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8年第17期
半月谈2008年第17期目录读者评刊
《半月谈》的报道贴近民生好1
半月评论关爱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4
奥运连着你我他残奥会:倡导平等和谐的盛会6
本刊特稿听西海固讲述扶贫奇迹10
专题报道来自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的报告14
科学发展观贵在落到实处20
改革潮涌30年中国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发展壮大22
民生视角看巨变25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亳州和谐有新举28
政治观察说说百姓关注的三部法律草案30
新一轮政改在地方破冰推进33
从“两防”到“一保一控”36
经济纵横调控政策要“稳着”使劲38
“双转移”助推广东结构调整41
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与呼44
走进高效农业戈壁滩上长出高效农业46
我与改革开放30年从老玉米看生活48
记忆深处的“霓裳羽衣”49
电话见证着历史变迁50
“红河杯”亲历灾区感人故事穿军装的“42个硬汉”51
打通唐家山航线52
震撼心灵的营救53
文化奥运,给中国文博界带来什么54
中国纪录片怎样“走出去”57
身边楷模他为平民办教育60
山区教育的守望者62
半月说法合俗者未必合法64
谈天说地期待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66
呼吁建立排污补偿机制67
校园话题走进江苏如东:话说素质教育68
科教遥感专家打造抗灾“天眼”80
一个小镇的科技创新启示82
百事咨询、读者之页建房获批准也不能想咋建就咋建74
新型“小粮仓”走进农家院77
客运司机不得损害乘客权益78
国际时事美俄一轮新较量85
谁捆住了多哈回合谈判手脚88
俄罗斯反腐要动真格90
发展中国家新时期的战略诉求92
国内外半月大事94
小测验95
谁捆住了多哈回合谈判手脚
一个关乎发展中成员生存的问题
多哈回合谈判是在农业产品特殊保障机制问题上陷入僵局的。所谓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SSM),是指发展中成员可在农产品进口激增的情况下,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等特殊保障措施以保护本国农业免受严重冲击。作为谈判基础的世贸组织妥协方案,将激增的底线定为40%,也就是发展中国家在连续三年农产品进口激增40%时便可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来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
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成员希望能放宽动用特殊保障措施的底线,以充分保护本国相对脆弱的农业生产和农户生计,维护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印度提出的建议是连续3年农产品进口激增15%,便可动用特殊保障机制。但是提议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直接导致了今年7月底在日内瓦举行的最新一次多哈回合谈判破裂。
必须指出,表面上看,这是美国与印度的分歧,实际上这是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的分歧。因为有上百个发展中成员支持印度的这一提议。正如中国常驻WTO大使孙振宇所说:“这关系到很多发展中成员的生存问题”。
谁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农业补贴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欧发达成员就利用制订规则的便利把他们经济发展的“软肋”——农产品和纺织品安排在关贸总协定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的框架之外,对农产品大量实施出口补贴和进口高关税。
欧、美、日等发达成员对农业的补贴每年高达3000亿美元,完全扭曲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使得发展中成员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这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公平竞争。相反,对它们的强势产品如信息产品则大力推行零关税,对于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欧、美要求各国都应开放市场。这种以公平贸易为幌子,在世界经济领域实行双重标准的行为,遭到了广大发展中成员的强烈抵制。
以棉花贸易为例,美国一方面始终不肯完全取消国内对棉农的巨额补贴,另一方面却要求发展中成员降低棉花进口关税。美国每年动用30亿~40亿美元,补贴2.5万棉花种植者,而非洲上千万棉农一分钱补贴也没有,如何与美国棉农竞争?由于拥有巨额补贴,实力雄厚的美国棉花贸易商甚至可以先交棉花给加工商,等产品生产出来再收钱,这是发展中国家棉农根本无法想象的。
自由贸易乃大势所趋
多哈回合谈判的议题被称为“多哈发展议程,”即此轮谈判理应在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在发展中成员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上取得一定的平衡。如何将发展准则体现在世贸规则与谈判中,促进发展目标实现,以及发展中成员如何被安全、有效和真正带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是对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考验。
长期以来,美、欧等发达成员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大问题就是对发展中成员利益关注不够,对发展中成员利益的保障机制也不完善。正如中国代表团团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的,主要发达成员是本轮贸易谈判的最大受益者,它们保留了很大的农业补贴空间。主要发达成员理应对发展中成员的核心关注给予充分理解,不应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设置障碍。
回顾多边贸易机制的谈判历程,谈判多是一波三折,一次比一次困难,一次比一次费时,上一次乌拉圭回合谈判历时八年之久。多哈回合谈判涉及153个成员,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无论在成员数量和涉及领域方面都大大超过以往历次谈判,协商难度越来越大。多哈回合曾多次设定时间表,多次无限期中止谈判,又多次重开谈判。这也表明,自由贸易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每个成员都不愿承担破坏多边贸易机制的历史罪责,逆时代潮流而动。谈判遭遇挫折应使所有的成员特别是发达成员进行反思,做好准备,在适当的时机重开谈判,最终达成一个所有成员都能接受的协议。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 周世俭)
遥感专家打造抗灾“天眼”
路断,桥断,通信中断。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遥感,成为沟通信息、监测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遥感,捕捉大地震的“指纹”
灾情就是命令!
5月12日14时30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分钟,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郭华东紧急拨通了下辖卫星遥感中心办公室电话,下达任务。
5月12日晚,中科院紧急启动第一个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并组建由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牵头的跨所联合项目工作组。
大地震发生后,无数科研人员倾尽全力,投入到遥感抗震救灾。他们,和他们的“天眼”,在和时间赛跑。地震当日下午,科技部所属的国家遥感中心迅速反应,紧急行动,启动应急工作机制。三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遥感专家队伍共同投入“战斗”:
——由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周成虎教授牵头,重点分析处理雷达数据。
——由国家遥感中心战略专家组组长童庆禧院士牵头,重点处理“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信息。
——科技部会同国家测绘局派出的由刘先林院士作为技术指导的航空遥感专家组,奔赴四川灾区,进行航空遥感飞机实时拍摄,并及时分析处理遥感影像信息,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张国成随队前往,以便与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国家减灾委联系和协调。
由遥感飞机、无人机和卫星组成的“天眼”时刻紧盯灾区,对灾区进行大范围的监测,对灾情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一幅幅高精度的遥感图片,一点点捕捉着地震灾害的“指纹”。
事实上,不仅是国内的多支科研力量,据中科院专家介绍,美国、欧盟、日本也为汶川地震提供了大量遥感数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震救灾的支持。
航遥飞机、卫星、无人机形成“天网”
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介绍,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两种。
四川的特点是多云多雨多雾,一般区域性的工作更多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然而,卫星遥感数据不是应急性的,卫星运行周期一般是26天转一圈,无法满足突发事件需要。
,而且,卫星遥感图很难看清房屋有无倒塌。”遥感专家说,飞机航拍数据优势是比较灵活,只要白天有好的时间点,可以随时起飞。航空遥感拍摄的飞行高度为6000米,卫星则在几百公里以上,航空遥感拍摄能捕捉到更多细部信息。
郭华东主任接着解释说,航空遥感又包括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两种,光学遥感对天气要求高,雷达遥感则更具适应性,晴天阴天都可飞行。而中国惟一的机载雷达遥感就在中科院。
5月15日,天气放晴,这为光学遥感灾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航空光学遥感果然为抗灾提供了一手清晰的遥感图像。在航空遥感图上,能清楚地看到道路、房屋倒塌等信息。遥感图上的堰塞湖、道路损毁情况、映秀镇到汶川县城有多少滑坡等都非常清晰。图上不仅有滑坡分布状况,还预测出滑坡土方量、所需施工力量、工期等。
一幅遥感图片救了一个村
5月17日,一幅遥感图片送到郭华东主任手中。图片一角上有清晰的一行字“SOS700”,这引起了郭华东的高度注意。虽然不清楚它用什么写成,700又代表什么,但这表明,有人在求救!
找到了!求救点是汶川县草根乡!于是,有关草根乡求救的消息迅速报告给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救援部队开到了草根乡。
同样的故事也上演在绵竹。在另一幅遥感图片上,绵竹也出现了“SOS”字样,郭华东所在的中心通过同样的途径,报告了这一信息。灾民终于获救。
5月19日,根据遥感相关数据,中科院提出了北川重建的三点意见,一是迅速撤离北川,二是异地兴建北川城,三是保留北川城遗址。这几点全部被采纳。紧接着,这一中心又在对北川候选新址的相关数据进行监测,为新建北川提供数据支持。郭华东告诉记者,遥感获得灾区数据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据为救灾、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本刊记者 颜彦 吴晶晶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黄芳)
听西海固讲述扶贫奇迹
宁夏的西海固,名字中有个海字,其实不但与海无关,而且荒塬连片,十年九旱。“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曾是这里穷困的写照。直到1978年,这里百姓依然“苦甲天下”。
穷则思变。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从无度开荒到退耕还林,从就地扶贫到移民开发,从产业扶贫到教育扶贫…
…西海固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成功解决贫困难题的典范。
如今,这里路宽楼高,新居如画,乡村田野满目葱茏。这里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人家过上了小康生活。有人禁不住会问,这是西海固吗?然而,这的确是正在变化的西海固!一个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新西海固。
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
西海固,指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的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原州区,以及中卫市的海原县和吴忠市的盐池县、同心县等8个贫困县(区),居住着全区70%的回族人口。解放前,这里因饥荒和贫困曾“人相食”。解放后,为解决这里的贫困,国家每年从粮食、衣物、资金、医疗等方面给予大力援助。但是,只靠救济,西海固仍是“中国贫困之冠”,长期“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直到1982年,仍有70%以上的群众没能解决温饱问题。
西海固为什么难以摆脱穷困?改革开放后,中央领导不断深入西海固地区考察,帮助当地分析情况,科学制定发展战略。198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西海固与甘肃的定西、河西这3个全国最贫困、最干旱的地区列入国家重点扶贫攻坚计划,连续10年每年拨专款2亿元进行扶贫开发,其中每年划拨西海固地区3400万元。1994年,国家又决定将“三西”扶贫攻坚计划延长10年。
最主要的,扶贫改变了过去“救济扶贫”的思路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彻底消除贫困,只有摒弃“输血”,促进“造血”。1986年,国务院确定了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的指导方针。西海固采取以工代赈等办法,变等着吃为干着吃,走上了“开发扶贫”的道路。
同样是扶贫,开发式扶贫却开始激发出西海固人的创造热情,“山区没治”的铁论逐渐被打破。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西海固利用各种扶贫资金、国际贷款,打井挖窖、种草植树、改坡造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使一部分人走上了脱贫之路。
改变观念,破除发展最大障碍
贫穷落后,不光是干旱缺水、土地贫瘠,更主要是思想落后。这里连绵不断的旱塬曾经湮没了西海固的活力,限制了西海固的视野,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长期以来,当地许多干部群众“有党饿不死,命苦靠政府”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西海固扶贫工作遭遇的最大障碍是观念问题。
到1993年,西海固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在解决温饱的困境中。恋土恋家的狭隘乡土意识;缺少冒险精神,盲目排外意识;大钱挣不了、小钱不愿挣的惰性意识严重束缚着西海固生产力的发展。1993年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南部放开”战略,决定把固原地区打造成宁夏对外开放的“南大门”。新鲜空气开始吹入西海固,“敢闯、敢试、敢冒险”的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1994年3月,西海固各县3000多名正副科级干部被分流“下海”;8月,固原县决定拍卖地处繁华地段的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用于发展第三产业;这一年,私营经济被放开、“马路经济”率先发展起来;这一年,固原人在对外接待中第一次讲起了普通话……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西海固人的思想观念逐渐赶上时代的步伐,就连过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回族妇女,也成了抛头露面、经商致富的“娘子军”。如今,西海固约有15万名回族妇女搏击商海。
思想观念的改变从根本上决定了西海固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到今年,西海固共兴建水利工程200多处,修筑扶贫公路800多条,100多万亩荒塬变成了水浇地,近百万人口、140多万头家畜告别了苦咸水。当地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1993年的139.8万人减少到如今的6万多人;贫困发生率也从1994年的15.6%下降到现在的3%以下。
治穷致富才是硬道理
山门打开,观念更新,西海固人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管什么办法,只要治穷致富,就是好办法。在“吊庄扶贫”的重大决策下,西海固一些长期无法解决温饱的农民,摒弃“金窝银窝不如穷窝”的传统思想,第一次大规模迁离故土,另找生路。
5月初夏,记者驱车穿行在红寺堡等扬黄移民灌区,以及同心县“石狮镇”等30多处移民基地,只见绿树掩映,新居连片,学校、商店、卫生所等公共设施齐全。谁也无法想到,这里的50多万人来自于最贫困的西海固,他们自1983年至今的25年里,垦荒造田百万亩,建起一片新家园。
同时,西海固人也开始大量地走出去。1998年至今,西海固建立了上千个劳务基地,覆盖全国各省区市,每年有30多万人稳定输出,当地农民年人均从劳务收入中获益700多元。劳务输出盘活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在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教育的渴望与日俱增。宁夏的决策者们更加明白这个道理:劳动力素质不高和人才匮乏阻碍着脱贫致富的步伐,教育扶贫和物质扶贫一个不能少,扶贫必先扶智。
2002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宁夏投资6亿多元在银川市创办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和育才中学,全部面向西海固招收初中毕业生。现在六盘山中学已成为宁夏十所示范性高中之一。越来越多的西海固孩子由此改变了命运。
,自治区修建这两所学校的初衷,就是为山区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走出大山免费接受良好教育,进而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并通过他们帮助家庭脱贫。”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建平说。
告别毁林开荒,农业实现生态发展
走进彭阳县,柠条、沙棘像帽子一样戴在各个山头上;杏树林、梯田缠在山腰;刺槐、椿树种遍沟岔、河道;庭前屋后广种梨、桃。陪同记者采访的彭阳县一位领导说,这个县建县25年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由3%提高到18.5%,水平梯田由3万亩增至73万亩,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路畅通,打破了“越穷越垦,越垦越旱,越旱越穷”的怪圈,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耐旱的马铃薯成为不少西海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西吉县万崖村回族农民黄生荣今年种了40亩马铃薯。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马铃薯现在每斤价格7角多,按每亩地收获2000斤计算,收入也有1400多元。去年收成好,全家就收入了5万多元。
然而,自治区领导们并不满足,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在西海固,传统农业能解决脱贫,却无法解决农民致富问题,扬黄灌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便利,发展设施农业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西海固已发展设施农业16万亩,致富效益日益显现。日光温室种植瓜菜亩均产值达1.5万元,小棚亩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户收入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0%。下一步,宁夏将力争用2到3年时间,在西海固建成3个8万亩以上设施农业产业大县,利用5年时间发展节水、避灾、高效特色设施产业115万亩。
解放思想,酝酿新“起跳”
固原是西海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固原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住西部大开发、固原撤地设市、自治区三次固原工作会议等历史性机遇,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站在新的平台上,2008年3月31日,固原市委、市政府决定用9个月时间,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主题实践活动。
固原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发展必须要有新突破。为此,固原提出,加快发展的步伐要有新提速,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要有新突破,开放包容的环境形象要有新提升,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要有新气象。
解放思想吹响了西海固新一轮发展的号角。目前,原州区东部引水、西吉西部重点引水工程启动建设,六盘山煤热电联产项目已通过国家电力行业审查,彭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紧进行,六盘山机场已开工建设,西海固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全面推进。
是的,现在的西海固每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自治区50周年大庆的凯歌奏响之际,西海固正谋划着新的“起跳”。 (记者 陈晓虎 曹健)
中国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发展壮大本刊记者 潘清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是一部瑰丽宏伟的长篇小说,资本市场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章。在过去的20多年中,伴随着一次次激烈的争论,解决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规范、成熟,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年间“沧海桑田”
新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会永远留下这感人的一幕: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作为回赠礼物,交给时任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的约翰·范尔霖。
在那一瞬间,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与股市握手”的惊呼。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用这样的一个举动向世界宣布:股票市场并非资本主义专有,它同样可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工具。
与华尔街的成熟老到相比,蹒跚起步的新中国资本市场显得如此稚嫩——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是仅有的两只股票;在上海开设的全国第一个股票营业柜台,没有电脑和行情显示屏,黑板上写着由客户口头协商确定的成交价格;工作人员用手工完成从交割、登记卡号、盖章到过户的每一道程序;每天的平均交易量仅为数十笔。
诞生之初,中国股市还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种种非议和责难。社会主义能不能搞资本市场?股市的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普通百姓参与股票交易,是否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
当年首批参与股票交易的投资者们,都曾经历过从怀疑到尝试,再到肯定的过程。但谁也不曾料到,中国的股票市场会在2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如今,沪深两市拥有超过1600家上市公司,投资者开户总数超过1亿户。2007年,中国内地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筹资规模高达4595亿元,居世界首位。按照2007年的GDP核算,中国的证券化比率已达88.89%。
而在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更深刻的变化——包括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一大批关乎国计民生的特大型企业纷纷登陆A股市场,包括基金、社保、保险资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相继“抢滩”、“出海”,成为连通国际资本市场和相对封闭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纽带……
从“自由生长”到战略规划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开业之初,曾对当时仅有的“老八股”实施过涨跌幅限制。当日的涨跌停板幅度仅为1%,后来还一度改为0.5%。在交易价格波动区间受到高度限制的背景下,最初的证券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活跃度。
