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8年第2期
半月谈2008年第2期目录
读者评刊
《半月谈》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本刊消息本刊推出“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
半月评论干部换届要树正气刹歪风
本刊特稿中纪委反腐倡廉新部署中印关系“快车道”上的里程碑
专题报道让困难群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走进困难家庭看变化新思路催生新举措困难群体的新年期盼
文化农村“草根文化”三大亮点新春联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珠三角:转变增长模式在起跳
“三资”代理服务助推新农村建设串起海洋经济循环产业链
政治观察
“体面劳动”:时代精神新注解国家启动污染源普查工作从蓝皮书看民生
经济纵横农产品涨价背后的“农家账”
嘉兴,排污权买卖调查小碗拉面写出大传奇
江河湖泊行一江清水进三峡
百姓视点医改:百姓有话要说
走进高效农业冯家村:种粮种出高效益
身边楷模大山深处的电影“守望者”
军事天地揭开无人战机的神秘面纱
奥运连着你我他奥运小知识
半月说法喝酒出人命 酒友要担责
校园话题面对师生冲突怎么办
百事咨询农村承包地能抵押吗
读者之页
“三下乡”要关注农民需求
科教
“乡间课堂”大舞台农业院校“离农”现象调查
谈天说地
“自由裁量权”的空间不能大不必都考公务员
国际时事从预选看美国大选情势
“基地”阴影笼罩巴基斯坦高油价时代,看汽车巨头如何“自救”
在恩克鲁玛陵园重温中非友谊
小测验国内外半月大事本刊推出“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
本刊讯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行了30个年头。这3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黄金岁月”,也是很多人得以改变人生命运的“黄金岁月”。对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
今年,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本刊隆重推出“我与改革开放30年”有奖征文。请您拿起您的笔,与我们一道,回顾和总结这段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现将征文要求及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第一,征文活动的起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
第二,来稿要求以第一人称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现自己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参与、创造、见证、受益”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故事要真实、感人,叙述要生动、简洁,要以小见大、言之有物,切忌泛泛而谈。
第四,每篇来稿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第五,本次征文设立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6名,奖金各1000元;鼓励奖10名,赠阅全年《半月谈》杂志。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请注明“改革开放30年征文”字样。本次征文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刊编辑部。
来稿请寄: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半月谈 (100040)
电子邮箱:xuekai@xinhua.org
中印关系“快车道”上的里程碑
程瑞声
在中国人民喜迎奥运的2008年到来之际,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作为这一年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访问了中国。他到达北京后首先参观了奥运场馆,并代表印度政府和人民对北京奥运会致以“最美好的祝愿”。这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分别会见了辛格总理。温家宝总理同他进行了会谈,两位总理签署了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就两国如何为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和具体步骤。此外,中印双方还在住房、铁路、传统医药、文化合作等领域签署了11个文本。
总的来看,辛格总理访华取得了圆满成功,成为中印关系“快车道”上一座新的重要里程碑。
“中印关系可以说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是胡锦涛主席去年6月7日在柏林会见辛格总理时做的判断。从这次辛格总理访华看,离胡锦涛主席2006年11月访问印度只有一年多。而在这期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又曾在第三国同辛格总理举行过三次会晤。2007年10月,印度国大党主席、团结进步联盟主席索尼娅·甘地也访问了中国。
在辛格总理访问期间,他分别邀请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访印,中方邀请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于2009年访华。双方并确定两国外长年内互访。看来,两国高层领导人频繁互访和会晤的势头将继续保持。这在促进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双方也高度重视加强两国军队的友好交流。2007年5月,印度参谋长委员会主席、陆军参谋长辛格上将访华。同年12月,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在中国昆明举行。这是中印两军交往的新的突破。辛格总理访华期间,双方宣布,将于2008年在印度进行两军第二次联合反恐训练。
近年来,中印经贸关系取得了迅猛的发展。2004年中印贸易额为136亿美元,2005年为178亿美元,2006年为248.6亿美元。据初步统计,2007年中印贸易额又增加到386亿美元,同比增长55%。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由于两国领导人原先制定的在2010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的目标肯定会提前完成,辛格总理访华期间,双方将上述目标提高到600亿美元。
由于印度基础设施较落后,近年来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资,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印度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之一。2006年,中国在印度新签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32.9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34亿美元。中印两国的相互投资数额还不大,双方已决定采取措施加以促进。
至于人们普遍关注的中印边界问题,中印双方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从而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目前,双方特别代表在继续进行会谈。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对特别代表的会谈将注入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中印关系前景良好。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将呈现三大特点,即长期性、全面性和稳定性。长期性,就是中印两国将长期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两国人民将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全面性,就是中印两国将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稳定性,就是中印两国将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和有时难免出现的分歧,使两国关系进一步走向成熟,避免再次出现两国建交后双边关系曾大起大落的情况。
