,进而估计期末存货价值,或根据毛利率和期末存货售价估计期末存货成本,进而估计销售商品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毛利率计算公式如下: 用毛利率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在商业企业较为常见,特别是商业批发企业。同时,采用这种方法,商品销售成本按商品大类销售额计算,在大类商品账上结转成本,计算手续简便。 例:某商业企业采用毛利率法,02年5月月初存货2400万元,本月购货成本1500万元,销货收入4550万元,上月毛利率24%,求5月末成本。 5月销售成本=4550*(1-24%)=3458万元 5月末成本=2400+1500-3458=442万元 结算凭证到达并同时将商品验收入库P139 结算凭证先到,商品后入库P140 商品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达P141 购进免税农产品P142 购进商品发生余缺P142 商品按售价金额核算 按售价核算应设置“商品采购”、"库存商品"和"商品进价差价"帐户,商品入库时,按售价结转至"库存商品"帐户,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至"商品销售成本"帐户,如此,"商品销售成本"帐户反映的是售价,虚增了部分成本,为如实反映销售成本,正确计算销售毛利,须按一定方法结转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从而按进价反映商品的销售成本。 例:某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7月份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5000元,售价20000元,本月购进相同商品进价成本为10000元.售价15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0000元,则: 进销差价率=(5000+5000)/(20000+15000)=28.6% 期末结存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15000+10000-10000*(1- 28.6%)=17860 【案例4-7】04年6月初,广深公司"库存商品"帐户余额为200 000元,商品2000件,每件售价100元,"商品进销差价"帐户余额40 000元,本月发生下列业务: 1)购入B商品2 000件,进价50.00元,运杂费500元,增值税率17%,所有款项均已通过银行汇出,商品已验收入库。 2)销售B商品1 500件,售价100元/每件,增值税17%,款已收到,有关帐务处理如下: 1)a借:商品采购100 000 经营费用 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17 000 贷:银行存款117 500 b借:库存商品200 000 贷:商品采购100 000 商品进销差价100 000 2)a借:银行存款175 500 贷:商品销售收入15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25 500 b借:商品销售成本150 000(售价) 贷:库存商品150 000(售价) c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帐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帐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帐户贷方发生额 =140000/(250 000+150 000)×100%=35% 已销B商品分摊商品进销差价=150 000×35%=52 500 借:商品进销差价52 500 贷:商品销售成本52 500 代销商品P153-158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P158-159 工业企业库存商品P159-160 第五节 其他存货 一、包装物(containers) 包装物的范围 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包装物的范围包括:①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②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③随同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④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下列材料虽也是用于包装,但不在包装物的核算范围内:①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在"原材料"账户中核算;②若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材料,而不对外销售的包装物,假如价值大并且使用年限长,计入"固定资产"账户;价值小且使用年限短,则计入"低值易耗品"账户;③计划上单独列作企业商品产品的自制包装物品,则计入"产成品"账户。 包装物入库 生产领用包装物 生产产品领用包装物时: 借:生产成本  贷:包装物 随同产品或商品出售包装物 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单独计价,在销售发出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包装物 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不单独计价,当发出包装物时: 借:营业费用  贷:包装物 出租、出借包装物 发出包装物 包装物用于出租,如金额不大,发出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包装物 金额较大,发出时: 借:待摊费用  贷:包装物 包装物出租或出借收到押金的账务处理为: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每期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待摊费用 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价值摊销方法: (1)一次摊销法 (2)分期(次)摊销法 (3)五五摊销法 收回包装物 包装物出租或出借,退回押金的账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付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包装物报废 周转使用的包装物报废,残料作价为: 若是出借包装物, 借:原材料 贷:营业费用 若是出租包装物, 借:原材料  贷:其他业务收入 没收逾期未退回的包装物的押金 逾期未退回包装物没收押金的账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月末摊销"材料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营业费用 其他业务支出) 贷: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用红字) 包装物核算举例P164-166 二、低值易耗品(low-value and perishable articles) 低值易耗品的范围及会计科目设置 低值易耗品核算的主要内容 1、购入或其他方式形成低值易耗品 2、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三、在产品(finished goods) 第六节 存货清查 一、存货盘盈 存货盘盈的账务处理 1)根据盘存的盈余结果,将溢余的结果作出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产成品、低值易耗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报批后将溢余结果作出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上述处理如果按计划成本计价,还需对成本差异作出调整。 二、存货盘亏和毁损 存货盘亏的账务处理 1)在报经批准前,应根据"存货盘点报告表",作出调整。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盘亏的材料物资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包装物成本差异 ――低值易耗品差异 2)材料物资盘亏报经批准后,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毁损存货的残值作价入帐: 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偿的款项: 借:其他应收款或银行存款等账户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非常灾害造成的存货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损失(非个人责任部分):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第七节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一、成本与与市价孰低法(Lower of cost or market or LCM)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以成本和市价较低者对期末资产计价,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1)如何确定市价; (2)如何进行成本与市价的比较; (3)市价低于成本时跌价损失如何处理。 二、市价的确定 市价是重置价值、可娈现净值、可娈现净值减正常毛利三者的中间值。 三、成本与市价的比较 比较方法有三种: 1、按存货项目比较; 2、按存货类别比较; 3、按全部存货比较。 四、存货的跌价处理 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原则处理。 存货跌价损失 减少存货价值 1、直接冲减存货法 2、存货备抵法 五、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我国的应用 1、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会计期末,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2、存货减值的判断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3、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的确定方法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 (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 (3)定单生产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协议价 4、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A、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在某些情况下,存货与具有类似目的或最终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存货系列相关,且难以将其与该存货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此时,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公式:期末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以前期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不能为负数 注: 企业应在每一会计期末,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反之,应将已提数大于应提数之间的差额冲销已提数。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管理费用。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使得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3)实例 A、资料:A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存货计价,并且用备抵法进行账务处理。 a.1996年末A种存货账面成本为52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48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 b.1997年末A种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数额为8000元。 c.1998年末A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已恢复到原账面成本以上,冲减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准备。 B、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a.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0 b.借:存货跌价准备 8,000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8,000 c.借:存货跌价准备 12,000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