1992年5月2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取消了上市证券涨跌幅限制。受此消息刺激,前一交易日以616点收盘的上证综指,跃升至1266点,出现105.27%的涨幅。伴随着冲动过后的价值回归,上证综指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就从1429点的高位回落至386点,累计跌幅高达73%。
在数度暴涨暴跌之后,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始对在两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和基金类证券的交易价格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沪深股市从此告别无限制大幅波动的投机时代。涨跌幅限制是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它从幼稚和非理性逐步迈向成熟、规范的一个重要“台阶”。
而2004年“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则成为股市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这一文件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并从市场框架以及运行机制上重新定义了中国股市。
医治“痼疾” 再造股市
由于承担着国有企业脱困的特殊使命,中国股市诞生之初就有先天性的缺陷。总股本中超过2/3为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和社会法人股。与流通股股东相比,非流通股股东不曾用溢价的方式取得股权,却同样拥有通过分红获得收益的权利。“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使得股权分置成为中国股市最大的制度性缺陷。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股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制性改革拉开序幕。由于直指“一股独大”的历史痼疾,这一轮改革甚至被视为对中国股市的一次“再造”。
从首家通过股改方案的三一重工开始,中国资本市场用两年多的时间取得了股改的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现金、股份或权证的支付对价,获得了流通权,“一股独大”现象逐渐成为历史。
尽管在限售股解禁的期限和交易规则方面,股改总体方案的设计确实存在缺陷,但作为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深层次的变革,股改颠覆了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股权流通制度,使其多年累积的核心障碍得以消除,也为其未来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法制建设为市场护航
1999年7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法,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限于中国股市诞生初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修改前的证券法在指导思想上带有比较浓厚的管制与干预色彩。
证券法实施后的几年中,中国股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同时,一些基础性、本原性的市场机制和制度已经逐渐成形并被广泛接受,市场化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为修订证券法,从强调管制和干预的立法理念,转变为市场化的立法价值取向提供了基础。
2005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中国股市法制化进程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看来,证券法的修订是在全面总结以往市场发展、规范、监管经验教训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既有较好的适用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总体上是一部坚持市场化立法理念、与时俱进的法律。
修订证券法是中国完善证券市场法规和制度体系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净化证券市场法制环境的脚步。从查处银广夏、大庆联谊、德隆系,到向涉及内幕交易的“老鼠仓”开刀,从对数百起违规上市公司公开谴责,到给违法经营者开出巨额罚单甚至责以刑罚,中国正为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股市而不懈努力。 编辑:秦交锋
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视角看巨变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民生巨变:从温饱堪虞到总体小康
,30年前中国和现在的真正差距,其实要比目前所能观察到的更大。尽管这个发展历程一般有很多硬数据来衡量,但是如果以人类的标准看,其间的变化甚至更加惊人。”美国《新闻周刊》刊发的署名文章这样说。文章作者1979年初成为美国杂志首批驻北京的记者,“从那以后,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变化。”
其实,就是用“硬数据”来衡量,其间的变化也足以惊人。1978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其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
从食难果腹到总体小康,巨大的历史飞跃在每一处村庄、每一座城市都能得到有力印证。“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当年全村20户人家吃了上顿愁下顿,30年后的今天,全村11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第一个改革开放特区——深圳,从昔日的小渔村“变身”为现代化大都市。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变迁中也能得到生动诠释。1979年,陕西贫困地区的农家女郑粉莉参加高考,她的400多名同学中,只有10多人上了大学。“而现在,高等院校入学率已超过20%,中国教育发展得多快啊”,已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郑粉莉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每个中国人都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93年9月16日的一次谈话内容。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成长的烦恼。改革开放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些滞后,这被公认为“成长的烦恼”之一。十七大报告在总结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强调指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曾按照科学严谨的社会抽样调查方法,进行了一次“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查”。此次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0个县(市、区)。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会问题依次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养老保障问题”与“教育收费问题”、“住房价格过高”等其他“民生问题”也位居前列。
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为例。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约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居民健康状况差距扩大;医疗费用上升过快,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59倍,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1%上升到52%,公立医院次均门急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增长78倍和115倍,大大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
改革开放做大了民生“蛋糕”,但如何“切割蛋糕”?解决好这一问题,既关系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
发展新理念:以人为本带来民生新蓝图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一系列重大发展理论突破带来改革开放的新趋势、新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新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破解一系列民生难题。
——住有所居。各级政府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随后不久,《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为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
——学有所教。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人人上得起学、上得好学的目标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劳有所得。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2002年到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2007年又有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2.2%和9.5%。
——病有所医。去年下半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在全国79个城市启动,截至去年底,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068万。今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国家还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
——老有所养。全国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已连续五年稳定在2200多万人,各级财政投入从2000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4亿元。200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30亿元用于支持财政困难地区开展农村低保。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再次上调。
本刊记者 周立民
调控政策要“稳着”使劲本刊记者 董振国 华晔迪最近到商场选购食品的人们发现:猪肉便宜了,此前价格持续飙升的食用油价格甚至下调了20%多,物价呈现久违的回落趋势。
在国际原油价格显著回落、美元走强等系列因素作用下,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从连续数月的“涨势汹汹”转而连续大幅下挫,并带动现货市场价格回落。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是我国这一轮CPI走高的主要动力,国际粮价下行有助于带动国内通胀压力减缓。与此同时,“谷贱伤农”现象重新抬头,一些地方的养猪户又到亏损边缘,弃养退市风声再起。
农产品期货价格下行
“看期货大盘就像看跳水。”一名期货分析师这样形容近期的粮食期货价格走势。
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高涨,很多国家爆发粮食危机,令各界忧心忡忡。但最近一个月,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风云突变,主要粮食期货价格急剧下挫:CBOT大豆11月主力合约连跌6周,从7月初的每蒲式耳1630美分到目前的每蒲式耳1280美分,累计跌幅超过20%;玉米12月主力合约从7月初的每蒲式耳780美分至目前的每蒲式耳540美分,大跌超过30%;另外,小麦、棉花期货也纷纷告跌,跌幅均在15%左右。
在国际市场行情传导下,国内各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大幅回落:7月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豆粕的2009年1月主力合约跌幅双双接近25%;玉米期价下跌近10%;豆粕价格从6月底的每吨4800元跌至每吨3700元,下跌23%。豆粕是重要的养殖业饲料,其价格下跌会降低畜禽养殖成本,从而带动肉类价格回落。
老百姓感受最为强烈的还要数食用油了,特别是大豆油,“金龙鱼”、“福临门”等众多品牌近来纷纷下调价格,与前期“一骑绝尘”的涨势相比,价格终于踏上“回归路”。
长期关注CPI走势的经济专家徐连仲认为,本轮CPI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农副产品,随着这些产品价格的下降,它们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也在降低。
生猪弃养退市风声再起
猪肉价格一头牵着消费者,一头牵着养殖户。猪肉价格下跌,消费者笑了,养殖户却平添许多苦涩。自7月份以来,山东生猪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压栏现象严重,一些养殖户反映,猪价天天下降,他们已经产生退出想法。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还只是生猪价格走低的开始,下一步这种下降趋势可能还会加剧。
山东目前仔猪市场交易冷清。邹平县长山镇养猪大户周元木直叫苦:“年初的时候,仔猪供不应求,现在没人来要了,我手头还压着两千多头小猪。如按现在的价格卖就赔本,没办法,只好自己育肥了。”沂水县生猪经纪人王国强说:“现在市场低迷,搞生猪收购利润本来就不高,还是看看再说吧。”
记者从山东即墨、胶南、平原等一些养猪大县了解到,由于猪肉价格从高位下滑较快,再加上气候湿热生猪易发病、饲料价格上涨过猛等原因,养猪业已到亏损边缘,相当多的分散养殖户开始退出。
夏津县养殖户郭中华养了十几头猪,他说:“最近养猪行情下滑太厉害了,生猪最低时跌到6.6元/斤,6.5元/斤是临界点,再低就赔了。”
“暴涨惊市、暴跌伤农”
一些养殖业人士分析,去年以来,在生猪价格长期维持高价的背景下,国家通过不断采取各项政策措施稳定生猪市场,对养猪实施大力补贴政策,特别是对能繁母猪补贴力度较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同时,去年肉价高涨,一些胆子大、坚持养猪的养殖户效益可观。在各种“利好”刺激下,从去年底以来,生猪饲养量迅速增加。
周元木说:“今年初,我就感觉到生猪上的太猛了,大猪场纷纷扩建,一些国外企业也来中国建猪场,小猪场更是纷纷上马。我就担心今年下半年生猪市场会再次波动,现在看比预计的还严重。”
“价格高就一窝蜂补栏,一看不赚钱就退市,不仅加剧市场动荡,而且导致肉价大起大落。”山东省畜牧协会会长司俊臣分析说。一直以来,我国的养殖业难以避免大起大落的波动,养殖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如果完全放任市场来定价,就会出现“暴涨惊市、暴跌伤农”的不稳定发展态势。一些养殖户反映,现在猪肉价格是降下来了,可养猪的不赚钱,都不养猪了,价格还会再猛涨上去。为了防止去年的情况再次发生,国家应该加强对生猪生产的保护,特别是在养殖户不赚钱,甚至亏本的时候,国家要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
应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的“强调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这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PPI上涨将对CPI产生较大的上行压力。
天相投资顾问农业分析师严艳表示,由于全球粮食供需矛盾并未根本改变,在相当长时间内国际粮食市场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因此粮价下跌空间有限。我国仍应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今年以来,正是因为国家果断采取“强调控”,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才有效缓解了供求矛盾,抑制了物价的过快上涨。
粮价是百价之基。过去,我国粮食生产每5年一个周期,往往是2年丰收,2年持平,1年歉收。“在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我国夏粮生产连续5年丰收,对稳定物价意义十分重大。”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
同时,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后,猪肉供应也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猪肉价格稳定下行,对稳定物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扶持农业,其政策效果明显,下半年仍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增加粮食、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为进一步稳定物价打下基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建议说。
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下半年我国将完善宏观调控举措,对相关食品、能源产品的价格继续实施干预措施。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跷跷板”上找到平衡,就是要让调控政策“稳着”使劲。 编辑:颜彦中国纪录片怎样"走出去"---访纪录片导演关晖
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在黄金时间连续38天播出《世界遗产在中国》,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好反响,许多读者都希望了解这部纪录片的有关情况。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及我国纪录片的现状等,本刊记者采访了该片总导演、总制片人关晖。
问:先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片子。
答:《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部系列纪录片,共33部38集。片子的内容涉及国内顶级水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33处,其中包括4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3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2处文化遗产。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希望观众既能领略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又能了解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既能体味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又能欣赏精彩绝伦的歌舞音乐……可以说,这部片子是一部展示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百科全书。
问:《世界遗产在中国》播出以来,国内观众反响强烈,我们注意到央视国际网站上对这个节目的讨论十分热烈。为什么这部片子不但在海外打开了市场,在国内也引起了这么广泛的关注呢?
答:《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定位就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中国人的文化寻根之旅。前者很好理解,后者我解释一下。片子涉及的这些珍贵遗迹虽然遍及中华大地,有的甚至就在百姓身边,但很多人其实并不完全了解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这个节目,可以让观众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欣赏祖国的山河、探知祖国的文化,这一定位,适应了人们目前的文化需求。
问:通过运作《世界遗产在中国》,你认为一部纪录片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最关键的因素是选题。以我们这部片子为例。在寻找选题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三个条件。一是一定要有民族性,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二是一定要有国际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部作品推广到海外;三是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经过再三筛选,我们最终决定以国际化的视角,对中国的世界遗产进行一次全面展示。可以说,正是精准的选题促成了这部片子的成功。
当然,好的选题必须配以高标准的制作。为了保证影片质量,我们投入了相当于拍摄一部30集电视剧的资金规模,同时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内外纪录片创作人员,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清制作技术,运用了航空拍摄、水下摄影等多种特殊拍摄手段。由于节目制作量大、制作标准高,我们用了7年的时间来精雕细琢。
问:看来,《世界遗产在中国》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国际化路线,那么最终这部片子走出去了吗?
答:判断一件作品是否走出去,有几条标准:第一,国际资本对你的选题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投资;第二,作品的主题是否具有普世价值,只有真正充满魅力、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的作品,才能够为国际市场广泛认可,实现其商品价值。从这两个标准看,《世界遗产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全额引进外资,展示中国文化的主题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认可。
问:除了商业价值,中国纪录片走出去应该还有文化传播上的意义吧?
答:是的。当今文化传播能力成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一定要走出去,经济、文化两手都要硬,不能瘸一条腿。当然,要想走出去也不是说说就行了,还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让作品具备真正的竞争力。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态,是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传播华夏文明的重要纽带,中国纪录片逐步占领国际市场,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问:那么,目前我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
答:我们是一个纪录片资源和题材大国,每年都会拍摄数量不少的本土纪录片。但与此同时,我们又是纪录片弱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很少。
问:请分析一下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答:首先是选题过于狭窄。我们的纪录片选题似乎已经形成了两个思维定式,一是根据当前宣传的需要画框框、定调子,二是以个人好恶代替观众需求。选题之于纪录片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我们应该服从观众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选题的范围和视野。其次,我们有些纪录片的讲述方式过于陈旧,不注重与“国际口味”接轨,因此得不到海外市场的关注与认同。中国纪录片有自己特点,但一味强调自己的特点,根本不考虑海外市场需求,这肯定是行不通的。此外,我们的制作普遍比较粗放。这其中有制作水平问题,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在资金投入上,我们与国外差距太大。以BBC的自然纪录片为例,他们每年的原创节目大约是100小时,投入的经费为1亿至2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我们的资金就捉襟见肘。资金问题导致我国纪录片整体水平无法提高,因此如何融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问:中国纪录片要走出去,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从宏观上来说,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纪录片发展环境,比如设立专门的纪录片频道、设立国家级的纪录片交易平台、设立国家级的纪录片大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等等。从微观上来说,要一只手抓国内,抓选题、抓队伍、抓制作;一只手抓国外,抓资金、抓市场、抓效益。二者中,后一只手更重要,抓的难度更大。资金、市场和效益,之前一直被我们所忽略,中国的纪录片人往往会更看重片子本身的选题和制作。我们要改变惯有思路,不要只注重国内的纪录片标准,而要从确定选题开始一直到市场运作,都注重和国际接轨,这样,中国的纪录片才能具备走出去的基本条件。
问:也就是说,要走商业化道路?
