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对象广泛、层次复杂、内容丰富、随机现象多、工作难度大,必须加强领导,科学管理。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组织与管理理论,系统而科学地认识、探讨并掌握其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个传统和优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更加艰巨复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每个党员都要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2页。)同时指出:“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2页。) 一、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领导。实践证明,凡是党委和党政一把手重视并采取措施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的单位或地方,群众的精神面貌就好,各方面的工作就能得到顺利开展。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群众思想松懈、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各项工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1、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是党章对“党的领导”的具体规定。党的政治领导,即党对政治路线、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是党最根本的领导。它体现了党对国家政权和其他组织的方向性、全局性和本质特征的把握,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必须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制定出既符合最终目标又符合阶段性任务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党同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关系,把全国人民的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上来。 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认识和解决党的建设的实际问题;去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按照无产阶级世界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性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保证党的思想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巩固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方面又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挑战,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保证党的思想领导。 党的组织领导,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党员干部,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好党的各级领导班子;通过组织、教育和管理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使每个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党的组织工作,来保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政治和思想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和具体落实,保证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以及保证理顺党内各种关系,协调各级党组织的活动,保证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党的政治领导为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的保证。这三者辩证统一、密切联系,有机地构成了党的领导的全部内容。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也主表现为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首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地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各级党的组织通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政策和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其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细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再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确保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第四,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2、实行党政职能分开 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是党的领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必须与客观斗争形势相适应。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武装斗争,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有利于统一指挥,有利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去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民主与法律建设、国防建设等许多方面,比革命战争时期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就不必要也不可能直接管理众多的具体业务工作,而是要依法赋予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以及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相应的职责,充分发挥这些机关和组织的作用。实行党政职能分开,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是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总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做到党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促进行政机关和业务部门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系统,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出各自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只有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党组织才能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政治、思想、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后,行政业务部门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各级行政领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职责是: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在领导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重视并带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组织共同抓好各级行政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检查督促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业务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及行政组织、群众组织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参见: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1995年11月23日。) 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后,落实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的关键,是各级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人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把它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第一,党委和行政领导人要经常分析和研究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情绪要求,定期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第二,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整个工作计划,经常检查督促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三,党政负责同志要亲自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工负责,带头去抓。特别是行政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思想教育意识,善于结合行政、业务、经营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更大的效益。第四,党委和行政部门要共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人、财、物方面的保证。 3、确立和维护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离不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果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就无法建立,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就得不到保证。所以,确立和维护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的基本条件。革命导师历来都把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早在1850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就指出,共产党应当成为一个“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6月第2版,第369页。)。这是革命导师第一次论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问题。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坚持和运用这个思想并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问题,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因此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成为“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毛泽东选集》第1卷,1991年6月第2版,第185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政治核心。这不仅是由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决定的,也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逐步形成和巩固的。 