由于中国是印度的最大邻国,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两国为各自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良好的和平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相互借鉴,也都为两国带来很大的好处。因此,中印关系在两国各自的外交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印两国是发展中大国,人口有24亿。两国长期睦邻友好,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也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亚洲形势总体稳定,但局部的动荡此起彼伏。特别是近年来,南亚安全形势有恶化的趋势,恐怖主义猖獗,巴基斯坦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阿富汗战争在继续,斯里兰卡内战重新爆发。在这种情况下,中印睦邻友好已成为亚洲特别是南亚的重大稳定因素。
从世界经济角度看,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同时以较高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说:“在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中,我们面临着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竞争者……”西方国家有这样的评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预示着全球经济秩序,因而不可避免地也包括地缘政治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其程度不亚于工业革命或随后美国崛起所带来的变化。1988年邓小平关于“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的预言,有可能在本世纪成为光辉的现实。中印两国人民应该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共同奋斗。
(作者系中国资深外交官,曾任中国驻印度大使)
半月谈2008年第2期半月评论:干部换届要树正气刹歪风干部换届要树正气刹歪风按照中央的部署,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城市的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在今年上半年将换届完毕。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开展市、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为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央新近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对换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还联合召开严明换届纪律做好选举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个严禁”的要求。包括严禁采取打电话、发短信、请客、送礼等方式拉选票;严禁托人说情、打招呼,搞串联、做工作;严禁私自散发各种宣传材料,赠送纪念品;严禁以同学、同乡、同事、战友等联谊活动的名义,搞拉帮结伙;严禁送钱、送物和各类有价证券,搞贿选活动;严禁收受他人贿赂、参加有拉票意图的吃请;严禁隐瞒、包庇、袒护换届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行为;严禁传播小道消息,编造谣言,或通过信件、传单、短信、网络等方式,诋毁中伤他人;严禁以威胁恐吓、弄虚作假等手段,妨碍、侵犯代表、委员的民主权利;严禁封官许愿、突击提干等等。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和选举工作,但像这次如此强调换届工作的纪律,却是历史上少有的。这是因为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后全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把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做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关系领导班子在公众中的形象,关系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如果跑官卖官不禁,拉票贿选成风,将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应该认识到,中央如此强调换届纪律,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总体上看,在时下领导班子换届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坚持党性原则、顾全大局、遵守纪律,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和个人的进退留转,正确对待换届选举结果。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忘记了共产党人的立场,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个人的职务升迁,请客送礼,拉帮结伙,甚至采取贿赂手段拉选票,严重干扰了推荐人、选举人意志的正常表达,损害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败坏了党风政风。
可以看出,这“十个严禁”指向非常明确,几乎囊括了历次换届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在换届前,有针对性地发布“禁令”,把话说在前面,把规矩定在前面,可谓是未雨绸缪之举。只有这样,换届工作才能有章可循,顺利进行。
当然,要打造一个让广大干部在换届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作用,认真学习中央有关规定,真正明白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模范执行党的纪律,严格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各级组织也要切实负起责任来,“禁令”一旦定出来,就要坚决、严格执行,做到“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各地在执行中央规定时,不妨再规定得更详细、具体一些,比如说,什么叫“跑官要官”、什么叫“拉票贿选”,查出来“跑官要官”、“拉票贿选”应如何处理等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规范。
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最为重要的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是中国历朝历代惨痛经验的总结。在封建社会中,权力被少数人所垄断,要想在用人上不腐败也是不可能的。而今,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用人腐败与共产党的宗旨水火不容。
从根本上说,要使这次换届真正做到树正气刹歪风,提高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社会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交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常态化。
让困难群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编前话:
困难群体,是社会进步中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一个群体;如何帮助困难群体,也最能体现出一个政府的理念和作为。按照“共建共享”的和谐理念,不断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完善措施,使困难群众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成为过去一年中国社会变迁中最亮眼的部分,也成为2008年中国百姓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值此春节来临之际,本刊记者分赴辽宁、陕西、安徽等地,走访城乡困难群众和政府主管部门,与他们一道盘点一年来沉甸甸的民生成果,分享他们生活中的惊喜变化,共同期盼美好的未来!
