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主编,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028-84760815
主页,http://WWW.ES.SICNU.EDU.CN
2005.7.1
第三章 教育目的
? 学习目标
? 1、识记并理解教育目的
? 2、理解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把
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问题
? 3、识记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理解其精神
实质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
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
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的关系
? 1、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根据
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
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
的总概括。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 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
? 教育的性质(说明教育为谁培养人)
? 教育目的(说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说明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是位于
教育方针之下,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规
格。可以说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在培养对象上的具
体化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 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
?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人
才培养要求或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从各级各
类学校或专业的培养任务出发,针对受教育
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 3、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教育方
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各育目标等构成。
可以用以下图例表示,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各育目标
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每次课的目标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 (三) 教育目的的功能
?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整
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 1、导向功能
? 2、选择功能
? 3、激励功能
? 4、评价功能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

? 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 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

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 (一)社会依据
? 1、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 2、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 (二)人的依据
? 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
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
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 (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 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
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 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
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
? 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
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 (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
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
确定。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
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
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
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 (三)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辨证统一
?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 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
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
予以高度重视;
? 不能抽象的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
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
关系中考察,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 (一)我国教育目的
? 1995年 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 2001年 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决定》提出,
?,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
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
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 (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
发展
?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
级各类人才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
审美情趣以及个性等方面充分、自由、统一、
和谐地发展。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如何理解,
? 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和运用
? 2、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
? 3、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全面发展是个性发
展的基础,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条件。
? (二)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 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提出的。
? 原始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 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分工始于城乡
分离。由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在资本主义初期
的工场手工业里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
观要求
? 1、大工业生产从客观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
展的必要性
? 2、大工业生产从客观上提供了人的全面发
展的可能性。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四)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
面发展
机器大工业尽管迫切要求个人全面发展并为
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但是,大
工业的资本主义形式却阻碍了个人全面发展
的实现。马克思把它称作是资本主义大工业
的绝对矛盾。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
的必要条件。
?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3、共产主义条件下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就是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
? 1、生产劳动需要教育与它结合。
? 2、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必须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 1、德育,
? 即培养人思想品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
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
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的
总称。
? 2,智育
? 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
学生智力的教育。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 3、体育
?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
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
育。
? 4、美育,
? 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
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的教育。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 5、劳动技术教育,
? 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
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
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 (一)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 全面发展是不是要求均衡发展?
? 1、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学生可
以而且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
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个人来说,基本素质的发
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 2、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
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展其
特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否矛盾?
?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只有经过全面而充分
的挖掘,人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人在各个
方面的发展都以独特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特征。
? 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人的个性得到
充分张扬和自由的发展,个体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实
现。
? 因此,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
是一致的。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 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
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
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彼此分割。
? (四)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我国
基础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
? 东北网 4月 13日电 据人民网转载《解放日报》
报道,学习负担重仍然是孩子们的“心病”。
?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 1000
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2%
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
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达到
77%。调查显示,近四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
不足 9小时,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两个小
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和自习,三分之一的学
生在双休日也得不到充分休息,平均每天的学
习时间达到或超过 4小时。
? 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负担,让一些孩子
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
心理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
激动。以“分数”为中心甚至让一些孩
子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反感”,有 25%
的学生表示曾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 据人民网转载《工人日报》报道。在南
京,很多家长望子成龙,不惜代价培养
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由此催生了小学生
“考证族”,一名五年级学生竟“怀揣”
各式证书 44份(据 2月 8日《新华网》)。
在家长们望子成龙观念的驱使下,一些
孩子被各类证书压弯了腰。“一手多证”
带来的是表面的荣耀,而内心感受只有
孩子们“甘苦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