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通过中央、地方、基层三级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而体现出来的。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如果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不到保证,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领导就得不到落实,全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就会落空。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组织概念,它要求党的组织要把握好本地区、本单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治方向,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实质就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研究、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作出相应的决定和部署,对党员干部提出明确的要求,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本地区、本单位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第二,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部署,指导和帮助开展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和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发展。第三,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分工共同做好干部的教育、培养、考察、监督、选拔、管理等工作,切实管理好党员领导干部,把好用人关。第四,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威信和战斗力。同时,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领导和关心共青团的工作和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团结、教育和组织青年方面的独特作用。第五,基层党组织对本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重大业务活动、工资奖金分配原则等关系到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要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决策。要积极协调单位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支持行政负责人搞好业务和行政工作,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证业务任务的完成。 4、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生产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对群众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所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重要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表现为保证监督作用。所谓保证监督作用,主要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在本单位与生产、行政部门的关系上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党的基层组织只对本单位生产任务和业务工作的全面完成起保证监督作用,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行政负责人充分行使职权。也就是保证监督本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政部门的指令,全面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保证和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党纪国法,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人事制度;保证监督党员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表现为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所谓先锋模范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强烈的党员意识,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群众的榜样和表率。每个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和日常完成各项艰巨任务的过程中,面对任何困难都不动摇、不退缩,勇往直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共产党员生活在人民群众之间,和广大群众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要积极主动地宣传、解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使群众理解并自觉执行,同时要随时了解群众的要求、愿望和思想情绪,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使党能够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更好地为群众谋利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突出表现,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权利划分,以及实施领导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一个好的领导体制,可以为领导者和领导集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反之,不仅会压抑其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而且还可能使良好的愿望走向反面。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必须有一定的领导体制作保证。 1、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其经验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革命战争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对执政条件下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党内,主要通过党的组织、宣传部门和党支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在地方,主要通过各行各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实现对本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军队,主要通过各级政治部(处)实现对全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国民教育系统,主要通过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对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在企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是通过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实现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等等,基本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经过了一个十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以高等学校为例,建国初期,高等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负责。当时,学校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机构——政治辅导处,负责实施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校长负责领导政治辅导处的工作,并向各院系派出学生政治辅导员。随着党的组织在高等学校公开化和学校党委的建立,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但学校党组织与行政之间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由校长负责。党的“八大”以后,我国各条战线基层单位的领导体制都按照党章新的规定开始着手调整,高等学校从1958年9月起逐步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判运动代替了学校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当时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但由于在教育思想上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内容,简单地将政治运动、政治活动等同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党委领导并直接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造成学校行政管理、教学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文化大革命中,受“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等极“左”思潮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名义上被过分强调,实际上被架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都遭到了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等学校逐步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领导体制,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进行过一些新的探索,但这个时期领导体制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改变。1994年,中央指出:“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竿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1994年9月9日。)这是对建国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建设经验的总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改革确立了明确的方向。我国其他战线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演变,经历了与高等学校基本相同的过程。回顾这一过程,一些基本的经验值得我们记取。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领导体制应与各条战线所实行的领导体制相一致,不可能也不必要另搞一套,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地位必须坚持。其次,必须强调党政同心协力,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青妇共同努力,各部门密切协作,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实抓好。第三,必须坚持建设一支少而精的高素质的专职政工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2、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科学化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许多新情况。