“困难多,温暖更多”
———走进困难家庭看变化
岁末年初,记者走进辽宁、陕西、安徽等地的部分困难群众家庭,探访他们的生活状况。与绝大多数中国人相比,这些困难群众命运中承受着太多的艰辛、苦涩与不幸,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得到了政府更多的关怀与帮助,生活中充满了温暖、感激和希望。“困难多,温暖更多”,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最大感受。
退休老人胡梦芬:连涨工资解了后顾之忧
记者来到安徽省合肥市74岁老人胡梦芬的家。当听到记者询问2007年生活过得怎么样时,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她不停地笑着念叨:“退休金一直往上涨,眼睛手术今年也都做完了,心情特别好!”
“我人老了,可是心里一点儿都不糊涂,我天天看新闻。这几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一直在搞民生工程,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特别是连续3年增加退休工资,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胡梦芬高兴地说。2007年,她的退休金达到了每月800多元的“历史最高值”,因为年龄超过70岁还能再增加50元,这是老人做梦也没想到的。
据了解,从2005年起,安徽省已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138万企退人员人均增资260元。安徽省还决定,从2008年到2010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工资也将做适时调整,保证退休人员能够和社会各界群众一起共享发展的成果。
五保户羿亚萍:“咱农民也能看病报销了”
“还是国家政策好啊,新合疗让咱农民也能看病报销了,特别是对我们低保户还有特殊优惠政策。”2007年岁末,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乡50岁的农民羿亚萍对记者动情地说。
羿亚萍丈夫早年去世,自己带着两个女儿生活,由于她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家里非常贫困,只能靠低保金生活。2002年,当地民政部门救助1万元,帮助她把全村最破的三间小房拆掉,建起了70平方米的新平房。
走进屋里,只见炕上堆着不少药盒。羿亚萍告诉记者,过去是治了病就没钱吃饭,病呢,一直拖着。现在好了,除了按参加合作医疗的比例报销40%~50%之外,剩下的还可以再按低保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办法报销70%~80%。她高兴地说:“现在看病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了,我的病好多了。”
据了解,辽宁省是全国第三个实现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的省份,有1100万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合疗。2007年,辽宁省出资1200多万元,帮助80多万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合疗,此外,还筹集医疗救助金2800万元,救助农村低保户3.8万人次。
下岗女工王秀艳:消除“零就业家庭”最受益
在沈阳市铁西区沈辽东路社区,记者走进社区居民王秀艳的家,说是家,其实不过是在小区空地上盖起的一个自行车棚,里面有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下岗女工王秀艳今年51岁,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丈夫老夏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双目几近失明。前几年夫妻先后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夫妻俩一度动过自杀的念头。
2004年,在社区书记胡玉荣的奔走下,政府出资在小区建起了自行车棚,专门解决王秀艳一家的生活困难问题。王秀艳夫妻为小区居民看管自行车,每月收入有600元。有了生活能力,夫妻俩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了起来。王秀艳说,过去老夏有病,吃得也不行,人瘦得都脱相了,现在胖多了。讲到动情处,王秀艳流下了眼泪,她说:“社区胡书记为我家的事儿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她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我家里。”
据了解,2001年~2003年,辽宁省共有178.9万国企职工离开原企业,从下岗向失业“并轨”,辽宁省成为全国下岗失业职工最多的省份。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07年10月底,这3年形成的“并轨”失业人员已全部实现再就业。这个省还连续数年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特困户刘春荣:享受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
北方冬日下午3点多钟天已经黑了。走进沈阳市和平区北市场街道阜新三街刘春荣家,屋子里还黑着灯。53岁的刘春荣患有先天性软骨病,出入只能靠轮椅,从2001年开始享受城市低保。
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刘春荣却非常乐观,采访中她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她说:“一句话,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现在的好政策,我们这样的家庭就真活不了。”她说,政府对我们很关心,取暖费全免,家里像样的物品,包括电视、家具,还有我的轮椅,样样都是政府捐助的。现在每月还有50元钱的肉价补贴,吃饭没有问题,过年过节都有人送米送面。我丈夫有劳动能力,社区给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工资,我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我还享受惠民医保政策,每年交100多元钱,看病有了保障。孩子上学也没问题,学校免除全部费用,街道办副书记杨艳丽还个人帮扶我孩子,经常给零花钱。
据了解,辽宁省2007年共筹集资金17亿元,逐步构建起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医疗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2007年,约有140万城市低保人群成为受益对象,占城镇非农人口的7%;共有86万人被纳入农村低保体系,人均年低保标准由2006年的853元提高到2007年的1150元,增幅高达35%。
