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 脑 损 伤
craniocerebral trauma,head injury
类型
1 头皮损伤。2 颅骨损伤。3脑损伤(决定预后)。
头皮损伤
一 头皮血肿
分类: 皮下血肿(局限) 帽状腱膜下血肿(广泛) 骨膜下血肿(局限在伤处骨膜下)。
处理:加压包扎,预防感染,一般避免穿刺,一般都能吸收。
二头皮裂伤
头皮血运丰富,出血较多。
压迫止血,清创缝合(24小时以内)。
如有颅骨及脑损伤,则按开放性脑损伤处理。
三 头皮撕脱伤
从帽状腱膜下层,可致失血性休克。处理:1 中厚皮片植皮术。2 骨膜撕脱者,行颅骨外板钻孔,肉芽生长后植皮。
颅骨骨折
一 线形骨折
颅盖骨骨折: 1 常见,主要通过X线确诊。2 不需要特殊处理。3 需留观,特别是骨折线通过静脉窦、脑膜动脉走行部位时,要防止继发硬膜外血肿。4 必要时CT检查。
颅底骨折
颅前窝骨折:鼻出血(筛骨骨折),熊猫眼征(眶顶骨折),脑脊液鼻漏(脑膜及骨膜破裂,脑脊液从额窦、筛窦流出)。
颅中窝骨折:1鼻出血 ,脑积液鼻漏(蝶骨骨折)
2脑积液耳漏(颞骨岩部骨折),常合并Ⅶ Ⅷ颅神经损伤。
颅后窝骨折:1 乳突下皮下瘀血斑(1-2日出现)。2枕下部仲胀及皮下瘀血斑。
诊断及治疗: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因X线摄片只有30-50%能显示骨折线。
颅底骨折本身不需要特殊处理,主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不冲洗,不填塞鼻腔、耳道。漏口般在1-2周愈合,超过4周不愈合的,才考虑修补。
观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CT检查。
二 凹陷性骨折
颅盖骨骨折,一般是粉碎性骨折,X线摄片明确诊断,需做CT检查(因暴力大,需了解有无脑挫伤)。
手术指征:1 有脑挫伤,颅内压增高,骨折碎片进入颅腔。2 骨折压迫了重要部位,引起偏瘫、失语等。3 凹陷超过1cm,但位于大静脉窦部位要慎重。4 开放性骨折要清创。
第三节 脑 损 伤
分类:开放性脑损伤:硬脑膜破裂,有脑脊液流出,伴有皮肤裂伤及颅骨骨折。
闭合性脑损伤:硬脑膜未破裂,无脑脊液流出,有或无皮肤裂伤及颅骨骨折。
一 闭合性脑损伤的机制
作用力:
1 接触力:受伤时脑固定不变 ,脑损伤在受伤局部,作用力小。
2惯性力:头部在加速或减速运动中造成损伤,大脑与颅骨相撞,与颅底摩擦,导致大脑弥漫性损伤,是两种力共同作用引起。接触力作用一侧叫冲击伤,对侧叫对冲伤。
二 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伤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症状、体征立即出现,如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受伤一段时间后发生的脑损伤,如脑水肿、颅内血肿。症状、体征经一段时间后出现,且进行加重,一般需手术治疗。
脑震荡
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是比较轻的脑损伤,机制不清。
短暂意识障碍,一般不超半小时。
逆行性遗忘。
伤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短期内好转。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CT检查正常,脑脊液无红细胞。
脑挫裂伤
大脑皮层的损伤,好发于额颞部及大脑
底部(颅前窝、颅中窝),脑组织局部有坏死、出血、裂伤,易引起脑水肿(3-7天达到高峰)及颅内血肿。严重的愈合后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癫痫、脑积水、脑萎缩。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绝大部分在半小时以上,重症者持续昏迷。
局灶症状与体征(与伤灶相应的功能障碍):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偏瘫,病理征阳性,失语。
头痛、呕吐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颈项强直、脑脊液中有红细胞)。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表现:瞳孔改变库欣式反应,意识障碍及偏瘫加重。
CT检查:最重要且最有价值的检查,病灶表现为低密度区,水肿为低密度,出血灶为高密度。
三 颅内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急性血肿〈3天 、 3天〈亚急性〈3周、慢性〉3周
硬脑膜外血肿
继发于颅骨骨折、颅骨短暂变形,撕破硬脑膜动脉(常见脑膜中动脉,表现为急性出血,6-12小时引起症状)或静脉窦(亚急性、慢性)引起,常见于颅盖骨颞区。
幕上腔出血量20ml、下腔10ml,就可以引起颅内高压、脑疝(伤后6-12小时出现)。
临床表现
有外伤史(颞部),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枕部骨折线跨过横窦。
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期:是硬脑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当原发脑损伤轻,昏迷时间短,而血肿形成又不迅速,所以在原发昏迷与脑疝引起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醒期(数小时,一般不超24小时)。