答: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历史的大趋势,文化不可能置身事外,因为文化产品是商品。纪录片不是自用,而是要满足别人的使用需求。如果没有商业化运作,纪录片的发展将受到很大制约,比如:制作资金缺乏、传播渠道单一,受众流失等等。因此,纪录片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商业化运作。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在参与世界竞争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在节目的运作上忽视了经济因素,那就意味着无法生存,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使中国的纪录片尽快地、大规模地、高品质地进入国际市场。
奥运,给中国文博界带来什么本刊记者 张舵 孙颖 冯国
北京奥运会期间,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选手同场竞技;来自五大洲、说着不同语言的志愿者们相聚北京。同时,北京奥运会也让来自全国几十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北京同台亮相。
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几大展览,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优秀博物馆的精品。这次由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全国博物馆联合展览大行动,被称为一次历史性的壮举,不仅给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享受,也为博物馆未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国宝汇聚:奥运带来文化盛宴
体育赛场的精彩瞬间,让观众激动呐喊;博物馆内美轮美奂的展览,则使人气定神闲。
从7月23日开始,《北京文物精品展》《长江文明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和《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展》五大展览相继在首博开展。在中国展品中,从距今8000年的骨笛、四川金沙的太阳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金缕玉衣,到首次在湖南省外展出的T形帛画、宋代五大官窑的名瓷;从竹木、牙角、绘画、书法到雕塑、印章、漆器和青铜器……来自国内多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件件都是精品和国宝,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介绍,首博平日接待人数也就三四千人,五大展览开始后,每日接待量达到1万人以上,仅“中国记忆”平均每天的购票人数就有8000人左右。至8月20日,“中国记忆”已接待了12万人。“这一切,都来自于奥运会所带来的全国博物馆的通力合作,此次联合办展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姚安说。
在《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中,全国26个省市的55座博物馆献出169件镇馆之宝参展,许多人过去在教科书上才能见到的国宝如今汇聚一堂;由首都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15家博物馆推出的“长江文明展”,是中国博物馆界首次以展览形式向国内外观众展示长江文明;《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则由首博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
文博界大规模的联合行动,无疑是乘了奥运会的东风。姚安兴奋地说:“这在平时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联合办展:为博物馆运作开新路
“以前也曾有过几个博物馆联合办展或以借展的形式推出展览,但像首博这次能集中全国各地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举办如此大规模、高质量的主题展览还是第一次。”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文化的投入越来越多。今年年初以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逐步采取了免费参观措施,促使博物馆的定位从学术研究、文物收藏转向更加注重社会服务和教育。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高水平联合办展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无疑为文博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宋向光说:“博物馆藏品有很强的地域性,通过联展和借展的方式可以让展览主题更加丰富,让各地博物馆互通有无,使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但专家也指出,奥运期间的展览只是为今后博物馆的馆际合作办展提供了一个范例,要让民众在奥运会后继续享有更多、更好的展览,博物馆还必须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首先,要有更多的博物馆加入进来。姚安认为,中国的博物馆应该发挥自身潜能,联起手来,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国内观众的需要,而且可以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宏伟壮丽的灿烂文化,“比如下一步我们打算先把《长江文明展》包装后在国内巡展,然后联手推向国际舞台。以后还可以做黄河流域的相关展览,希望有更多博物馆能够加入到联合展览的大家庭中,联手打造中国展览,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整体优势。”姚安说。
其次,要提高联合办展的水平。宋向光认为,联合办展要取得成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如何提高博物馆在制作、布展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如何注意展览主题的多样化等,如果只强调“精品”,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会慢慢下降。博物馆在办这些非基本陈列的展览时,还应与本馆的基本陈列相配合,并注意掌握好展览的节奏和周期等。
赝品问题:考问博物馆的水平与诚信
奥运期间的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示出公众对文化的强烈需求以及博物馆运作的巨大潜力。这一景象,不禁让人开始反思某些地方博物馆在日常展览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博物馆建设热潮:“九五”期间,新建了12座大型博物馆;“十五”期间,约有30座省市级博物馆新建,10余座大型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此外,各行各业及民间博物馆也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各地将会兴建更多的博物馆。但是,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却难掩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因水平问题而带来的诚信困扰。
博物馆是严肃的学术殿堂,展品中允许有仿品,但必须注明“仿制品”,否则就是以赝品欺世。不少地方博物馆因布展的不严谨、非专业、低水平而误导或欺骗观众,已成为一种公害。例如,山东某地为了扩大知名度,以便招商引资,建起了一座“孙子兵法城”。且不说该地作为孙子故里是否有争议,只说它的展览。“兵法城”在布展时,展出了很多物品,其中既有远古时期的石器,又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和青铜器。不少展品对稍有常识者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是仿品,可相关展品的文字说明中却标着“出土”二字。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此办展,不管其主观愿望有多好,其客观效果就是欺世。”
再说山西的乔家大院。晋商在历史上声名显赫,乔家大院更因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扬名海内外。近年来,慕名前来参观者众。乔家大院的古建筑群虽有局部修缮,但还能保持总体风格一致,其建筑风格和砖雕艺术给人以视觉享受。但其室内陈设和布展的“不严谨、非专业”之处不少。有观众反映说,乔家大院展出的三件“传家之宝”中,那件紫檀木雕的屏风,稍微懂行的一看就是仿品,行话叫大新活儿!可当地的专业导游们无一例外地向观众介绍说那是御赐之物。难怪有明白的观众在问:“历史上的晋商以诚信著称。如今的乔家大院,因展品问题落下欺世嫌疑,这账究竟应该算在谁身上?”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陆建松教授说,博物馆运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让博物馆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议制定与推行国家级的《博物馆陈列布展与施工企业资格认定标准》和《博物馆文物展示标准》。 编辑:王秀真美俄一轮新较量
近期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迅速恶化,格俄冲突及美国与捷克、波兰签署反导协议似乎使美俄关系走到新的冷战边缘。但综观近年来美俄关系的发展,两国在遏制与反遏制的较量中仍然保持对话与妥协。由于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两国仍将维持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框架,不大可能走向全面对抗。
美俄一轮新较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赵青海
格俄冲突——俄罗斯反戈一击
众所周知,前不久爆发的格俄冲突具有浓厚的美俄较量背景。2003年“天鹅绒革命”后上台的萨卡什维利政府全面推行融入西方、争取加入北约的政策。在美国的拉拢、支持下,格鲁吉亚成为美国遏俄的重要一环。但是,格鲁吉亚存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个地区要求独立的问题,该问题是格加入北约的一大障碍。
为遏制格鲁吉亚的离心倾向,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与格两个分离地区保持密切联系,并陆续为该地区的多数居民发放了俄罗斯护照。今年2月,科索沃宣布独立后,俄为回击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立场,开始调整对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政策。3月21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一项声明,建议俄总统和政府考虑承认两个地区的独立。
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引发此次格俄冲突。萨卡什维利原本想借公众都在关注奥运会之机,速战速决,拿下南奥塞梯,迫使俄接受既成事实。但没想到俄方不仅反应迅速,而且反击非常坚决,并直接打击格纵深地区,令格军铩羽而归。城下之盟使俄军不仅以维和的名义驻扎在两个分离地区,而且还可以在临近的格领土上巡逻。8月2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美国虽在俄军大举介入后声援格鲁吉亚,但对溃不成军的格军来说已没有实际意义。为亡羊补牢,美国一方面向格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准备向格提供10亿美元紧急援助,帮助格重建军队;另一方面联合欧洲国家向俄施压,要求俄从格全面撤军。俄顶住国际压力出兵格鲁吉亚并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实际上是俄对美国在外高加索地区扩展影响的一次有力回击。
遏制与反遏制──美俄关系的常态
在格俄冲突爆发后,美国迅速与波兰签署了在波部署反导系统的协议,使俄美关系雪上加霜。格俄冲突与东欧反导之争都是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中有阶段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但如果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二者只不过是美俄战略博弈的插曲而已。
遏俄弱俄一直是美国对俄政策的主线。进入新世纪以来,美俄关系除在“9·11”事件后出现短暂蜜月外,主线并不乐观,并不时透着新的冷战气息。
近年来,受益于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伴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逐渐恢复,俄大国雄心复萌,美对俄未来战略走向的疑虑也不断上升。趁俄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时加强对俄的围堵成了美国政府对俄政策的优先选择。美不但对俄国内民主化进程指手画脚,而且通过北约东扩、推动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及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措施,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俄罗斯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奋起抗争。近年来,俄在独联体内以能源和贸易制裁以及支持分离势力等手段整治疏俄亲美的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在国际问题上公开实行不同于美国立场的政策,如承认巴勒斯坦哈马斯政权的合法性并予以支持,向委内瑞拉、叙利亚、伊朗等反美国家出售武器,坚持与伊朗开展民用核合作,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
面对美国“挖墙脚”的行动,俄罗斯甚至也打起了美国后院的主意。今年8月4日,俄总理普京在听取了副总理谢钦访问古巴汇报后指出:“俄罗斯需要恢复在古巴和其他国家的地位。”可以预计,随着俄日渐崛起及外交日趋强硬,美对俄的遏制力度也将随之加强,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将此起彼伏。
斗而不破──难以改变的框架
格俄冲突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均站在格鲁吉亚一边,甚至扬言要采取措施惩罚俄罗斯。8月25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鉴于俄违反它同格鲁吉亚达成的停火协议,至今仍占据着不该占据的地方,美已在重新审视同俄罗斯的整体关系。俄不满美国等西方国家偏袒格鲁吉亚的立场,宣布停止与北约的军事合作。对于美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方表示将采取“军事的、科技的”报复行动。
近期内,围绕格俄冲突的后续争议,俄美关系将不可避免进入新的紧张期。但从长远看,只要俄罗斯保持适度克制,不使局势进一步恶化下去,俄与西方关系还不会出现严重破裂。
保持俄美关系总体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俄罗斯在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需要美国的支持,美国则在反恐、防止核扩散、阿富汗战争等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双方不仅有保持合作的需要,而且也有加强合作的愿望。
今年7月,俄发表的《俄罗斯联邦新版外交政策构想》指出,“考虑到两国经贸、科技和其他双边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还考虑到两国关系对全球战略稳定以及整个国际形势的重要影响”,“必须使俄美关系达到战略伙伴关系的状态……在俄美仍有分歧的地方本着彼此尊重的精神弥合分歧。”同月,美国防部也发表了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虽然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未来的“潜在对手”,而且俄“开放和民主的倒退”在安全上对美国来说可能具有重大影响,但美国的目标应该是与俄“建立协同与合作的关系”。
实际上,尽管俄美关系龃龉不断,双方在一些领域仍保持着合作。今年4月,俄同意北约提出的开辟俄罗斯-中亚-阿富汗“交通线”计划,即经铁路过境俄罗斯及部分中亚国家向驻阿富汗维和部队运送非军事物资。5月,美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实,美国对俄罗斯施压的手段相当有限,且不得不有所顾忌。毕竟俄罗斯仍是当今世界惟一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美国的军事大国,而且俄罗斯手上有政治、能源、军火等许多牌,如果美国真把俄罗斯逼急了,俄可以在许多方面给美国制造麻烦。例如,俄可以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的态度;退出某些军控条约,在朝鲜、伊朗的核问题上以及其他国际防扩散领域采取“拆台”的立场;对美国的欧洲盟国进行天然气禁运等等。总而言之,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求于俄罗斯的地方大于俄对西方的需求。
正因为如此,俄在与美国较量中底气十足,而美国却显得色厉内荏。目前,俄在综合实力上仍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融入西方依然是俄精英阶层的梦想。若美国不咄咄逼人地侵犯俄罗斯利益,俄不大可能主动向美发难。从这些角度看,俄美较量斗而不破的基本框架仍可维持,双方将在斗争与妥协中寻找共同利益的契合点。 编辑:赵利根
新一轮政改地方破冰 网络问政公推公选等成亮点
领导干部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差额选举的干部级别也越来越高……人们欣喜地发现,今年以来,各地拉开了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幕,而且改革的力度在逐渐加大,改革进程在逐步加速,改革的亮点异彩纷呈。
亮点一:网络问政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中国网民人数已达2.21亿,排位世界第一。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与网民在线交流”、“官员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一股“触网”新风正在各地党政系统蔚然兴起。今年上半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中,江西省委坚持开门搞试点,面向省内外征询加快江西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江西省领导通过人民网、中国江西网等与全球网民在线交流,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在湖南,株洲市纪委书记不仅与网友“零距离”接触,而且从网上听民声、察民情,利用网络开展反腐败工作,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事实上,许多省、市政府都开始邀请网民对本地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网络进行干部评议和政绩评估,还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或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
记者点评:当前,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各种利益群体开始利用互联网表达利益诉求,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磁场。从陕西“华南虎事件”到网民反击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事件,多起网络事件都说明,互联网能够快速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能够形成强大的民间舆论力量。可以说,没有网络社会的安定和谐,就没有现实社会的安定和谐;不回应网民的新期待,就意味着没有完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因此,网络问政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展示了执政党扩大民主和开放的姿态,是执政能力自信的体现。
亮点二:政府工作透明
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情况主动公开和重点公开。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政府及时披露了相关信息,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
人们注意到,重大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已经成为各地工作的新亮点。今年7月21日,云南省昆明市发生两起公交车爆炸案,案发后一个小时内,云南省有关部门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云南省承诺:重大突发事件都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不“捂盖子”。
就在同一天,广西百色市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百色市委和田东县委宣传部不仅每天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情况,而且还帮助联系对脱险矿工、抢修救援人员和技术专家的采访……
与此同时,一些省级领导干部也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加大了政府信息透明力度。昆明市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从昆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江西省政府明确表示,在前期公布“省长手机”的基础上,近期将尽快开通“省长信箱”,并将这一受理民生诉求的渠道向99个县(市、区)和相关省直单位延伸,形成省、市、县3级民声通道网络。
记者点评:向公众公开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布实情,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反映出党和政府在理政方面的成熟度不断提高,并且更加开放和敢于负责任,通过全社会的监督可以构建一种强大的政府公信力,增加老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不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亮点三:公推公选“一把手”
7月14日,贵阳市举办区(县)党委书记人选“公推竞岗”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大会,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全程直播。将近8个小时里,20名竞争贵阳市4个区(县)党委书记的“考生”走上前台,接受公开“考验”。“区(县)党委书记职务拿出来民主推荐、公开竞争,贵阳市的做法在全国是首创。”演讲答辩的主考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志军说。
时下,“公推竞岗”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对县(区)“一把手”实行“公推竞岗”却十分罕见。它不仅能更加公正、公平地选出百姓信任的“县官”,更是用人机制的重大创新和有益探索,这从推动当前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来看,颇有破冰意义。
另外,干部差额选举也在逼近民主选举的实质。深圳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将对干部提名、选拔方式进行改革,把局级正职领导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交给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先由市委全委会投票,差额确定正式考察对象,然后由市委常委会对考察对象进行差额票决。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条件成熟时,该市将进行市长差额选举。
记者点评: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活力之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活力之源。公开选拔“一把手”,就是通过竞争,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打破领导干部特别是地方党政“一把手”任命上的“上级垄断”,这是干部任用上的一次巨大进步。“公推”像县委书记这样的“一把手”领导干部,就从制度上杜绝了跑官要官等腐败现象。“公推”迫使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要面对老百姓,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利益,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心,才能最终赢得老百姓的选票。
亮点四:干部考核注重民意
民意在这轮政治体制改革中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今年起,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形象、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从不同层次干部群众中抽取近8万人开展调查。
广东规定,群众满意度成为区(县级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果领导干部被评为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被评为基本称职,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调整或者降职。
记者点评: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向来是衡量各项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如何把语境模糊的“满意”量化为更为具体、直观的政策准星,新近推出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以及广东干部考核办法的出台,为群众表达诉求拓宽了一个制度出口,给人以无限期待。 (本刊记者 周伟)
财经观察:从“两防”到“一保一控”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已由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胡锦涛总书记7月21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必须稳定政策”、“必须适时微调”,在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微调”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理解“两个必须”?
