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弯曲应力小结钢筋混凝土梁,当外力过大时,在梁的下边缘处(弯矩最大)首先出现裂缝,然后裂缝逐渐向上扩展而导致梁的破坏。
P
问题的提出:
钢筋混凝土梁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知道其原因为:弯矩引起弯曲变形,使梁下部伸长,下部纤维受拉伸,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拉应力,引起裂缝,导致梁的破坏。
P P
木质梁跨度较小的木质梁且外力作用点靠近支座,
当外力较大时,端部出现水平裂缝,导致破坏。
通过本章的学习,
可以知道其原因是梁内的最大切(剪)应力超过材料的顺纹切(剪)
应力而引起的。
问题的提出:
一、纯弯曲时梁内的正应力
M M
+
FQ
M
纯弯曲梁 —— 只有弯矩而无剪力的梁称为纯弯曲梁。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σ,
无剪应力 τ 。
矩形截面等直梁的实验观察将梁设想为由无数纵向纤维组成。M
变形几何规律,
1.梁的纯弯曲实验横向线 (a b,c d ) 变形后仍为直线,但有转动;
纵向线变为曲线,且上部分收缩、下部分伸长;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仍正交。
中性层纵向对称面 中性轴
b d
a c
a
b
c
d
MM
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动,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2、两个概念
3、基本假设纯弯情况下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z
My
I
(4-38)
y — 所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中性轴将截面分成受拉区和受压区。
正应力的正负号,可根据变形来判断:
凸边应力为正,凹边应力为负。
Wz 称为 弯曲截面系数 (或抗弯截面模量),其量纲为 [长度 ]3,国际单位用 m3或 mm3 。
m a x
m a x
z
My
I

m a x
z
z
I
W
y
m a x
z
M
W

最大正应力:
几种形状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
矩形截面:
型钢,可查型钢表。
圆形截面:
2
/ 2 6
z
z
I bhW
h
3
/ 2 3 2
z
z
I dW
d

说明:
如中性轴是截面对称轴,
最大拉(压)应力在数值上相等。
如中性轴不是截面对称轴,最大拉(压)应力在数值上不相等。
σcmax
y1
y2
z
σtmax
二、纯弯曲理论在横力弯曲中的推广横力弯曲 —— 梁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梁弯曲后不再满足平面假设。
由于切应力的存在,梁横截面变形后不再是平面,而是在横截面上发生翘曲。但当 h/l<
1/5时,误差很小,已可满足工程上的需要,因此,可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导出梁正应力强度条件。
梁正应力强度条件:
(对抗拉、抗压强度不同的材料要分别计算最大拉、压应力)
解决三类强度问题:
( 1)强度校核(验算):已知梁的截面尺寸,形状和梁所用的材料及梁上荷载,校核其应力。
( 2)选择截面:已知梁所用的材料及梁上荷载,计算截面 。
( 3)计算梁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已知梁材料和截面尺寸,计算许用的 [M]再计算 [P]。
m a x工 作三,梁内切应力,切应力强度条件
(一)矩形截面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1、两点假设:
切应力与剪力平行;
距中性轴等距离处切应力相等。
IZ,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b,横截面在所求应力点处的宽度;
SZ*,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 y 的横线以外部分的面积 A*对中性轴的静矩。
z
zQ
bI
SF?