意识好转期:原发脑损伤重,血肿形成快。
无原发昏迷:脑损伤轻,只有脑疝时的昏迷。
3 瞳孔改变:
4 锥体束征: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偏瘫,进行加重。早期是脑挫伤引起,后期加重或出现为血肿引起。
5生命征变化:库欣反应(后期出现),小脑幕切迹疝(意识及瞳孔变化在先,呼吸循环变化在后),枕骨大孔疝(突然出现呼吸衰竭)。
CT 颅骨与脑表面有局限高密度影(双凸镜或弓形)。
硬脑膜下血肿(急性)
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的,常呈多发性或者与另一种血肿共同存在。
临床特点:
常与脑挫裂伤同时存在,出血来源于脑皮层的动静脉,好发于额颞极及底部。
病情较重(同时有脑挫裂伤及脑水肿),意识障碍进行加重,无硬脑膜外血肿的“中间清醒期”的表现(因原发脑损伤重,血肿形成快),1-3天就可出现明显的颅内高压及脑疝。
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新月状、半月形高密度影,局部脑组织有裂伤水肿表现。
脑内血肿
浅部血肿来源于脑挫伤,血肿位于伤灶附近或伤灶裂口中;深部血肿位于白质深面,常见老年人。
表现与硬脑膜下血肿相似,以进行性意识障碍为主。
CT检查:在脑挫裂伤或白质深面有高密度影。
四 开放性颅脑损伤
1 硬脑膜破裂,脑脊液流出,伴有头皮及颅骨损伤。分火器伤和非火器伤。
2 与闭合性脑损伤不同主要是有伤口,可有失血性休克,易感染。
3 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与闭合性脑损伤相同,轻重取决于脑损伤的程度。
4 有明显开放的伤口,颅内压增高相对轻。
5 需清创治疗(仔细检查伤口,彻底清创,争取缝合硬脑膜)。
五 脑损伤的处理
原发性脑损伤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主要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肺部感染、高热),主要是处理继发性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疝。必须对病情进行认真的观察,早期诊断及处理。
病情观察
意识:意识障碍程度反应脑损伤的轻重,进行性加重说明脑损伤加重,出现的迟早是判断原发性脑损伤的主要依据。Glasgow昏迷评分法,临床常用,简单易行。从睁眼、语言、运动反应三个方面订出标准,三者分数相加,最高15分(意识清楚),13-15分轻度意识障碍,8-12分为中度,3-7分为
重度。
瞳孔:变化可由动眼神经、视神经及脑干等部位损伤引起。(1) 小脑幕裂孔疝: 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双侧散大。(2) 颅底损伤致动眼神经损伤- 外伤后散大,可无意识改变。(3) 视神经损伤-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意识清楚。
神经系统体征:原发性脑损伤(伤后出现,且未继续加重)。继发性脑损伤(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且继续加重伴意识障碍。
生命征:是脑干损伤的表现。
特殊监测
CT:早期诊断,观察病灶的变化及恢复情况(血肿、水肿的吸收,有无脑积水及脑萎缩)。
脑损伤分级及处理要求
轻型(如脑震荡、颅骨骨折,昏迷在20分钟以内): 留观24小时,必要时CT检查,对症处理。
中型(轻度脑挫伤、颅内小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内):清醒者留观3天,昏迷者住院治疗,做好手术准备。
重型(广泛颅骨损伤、广泛脑挫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上):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盐及酸硷平衡,有手术指征立即手术治疗,术后促苏醒药物(胞二磷胆碱、氯脂醒)。
手术要求
1 非手术治疗的小的颅内血肿: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无局灶性脑损伤体征。
2 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1)意识障碍逐渐加重。(2)颅内压大于270mmH2O,进行性升高。(3) 有局灶性脑损伤的体征。(4) CT检查血肿较大(幕上大于40ml、幕下大于10ml) 或中线移位明显者,不管有无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5) 非手术治疗中病情加重。
重度脑挫伤合并脑水肿的手术指征:(1)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已有一侧瞳孔散大的脑疝。 (2) CT检查发现中线结构明显移位、脑室明显受压。(3) 在脱水等治疗中病情加重。
5 常用手术方法:(1) 开颅血肿清除术。(2) 去骨瓣减压术(重度脑挫伤合并脑水肿)。 (3) 钻孔探查术:未做CT检查,有手术指征。颞前部(翼点)- 额顶部、眉弓上方、颞后部、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