“微调”目的是加强“一保”
“上调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入8月份以来,我国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在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均出现一些新调整。新变化鲜明体现出“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的政策用意,明显加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
——财政政策通过区别对待,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支持经济社会里的薄弱部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8月1日起调整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中国自2006年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以来的首次回调,也是财税政策维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步。此举有利于保持外贸平稳发展,减轻纺织行业面临的出口减缓压力。不过,此次调整并没有大面积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而是“有保有压”,同时取消了一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举措有利于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货币政策在上半年信贷紧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微调。人们注意到,央行7月份以来没有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不久前提出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此举有助于缓解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引发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8月6日,中国对外发布并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时隔11年再次修订的这一条例,旨在应对国际经济变化新形势,以加强外汇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全力保障。
外汇管理条例新意多多,其中“取消强制结汇规定”尤其令人关注,这有利于减少外汇占款的增加,缓解当前中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和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避免加大通胀压力。与此同时,新外汇管理条例强化跨境资金的监管,防止短期投机资金大进大出,对“热钱”形成有效打击,有效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宏观调控相机而“调”
中央要求“稳定政策”的同时“适时微调”,表明当前经济形势仍有很多不确定性,未来宏观调控将随着形势的发展相机而“调”。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不久前关于“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的表述引起广泛关注。他说,应保持各项宏观政策的稳定,从而创造一个良好、透明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按照市场信号主动调整。稳定预期,使全社会预见到环境的特点。外部变化如此之大,我们要审慎应对,而不是轻易出手。“概括讲,就是创造环境、稳定预期、静观其变。”
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不同利益主体感受各异,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挑战。“微调”的重点是什么?刘鹤认为,一是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信贷政策引导,使资金流向有竞争力、充分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二是对经营困难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适当调整,保持外贸平稳增长;三是适时理顺价格,要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微调,改变价格扭曲现象,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在“稳定政策”前提下推进关键环节的改革
“又好又快”发展,不能单纯地为了治通胀而弃增长,也不能只要增长而忽视治理通胀。在刘鹤看来,下半年宏观调控重在“控总量、调结构、稳物价、促平衡”,着力点是在稳定宏观政策前提下,推动关键环节的改革,使微观基础更扎实。
一是要深化金融改革。信贷政策收紧,被紧掉的往往是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国内金融体制相对僵化、融资结构不合理,要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大企业直接融资多,可为中小企业腾出更多资金空间;二是审慎推进价格改革,宏观矛盾往往源于微观机制改革不到位,这使宏观政策传导不下去,最主要的是价格扭曲,价格信号扭曲就很难实现“又好又快”。
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新阶段,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刘鹤说,“只要挺过去,中国经济就会跨越到新的高点。”(来源:半月谈)
“双转移”助推广东结构调整
前不久,广东省作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决定:未来5年内,将用500亿元左右的资金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以协调区域发展。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双转移”是广东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最现实选择和最有效途径。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说,“双转移”的战略决定是广东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产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突破性,将对广东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腾笼换鸟”调整结构
广东佛山的陶瓷历史悠久,有“南国陶都”之称。今年以来,佛山市提出了“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思路,陶瓷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速,大批陶瓷企业被限期关停转移。
在这种形势下,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并未感觉到形势的“寒冷”,出口额继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103%。
,转移,并不是一棍子打死。政府提出转移,根本目的是为了做大做强佛山陶瓷。”东鹏董事长何新明说。为全方位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东鹏一方面提早到外地布局,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抓好佛山总部的环保工作。
东鹏十几年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赢得了品牌的崛起。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省级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06年,东鹏博士后工作站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陶瓷行业惟一获准建站的企业,目前已建成300多人的国际化、高水准研发团队。
长久以来,中国建陶制造业只能成为世界建陶生产链中的重要“车间”,东鹏研发的多项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他们新推出一种名为“纳福娜”的高端瓷砖,材质非常接近石材,以至一些美国专家都不敢相信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
东鹏的发展转型,是广东的一个缩影,其转型探索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过去,广东曾创造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使珠三角迅速成为世界制鞋、服装、电脑配件等的生产基地。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这一产业格局亟待改造,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方面,“大进大出”的生产方式,损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使得供水、供电紧张,交通拥挤,城市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广东占据的只是最没有“话语权”的组装、加工程序,在产业链前端的研发,后端的营销、品牌方面乏善可陈,而且,粤东、粤西及粤北山区面临工业化进程缓慢和大量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的困境。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分析认为,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已经变成“两高一资一低”——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和低附加值产品。经过30年的发展,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从制造为主向创造为主转变
广东如何跃上新的起点?2007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半年后,广东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又通过《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明确提出“八个必须、八个解放”,直指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推动广东经济从“制造”转向“创造”,今年5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双转移”指的是,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推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
,当前,广东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华华用“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表示了推进“双转移”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为此,广东出台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决定》及7个配套文件。“力争做到3年初见成效,5年大见成效。”
根据部署,未来5年全省支持“双转移”的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左右。显然,这一“架势”所拉开的,将是事关整个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决战”。
,双转移”是“表”,优化产业结构才是“里”。转移不仅仅是厂房和生产线的简单搬迁,以产业转移为契机,谋求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推动经济从“制造”为主,向“创造”为主转变。
广东全省对“双转移”的决定反响强烈。珠三角各市负责人普遍表示,通过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珠三角地区才能把部分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腾出更大空间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降低外来人口数量,缓解未来面临的人口和社会管理压力。
,阵痛”将换来科学发展
随着“腾笼换鸟、造林引凤”,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开始向外转移。目前,广东省已在粤北和东西两翼地区建立了2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据预设目标,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将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再规划建设1~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推动广东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说,产业结构调整要经历不可避免的“阵痛”,要忍得住暂时的发展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调整第二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比翼齐飞”,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
科学发展还需要坚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以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这一轮广东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成为一大亮点:调研数月,十易其稿的“广东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6月初在广东组织工作网上公布,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支新“指挥棒”在指标设计上,首次增设了人均GDP的指标,增加了许多社会发展指标、人民生活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在这些指标中,经济发展指标首次只占约30%的权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表态传达出广东的坚定决心:“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记者 车晓蕙 梁钢华)
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与呼
8月初,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对于企业倒闭,我们已经有心理准备,因为年初以来就不时有类似报道见诸报端,然而,看到这样的倒闭规模,多数人还是感到吃惊。今年,在内外压力下,许多中小企业确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针对中小企业,应该有新的政策出台。”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姜洪表达了对这种状况的担忧,他说:“下半年,有关政策应该更加关注经济下滑的风险。”姜洪的担忧有他的根据。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今年发布的中小企业简报中写到: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8.9%,商品进出口额占68%左右。
不仅如此,中小企业还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80%的国企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再就业,绝大部分农民工都在中小企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也开始把中小企业作为就业的选择。
因此,无论从繁荣经济角度考量,还是从就业和社会稳定角度考量,都应该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尤其在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困境的情况下,这显得更为迫切。
应该说,国家对发展中小企业是一贯支持和重视的。2003年1月,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始实施;2004年4月,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推出;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国家又出台了许多具体的政策措施。比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小额担保贷款,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等等,这些措施对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市场规律是强大的,中小企业不能指望单靠政策存活。这一点,6.7万家倒闭的企业已经作出了深刻的说明。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压力和考验,闯不过这些关口的中小企业,其生存模式也必然终结。
政府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样的趋势,在政策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加大对环境稽查的力度,在融资上对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设置门槛,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实施劳动合同法,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这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所必需的,不可能改变。
地方层面也开始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广东提出“腾笼换鸟”,换掉的主要是不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律的中小企业。在东莞,在佛山,许多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因此倒闭。在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内地,小造纸、小化工、小化肥、小农药、小钢铁、小水泥,这些冠以“小”字的企业,也越来越不受欢迎。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倒闭的6.7万家中小企业,有一部分是政府主动调整的结果。它们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遭到淘汰在所难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多中小企业本身是有发展潜力的,或者通过改进是能够生存的,然而今年在多重压力的围困下也倒闭了。这其中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大部分通过自主创新,通过品牌经营,通过往内地转移,发展前景应该不错的。这些企业的倒闭,直接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可看作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置身事外。事实上,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不少,但还是远远不够。
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我们一方面期待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倾斜,另一方面,还应该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公平环境,使中小企业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记者 高远至)
巧念经 戈壁滩上长出高效农业
新华网甘肃频道9月10日消息,近年来,一种地下、半地下双孢菇种植模式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永昌县一带兴起,这一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发展起来的节水高效的种植模式,正在让戈壁荒滩变废为宝,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戈壁“种出”了地下双孢菇
今年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永昌县也不例外,大面积夏粮因为干旱缺水,提前被“晒熟”。但有一种作物却没有受此影响,在戈壁荒滩下“茁壮”成长,且大面积丰收──这就是在半地下或地下种植的双孢菇。
,我们村有80多个双孢菇棚,全部建在戈壁荒滩上,没有占用一点耕地。”今年刚刚开始种植双孢菇的新菇农,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农民曹雄鹏对这一新的种植模式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这完全是开发戈壁的特色种植,实际上就在地下,外面只是露个顶,地下凉,非常适合双孢菇种植,一家两口子一年可以打理两个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曹雄鹏说。
在双孢菇种植大棚中,那种半地下式和地下式菇棚在荒滩地区最受农民欢迎,夏季生产几乎不受炎热气候影响,种植的双孢菇品质好,病虫害少,产量还高。由于大多数双孢菇棚主体部分建在地下或半地下,地上露出的墙体用黄土夯成,从远处看,双孢菇棚与戈壁荒滩似乎连成一体。像南沿沟村这样的村庄,村边的戈壁荒滩上,到处都有双孢菇棚。
双孢菇种植不占耕地、用水少、节约劳力,效益可观,在永昌县境内正在大规模兴起。“今年全县新建食用菌棚3039座,已累积建成食用菌棚7045座,种植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年产量将达到1万吨左右。”永昌县县长孟有柱说。
巧念经,让资源劣势变优势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一个典型的戈壁农业种植区。当地干旱、缺水,大面积的戈壁无法利用,且许多地方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属冷凉地区。用传统思维看,永昌发展农业生产,似乎“劣势”大于“优势”,但当科学利用这些资源特点之后,人们发现,“劣势”就变成了“优势”。
永昌县同河西走廊的其他地方一样,绿洲之外,基本都是戈壁荒滩。连草都不长的戈壁荒滩,传统的农业生产几乎无法利用,但双孢菇种植却不同,完全可以不用耕地,直接向戈壁荒滩“进军”。
,永昌县荒山荒滩面积大,这是很好的双孢菇生产场地,种植双孢菇所用原料为麦草、稻草、玉米秆、禽粪等农林废料,当地畜牧业发达,畜粪丰富,为双孢菇生产提供了原料优势。”甘肃省农科院研究员任爱民说。此外,作为绿洲农业,水资源短缺始终是永昌等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而双孢菇种植等食用菌生产是典型的节水型农业,生产1亩食用菌只需用水50立方,是大田作物的1/10,这正是发展节水农业的方向。
科技服务为大棚种植护航
在戈壁荒滩上种植双孢菇,不同于大田农业,需要专门的技术和服务。“棚怎么建、培养料如何配比和发酵、温湿度如何控制等,对于种惯了大田的农民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专家一个棚一个棚地教,掌握起来也简单。”曹雄鹏说。
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的新型农业种植模式,为了在冷凉的戈壁荒滩上推广,永昌县采取了“院地合作”和“参与式整合推广”等方式,让双孢菇种植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所谓“院地合作”,即甘肃省农科院与永昌县合作,农科院专家长期蹲点永昌。“参与式整合推广”是指专家、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共同参与,解决了传统农业推广中科研、推广、农户三者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双孢菇种植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一个标准棚投入5000元至6000元,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我们确实对此十分看好。”曹雄鹏说。
由于双孢菇种植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还能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在永昌县已经出现了一部分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在永昌县红山窑乡山头村,全村一多半农户种植食用菌,户均年纯收入8000元,人均增收1160元,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记者 王艳明)
半月谈2008年第17期国内外半月大事
胡锦涛访问亚洲三国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8月25日至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韩国、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陪同胡锦涛主席出访的外交部长杨洁篪介绍了胡锦涛主席此行的成果。杨洁篪指出。胡锦涛主席此访是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我领导人首次出访,是我对周边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在当前同际和地区形势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此访对加强我同有关国家关系、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维护地区局势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北京奥运会内地金牌运动员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
包括63位奥运冠军的北京奥运会内地金牌运动员代表团8月29日抵达香港.进行为期3天的交流访问。结束在香港的访问后,8月31日傍晚.内地金牌运动员代表团抵达澳门,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和公开表演。
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8月28日上午在天坛公园祈年殿南广场举行。温家宝总理点燃圣火盆并宣布火炬接力开始,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接力以“点燃激情,奉献关爱”为口号,自8月29日起,将分为“中华文明”和“时代风采”两条线路,前往11个省区市的11个城市进行传递。9月6日,圣火将到达残奥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点燃残奥会的主火炬。
四川攀校花发生6.1级地震
8月30日16时30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处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山区,震源深度约为lO公里。截至9月2日,攀枝花地震已造成38人死亡、109.7万人受灾。
全国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9月1日,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短短3年,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四大步跨越”。2004年,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7年秋,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2008年秋季,全国所有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将惠及2800多万中小学生。
飓风“古斯塔夫”迫使美国数百万人撤离家园
美国飓风中心9月1日说,“古斯塔夫”飓风当天上午登陆美国,给路易斯安那州部分地区带来强降雨。受“古斯塔夫”飓风影响,新奥尔良地区一个工业大坝被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数百万人紧急撤离。
温家宝总理参加北川中学开学典礼