这些新变化、新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领导体制,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显示出很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性质与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的有机统一体。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起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把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落到实处。这样一种领导体制,确立了党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强调了党政领导同心协力共担思想政治教育重担,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单位领导体制改革的新情况,有利于保证行政负责人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肯定了党、政、工、团等各种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一个群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群策群力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的组织必须认真地担负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责任。这些职责主要是:主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重要制度,并组织实施;参与本地区、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抓好各级行政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支持行政领导行使职权,动员广大群众完成改革和生产经营等各项任务;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掌握思想动态,发动党员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搞好政工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必须坚持如下基本要求: 第一,党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负主要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主要在这个地区和部门的党组织。各级党委,首先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精心指导,督促检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有些需要各方面配合的工作,党委要统一研究,统一部署,协调行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4年3月7日。)这就指明了党组织和党政主要领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中的重要地位与责任。 第二,充分发挥行政、生产和业务部门的作用。生产业务活动,是人民群众的基本实践活动。许多思想问题,也是由于生产业务中的矛盾引起并在生产和完成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许多思想问题,仅靠说服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借助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措施才能得到解决。因此,必须强调思想教育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一道去做。这就要求生产和业务管理干部自觉担当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认真协调党委各部门和群众组织的作用。毛泽东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都要负责。共产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0页。)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党的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都形成了自己做思想工作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委要把这些力量统一调动起来,加强领导,协调步伐,使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网络。 第四,牢记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和动员广大群众都来做思想教育工作。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群众中的骨干,生活在群众之中,最熟悉群众的情况,最了解群众的思想。依靠他们,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脉博,迅速而有效地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通过他们,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政策,群众更易接受,可以更广泛地对群众起到教育和动员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与管理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调控和评价,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功效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只有运用现代管理学原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科学总结过去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具有活力的科学管理制度,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内容、畅通高效的管理过程、充满活力的管理组织体系,才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良好的机能状态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良好的精神状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顺利地完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任务的体现和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任务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来落实。这些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包括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规范管理和队伍管理。 1、目标管理 思想教育的目标是人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前就确立的希望达到并争取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是实施教育活动后应该达到的状态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核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首要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管理旨在把原来一个少数政工干部负责、大家受教育的单向灌输旧体制转变为专门机构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双向交流的新体制。目标管理的实质是运用整分合原理将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再将分解的小目标进行综合,使之发挥大于整体目标的工作效果。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是社会主义在向市场经济全面推进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1)实施目标管理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管理领域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把目标管理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因为它自身所包含的特点和功能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首先,目标自身所具有的功能是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所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启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等,目标管理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工作计划的中心点和评价进度及效绩的尺度指标。在管理工作中,目标可以是外界实在的对象,如一定的产量、质量和数量的指标,也可以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如达到一定的思想水平。目标又有个人和集体、团体之分,团体目标规定着个人目标,也使团体内各个人的行动趋向一致。管理中的目标是一个动态系统,是若干指标的结合,它包括达到目标的程度、期限、完成目标的体系以及目标成果的评价等。目标集中地反映了管理活动的重点和发展的总方向,它既是一切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查、验收管理活动的依据和标准。 其次,目标涵概的内容要素是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涵概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构成目标框架的具有三大要素,即任务指标要素、成果指标要素和目标评价要素。目标中的任务指标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中规定完成的各项任务,成果指标是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效益,目标评价是指对目标可行性的选择、定位。对所达到成果指标的综合考核与认定。目标评价贯穿于目标制定到完成整个过程的起点和终点。目标的三要素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必要的一定数量的任务指标,成果指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如果只有任务指标,没有成果指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不仅得不到反映,而且往往使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没有目标考核、目标评价做保证,整个目标管理就成了空话,这决定了管理中的目标三要素每一个都不能弱化,更不能缺少。 第三,就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特殊性来说,实施目标管理是符合其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性格、年龄、经历、爱好、志趣各不相同,古往今来,目标曾引起多少人的沉思和求索,又驱使多少人为之奋斗和献身!然而,“人各有志”,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的目标也不尽相同。目标的大与小、志向的高与低,构成了人们思想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根据人的这一特点采用目标管理方法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把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只局限于对企业的管理,或对物的管理,是对目标管理的一种误解。当然,企业中的经济指标可以通过投入产出的比例直接表现,而思想政治工作不具有这一特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产出,不仅受管理者自身特点的制约,而且其工作效益是分阶段、分层次的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分。所谓的直接效益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产生能为人们所看到并被公认的效果,但也绝非企业所表现的那种直接效果。