农民工上官志伟:免费培训实惠多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含元殿村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农民工上官志伟在西安的家。“住的还是老样子,农民工就这条件,不过去年我还是有喜事。”上官志伟说。上官志伟来自陕西省乾县,在西安打工做临时工已有3年。上官志伟告诉记者:“我做的是电工。原来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没有电工操作证,工作难找,报酬也低。去年8月份,我参加了新城区职介中心免费举办的电工培训班,培训了20天,拿到了电工操作证,总算把问题解决了。现在虽然干的也是临时工,但每个月收入能有2000元左右。”
据了解,为了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从2007年初开始,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排全市14家公共职介机构,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培训。仅去年一年,该市新城区就对40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电工、钣金工等十几个专业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从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难度大,力度更大”
———新思路催生新举措
本刊记者
2007年末,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市困难群众时,深情地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解决群众的困难是政府的责任”,“你们生活踏实,我们心里就踏实。踏实就是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温家宝总理的话,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一片拳拳之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各地不断创新制度、加大投入、更新机制,逐一破解“民生难题”。
学有所教:让穷孩子也能读书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随着免费、助困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沉重的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
济南市历城区农民周学田的儿子2006年考上一所职业学校,一年学费4000多元,这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孩子一度面临失学。在国家的资助下,现在周学田儿子每年能有1500元的生活补助,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笔助学金帮了我们大忙,孩子上学有了基本生活保障,我们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他说。
据了解,2007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国约16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约400万名高校学生获得资助。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开始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更令困难群体高兴的是,义务教育离实现全部免费的那一天已越来越近。2007年春季开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惠及4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近1.5亿名中小学生。秋季开学时,北京、山东等地又率先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农民工子女不用再额外支出大笔的借读费。
财政部估算,2007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达1068亿元,同比增长76%。有关部门还决定,从2007年起3年内,全国财政将新增经费470亿元左右,用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
劳有所得:“充分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既是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体生活的根本之计,也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政府职能的“重头戏”。2007年,全国各地政府不断创新办法,通过税费减免、购买“两险”、财政补贴、小额贷款、扶持创业、子女免费教育等各种政策,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给困难群众带来了无限希望。
完善“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障制度,是安徽省合肥市探索出的一种有效办法。当地结合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改革以及社区发展建设的需要,开发出物业管理、卫生保洁、治安、环境保护等新的就业岗位,提供给“零就业家庭”。为了不让这一就业保障措施流于形式,合肥市还规定,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必须全部为聘用人员上工伤保险,所需费用由市财政全额补贴。目前,全市通过公益型岗位实现就业的达到721人。
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进行“托底安置”,是合肥市采取的另一项改革措施。这些企业性质的街道劳务公司,实行“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的模式,“4050”人员加入公司后,不管被派遣到哪个单位,始终是街道劳务公司的员工,公司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5项社会保险,并确保其每月工资水平不得低于582元。目前,合肥市街道劳务公司已吸纳就业帮扶对象1.7万多人。