9月1日,正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的温家宝总理来到北川中学临时学校参加开学典礼。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说,地震过去整整110天了,北川站起来了,北川中学站立起来了,独立无惧、坚忍不拔,靠自己的双腿站立起来了。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宣布辞职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9月1日晚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辞职。福田说,他认为应在新的领导体制下实现政策目标,他选择现在辞职.是因为目前是最好的时机,不会造成政治空白。福田是去年9月接替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的。由于在野党在参议院占多数,福田政权的运作受到诸多阻碍。同时由于在民生上的诸多问题,福田内阁支持率今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第13届残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9月6日晚8时,第13届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残奥会开幕。147个国家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开幕式,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残奥会无论是运动员人数、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还是体育项目数量,都超过往届残奥会,这是残奥运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参加开幕式演出的演员中有400多名是残疾人。海外媒体认为,精彩感人的开幕式实现了中国提出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编辑:颜彦
半月谈2008年第17期小测验
小测验
1.8月25日至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
A.韩国?B.日本?C.印度
2.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8月28日上午在? 公园祈年殿南广场举行。温家宝总理点燃圣火盆并宣布火炬接力开始。
A.日坛?B.天坛?C地坛
3,飓风?9月1日登陆美国,给路易斯安那州带来强降雨,路易斯安那州数百万人紧急撤离。
A.“古斯塔夫”?B.“汉娜”?C.“艾克”?(答案在66页)
答案
1.A?2.B?3.A
2008年全国各省区市公务员报考时间及考试科目一览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专业及相关专业一栏表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命题趋势预测
公务员考场答题高分十大原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一览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题型题量设置分类统计表
2009国家公务员学历要求及命题趋势
2009国家公务员经典复习计划与科学的时间安排
2009公务员考前培训的技巧与模块突破复习法
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为五年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新手导航(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和内容,职位选择,注意事项,备考方略,报考流程)
公考指导:三种人千万别报考公务员
公考入门:备考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表
公考入门:选调生考试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区别
公考入门:国家公考和地方公考的区别
备考必读:申论考试各段落万能句型
200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暑期备考方略
200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暑期备考方略
备考2009年国家公务员应密切关注的八大焦点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过关诀窍:看淡得失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过关诀窍:调整考前心态
公务员备考中存在四大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把握政策 周密备考
2009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方略:培养阅读能力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真题训练意义重大
2010年不允许应届生报考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辞职辞退法有望年内出台
万元“大补”难圆梦天价班培训不出公务员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轮翻备考计划周密攻略
备考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技巧
首都各高校掀起2009国家公务员备考热潮
国家公务员局将于今年上半年组建完毕
专家指点: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八大要素
备战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规划
专家谈如何做好09国家公务员考试前期准备
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区别
解读国家公务员局亮相背后的体制变迁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类别对照表
2008年各地方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表
2008年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盘点大学生考公务员最有价值的证书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2008国家公务员考试29个省网上报名确认网站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费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省考生准考证打印方法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准
半月谈2008年第17期目录读者评刊
《半月谈》的报道贴近民生好1
半月评论关爱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4
奥运连着你我他残奥会:倡导平等和谐的盛会6
本刊特稿听西海固讲述扶贫奇迹10
专题报道来自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的报告14
科学发展观贵在落到实处20
改革潮涌30年中国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发展壮大22
民生视角看巨变25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亳州和谐有新举28
政治观察说说百姓关注的三部法律草案30
新一轮政改在地方破冰推进33
从“两防”到“一保一控”36
经济纵横调控政策要“稳着”使劲38
“双转移”助推广东结构调整41
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与呼44
走进高效农业戈壁滩上长出高效农业46
我与改革开放30年从老玉米看生活48
记忆深处的“霓裳羽衣”49
电话见证着历史变迁50
“红河杯”亲历灾区感人故事穿军装的“42个硬汉”51
打通唐家山航线52
震撼心灵的营救53
文化奥运,给中国文博界带来什么54
中国纪录片怎样“走出去”57
身边楷模他为平民办教育60
山区教育的守望者62
半月说法合俗者未必合法64
谈天说地期待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66
呼吁建立排污补偿机制67
校园话题走进江苏如东:话说素质教育68
科教遥感专家打造抗灾“天眼”80
一个小镇的科技创新启示82
百事咨询、读者之页建房获批准也不能想咋建就咋建74
新型“小粮仓”走进农家院77
客运司机不得损害乘客权益78
国际时事美俄一轮新较量85
谁捆住了多哈回合谈判手脚88
俄罗斯反腐要动真格90
发展中国家新时期的战略诉求92
国内外半月大事94
小测验95
谁捆住了多哈回合谈判手脚
一个关乎发展中成员生存的问题
多哈回合谈判是在农业产品特殊保障机制问题上陷入僵局的。所谓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SSM),是指发展中成员可在农产品进口激增的情况下,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等特殊保障措施以保护本国农业免受严重冲击。作为谈判基础的世贸组织妥协方案,将激增的底线定为40%,也就是发展中国家在连续三年农产品进口激增40%时便可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来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
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成员希望能放宽动用特殊保障措施的底线,以充分保护本国相对脆弱的农业生产和农户生计,维护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印度提出的建议是连续3年农产品进口激增15%,便可动用特殊保障机制。但是提议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直接导致了今年7月底在日内瓦举行的最新一次多哈回合谈判破裂。
必须指出,表面上看,这是美国与印度的分歧,实际上这是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的分歧。因为有上百个发展中成员支持印度的这一提议。正如中国常驻WTO大使孙振宇所说:“这关系到很多发展中成员的生存问题”。
谁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农业补贴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欧发达成员就利用制订规则的便利把他们经济发展的“软肋”——农产品和纺织品安排在关贸总协定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的框架之外,对农产品大量实施出口补贴和进口高关税。
欧、美、日等发达成员对农业的补贴每年高达3000亿美元,完全扭曲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使得发展中成员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这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公平竞争。相反,对它们的强势产品如信息产品则大力推行零关税,对于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欧、美要求各国都应开放市场。这种以公平贸易为幌子,在世界经济领域实行双重标准的行为,遭到了广大发展中成员的强烈抵制。
以棉花贸易为例,美国一方面始终不肯完全取消国内对棉农的巨额补贴,另一方面却要求发展中成员降低棉花进口关税。美国每年动用30亿~40亿美元,补贴2.5万棉花种植者,而非洲上千万棉农一分钱补贴也没有,如何与美国棉农竞争?由于拥有巨额补贴,实力雄厚的美国棉花贸易商甚至可以先交棉花给加工商,等产品生产出来再收钱,这是发展中国家棉农根本无法想象的。
自由贸易乃大势所趋
多哈回合谈判的议题被称为“多哈发展议程,”即此轮谈判理应在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在发展中成员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上取得一定的平衡。如何将发展准则体现在世贸规则与谈判中,促进发展目标实现,以及发展中成员如何被安全、有效和真正带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是对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考验。
长期以来,美、欧等发达成员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大问题就是对发展中成员利益关注不够,对发展中成员利益的保障机制也不完善。正如中国代表团团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的,主要发达成员是本轮贸易谈判的最大受益者,它们保留了很大的农业补贴空间。主要发达成员理应对发展中成员的核心关注给予充分理解,不应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设置障碍。
回顾多边贸易机制的谈判历程,谈判多是一波三折,一次比一次困难,一次比一次费时,上一次乌拉圭回合谈判历时八年之久。多哈回合谈判涉及153个成员,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无论在成员数量和涉及领域方面都大大超过以往历次谈判,协商难度越来越大。多哈回合曾多次设定时间表,多次无限期中止谈判,又多次重开谈判。这也表明,自由贸易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每个成员都不愿承担破坏多边贸易机制的历史罪责,逆时代潮流而动。谈判遭遇挫折应使所有的成员特别是发达成员进行反思,做好准备,在适当的时机重开谈判,最终达成一个所有成员都能接受的协议。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 周世俭)
遥感专家打造抗灾“天眼”
路断,桥断,通信中断。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遥感,成为沟通信息、监测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遥感,捕捉大地震的“指纹”
灾情就是命令!
5月12日14时30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分钟,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郭华东紧急拨通了下辖卫星遥感中心办公室电话,下达任务。
5月12日晚,中科院紧急启动第一个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并组建由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牵头的跨所联合项目工作组。
大地震发生后,无数科研人员倾尽全力,投入到遥感抗震救灾。他们,和他们的“天眼”,在和时间赛跑。地震当日下午,科技部所属的国家遥感中心迅速反应,紧急行动,启动应急工作机制。三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遥感专家队伍共同投入“战斗”:
——由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周成虎教授牵头,重点分析处理雷达数据。
——由国家遥感中心战略专家组组长童庆禧院士牵头,重点处理“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信息。
——科技部会同国家测绘局派出的由刘先林院士作为技术指导的航空遥感专家组,奔赴四川灾区,进行航空遥感飞机实时拍摄,并及时分析处理遥感影像信息,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张国成随队前往,以便与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国家减灾委联系和协调。
由遥感飞机、无人机和卫星组成的“天眼”时刻紧盯灾区,对灾区进行大范围的监测,对灾情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一幅幅高精度的遥感图片,一点点捕捉着地震灾害的“指纹”。
事实上,不仅是国内的多支科研力量,据中科院专家介绍,美国、欧盟、日本也为汶川地震提供了大量遥感数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震救灾的支持。
航遥飞机、卫星、无人机形成“天网”
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介绍,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两种。
四川的特点是多云多雨多雾,一般区域性的工作更多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然而,卫星遥感数据不是应急性的,卫星运行周期一般是26天转一圈,无法满足突发事件需要。
,而且,卫星遥感图很难看清房屋有无倒塌。”遥感专家说,飞机航拍数据优势是比较灵活,只要白天有好的时间点,可以随时起飞。航空遥感拍摄的飞行高度为6000米,卫星则在几百公里以上,航空遥感拍摄能捕捉到更多细部信息。
郭华东主任接着解释说,航空遥感又包括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两种,光学遥感对天气要求高,雷达遥感则更具适应性,晴天阴天都可飞行。而中国惟一的机载雷达遥感就在中科院。
5月15日,天气放晴,这为光学遥感灾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航空光学遥感果然为抗灾提供了一手清晰的遥感图像。在航空遥感图上,能清楚地看到道路、房屋倒塌等信息。遥感图上的堰塞湖、道路损毁情况、映秀镇到汶川县城有多少滑坡等都非常清晰。图上不仅有滑坡分布状况,还预测出滑坡土方量、所需施工力量、工期等。
一幅遥感图片救了一个村
5月17日,一幅遥感图片送到郭华东主任手中。图片一角上有清晰的一行字“SOS700”,这引起了郭华东的高度注意。虽然不清楚它用什么写成,700又代表什么,但这表明,有人在求救!
找到了!求救点是汶川县草根乡!于是,有关草根乡求救的消息迅速报告给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救援部队开到了草根乡。
同样的故事也上演在绵竹。在另一幅遥感图片上,绵竹也出现了“SOS”字样,郭华东所在的中心通过同样的途径,报告了这一信息。灾民终于获救。
5月19日,根据遥感相关数据,中科院提出了北川重建的三点意见,一是迅速撤离北川,二是异地兴建北川城,三是保留北川城遗址。这几点全部被采纳。紧接着,这一中心又在对北川候选新址的相关数据进行监测,为新建北川提供数据支持。郭华东告诉记者,遥感获得灾区数据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据为救灾、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本刊记者 颜彦 吴晶晶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黄芳)
听西海固讲述扶贫奇迹
宁夏的西海固,名字中有个海字,其实不但与海无关,而且荒塬连片,十年九旱。“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曾是这里穷困的写照。直到1978年,这里百姓依然“苦甲天下”。
穷则思变。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从无度开荒到退耕还林,从就地扶贫到移民开发,从产业扶贫到教育扶贫…
…西海固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成功解决贫困难题的典范。
如今,这里路宽楼高,新居如画,乡村田野满目葱茏。这里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人家过上了小康生活。有人禁不住会问,这是西海固吗?然而,这的确是正在变化的西海固!一个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新西海固。
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
西海固,指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的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原州区,以及中卫市的海原县和吴忠市的盐池县、同心县等8个贫困县(区),居住着全区70%的回族人口。解放前,这里因饥荒和贫困曾“人相食”。解放后,为解决这里的贫困,国家每年从粮食、衣物、资金、医疗等方面给予大力援助。但是,只靠救济,西海固仍是“中国贫困之冠”,长期“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直到1982年,仍有70%以上的群众没能解决温饱问题。
西海固为什么难以摆脱穷困?改革开放后,中央领导不断深入西海固地区考察,帮助当地分析情况,科学制定发展战略。198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西海固与甘肃的定西、河西这3个全国最贫困、最干旱的地区列入国家重点扶贫攻坚计划,连续10年每年拨专款2亿元进行扶贫开发,其中每年划拨西海固地区3400万元。1994年,国家又决定将“三西”扶贫攻坚计划延长10年。
最主要的,扶贫改变了过去“救济扶贫”的思路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彻底消除贫困,只有摒弃“输血”,促进“造血”。1986年,国务院确定了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的指导方针。西海固采取以工代赈等办法,变等着吃为干着吃,走上了“开发扶贫”的道路。
同样是扶贫,开发式扶贫却开始激发出西海固人的创造热情,“山区没治”的铁论逐渐被打破。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西海固利用各种扶贫资金、国际贷款,打井挖窖、种草植树、改坡造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使一部分人走上了脱贫之路。
改变观念,破除发展最大障碍
贫穷落后,不光是干旱缺水、土地贫瘠,更主要是思想落后。这里连绵不断的旱塬曾经湮没了西海固的活力,限制了西海固的视野,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长期以来,当地许多干部群众“有党饿不死,命苦靠政府”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西海固扶贫工作遭遇的最大障碍是观念问题。
到1993年,西海固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在解决温饱的困境中。恋土恋家的狭隘乡土意识;缺少冒险精神,盲目排外意识;大钱挣不了、小钱不愿挣的惰性意识严重束缚着西海固生产力的发展。1993年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南部放开”战略,决定把固原地区打造成宁夏对外开放的“南大门”。新鲜空气开始吹入西海固,“敢闯、敢试、敢冒险”的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1994年3月,西海固各县3000多名正副科级干部被分流“下海”;8月,固原县决定拍卖地处繁华地段的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用于发展第三产业;这一年,私营经济被放开、“马路经济”率先发展起来;这一年,固原人在对外接待中第一次讲起了普通话……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西海固人的思想观念逐渐赶上时代的步伐,就连过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回族妇女,也成了抛头露面、经商致富的“娘子军”。如今,西海固约有15万名回族妇女搏击商海。
思想观念的改变从根本上决定了西海固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到今年,西海固共兴建水利工程200多处,修筑扶贫公路800多条,100多万亩荒塬变成了水浇地,近百万人口、140多万头家畜告别了苦咸水。当地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1993年的139.8万人减少到如今的6万多人;贫困发生率也从1994年的15.6%下降到现在的3%以下。
治穷致富才是硬道理
山门打开,观念更新,西海固人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管什么办法,只要治穷致富,就是好办法。在“吊庄扶贫”的重大决策下,西海固一些长期无法解决温饱的农民,摒弃“金窝银窝不如穷窝”的传统思想,第一次大规模迁离故土,另找生路。
5月初夏,记者驱车穿行在红寺堡等扬黄移民灌区,以及同心县“石狮镇”等30多处移民基地,只见绿树掩映,新居连片,学校、商店、卫生所等公共设施齐全。谁也无法想到,这里的50多万人来自于最贫困的西海固,他们自1983年至今的25年里,垦荒造田百万亩,建起一片新家园。
同时,西海固人也开始大量地走出去。1998年至今,西海固建立了上千个劳务基地,覆盖全国各省区市,每年有30多万人稳定输出,当地农民年人均从劳务收入中获益700多元。劳务输出盘活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在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教育的渴望与日俱增。宁夏的决策者们更加明白这个道理:劳动力素质不高和人才匮乏阻碍着脱贫致富的步伐,教育扶贫和物质扶贫一个不能少,扶贫必先扶智。
2002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宁夏投资6亿多元在银川市创办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和育才中学,全部面向西海固招收初中毕业生。现在六盘山中学已成为宁夏十所示范性高中之一。越来越多的西海固孩子由此改变了命运。
,自治区修建这两所学校的初衷,就是为山区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走出大山免费接受良好教育,进而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并通过他们帮助家庭脱贫。”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建平说。
告别毁林开荒,农业实现生态发展
走进彭阳县,柠条、沙棘像帽子一样戴在各个山头上;杏树林、梯田缠在山腰;刺槐、椿树种遍沟岔、河道;庭前屋后广种梨、桃。陪同记者采访的彭阳县一位领导说,这个县建县25年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由3%提高到18.5%,水平梯田由3万亩增至73万亩,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路畅通,打破了“越穷越垦,越垦越旱,越旱越穷”的怪圈,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耐旱的马铃薯成为不少西海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西吉县万崖村回族农民黄生荣今年种了40亩马铃薯。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马铃薯现在每斤价格7角多,按每亩地收获2000斤计算,收入也有1400多元。去年收成好,全家就收入了5万多元。
然而,自治区领导们并不满足,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在西海固,传统农业能解决脱贫,却无法解决农民致富问题,扬黄灌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便利,发展设施农业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西海固已发展设施农业16万亩,致富效益日益显现。日光温室种植瓜菜亩均产值达1.5万元,小棚亩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户收入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0%。下一步,宁夏将力争用2到3年时间,在西海固建成3个8万亩以上设施农业产业大县,利用5年时间发展节水、避灾、高效特色设施产业115万亩。
解放思想,酝酿新“起跳”
固原是西海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固原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住西部大开发、固原撤地设市、自治区三次固原工作会议等历史性机遇,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站在新的平台上,2008年3月31日,固原市委、市政府决定用9个月时间,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主题实践活动。
固原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发展必须要有新突破。为此,固原提出,加快发展的步伐要有新提速,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要有新突破,开放包容的环境形象要有新提升,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要有新气象。
解放思想吹响了西海固新一轮发展的号角。目前,原州区东部引水、西吉西部重点引水工程启动建设,六盘山煤热电联产项目已通过国家电力行业审查,彭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紧进行,六盘山机场已开工建设,西海固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全面推进。
是的,现在的西海固每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自治区50周年大庆的凯歌奏响之际,西海固正谋划着新的“起跳”。 (记者 陈晓虎 曹健)
中国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发展壮大本刊记者 潘清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是一部瑰丽宏伟的长篇小说,资本市场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章。在过去的20多年中,伴随着一次次激烈的争论,解决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规范、成熟,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年间“沧海桑田”