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和教育的效果更多的不是一时就能表现出来,它要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或与其他教育的综合作用才能反映出来,这种效益就是间接效益,例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内容的教育,虽然在短时期内不易看到明显的教育效果,但却起着根本的作用,是长期发挥作用的一项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一定的任务指标和成果指标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这样做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反映在实践环节上表现为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动机与效果、形式与内容、定量与定性分析、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必将促使广大思想工作者,遵循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带来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新变化,开动脑筋,拓展思路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 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了解目标功能和作用的目的不仅是说明运用目标管理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更主要的是运用目标达到管理的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研究人的思想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项工作。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教育组织群众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的手段。把目标管理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是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它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所涵概的内容;二是要对目标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和规划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包括: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期目标,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体制,达到小康水平是近期目标。它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长远目标要求全社会成员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动员人们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把全体社会成员培养成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新人,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这一总的目标不能变,要在全社会提倡。思想教育的中期目标,教育广大干部,社会先进分子,青少年一代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学好邓小平理论,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教育全体社会成员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团结稳定,诚实劳动,勤劳致富,遵守社会法规和社会公德。 在当前,根据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的目标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应该是教育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开放,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心任务,紧紧地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开拓进取、努力奋斗,反对任何保守、守旧、教条、懒散、颓废、无纪律等思想和行为;对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进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觉、自信、自强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腐朽、丑恶东西的侵蚀,抵制资产阶级的自由化,自觉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中进行创业精神的教育,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大局识大体、同心同德、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成为每个人搞好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决反对挥霍浪费、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地方主义、个人主义等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和思想;要教育全体社会成员靠诚实劳动,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努力致富,要遵守社会公道,遵守社会法规。反对任何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尔虞我诈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的同一切犯罪活动作斗争。对每个社会成员进行团结互助精神的教育,进行“98抗洪”精神的教育,爱社会、爱他人、尊老爱幼,富于同情心等等。上述内容概括了当今社会主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目标体系,具体分为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整体目标、部分目标(局部目标)、个体目标、理想目标、实际目标等,问题的关键是把这样一个多层次、多样化极为复杂的目标体系从关系上理顺,从结构、性质上规划,方法上科学便于操作。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分类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由纵向和横向两种结构组成。纵向结构由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局部目标)和个体目标构成。总体目标指一个时期内全局性的,部分目标指在总目标下某个方面、某个阶层、某个领域的具体目标,个体目标是指某些团体、某些个人的具体目标。就其目标的性质来说分为抽象目标和具体目标、理想目标和行为目标。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间的内部关系要理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内部关系是多层次相联结、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一般来说,总目标,远期目标,在目标体系内处于最高层次,它们在方向和内容上规定了各部门、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近期目标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按层次与阶段分成无数个近期目标,再把近期目标一个个地联结起来,形成目标链,再按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次序一个个地加以实现,这样循序渐近,步步深入,最终达到长远目标的实现。长远目标,给人以方向,近期目标在于具体,在于切合某个集体和某个个人的现状,使人看的见摸的着,容易建立达到目标的信心。长远目标、总体目标、近期目标、部分目标、个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是整体与部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目标间的环环紧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 第三,目标体系的操作方法要科学。把一个复杂的目标体系变的容易操作,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1)长远目标近期化。一般来说, 远期目标要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必须在远期目标指导下,定出近期目标,或每个人的具体目标,运用整分合原理将整体目标分解,将远大目标拉近,再将分解的小目标、若干的具体目标进行综合、连接使之大于整体目标的效果。运用整分合的方法把个人目标、单位目标、部分目标同整体目标、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高度一致,调动党团员、行政和技术干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加强自我控制,减少内耗,协调一致地为总目标而努力。(2)抽象目标具体化。目标制定不能简单抽象。 目标简单引不起人们的兴趣,起不到作用,目标抽象缺乏聚合性和吸引力。目标要具体化,使人感到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能激励人们奋发进取。(3 )理想目标行为化。理想就是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里讲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理想目标要同每个人的具体理想、具体行为、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尊重、支持、引导人们在远大理想的旗帜下实现自己的具体理想和具体目标。应该注意的是,不能用理想目标去代替现实的具体目标,理想目标作为每个人奋斗的政治方向。使之溶化在具体的行为中。(4)集体目标要个体化。 集体目标是联结总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桥梁。具体目标的确立要充分考虑个体目标的利益和意志,并努力实现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统一。 (3)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确定之后,为了保证目标的实效性,需要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运行机制有着重大区别,它受阶级性、党性和社会性质制约。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内容上有着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就其本质来说,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要把满足人们对物质和文化增长的需要作为目标运行的出发点。在这个基点上建立的目标运行机制应该包括目标激励机制、政策导向与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等五个方面。关于目标激励机制。目标具有激励的功能,但其前提是目标必须设置科学。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要坚持做到三点:一是把目标定的既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二是确立目标要充分考虑个体目标和个人利益,但不是一味的迁就;三是把长远目标合理化解为短期目标。关于政策导向与激励机制。政策是面旗帜,它决定着方向问题、原则问题,在对人们进行目标的引导上,旗帜鲜明地规定反对和否定什么,肯定支持什么,政策是“主义”“路线”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学好和贯彻好邓小平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总任务,围绕这个中心来制定各方面的政策,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凡是正当的、与大目标是一致的,在目前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政策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凡是不合理的,与大目标相抵触、相背离,就会受到限制。