此外,为了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以创业实现就业”,合肥市政府还提供包括场地、小额贷款、创业培训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建立起了百帮创业服务中心。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处长卢磊告诉记者:“截至2007年底,合肥市已经有102个社区被认定为‘充分就业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1/3。”
病有所医:医疗保障不断提速扩容
患有先天或后天疾病,是城乡困难群体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让这些困难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敢去看病,去年以来,我国各地在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
“能报销医药费了!”2007年,这个消息对于已经20多年没有报销过医药费的辽宁困难企业职工来说,是一个天大喜讯。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处长闫彦介绍说,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连续2年把解决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纳入“十大民生工程”来抓。到2007年底全省已筹措12亿多元,为80万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其中省财政拿出近2亿元。接着,又为50多万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中的24万人解决了参保问题。
目前,辽宁省正向新的目标迈进,就是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2007年,该省成为全国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最多的省份。去年10月以沈阳、大连等地为试点,辽宁省开始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该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90%以上的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而在西北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问题也因新合疗的全覆盖而得到了初步解决。在陕西关中地区西部的凤翔县,农户每人每年只需缴纳10元钱,就能得到各级财政40元的补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
“现在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缴纳得少报销得多,像城里人一样有了医疗保障。”凤翔县城关镇周家门前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哲算了一笔账,2007年全村有1410人“参合”,共缴纳1.41万元,全年共有48人次享受补助政策,报销医疗费5.73万元。也就是说,通过“参合”减少了群众4万多元的医疗负担。据了解,2007年上半年,陕西省已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全省“参合”农民近2400万人,“参合”率近90%,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针对个别农户大病致贫的问题,一些地方进行了“大病救助制度”的探索。陕北革命老区志丹县每年拿出20万元,对患大病户合疗报销以外的费用按30%补助,最高1万元。志丹县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村民杨事财的孩子杨德合,因患先天性心脏病,2007年8月在西安做手术,共花医疗费5.7万元,除按新合疗办法报销外,还获得了1万元的大病救助。
老有所养:农民上“险”城里人涨钱
说到养老,2007年最有突破性的事莫过于农民也能办养老保险了。这可是农村人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喜事,并且这种保险已经不局限于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在全国农村落地生根。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农民常芝兰今年72岁,去年7月,她家7口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孩子们每人每年缴270元,她不用缴钱便每月能领到60元的养老金。常芝兰说:“这几年政府对农民管得越来越细了。娃娃上学免了费,看病能报销,又给我们发养老金,现在咱们跟城里人真是没太大区别了!”
去年7月1日,作为陕西省的惟一试点地区,宝鸡市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目前试点村45岁以上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60岁以上参保农民全部享受养老待遇。凤翔县有5个行政村进行了试点:以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的标准计算,确定每年缴费额为300元,个人缴270元财政补30元,18岁~60岁的村民都可以参保。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财政每人每月发放60元的养老金。
据介绍,与全国不少地区一样,宝鸡市曾经实行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标准低,而且财政不予补贴,根本达不到解决养老难题的目的。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欢迎。比如在试点最早的太白县靖口镇焦家山村,全村64户中有59户参保。
对城市老人而言,2007年,他们受益最大的莫过于退休人员连续第三年涨工资了。全国4200多万退休人员每月平均增加基本养老金约90元,养老金由2005年的月均714元增长到2007年的963元。根据国务院部署,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还要再度上调,每月人均再增加100元。
住有所居:廉租房让人身暖心更暖
2007年,中央政府接连出台政策,明确表示要加快廉租房建设,并将之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各地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已有部分困难群众首先享受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实惠。
“我们一家子,以前住的是‘破烂窝’,做梦都没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明德门廉租房小区,残疾人李金保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你看这个房子,又宽又亮,41平方米,两室一厅,有厨房和厕所。凭我的经济能力,恐怕一辈子都买不起、住不上这样的房子。”