新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会永远留下这感人的一幕: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作为回赠礼物,交给时任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的约翰·范尔霖。
在那一瞬间,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与股市握手”的惊呼。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用这样的一个举动向世界宣布:股票市场并非资本主义专有,它同样可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工具。
与华尔街的成熟老到相比,蹒跚起步的新中国资本市场显得如此稚嫩——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是仅有的两只股票;在上海开设的全国第一个股票营业柜台,没有电脑和行情显示屏,黑板上写着由客户口头协商确定的成交价格;工作人员用手工完成从交割、登记卡号、盖章到过户的每一道程序;每天的平均交易量仅为数十笔。
诞生之初,中国股市还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种种非议和责难。社会主义能不能搞资本市场?股市的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普通百姓参与股票交易,是否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
当年首批参与股票交易的投资者们,都曾经历过从怀疑到尝试,再到肯定的过程。但谁也不曾料到,中国的股票市场会在2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如今,沪深两市拥有超过1600家上市公司,投资者开户总数超过1亿户。2007年,中国内地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筹资规模高达4595亿元,居世界首位。按照2007年的GDP核算,中国的证券化比率已达88.89%。
而在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更深刻的变化——包括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一大批关乎国计民生的特大型企业纷纷登陆A股市场,包括基金、社保、保险资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相继“抢滩”、“出海”,成为连通国际资本市场和相对封闭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纽带……
从“自由生长”到战略规划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开业之初,曾对当时仅有的“老八股”实施过涨跌幅限制。当日的涨跌停板幅度仅为1%,后来还一度改为0.5%。在交易价格波动区间受到高度限制的背景下,最初的证券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活跃度。
1992年5月2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取消了上市证券涨跌幅限制。受此消息刺激,前一交易日以616点收盘的上证综指,跃升至1266点,出现105.27%的涨幅。伴随着冲动过后的价值回归,上证综指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就从1429点的高位回落至386点,累计跌幅高达73%。
在数度暴涨暴跌之后,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始对在两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和基金类证券的交易价格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沪深股市从此告别无限制大幅波动的投机时代。涨跌幅限制是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它从幼稚和非理性逐步迈向成熟、规范的一个重要“台阶”。
而2004年“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则成为股市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这一文件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并从市场框架以及运行机制上重新定义了中国股市。
医治“痼疾” 再造股市
由于承担着国有企业脱困的特殊使命,中国股市诞生之初就有先天性的缺陷。总股本中超过2/3为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和社会法人股。与流通股股东相比,非流通股股东不曾用溢价的方式取得股权,却同样拥有通过分红获得收益的权利。“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使得股权分置成为中国股市最大的制度性缺陷。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股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制性改革拉开序幕。由于直指“一股独大”的历史痼疾,这一轮改革甚至被视为对中国股市的一次“再造”。
从首家通过股改方案的三一重工开始,中国资本市场用两年多的时间取得了股改的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现金、股份或权证的支付对价,获得了流通权,“一股独大”现象逐渐成为历史。
尽管在限售股解禁的期限和交易规则方面,股改总体方案的设计确实存在缺陷,但作为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深层次的变革,股改颠覆了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股权流通制度,使其多年累积的核心障碍得以消除,也为其未来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法制建设为市场护航
1999年7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法,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限于中国股市诞生初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修改前的证券法在指导思想上带有比较浓厚的管制与干预色彩。
证券法实施后的几年中,中国股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同时,一些基础性、本原性的市场机制和制度已经逐渐成形并被广泛接受,市场化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为修订证券法,从强调管制和干预的立法理念,转变为市场化的立法价值取向提供了基础。
2005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中国股市法制化进程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看来,证券法的修订是在全面总结以往市场发展、规范、监管经验教训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既有较好的适用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总体上是一部坚持市场化立法理念、与时俱进的法律。
修订证券法是中国完善证券市场法规和制度体系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净化证券市场法制环境的脚步。从查处银广夏、大庆联谊、德隆系,到向涉及内幕交易的“老鼠仓”开刀,从对数百起违规上市公司公开谴责,到给违法经营者开出巨额罚单甚至责以刑罚,中国正为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股市而不懈努力。 编辑:秦交锋
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视角看巨变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民生巨变:从温饱堪虞到总体小康
,30年前中国和现在的真正差距,其实要比目前所能观察到的更大。尽管这个发展历程一般有很多硬数据来衡量,但是如果以人类的标准看,其间的变化甚至更加惊人。”美国《新闻周刊》刊发的署名文章这样说。文章作者1979年初成为美国杂志首批驻北京的记者,“从那以后,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变化。”
其实,就是用“硬数据”来衡量,其间的变化也足以惊人。1978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其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
从食难果腹到总体小康,巨大的历史飞跃在每一处村庄、每一座城市都能得到有力印证。“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当年全村20户人家吃了上顿愁下顿,30年后的今天,全村11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第一个改革开放特区——深圳,从昔日的小渔村“变身”为现代化大都市。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变迁中也能得到生动诠释。1979年,陕西贫困地区的农家女郑粉莉参加高考,她的400多名同学中,只有10多人上了大学。“而现在,高等院校入学率已超过20%,中国教育发展得多快啊”,已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郑粉莉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每个中国人都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93年9月16日的一次谈话内容。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成长的烦恼。改革开放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些滞后,这被公认为“成长的烦恼”之一。十七大报告在总结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强调指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曾按照科学严谨的社会抽样调查方法,进行了一次“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查”。此次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0个县(市、区)。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会问题依次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养老保障问题”与“教育收费问题”、“住房价格过高”等其他“民生问题”也位居前列。
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为例。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约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居民健康状况差距扩大;医疗费用上升过快,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59倍,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1%上升到52%,公立医院次均门急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增长78倍和115倍,大大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
改革开放做大了民生“蛋糕”,但如何“切割蛋糕”?解决好这一问题,既关系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
发展新理念:以人为本带来民生新蓝图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一系列重大发展理论突破带来改革开放的新趋势、新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新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破解一系列民生难题。
——住有所居。各级政府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随后不久,《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为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
——学有所教。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人人上得起学、上得好学的目标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劳有所得。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2002年到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2007年又有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2.2%和9.5%。
——病有所医。去年下半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在全国79个城市启动,截至去年底,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068万。今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国家还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
——老有所养。全国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已连续五年稳定在2200多万人,各级财政投入从2000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4亿元。200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30亿元用于支持财政困难地区开展农村低保。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再次上调。
本刊记者 周立民
调控政策要“稳着”使劲本刊记者 董振国 华晔迪最近到商场选购食品的人们发现:猪肉便宜了,此前价格持续飙升的食用油价格甚至下调了20%多,物价呈现久违的回落趋势。
在国际原油价格显著回落、美元走强等系列因素作用下,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从连续数月的“涨势汹汹”转而连续大幅下挫,并带动现货市场价格回落。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是我国这一轮CPI走高的主要动力,国际粮价下行有助于带动国内通胀压力减缓。与此同时,“谷贱伤农”现象重新抬头,一些地方的养猪户又到亏损边缘,弃养退市风声再起。
农产品期货价格下行
“看期货大盘就像看跳水。”一名期货分析师这样形容近期的粮食期货价格走势。
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高涨,很多国家爆发粮食危机,令各界忧心忡忡。但最近一个月,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风云突变,主要粮食期货价格急剧下挫:CBOT大豆11月主力合约连跌6周,从7月初的每蒲式耳1630美分到目前的每蒲式耳1280美分,累计跌幅超过20%;玉米12月主力合约从7月初的每蒲式耳780美分至目前的每蒲式耳540美分,大跌超过30%;另外,小麦、棉花期货也纷纷告跌,跌幅均在15%左右。
在国际市场行情传导下,国内各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大幅回落:7月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豆粕的2009年1月主力合约跌幅双双接近25%;玉米期价下跌近10%;豆粕价格从6月底的每吨4800元跌至每吨3700元,下跌23%。豆粕是重要的养殖业饲料,其价格下跌会降低畜禽养殖成本,从而带动肉类价格回落。
老百姓感受最为强烈的还要数食用油了,特别是大豆油,“金龙鱼”、“福临门”等众多品牌近来纷纷下调价格,与前期“一骑绝尘”的涨势相比,价格终于踏上“回归路”。
长期关注CPI走势的经济专家徐连仲认为,本轮CPI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农副产品,随着这些产品价格的下降,它们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也在降低。
生猪弃养退市风声再起
猪肉价格一头牵着消费者,一头牵着养殖户。猪肉价格下跌,消费者笑了,养殖户却平添许多苦涩。自7月份以来,山东生猪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压栏现象严重,一些养殖户反映,猪价天天下降,他们已经产生退出想法。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还只是生猪价格走低的开始,下一步这种下降趋势可能还会加剧。
山东目前仔猪市场交易冷清。邹平县长山镇养猪大户周元木直叫苦:“年初的时候,仔猪供不应求,现在没人来要了,我手头还压着两千多头小猪。如按现在的价格卖就赔本,没办法,只好自己育肥了。”沂水县生猪经纪人王国强说:“现在市场低迷,搞生猪收购利润本来就不高,还是看看再说吧。”
记者从山东即墨、胶南、平原等一些养猪大县了解到,由于猪肉价格从高位下滑较快,再加上气候湿热生猪易发病、饲料价格上涨过猛等原因,养猪业已到亏损边缘,相当多的分散养殖户开始退出。
夏津县养殖户郭中华养了十几头猪,他说:“最近养猪行情下滑太厉害了,生猪最低时跌到6.6元/斤,6.5元/斤是临界点,再低就赔了。”
“暴涨惊市、暴跌伤农”
一些养殖业人士分析,去年以来,在生猪价格长期维持高价的背景下,国家通过不断采取各项政策措施稳定生猪市场,对养猪实施大力补贴政策,特别是对能繁母猪补贴力度较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同时,去年肉价高涨,一些胆子大、坚持养猪的养殖户效益可观。在各种“利好”刺激下,从去年底以来,生猪饲养量迅速增加。
周元木说:“今年初,我就感觉到生猪上的太猛了,大猪场纷纷扩建,一些国外企业也来中国建猪场,小猪场更是纷纷上马。我就担心今年下半年生猪市场会再次波动,现在看比预计的还严重。”
“价格高就一窝蜂补栏,一看不赚钱就退市,不仅加剧市场动荡,而且导致肉价大起大落。”山东省畜牧协会会长司俊臣分析说。一直以来,我国的养殖业难以避免大起大落的波动,养殖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如果完全放任市场来定价,就会出现“暴涨惊市、暴跌伤农”的不稳定发展态势。一些养殖户反映,现在猪肉价格是降下来了,可养猪的不赚钱,都不养猪了,价格还会再猛涨上去。为了防止去年的情况再次发生,国家应该加强对生猪生产的保护,特别是在养殖户不赚钱,甚至亏本的时候,国家要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
应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的“强调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这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PPI上涨将对CPI产生较大的上行压力。
天相投资顾问农业分析师严艳表示,由于全球粮食供需矛盾并未根本改变,在相当长时间内国际粮食市场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因此粮价下跌空间有限。我国仍应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今年以来,正是因为国家果断采取“强调控”,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才有效缓解了供求矛盾,抑制了物价的过快上涨。
粮价是百价之基。过去,我国粮食生产每5年一个周期,往往是2年丰收,2年持平,1年歉收。“在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我国夏粮生产连续5年丰收,对稳定物价意义十分重大。”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
同时,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后,猪肉供应也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猪肉价格稳定下行,对稳定物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扶持农业,其政策效果明显,下半年仍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增加粮食、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为进一步稳定物价打下基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建议说。
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下半年我国将完善宏观调控举措,对相关食品、能源产品的价格继续实施干预措施。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跷跷板”上找到平衡,就是要让调控政策“稳着”使劲。 编辑:颜彦中国纪录片怎样"走出去"---访纪录片导演关晖
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在黄金时间连续38天播出《世界遗产在中国》,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好反响,许多读者都希望了解这部纪录片的有关情况。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及我国纪录片的现状等,本刊记者采访了该片总导演、总制片人关晖。
问:先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片子。
答:《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部系列纪录片,共33部38集。片子的内容涉及国内顶级水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33处,其中包括4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3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2处文化遗产。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希望观众既能领略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又能了解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既能体味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又能欣赏精彩绝伦的歌舞音乐……可以说,这部片子是一部展示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百科全书。
问:《世界遗产在中国》播出以来,国内观众反响强烈,我们注意到央视国际网站上对这个节目的讨论十分热烈。为什么这部片子不但在海外打开了市场,在国内也引起了这么广泛的关注呢?
答:《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定位就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中国人的文化寻根之旅。前者很好理解,后者我解释一下。片子涉及的这些珍贵遗迹虽然遍及中华大地,有的甚至就在百姓身边,但很多人其实并不完全了解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这个节目,可以让观众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欣赏祖国的山河、探知祖国的文化,这一定位,适应了人们目前的文化需求。
问:通过运作《世界遗产在中国》,你认为一部纪录片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最关键的因素是选题。以我们这部片子为例。在寻找选题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三个条件。一是一定要有民族性,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二是一定要有国际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部作品推广到海外;三是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经过再三筛选,我们最终决定以国际化的视角,对中国的世界遗产进行一次全面展示。可以说,正是精准的选题促成了这部片子的成功。
当然,好的选题必须配以高标准的制作。为了保证影片质量,我们投入了相当于拍摄一部30集电视剧的资金规模,同时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内外纪录片创作人员,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清制作技术,运用了航空拍摄、水下摄影等多种特殊拍摄手段。由于节目制作量大、制作标准高,我们用了7年的时间来精雕细琢。
问:看来,《世界遗产在中国》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国际化路线,那么最终这部片子走出去了吗?
答:判断一件作品是否走出去,有几条标准:第一,国际资本对你的选题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投资;第二,作品的主题是否具有普世价值,只有真正充满魅力、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的作品,才能够为国际市场广泛认可,实现其商品价值。从这两个标准看,《世界遗产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全额引进外资,展示中国文化的主题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认可。
问:除了商业价值,中国纪录片走出去应该还有文化传播上的意义吧?
答:是的。当今文化传播能力成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一定要走出去,经济、文化两手都要硬,不能瘸一条腿。当然,要想走出去也不是说说就行了,还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让作品具备真正的竞争力。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态,是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传播华夏文明的重要纽带,中国纪录片逐步占领国际市场,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问:那么,目前我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
答:我们是一个纪录片资源和题材大国,每年都会拍摄数量不少的本土纪录片。但与此同时,我们又是纪录片弱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很少。
问:请分析一下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答:首先是选题过于狭窄。我们的纪录片选题似乎已经形成了两个思维定式,一是根据当前宣传的需要画框框、定调子,二是以个人好恶代替观众需求。选题之于纪录片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我们应该服从观众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选题的范围和视野。其次,我们有些纪录片的讲述方式过于陈旧,不注重与“国际口味”接轨,因此得不到海外市场的关注与认同。中国纪录片有自己特点,但一味强调自己的特点,根本不考虑海外市场需求,这肯定是行不通的。此外,我们的制作普遍比较粗放。这其中有制作水平问题,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在资金投入上,我们与国外差距太大。以BBC的自然纪录片为例,他们每年的原创节目大约是100小时,投入的经费为1亿至2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我们的资金就捉襟见肘。资金问题导致我国纪录片整体水平无法提高,因此如何融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问:中国纪录片要走出去,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从宏观上来说,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纪录片发展环境,比如设立专门的纪录片频道、设立国家级的纪录片交易平台、设立国家级的纪录片大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等等。从微观上来说,要一只手抓国内,抓选题、抓队伍、抓制作;一只手抓国外,抓资金、抓市场、抓效益。二者中,后一只手更重要,抓的难度更大。资金、市场和效益,之前一直被我们所忽略,中国的纪录片人往往会更看重片子本身的选题和制作。我们要改变惯有思路,不要只注重国内的纪录片标准,而要从确定选题开始一直到市场运作,都注重和国际接轨,这样,中国的纪录片才能具备走出去的基本条件。
问:也就是说,要走商业化道路?