政策导向机制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政策要符合实际,符合人们意愿,是正确的政策;二是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关于物质奖励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物质利益,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邓小平在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时讲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没有离开物质利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原则是“按劳付酬”,“等价变换”,以诚实的劳动换取物质利益是合理合法的。建立物质利益激励机制关键是解放思想,摆正其位置,防止走向极端。关于精神激励机制。人的需要除了物质上的还有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等,精神激励机制就是从满足和培养上述需要着手,以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精神激励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精神的和物质的要有机结合。关于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一切潜力的动力,原因是竞争是公正的评判人,竞争使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通过利益的调整激发活力。竞争的积极作用已被我国2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它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竞争机制强调的是以公平为准则,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和创造均等的竞争机会,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氛围。竞争机制在具体操作上既要注意目标合理,条件均等,也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引导工作。 (4)管理目标的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际操作者和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目标的运行机制是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目标的运行机制,从总体上要确立三项原则。首先,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目标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客观上全面制导,使宣传、组织、纪检、行政、统战、司法、妇联、共青团等等和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管理的具体目标相互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需要统一起来。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目标树立系统性、整体性的思想观念。在纵向目标体系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横向体系中,要处理好各个分项目标的协调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各方。第三,确定管理工作目标要体现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和群众性,体现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要求。具体运作上要坚持制度化、民主化、现代化。 第一、坚持制度化。制度化就是要明确政工机构和政工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把各种政工机构和每个政工人员职责权利,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可以借鉴管理经济的方法,实行责任制,在各行各业建立起以“领导责任制”,“党委责任制”,“党员责任制”为核心的纵横连锁,层层负责,互相制约和协调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体系。要用制度确保党、政、工、青、妇各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事实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并在学习、活动、组织、考核、奖惩、经费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体系。 第二,坚持民主化。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民主化,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民主化的体现,但过去我们坚持的民主集中制更多的是强调决策过程中的方法和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化,是全面的广泛深入的民主参与,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广大群众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具体来说,一是职工参与制定目标。每个成员由于亲身参与了目标的制定,无疑会感到自己为达到目标而“身负重任”,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和关注工作。二是民主评选。上级组织对管理者的效绩考核是必要的,但主要的是由群众打分,通过群众的民主考评来“挑选”公仆。群众的民主权利受到尊重,有利于增强自我完善的意识。三是完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机制。 第三、坚持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主要是实行现代的科学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联结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代替,但并不排斥现代文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设备以及现代管理技术,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影响人们思想变化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必须更准确、更及时地描述和分析人们思想变化的动态、精神文明的状况,深入研究影响人们内因、外因以及各种扰动因素之间的多维关系,及时处理数以千万计的思想信息等,都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手段。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目标,即规定了教育对象应达到的要求,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目标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包括对教育目标的管理和对工作目标的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关键是确立正确、科学的目标。一个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可以起到明确方向、鼓舞斗志、激励人心的作用,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要求;而目标含混不清又不切合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所适从,不可能建立威信、取得实效。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认真执行上级的工作要求,又要从本行业、本单位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注意解决人们的实际思想问题。制定目标,起点要高,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如果目标太易实现,对人们就缺乏激励力。但是,起点又不能过高,不能脱离多数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否则,人们会因为目标难以实现而放弃对目标的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遵循目标的阶梯原则,有助于目标管理的实现。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高尔基的这段名言说明了一个道理: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情况,正确选择较高的目标追求,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标无论多么远大,都必须一级一级、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就构成了接近目标的层层阶梯。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权衡“希望达到的目标的高度”与“目标实现可能性大小”之间的制约关系时,不妨先定下来希望达到的总目标,再将目标的实现过程划分为若干层次,使它呈现阶梯形,然后由低到高,逐步去实现。阶段性目标不仅降低了前进坡度,而且有两个积极的作用:一是阶段性成果能够给人以成就感,给人以争取更大成果的鼓舞,有利于实现总的奋斗目标;二是在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过程中,锻炼、增长了才干,摸索、积累了经验,为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要把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和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在不同的阶段、时期形成不同的重点,确立相应的目标,动员大家共同奋斗,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教育过程和阶梯式上升的目标实现过程。 2、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一项基本的管理活动。人们为了把目标变成现实,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就是计划。它包括对事项的叙述、目标和指标的排列、所采取手段的选择,以及进度的规定等等。计划是将目标具体化,变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定后,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计划管理要抓住以下几点: (1)计划的内容。在管理学理论中,计划的内容常用六个“W”来表示:Why—为什么做?原因与目的。 What—做什么?活动与内容。 Who—谁去做?人员。 Where—在什么地方做?地点。 When—在什么时间做?时间。 How—怎样做?手段和安排。(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82页。)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要做到全面、详尽,不仅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的阐述,还要有实施的途径、方法及管理措施;不仅要明确计划实施的主体(机构与人员),还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在时间进程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学校德育计划中提出了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重点,那么计划还应提出在舆论宣传、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共青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及操行评定等多种途径中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时,对这些工作的具体推进应分解到每个月的活动安排中,这样,计划才便于执行和检查。 (2)计划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因此总是要现实地、分层次地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计划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领导决策者在科学决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要考虑在时间和资源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策保证;职能部门则应着重于制定完成计划的各种操作规程、工作方法和时间安排;基层单位则应以职能部门的计划为指导,根据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提出实施细则,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落实到基层。 (3)计划的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制定以后,如何实施,也是计划管理的内容。首先,计划主体要按计划要求组织好人力、物力,保证必要的时间,按计划开展工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部门必须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阶段、分项目进行抽查,做到执行一部分,检查一部分,随时执行,随时检查,随时分析并做好统计记录。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帮助解决实施中的具体困难。当发现计划需要调整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斟酌、科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实施检查是保证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因此也是计划管理的重要一环。 3、规范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涉及、应用的准则、规则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管理主要是制定与运用纪律与行政管理制度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通过制定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增强大家的责任感;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克服管理中的随意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规范主要包括: (1)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专职人员所担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包括任务、职权范围及工作方式的规定。通过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可以做到任务明确、职责分明,避免工作中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益。 (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对日常思想教育内容、形式的规定,如政治学习、党团组织生活 、班组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学雷锋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升旗仪式、成人仪式教育等。这些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和形式,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制度,按章执行,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证。 (3)管理制度。教育离不开管理,管理的目的也是教育。真正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以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作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管理、纪律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与规定,也包括奖励和处罚制度。正确运用奖惩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通过评比、奖励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可以倡导新风与正气,提高本单位、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而严肃处罚违反纪律和有关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起到震慑、警示的作用。 (4)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人员的常规工作和工作方式进行的统一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会议制度、请示汇报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是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常运转的制度保证。 4、队伍管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组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首先是各级党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机构,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1)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党性、政策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它需要一批经过专门训练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的,具有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专门人才作为骨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课题,需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人员集中较多的精力去探索、去研究,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理论家。他们既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又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同时,还要建设一支兼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织和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做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形成以专职政工人员为骨干、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局面。 (2)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和管理,重点是要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邓小平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页。)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里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和素质的综合体现。提高政工队伍素质,首先要确保在政治上过硬,能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能以身作则,积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觉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提高政工队伍素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和自我提高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3)各级党委要采取措施,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党委要将其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这支队伍;要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配足、配强专职政工人员;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肃纪律,严格管理,维护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良好的整体形象。当前,还要特别注意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思想素质好、在业务上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确保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战线后继有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相互结合形成一定的运行机制,发挥出管理的效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决策形成过程、决策执行过程和总结反馈过程。 1、决策形成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担负着计划、部署、指挥的重任,一般由党委和行政首长负责。党委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责任,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和本地区、本单位群众的思想实际,经常性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行政首长要根据这些任务要求,组织力量进行科学决策,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一般问题的决策,可由主管领导在职能部门提出的方案中进行比较,作出选择。重大问题的决策,则应将决策的依据、过程和可供选择方案的利弊向党委会或行政办公会汇报,由有关会议作出最后决策。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单位,要充分发挥其在决策中的作用。因为组成这些机构的人员来自各个方面,掌握信息全面,能够从各自的角度对方案进行利弊及可行性分析,有利于作出最优化的选择。这些人员和各自的工作部门担负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任务,增强对所作决策的认同感,有利于决策的执行与实施。 2、决策执行过程 决策的执行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执行得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才不会中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建立高效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执行机制,能够较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执行。 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执行机制,就是要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去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实施。要通过确立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级部门和责任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统一的目标之下,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定量化,从而较好地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全面推行目标管理,首先就是要把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内部各个工作机构和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体系,使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能自觉根据各自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形成合力,从而实现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执行机制,要与各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通过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工资分配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调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项目采取倾斜措施,必要时还要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以保证决策的顺利执行。 