( 4- 47)
y*
b
h
y
y
z
A**
2、切应力分布规律(矩形截面)
z
y
b
h
A*
τmax
τy
注:
( 1) τ 沿梁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 2)上下边缘处 τ = 0 。
( 3) 中性轴处切应力最大,最大切应力是平均切应力的
1.5倍。
(二) 切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 (一般做校核时用),
需校核切应力强度的情况:
1、短梁(剪力大,弯矩相对小) ;
2,木梁,木材顺纹方向(许用切应力很小),胶合梁的胶合层 。
m a x工 作最大工作应力材料的许用应力
y
z
dx
o
FQ
σ
τ
M
M+dM
x
FQ
σmax
τmax
σ
τ
σmax 1
2
3
4
5
四,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应力状态
σmax 1 σ
max
σ 2
τ'
τ
τ
σ
τ'max
3
τ'max
τmaxτmax
4
τ'
τ'
τ
τ
σ σ
5 σ
max
σmax
§ 4-7 点的应力状态一、梁上任一点应力状态的分析问题:
① 梁上某些点(单元体)上只存在正应力或切应力,属于单向应力状态,但大部分点(单元体)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这些点的应力如何校核?是否需要校核?
② 在实际工程中,梁上不但有正裂缝,而且有斜裂缝,这是为什么?
P P
P P
P P
A
A
σx σx
τx
τy
σx σx
τx
τye
f
σx τx
τ
y
n
t
x
α
σaτ
a
1、斜截面上的应力横截面外法线到斜截面外法线成 α角。
α,x→ n 逆时针为正 。
2s i n2c o s22 xxx
2c o s2s i n2 xx
2、主应力及其作用平面
σα,τα 随 α 变化,在连续变化过程中,存在最大值 σα max 和最小值 σα min 。
sin2αo + τx cos2αo ] =0dσαdα = -2 [ σx
2
由:
可知,在 α0和 α0+90° 两面上正应力具有极值,其中一个为最大值,另一个为最小值。
求出 α0 和 α0+90 ° 代入可得,及
00 0
00 90
得:
)159( 22t a n 0
x
x

代回:
注:
( 1) 主平面,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的作用面,主平面上的切应力为零。
主应力,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为零对应面上的正应力)。
( 2)如要知道哪个角( α0还是 α0+ 90 ° )是 σmax 的方位角,可求出 α0代回求 σα,如求出的 σα 等于 σmax值,则 σmax
所在平面的方位角为 α0,否则为 α0+90 ° 。
( 3)在应力单元体上有三对平面,应存在三个主应力。
)( 169 )2(2 22
m i n
m a x
x
xx
( 4- 58)
( 4- 59)
σ3
σx σx
τxτ
x τ
y
τy
σ1
σ1 σ3
( 3)在应力单元体上有三对平面,应存在三个主应力。
梁内取出任一点 A的单元体,求出 σmax和 σmin,一个为正值,一个为负值。同时知 z方向面上的正(主)应力为零
(其面上切应力也是零,可视为一个主平面)。
规定,σ1 > σ2 > σ3
梁单元中,σ1 = σmax,σ2 = 0,σ3 = σmin 。
3、梁内主应力见 162页图 4-108,梁上各点受力情况有三类:
( 1)梁上下边缘(点 1和点 5),只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是主应力单元,属于单向应力状态。
( 2)中性轴上的各点(点 3),只有切应力,该点主应力与水平轴成 45° 角,数值均为 τx。
( 3) 一般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各点(点 2,4),
有正应力,也有切应力。
注:两个主应力均不等于零的单元称为 二向应力状态 (也称平面应力状态)。
σx
σxτx
qm
m
1
32
4 5
Q 图
M 图
1
2
3
4
5
2
σ1
σ3
α< 450
α>450
α= 450
m
m
σ3
σ1
σ3
拉压
1?3
主应力迹线( Stress Trajectories):
主应力方向线的包络线 —— 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都指示着该点的拉主应力方位(或压主应力方位)。
实线表示主拉应力迹线;
虚线表示主压应力迹线。
x
y
主应力迹线的画法:
1
1
截面
2
2
截面
3
3
截面
4
4
截面
i
i
截面
n
n
截面
ba
c
d
q
3
1
注:
二向应力状态,其强度条件的校核比较复杂,需用强度理论进行。
问题:
①在实际工程中,梁上不但有正裂缝,而且有斜裂缝,这是为什么?
②梁上某些点(单元体)上只存在正应力或切应力,
属于单向应力状态,但大部分点(单元体)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这些点的应力如何校核?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