答: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历史的大趋势,文化不可能置身事外,因为文化产品是商品。纪录片不是自用,而是要满足别人的使用需求。如果没有商业化运作,纪录片的发展将受到很大制约,比如:制作资金缺乏、传播渠道单一,受众流失等等。因此,纪录片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商业化运作。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在参与世界竞争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在节目的运作上忽视了经济因素,那就意味着无法生存,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使中国的纪录片尽快地、大规模地、高品质地进入国际市场。
奥运,给中国文博界带来什么本刊记者 张舵 孙颖 冯国
北京奥运会期间,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选手同场竞技;来自五大洲、说着不同语言的志愿者们相聚北京。同时,北京奥运会也让来自全国几十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北京同台亮相。
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几大展览,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优秀博物馆的精品。这次由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全国博物馆联合展览大行动,被称为一次历史性的壮举,不仅给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享受,也为博物馆未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国宝汇聚:奥运带来文化盛宴
体育赛场的精彩瞬间,让观众激动呐喊;博物馆内美轮美奂的展览,则使人气定神闲。
从7月23日开始,《北京文物精品展》《长江文明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和《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展》五大展览相继在首博开展。在中国展品中,从距今8000年的骨笛、四川金沙的太阳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金缕玉衣,到首次在湖南省外展出的T形帛画、宋代五大官窑的名瓷;从竹木、牙角、绘画、书法到雕塑、印章、漆器和青铜器……来自国内多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件件都是精品和国宝,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介绍,首博平日接待人数也就三四千人,五大展览开始后,每日接待量达到1万人以上,仅“中国记忆”平均每天的购票人数就有8000人左右。至8月20日,“中国记忆”已接待了12万人。“这一切,都来自于奥运会所带来的全国博物馆的通力合作,此次联合办展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姚安说。
在《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中,全国26个省市的55座博物馆献出169件镇馆之宝参展,许多人过去在教科书上才能见到的国宝如今汇聚一堂;由首都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15家博物馆推出的“长江文明展”,是中国博物馆界首次以展览形式向国内外观众展示长江文明;《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则由首博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
文博界大规模的联合行动,无疑是乘了奥运会的东风。姚安兴奋地说:“这在平时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联合办展:为博物馆运作开新路
“以前也曾有过几个博物馆联合办展或以借展的形式推出展览,但像首博这次能集中全国各地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举办如此大规模、高质量的主题展览还是第一次。”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文化的投入越来越多。今年年初以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逐步采取了免费参观措施,促使博物馆的定位从学术研究、文物收藏转向更加注重社会服务和教育。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高水平联合办展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无疑为文博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宋向光说:“博物馆藏品有很强的地域性,通过联展和借展的方式可以让展览主题更加丰富,让各地博物馆互通有无,使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但专家也指出,奥运期间的展览只是为今后博物馆的馆际合作办展提供了一个范例,要让民众在奥运会后继续享有更多、更好的展览,博物馆还必须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首先,要有更多的博物馆加入进来。姚安认为,中国的博物馆应该发挥自身潜能,联起手来,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国内观众的需要,而且可以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宏伟壮丽的灿烂文化,“比如下一步我们打算先把《长江文明展》包装后在国内巡展,然后联手推向国际舞台。以后还可以做黄河流域的相关展览,希望有更多博物馆能够加入到联合展览的大家庭中,联手打造中国展览,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整体优势。”姚安说。
其次,要提高联合办展的水平。宋向光认为,联合办展要取得成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如何提高博物馆在制作、布展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如何注意展览主题的多样化等,如果只强调“精品”,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会慢慢下降。博物馆在办这些非基本陈列的展览时,还应与本馆的基本陈列相配合,并注意掌握好展览的节奏和周期等。
赝品问题:考问博物馆的水平与诚信
奥运期间的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示出公众对文化的强烈需求以及博物馆运作的巨大潜力。这一景象,不禁让人开始反思某些地方博物馆在日常展览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博物馆建设热潮:“九五”期间,新建了12座大型博物馆;“十五”期间,约有30座省市级博物馆新建,10余座大型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此外,各行各业及民间博物馆也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各地将会兴建更多的博物馆。但是,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却难掩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因水平问题而带来的诚信困扰。
博物馆是严肃的学术殿堂,展品中允许有仿品,但必须注明“仿制品”,否则就是以赝品欺世。不少地方博物馆因布展的不严谨、非专业、低水平而误导或欺骗观众,已成为一种公害。例如,山东某地为了扩大知名度,以便招商引资,建起了一座“孙子兵法城”。且不说该地作为孙子故里是否有争议,只说它的展览。“兵法城”在布展时,展出了很多物品,其中既有远古时期的石器,又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和青铜器。不少展品对稍有常识者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是仿品,可相关展品的文字说明中却标着“出土”二字。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此办展,不管其主观愿望有多好,其客观效果就是欺世。”
再说山西的乔家大院。晋商在历史上声名显赫,乔家大院更因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扬名海内外。近年来,慕名前来参观者众。乔家大院的古建筑群虽有局部修缮,但还能保持总体风格一致,其建筑风格和砖雕艺术给人以视觉享受。但其室内陈设和布展的“不严谨、非专业”之处不少。有观众反映说,乔家大院展出的三件“传家之宝”中,那件紫檀木雕的屏风,稍微懂行的一看就是仿品,行话叫大新活儿!可当地的专业导游们无一例外地向观众介绍说那是御赐之物。难怪有明白的观众在问:“历史上的晋商以诚信著称。如今的乔家大院,因展品问题落下欺世嫌疑,这账究竟应该算在谁身上?”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陆建松教授说,博物馆运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让博物馆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议制定与推行国家级的《博物馆陈列布展与施工企业资格认定标准》和《博物馆文物展示标准》。 编辑:王秀真美俄一轮新较量
近期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迅速恶化,格俄冲突及美国与捷克、波兰签署反导协议似乎使美俄关系走到新的冷战边缘。但综观近年来美俄关系的发展,两国在遏制与反遏制的较量中仍然保持对话与妥协。由于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两国仍将维持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框架,不大可能走向全面对抗。
美俄一轮新较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赵青海
格俄冲突——俄罗斯反戈一击
众所周知,前不久爆发的格俄冲突具有浓厚的美俄较量背景。2003年“天鹅绒革命”后上台的萨卡什维利政府全面推行融入西方、争取加入北约的政策。在美国的拉拢、支持下,格鲁吉亚成为美国遏俄的重要一环。但是,格鲁吉亚存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个地区要求独立的问题,该问题是格加入北约的一大障碍。
为遏制格鲁吉亚的离心倾向,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与格两个分离地区保持密切联系,并陆续为该地区的多数居民发放了俄罗斯护照。今年2月,科索沃宣布独立后,俄为回击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立场,开始调整对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政策。3月21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一项声明,建议俄总统和政府考虑承认两个地区的独立。
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引发此次格俄冲突。萨卡什维利原本想借公众都在关注奥运会之机,速战速决,拿下南奥塞梯,迫使俄接受既成事实。但没想到俄方不仅反应迅速,而且反击非常坚决,并直接打击格纵深地区,令格军铩羽而归。城下之盟使俄军不仅以维和的名义驻扎在两个分离地区,而且还可以在临近的格领土上巡逻。8月2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美国虽在俄军大举介入后声援格鲁吉亚,但对溃不成军的格军来说已没有实际意义。为亡羊补牢,美国一方面向格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准备向格提供10亿美元紧急援助,帮助格重建军队;另一方面联合欧洲国家向俄施压,要求俄从格全面撤军。俄顶住国际压力出兵格鲁吉亚并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实际上是俄对美国在外高加索地区扩展影响的一次有力回击。
遏制与反遏制──美俄关系的常态
在格俄冲突爆发后,美国迅速与波兰签署了在波部署反导系统的协议,使俄美关系雪上加霜。格俄冲突与东欧反导之争都是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中有阶段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但如果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二者只不过是美俄战略博弈的插曲而已。
遏俄弱俄一直是美国对俄政策的主线。进入新世纪以来,美俄关系除在“9·11”事件后出现短暂蜜月外,主线并不乐观,并不时透着新的冷战气息。
近年来,受益于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伴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逐渐恢复,俄大国雄心复萌,美对俄未来战略走向的疑虑也不断上升。趁俄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时加强对俄的围堵成了美国政府对俄政策的优先选择。美不但对俄国内民主化进程指手画脚,而且通过北约东扩、推动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及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措施,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俄罗斯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奋起抗争。近年来,俄在独联体内以能源和贸易制裁以及支持分离势力等手段整治疏俄亲美的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在国际问题上公开实行不同于美国立场的政策,如承认巴勒斯坦哈马斯政权的合法性并予以支持,向委内瑞拉、叙利亚、伊朗等反美国家出售武器,坚持与伊朗开展民用核合作,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
面对美国“挖墙脚”的行动,俄罗斯甚至也打起了美国后院的主意。今年8月4日,俄总理普京在听取了副总理谢钦访问古巴汇报后指出:“俄罗斯需要恢复在古巴和其他国家的地位。”可以预计,随着俄日渐崛起及外交日趋强硬,美对俄的遏制力度也将随之加强,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将此起彼伏。
斗而不破──难以改变的框架
格俄冲突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均站在格鲁吉亚一边,甚至扬言要采取措施惩罚俄罗斯。8月25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鉴于俄违反它同格鲁吉亚达成的停火协议,至今仍占据着不该占据的地方,美已在重新审视同俄罗斯的整体关系。俄不满美国等西方国家偏袒格鲁吉亚的立场,宣布停止与北约的军事合作。对于美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方表示将采取“军事的、科技的”报复行动。
近期内,围绕格俄冲突的后续争议,俄美关系将不可避免进入新的紧张期。但从长远看,只要俄罗斯保持适度克制,不使局势进一步恶化下去,俄与西方关系还不会出现严重破裂。
保持俄美关系总体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俄罗斯在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需要美国的支持,美国则在反恐、防止核扩散、阿富汗战争等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双方不仅有保持合作的需要,而且也有加强合作的愿望。
今年7月,俄发表的《俄罗斯联邦新版外交政策构想》指出,“考虑到两国经贸、科技和其他双边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还考虑到两国关系对全球战略稳定以及整个国际形势的重要影响”,“必须使俄美关系达到战略伙伴关系的状态……在俄美仍有分歧的地方本着彼此尊重的精神弥合分歧。”同月,美国防部也发表了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虽然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未来的“潜在对手”,而且俄“开放和民主的倒退”在安全上对美国来说可能具有重大影响,但美国的目标应该是与俄“建立协同与合作的关系”。
实际上,尽管俄美关系龃龉不断,双方在一些领域仍保持着合作。今年4月,俄同意北约提出的开辟俄罗斯-中亚-阿富汗“交通线”计划,即经铁路过境俄罗斯及部分中亚国家向驻阿富汗维和部队运送非军事物资。5月,美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实,美国对俄罗斯施压的手段相当有限,且不得不有所顾忌。毕竟俄罗斯仍是当今世界惟一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美国的军事大国,而且俄罗斯手上有政治、能源、军火等许多牌,如果美国真把俄罗斯逼急了,俄可以在许多方面给美国制造麻烦。例如,俄可以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的态度;退出某些军控条约,在朝鲜、伊朗的核问题上以及其他国际防扩散领域采取“拆台”的立场;对美国的欧洲盟国进行天然气禁运等等。总而言之,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求于俄罗斯的地方大于俄对西方的需求。
正因为如此,俄在与美国较量中底气十足,而美国却显得色厉内荏。目前,俄在综合实力上仍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融入西方依然是俄精英阶层的梦想。若美国不咄咄逼人地侵犯俄罗斯利益,俄不大可能主动向美发难。从这些角度看,俄美较量斗而不破的基本框架仍可维持,双方将在斗争与妥协中寻找共同利益的契合点。 编辑:赵利根
新一轮政改地方破冰 网络问政公推公选等成亮点
领导干部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差额选举的干部级别也越来越高……人们欣喜地发现,今年以来,各地拉开了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幕,而且改革的力度在逐渐加大,改革进程在逐步加速,改革的亮点异彩纷呈。
亮点一:网络问政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中国网民人数已达2.21亿,排位世界第一。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与网民在线交流”、“官员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一股“触网”新风正在各地党政系统蔚然兴起。今年上半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中,江西省委坚持开门搞试点,面向省内外征询加快江西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江西省领导通过人民网、中国江西网等与全球网民在线交流,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在湖南,株洲市纪委书记不仅与网友“零距离”接触,而且从网上听民声、察民情,利用网络开展反腐败工作,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事实上,许多省、市政府都开始邀请网民对本地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网络进行干部评议和政绩评估,还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或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
记者点评:当前,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各种利益群体开始利用互联网表达利益诉求,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磁场。从陕西“华南虎事件”到网民反击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事件,多起网络事件都说明,互联网能够快速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能够形成强大的民间舆论力量。可以说,没有网络社会的安定和谐,就没有现实社会的安定和谐;不回应网民的新期待,就意味着没有完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因此,网络问政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展示了执政党扩大民主和开放的姿态,是执政能力自信的体现。
亮点二:政府工作透明
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情况主动公开和重点公开。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政府及时披露了相关信息,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
人们注意到,重大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已经成为各地工作的新亮点。今年7月21日,云南省昆明市发生两起公交车爆炸案,案发后一个小时内,云南省有关部门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云南省承诺:重大突发事件都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不“捂盖子”。
就在同一天,广西百色市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百色市委和田东县委宣传部不仅每天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情况,而且还帮助联系对脱险矿工、抢修救援人员和技术专家的采访……
与此同时,一些省级领导干部也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加大了政府信息透明力度。昆明市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从昆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江西省政府明确表示,在前期公布“省长手机”的基础上,近期将尽快开通“省长信箱”,并将这一受理民生诉求的渠道向99个县(市、区)和相关省直单位延伸,形成省、市、县3级民声通道网络。
记者点评:向公众公开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布实情,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反映出党和政府在理政方面的成熟度不断提高,并且更加开放和敢于负责任,通过全社会的监督可以构建一种强大的政府公信力,增加老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不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亮点三:公推公选“一把手”
7月14日,贵阳市举办区(县)党委书记人选“公推竞岗”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大会,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全程直播。将近8个小时里,20名竞争贵阳市4个区(县)党委书记的“考生”走上前台,接受公开“考验”。“区(县)党委书记职务拿出来民主推荐、公开竞争,贵阳市的做法在全国是首创。”演讲答辩的主考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志军说。
时下,“公推竞岗”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对县(区)“一把手”实行“公推竞岗”却十分罕见。它不仅能更加公正、公平地选出百姓信任的“县官”,更是用人机制的重大创新和有益探索,这从推动当前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来看,颇有破冰意义。
另外,干部差额选举也在逼近民主选举的实质。深圳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将对干部提名、选拔方式进行改革,把局级正职领导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交给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先由市委全委会投票,差额确定正式考察对象,然后由市委常委会对考察对象进行差额票决。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条件成熟时,该市将进行市长差额选举。
记者点评: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活力之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活力之源。公开选拔“一把手”,就是通过竞争,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打破领导干部特别是地方党政“一把手”任命上的“上级垄断”,这是干部任用上的一次巨大进步。“公推”像县委书记这样的“一把手”领导干部,就从制度上杜绝了跑官要官等腐败现象。“公推”迫使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要面对老百姓,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利益,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心,才能最终赢得老百姓的选票。
亮点四:干部考核注重民意
民意在这轮政治体制改革中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今年起,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形象、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从不同层次干部群众中抽取近8万人开展调查。
广东规定,群众满意度成为区(县级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果领导干部被评为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被评为基本称职,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调整或者降职。
记者点评: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向来是衡量各项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如何把语境模糊的“满意”量化为更为具体、直观的政策准星,新近推出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以及广东干部考核办法的出台,为群众表达诉求拓宽了一个制度出口,给人以无限期待。 (本刊记者 周伟)
财经观察:从“两防”到“一保一控”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已由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胡锦涛总书记7月21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必须稳定政策”、“必须适时微调”,在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微调”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理解“两个必须”?