3.总结反馈过程 总结反馈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关系到前一个过程的升华,又关系到对下一个过程的指导。总结反馈的任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找出成绩和差距、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系统,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督导机制,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使其从经验型逐步转变为科学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现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这是决策指挥系统正确指挥、科学领导的保证。没有足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就难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的重点之一。要通过强化信息反馈系统,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督导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基层,渗透到生产、教学、管理、经营、服务等环节中。 为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应当有专门的机构,如政策研究室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负责处理来自各方面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这些负责信息处理的部门,要运用多种形式,如调查表、座谈会、工作汇报、量化评估等,收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有发达的信息采集渠道,除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内建立信息上报的反馈路径外,还可以聘请信息员搜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信息工作的领导,使之成为重要的信息反馈途径。通过对信息的分析,预测人们思想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基层工作的成效上,体现在人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的变化上。因此,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考核和各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也是加强信息反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管理的有效办法。随着各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完善的工作考评办法将作为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管理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作为各单位整体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中去。通过人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测评和各单位工作的考核,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单位的落实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调整或重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政策和工作计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水平。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组织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是以一定的组织体系为基础的。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国各地、各条战线、各个单位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但是,有些地方和单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运转效果难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加以改进、优化。建立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就是要按照整体性、层次性、高效性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机构和专职队伍,以及群众性思想教育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 1.整体性要求 所谓整体性,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个大的育人系统,按照系统工程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来规划、设计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内部结构。比如,在高等学校,根据全员育人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少数部门和少数人的事,学校的教职工都应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职能分工,系统考虑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大系统,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完成育人任务。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因此,企业党组织要统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政工机构,行政业务部门也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职工思想教育。 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根据工作的需要,设置适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机构和岗位是必要的,但必须按照整体性原则的要求作好规划。机构的设立和岗位的设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必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目标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内部机构,这种调整应考虑是否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整体效益。 2.层次性要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中,不同的部门和岗位所担负的责任与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内部结构应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应按照三个层次来建设,即领导决策层、管理协调层和基础执行层。领导决策层即党委和行政班子。党委的职能侧重于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目标。行政班子则要按党委所规定的任务,结合业务工作,进行具体的规划与决策,指导管理协调层和基础执行层的活动。管理协调层是指单位党政机关有关的职能部门,其职能作用是承上启下,侧重于按照决策层的要求,从各自的工作途径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对基层单位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起到协调、调控的作用。基础执行层是各基层单位的党、政、工、团等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基础部分。该层次在领导决策层和管理协调层的指挥下,直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目标得以完成和实现。值得指出的是,基础执行层本身又可相对分为不同的层次,他们在贯彻落实上级布置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时实际上要发挥领导、协调等多重作用。 3.高效性要求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应按照高效性原则来建设。 (1)专职队伍要精简。在能够完成计划、实现目标的大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构与 专职人员要尽量精简,适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需要。从广泛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工作部门及其成员,都会对与其发生联系的人产生某种思想、道德的影响,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因此,按照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原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是可行的。要使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必须建立明晰的岗位职责,而且每个岗位的责任也要最大限度地充实、饱满。只有做到组织结构简单,岗位职责明确,才能避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和多头领导,克服政出多门、互相扯皮、抵销力量的弊端,产生高效率。 (2)组织体系要协调。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社会及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管理能够有效,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和人员间的协调与合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外的其他机构、人员间的协调与合作,都有直接关系。对内对外协调性好的组织结构,必然有助于体制内部各成员的相互合作,有助于各种力量凝聚成一股合力,产生合力大于各个分力之和的整体效果;有助于得到支持与理解,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在进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更应注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结构,注意协调好各种关系。比如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支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原则,处理好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与董事会、股东代表大会、监事会的关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有效结合的工作方式。要通过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如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使生产经营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和党委组织、宣传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关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相互配合,积极工作,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思考题 1.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含义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 2.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包括那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