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
第三节、急性乳腺炎
(acute mastitis)
急性乳腺炎 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为哺乳的初产妇女,在产后3~4周发生。
病因
1. 乳汁淤积
2. 细菌入侵
二、临床表现 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发热.
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WBC | . 起初呈蜂窝织炎样表现,数天后可形成脓肿(单房/多房),感染严重的,可并发脓毒症。
三、治疗
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炎症早期 不宜手术,针对主要病原(金葡菌)应用抗菌素可获得良好效果,可用青霉素、
头孢菌素、红霉素等,并可辅以解毒中药治疗。
可不停止哺乳,应用吸乳器,保持乳汁通畅,局部进行热敷,以利炎症消散。感染严重的或脓肿并发乳瘘的,则应停止哺乳。
脓肿形成后,则应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
放射状切口, 弧形切口。(低位、对口引流)
预防
加强孕期卫生宣教,防止乳头损伤,保持乳汁通畅,及时就诊。
第五节、乳腺癌(breast cancer)
女性乳房肿瘤发病率很高,但以良性纤维腺瘤最多,占3/4;其次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占1/5;恶性:乳腺癌最多,占98%;肉瘤少见,占2%;男性乳癌,偶见。
乳房纤维腺瘤
1. 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
乳管内乳头状瘤
1. 病因(不明) 2.临床表现 3.治疗
乳腺癌
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宫颈癌,且有增多趋势。
病因(不是很明确,发病与性激素变化有关。卵巢功能↓,肾上腺皮质产生雌激素,E1雌酮有明显致癌作用)
相关因素:
发病年龄:> 20岁,40~60岁
初潮〈12岁,绝经〉52岁,40岁未受孕。
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危险性高2~3倍.
良性病变转化来,f.腺瘤,不典型增生.
饮食:肥胖,多脂饮食;地区环境.
2.病理类型:
1)低分化乳癌:硬癌,髓样癌,炎性癌,粘液腺癌
2)高分化乳癌:腺癌,导管癌,乳头状癌,湿疹样癌
3)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皮肤、胸筋膜);
2.淋巴转移:①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 腋窝淋巴结,再流向 锁骨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流向 胸大、小肌间淋巴结,直接至 锁骨下淋巴结。再流向 锁骨上淋巴结。
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 肋间淋巴管流向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AV脉分布),继而流向 锁骨上淋巴结。
③浅:乳房两侧间皮下有 交通淋巴管,一侧的淋巴液可流向 另一侧。
④深:乳房深部淋巴网 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流向 肝。
3.血行转移:早期就可能发生(长到1cm要三年)
3.临床表现 :
(1) 包块:无意中发现,无痛、单发、质硬、活动、不光滑、分界不清。外上象限(45-50%),乳头乳晕区(15-20)内上象限(12-15%)。
(2) 乳房外形改变及皮肤改变:皮肤凹陷、乳头偏向癌块一则或下陷、乳房皮肤桔皮样改变、局部隆起(发育差) 、皮肤破溃形成溃疡。
(3) 腋窝淋巴结肿大(散在、成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有血行转移可能性大) 。
(4) 远处转移的表现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 鉴别
(1) 乳房纤维腺瘤:20-25岁(雌激素↑,病程慢,无痛,边界清,单发,活动度↑。
(2) 乳腺囊性增生症:25-40岁(卵巢功能失调),病程慢,周期性痛,多发,边界不清,质韧,活动度↑。
2) 钼靶x摄片:包块不规则或分叶、中心区密度高、边缘毛刺状、周围有粗大血管影。
3) 切除活检及细针穿刺活检(紧凭临床,正确率〈70%
4) 分期;临床分期法;TNM分期法。
5.治疗
是一全身性疾病,综合治疗,手术范围有缩小趋势。
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选择有争议。
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简化)根治术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全乳房切除术
2) 化疗(凡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5年内有2/3复发及转移) : CMF方案。
3) 内分泌治疗:去势手术(绝经前) ,雄激素;雌激素拮抗剂(三苯氧胺(tamoxifen,TAM);
4) 放疗(术后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