“微调”目的是加强“一保”
“上调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入8月份以来,我国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在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均出现一些新调整。新变化鲜明体现出“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的政策用意,明显加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
——财政政策通过区别对待,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支持经济社会里的薄弱部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8月1日起调整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中国自2006年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以来的首次回调,也是财税政策维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步。此举有利于保持外贸平稳发展,减轻纺织行业面临的出口减缓压力。不过,此次调整并没有大面积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而是“有保有压”,同时取消了一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举措有利于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货币政策在上半年信贷紧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微调。人们注意到,央行7月份以来没有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不久前提出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此举有助于缓解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引发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8月6日,中国对外发布并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时隔11年再次修订的这一条例,旨在应对国际经济变化新形势,以加强外汇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全力保障。
外汇管理条例新意多多,其中“取消强制结汇规定”尤其令人关注,这有利于减少外汇占款的增加,缓解当前中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和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避免加大通胀压力。与此同时,新外汇管理条例强化跨境资金的监管,防止短期投机资金大进大出,对“热钱”形成有效打击,有效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宏观调控相机而“调”
中央要求“稳定政策”的同时“适时微调”,表明当前经济形势仍有很多不确定性,未来宏观调控将随着形势的发展相机而“调”。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不久前关于“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的表述引起广泛关注。他说,应保持各项宏观政策的稳定,从而创造一个良好、透明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按照市场信号主动调整。稳定预期,使全社会预见到环境的特点。外部变化如此之大,我们要审慎应对,而不是轻易出手。“概括讲,就是创造环境、稳定预期、静观其变。”
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不同利益主体感受各异,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挑战。“微调”的重点是什么?刘鹤认为,一是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信贷政策引导,使资金流向有竞争力、充分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二是对经营困难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适当调整,保持外贸平稳增长;三是适时理顺价格,要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微调,改变价格扭曲现象,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在“稳定政策”前提下推进关键环节的改革
“又好又快”发展,不能单纯地为了治通胀而弃增长,也不能只要增长而忽视治理通胀。在刘鹤看来,下半年宏观调控重在“控总量、调结构、稳物价、促平衡”,着力点是在稳定宏观政策前提下,推动关键环节的改革,使微观基础更扎实。
一是要深化金融改革。信贷政策收紧,被紧掉的往往是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国内金融体制相对僵化、融资结构不合理,要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大企业直接融资多,可为中小企业腾出更多资金空间;二是审慎推进价格改革,宏观矛盾往往源于微观机制改革不到位,这使宏观政策传导不下去,最主要的是价格扭曲,价格信号扭曲就很难实现“又好又快”。
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新阶段,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刘鹤说,“只要挺过去,中国经济就会跨越到新的高点。”(来源:半月谈)
“双转移”助推广东结构调整
前不久,广东省作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决定:未来5年内,将用500亿元左右的资金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以协调区域发展。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双转移”是广东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最现实选择和最有效途径。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说,“双转移”的战略决定是广东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产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突破性,将对广东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腾笼换鸟”调整结构
广东佛山的陶瓷历史悠久,有“南国陶都”之称。今年以来,佛山市提出了“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思路,陶瓷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速,大批陶瓷企业被限期关停转移。
在这种形势下,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并未感觉到形势的“寒冷”,出口额继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103%。
,转移,并不是一棍子打死。政府提出转移,根本目的是为了做大做强佛山陶瓷。”东鹏董事长何新明说。为全方位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东鹏一方面提早到外地布局,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抓好佛山总部的环保工作。
东鹏十几年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赢得了品牌的崛起。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省级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06年,东鹏博士后工作站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陶瓷行业惟一获准建站的企业,目前已建成300多人的国际化、高水准研发团队。
长久以来,中国建陶制造业只能成为世界建陶生产链中的重要“车间”,东鹏研发的多项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他们新推出一种名为“纳福娜”的高端瓷砖,材质非常接近石材,以至一些美国专家都不敢相信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
东鹏的发展转型,是广东的一个缩影,其转型探索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过去,广东曾创造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使珠三角迅速成为世界制鞋、服装、电脑配件等的生产基地。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这一产业格局亟待改造,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方面,“大进大出”的生产方式,损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使得供水、供电紧张,交通拥挤,城市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广东占据的只是最没有“话语权”的组装、加工程序,在产业链前端的研发,后端的营销、品牌方面乏善可陈,而且,粤东、粤西及粤北山区面临工业化进程缓慢和大量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的困境。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分析认为,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已经变成“两高一资一低”——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和低附加值产品。经过30年的发展,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从制造为主向创造为主转变
广东如何跃上新的起点?2007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半年后,广东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又通过《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明确提出“八个必须、八个解放”,直指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推动广东经济从“制造”转向“创造”,今年5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双转移”指的是,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推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
,当前,广东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华华用“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表示了推进“双转移”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为此,广东出台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决定》及7个配套文件。“力争做到3年初见成效,5年大见成效。”
根据部署,未来5年全省支持“双转移”的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左右。显然,这一“架势”所拉开的,将是事关整个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决战”。
,双转移”是“表”,优化产业结构才是“里”。转移不仅仅是厂房和生产线的简单搬迁,以产业转移为契机,谋求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推动经济从“制造”为主,向“创造”为主转变。
广东全省对“双转移”的决定反响强烈。珠三角各市负责人普遍表示,通过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珠三角地区才能把部分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腾出更大空间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降低外来人口数量,缓解未来面临的人口和社会管理压力。
,阵痛”将换来科学发展
随着“腾笼换鸟、造林引凤”,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开始向外转移。目前,广东省已在粤北和东西两翼地区建立了2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据预设目标,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将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再规划建设1~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推动广东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说,产业结构调整要经历不可避免的“阵痛”,要忍得住暂时的发展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调整第二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比翼齐飞”,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
科学发展还需要坚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以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这一轮广东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成为一大亮点:调研数月,十易其稿的“广东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6月初在广东组织工作网上公布,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支新“指挥棒”在指标设计上,首次增设了人均GDP的指标,增加了许多社会发展指标、人民生活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在这些指标中,经济发展指标首次只占约30%的权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表态传达出广东的坚定决心:“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记者 车晓蕙 梁钢华)
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与呼
8月初,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对于企业倒闭,我们已经有心理准备,因为年初以来就不时有类似报道见诸报端,然而,看到这样的倒闭规模,多数人还是感到吃惊。今年,在内外压力下,许多中小企业确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针对中小企业,应该有新的政策出台。”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姜洪表达了对这种状况的担忧,他说:“下半年,有关政策应该更加关注经济下滑的风险。”姜洪的担忧有他的根据。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今年发布的中小企业简报中写到: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8.9%,商品进出口额占68%左右。
不仅如此,中小企业还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80%的国企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再就业,绝大部分农民工都在中小企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也开始把中小企业作为就业的选择。
因此,无论从繁荣经济角度考量,还是从就业和社会稳定角度考量,都应该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尤其在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困境的情况下,这显得更为迫切。
应该说,国家对发展中小企业是一贯支持和重视的。2003年1月,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始实施;2004年4月,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推出;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国家又出台了许多具体的政策措施。比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小额担保贷款,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等等,这些措施对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市场规律是强大的,中小企业不能指望单靠政策存活。这一点,6.7万家倒闭的企业已经作出了深刻的说明。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压力和考验,闯不过这些关口的中小企业,其生存模式也必然终结。
政府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样的趋势,在政策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加大对环境稽查的力度,在融资上对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设置门槛,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实施劳动合同法,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这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所必需的,不可能改变。
地方层面也开始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广东提出“腾笼换鸟”,换掉的主要是不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律的中小企业。在东莞,在佛山,许多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因此倒闭。在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内地,小造纸、小化工、小化肥、小农药、小钢铁、小水泥,这些冠以“小”字的企业,也越来越不受欢迎。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倒闭的6.7万家中小企业,有一部分是政府主动调整的结果。它们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遭到淘汰在所难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多中小企业本身是有发展潜力的,或者通过改进是能够生存的,然而今年在多重压力的围困下也倒闭了。这其中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大部分通过自主创新,通过品牌经营,通过往内地转移,发展前景应该不错的。这些企业的倒闭,直接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可看作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置身事外。事实上,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不少,但还是远远不够。
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我们一方面期待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倾斜,另一方面,还应该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公平环境,使中小企业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记者 高远至)
巧念经 戈壁滩上长出高效农业
新华网甘肃频道9月10日消息,近年来,一种地下、半地下双孢菇种植模式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永昌县一带兴起,这一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发展起来的节水高效的种植模式,正在让戈壁荒滩变废为宝,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戈壁“种出”了地下双孢菇
今年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永昌县也不例外,大面积夏粮因为干旱缺水,提前被“晒熟”。但有一种作物却没有受此影响,在戈壁荒滩下“茁壮”成长,且大面积丰收──这就是在半地下或地下种植的双孢菇。
,我们村有80多个双孢菇棚,全部建在戈壁荒滩上,没有占用一点耕地。”今年刚刚开始种植双孢菇的新菇农,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农民曹雄鹏对这一新的种植模式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这完全是开发戈壁的特色种植,实际上就在地下,外面只是露个顶,地下凉,非常适合双孢菇种植,一家两口子一年可以打理两个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曹雄鹏说。
在双孢菇种植大棚中,那种半地下式和地下式菇棚在荒滩地区最受农民欢迎,夏季生产几乎不受炎热气候影响,种植的双孢菇品质好,病虫害少,产量还高。由于大多数双孢菇棚主体部分建在地下或半地下,地上露出的墙体用黄土夯成,从远处看,双孢菇棚与戈壁荒滩似乎连成一体。像南沿沟村这样的村庄,村边的戈壁荒滩上,到处都有双孢菇棚。
双孢菇种植不占耕地、用水少、节约劳力,效益可观,在永昌县境内正在大规模兴起。“今年全县新建食用菌棚3039座,已累积建成食用菌棚7045座,种植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年产量将达到1万吨左右。”永昌县县长孟有柱说。
巧念经,让资源劣势变优势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一个典型的戈壁农业种植区。当地干旱、缺水,大面积的戈壁无法利用,且许多地方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属冷凉地区。用传统思维看,永昌发展农业生产,似乎“劣势”大于“优势”,但当科学利用这些资源特点之后,人们发现,“劣势”就变成了“优势”。
永昌县同河西走廊的其他地方一样,绿洲之外,基本都是戈壁荒滩。连草都不长的戈壁荒滩,传统的农业生产几乎无法利用,但双孢菇种植却不同,完全可以不用耕地,直接向戈壁荒滩“进军”。
,永昌县荒山荒滩面积大,这是很好的双孢菇生产场地,种植双孢菇所用原料为麦草、稻草、玉米秆、禽粪等农林废料,当地畜牧业发达,畜粪丰富,为双孢菇生产提供了原料优势。”甘肃省农科院研究员任爱民说。此外,作为绿洲农业,水资源短缺始终是永昌等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而双孢菇种植等食用菌生产是典型的节水型农业,生产1亩食用菌只需用水50立方,是大田作物的1/10,这正是发展节水农业的方向。
科技服务为大棚种植护航
在戈壁荒滩上种植双孢菇,不同于大田农业,需要专门的技术和服务。“棚怎么建、培养料如何配比和发酵、温湿度如何控制等,对于种惯了大田的农民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专家一个棚一个棚地教,掌握起来也简单。”曹雄鹏说。
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的新型农业种植模式,为了在冷凉的戈壁荒滩上推广,永昌县采取了“院地合作”和“参与式整合推广”等方式,让双孢菇种植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所谓“院地合作”,即甘肃省农科院与永昌县合作,农科院专家长期蹲点永昌。“参与式整合推广”是指专家、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共同参与,解决了传统农业推广中科研、推广、农户三者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双孢菇种植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一个标准棚投入5000元至6000元,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我们确实对此十分看好。”曹雄鹏说。
由于双孢菇种植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还能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在永昌县已经出现了一部分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在永昌县红山窑乡山头村,全村一多半农户种植食用菌,户均年纯收入8000元,人均增收1160元,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记者 王艳明)
半月谈2008年第17期国内外半月大事
胡锦涛访问亚洲三国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8月25日至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韩国、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陪同胡锦涛主席出访的外交部长杨洁篪介绍了胡锦涛主席此行的成果。杨洁篪指出。胡锦涛主席此访是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我领导人首次出访,是我对周边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在当前同际和地区形势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此访对加强我同有关国家关系、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维护地区局势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北京奥运会内地金牌运动员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
包括63位奥运冠军的北京奥运会内地金牌运动员代表团8月29日抵达香港.进行为期3天的交流访问。结束在香港的访问后,8月31日傍晚.内地金牌运动员代表团抵达澳门,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和公开表演。
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8月28日上午在天坛公园祈年殿南广场举行。温家宝总理点燃圣火盆并宣布火炬接力开始,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接力以“点燃激情,奉献关爱”为口号,自8月29日起,将分为“中华文明”和“时代风采”两条线路,前往11个省区市的11个城市进行传递。9月6日,圣火将到达残奥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点燃残奥会的主火炬。
四川攀校花发生6.1级地震
8月30日16时30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处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山区,震源深度约为lO公里。截至9月2日,攀枝花地震已造成38人死亡、109.7万人受灾。
全国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9月1日,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短短3年,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四大步跨越”。2004年,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7年秋,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2008年秋季,全国所有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将惠及2800多万中小学生。
飓风“古斯塔夫”迫使美国数百万人撤离家园
美国飓风中心9月1日说,“古斯塔夫”飓风当天上午登陆美国,给路易斯安那州部分地区带来强降雨。受“古斯塔夫”飓风影响,新奥尔良地区一个工业大坝被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数百万人紧急撤离。
温家宝总理参加北川中学开学典礼
9月1日,正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的温家宝总理来到北川中学临时学校参加开学典礼。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说,地震过去整整110天了,北川站起来了,北川中学站立起来了,独立无惧、坚忍不拔,靠自己的双腿站立起来了。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宣布辞职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9月1日晚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辞职。福田说,他认为应在新的领导体制下实现政策目标,他选择现在辞职.是因为目前是最好的时机,不会造成政治空白。福田是去年9月接替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的。由于在野党在参议院占多数,福田政权的运作受到诸多阻碍。同时由于在民生上的诸多问题,福田内阁支持率今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第13届残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9月6日晚8时,第13届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残奥会开幕。147个国家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开幕式,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残奥会无论是运动员人数、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还是体育项目数量,都超过往届残奥会,这是残奥运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参加开幕式演出的演员中有400多名是残疾人。海外媒体认为,精彩感人的开幕式实现了中国提出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编辑:颜彦
半月谈2008年第17期小测验
小测验
1.8月25日至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
A.韩国?B.日本?C.印度
2.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8月28日上午在? 公园祈年殿南广场举行。温家宝总理点燃圣火盆并宣布火炬接力开始。
A.日坛?B.天坛?C地坛
3,飓风?9月1日登陆美国,给路易斯安那州带来强降雨,路易斯安那州数百万人紧急撤离。
A.“古斯塔夫”?B.“汉娜”?C.“艾克”?(答案在66页)
答案
1.A?2.B?3.A
2008年全国各省区市公务员报考时间及考试科目一览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专业及相关专业一栏表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命题趋势预测
公务员考场答题高分十大原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一览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题型题量设置分类统计表
2009国家公务员学历要求及命题趋势
2009国家公务员经典复习计划与科学的时间安排
2009公务员考前培训的技巧与模块突破复习法
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为五年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新手导航(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和内容,职位选择,注意事项,备考方略,报考流程)
公考指导:三种人千万别报考公务员
公考入门:备考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表
公考入门:选调生考试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区别
公考入门:国家公考和地方公考的区别
备考必读:申论考试各段落万能句型
200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暑期备考方略
200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暑期备考方略
备考2009年国家公务员应密切关注的八大焦点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过关诀窍:看淡得失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过关诀窍:调整考前心态
公务员备考中存在四大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把握政策 周密备考
2009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方略:培养阅读能力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真题训练意义重大
2010年不允许应届生报考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辞职辞退法有望年内出台
万元“大补”难圆梦天价班培训不出公务员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轮翻备考计划周密攻略
备考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技巧
首都各高校掀起2009国家公务员备考热潮
国家公务员局将于今年上半年组建完毕
专家指点: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八大要素
备战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规划
专家谈如何做好09国家公务员考试前期准备
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区别
解读国家公务员局亮相背后的体制变迁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类别对照表
2008年各地方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表
2008年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盘点大学生考公务员最有价值的证书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2008国家公务员考试29个省网上报名确认网站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费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省考生准考证打印方法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