“住房一改善,人活着就有了信心。”李金保说,“比较来比较去,我发现去年是我活了这44年以来最幸运的一年。”2007年,西安市城区有65户低保户住上了廉租房,还有5000户领取廉租房补贴300多万元。
除了让困难户住得上房子,还要让他们住得舒服、住得温暖。2008年元旦前夕,大一新生杨光回到家里,让他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往年冷得像冰窖的家变得格外暖和。沈阳市今年开始对城市低保边缘户实行采暖补贴,让他家5年来第一次过上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杨光的母亲邢东明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下岗后,因为拿不出每年1000多元的采暖费,她家过去4年一直没有供暖。冬天里,儿子只能躲在被窝里读书学习。说着话,她取来一只温度表:“今年政府给补助60%的采暖费,自己掏了400多元,终于享受到了供暖。你看,现在每天家里的温度都在20摄氏度以上”。
“应保尽保”:社会保障网越编越结实
过去的一年,在学、劳、病、老、住等问题的解决方面,困难群众都得到了相当多的实惠。在做到应保尽保、基本“兜底”的同时,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让社会保障这道安全网越编越结实。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去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首次把低保边缘户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开辟了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之后,又一道困难群体生活救助线。这些低保边缘户月人均收入稍高于低保户,但实际生活水平比获得保障的低保户还要低,成为新的城市贫困人群。2007年,和平区政府拿出1000万元,对城市低保边缘户提供教育、供暖、医疗、应急、节日和就业等七方面的救助,使1200多户家庭从中受益。
在陕西省西安市,城镇低保标准的上调给低保户带来了新年的好消息。据西安市民政局局长王尊敬介绍,为了消除物价上涨给低保户生活带来的影响,西安市财政给每户每月发放物价补贴100元。另外,从2008年1月开始,西安城郊9区保障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到230元,其余4县由每月165元提高到200元。
2007年11月中旬,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市场供应和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工作。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已被纳入新一年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
“今天好,明天应更好”
———困难群体的新年期盼
本刊记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物价、医疗和住房问题仍旧是困难群体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期待,新一年与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品价格不要再涨;患大病难以报销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廉租房建设能够加快进度……记者感受到,困难群体的生活虽然还有许多难题和种种不如意,但是今天已经比昨天好很多,明天应该会更好。
“希望生活品价格不要再涨”
合肥市低保户张平,家庭收入只有每月500元工资和180元低保金,他对物价异常敏感。他算了一笔账:爱人每月服用降血糖药100多元;五六元一斤的猪肉去年涨到十几元,翻了一倍;超市里最便宜的色拉油从30多元一桶涨到了眼下的50多元;去年下半年蔬菜杂粮更比上半年贵出将近一半;10公斤一罐的煤气这两天刚刚又涨了8元钱。光这几项算下来,两口子每天基本生活开支就要增加好几元钱。
“眼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我和爱人有时候也感到心慌,我们希望今年国家能解决好物价这一问题,否则再多的惠民政策、民生工程都会打折扣。”张平说。
合肥市肉联厂下岗工人罗本顺,提到物价的涨跌,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你看现在市场上,手机、电脑、汽车等等,都在往下降,可这些东西对困难家庭都是奢侈品,根本想都不敢想,降价也没啥意义。”老罗说道,“只有跟老百姓生活最贴近的必需品,像肉、蔬菜、油等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这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分!”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国家几次严令油、气、电、水、暖、公交等近期不得涨价,给困难群体吃了“定心丸”。
困难家庭还普遍表示,城市低保金尽管看似微薄,但是对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也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安慰。逢年过节,民政等部门都不忘为困难群体送上慰问品或慰问金,这些举措让他们充满了期待。
“希望患大病也能报销”
记者在陕西镇坪、凤翔、志丹等县采访时,基层干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难,但还是面临报销标准偏低、慢性病难以报销等难题。
“虽然参加了合作医疗,可是我家里看病难题还是解决不了。”陕西省凤翔县城关镇马村村民景关科说。去年景关科患梗阻性黄疸做手术花了2万多元,根据规定只报销了5500多元。景关科一家4口人,两个孩子在上高中,就靠4.8亩地维持生计。他说:“看病的钱本来都是借的,只能报销少部分,还是承受不起。我希望今后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看病报销的标准能像城里人一样高。”据凤翔县卫生局副局长李荣华介绍,考虑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该县报销最高标准2007年设定为1万元,所以很多群众患大病以后的负担还是很重。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镇,王权的家属也面临着同样的苦恼。今年32岁的王权患有脑出血后遗症,每月拿300元左右的低保金,妻子也没工作,孩子刚6岁。正在护理他的姐夫一脸愁容地告诉记者,王权每年都因病住院,去年他参加了新合疗,但是每年医疗费报销4000元就封顶了,而他每年医药费都得1万~2万元。
“希望能早日住上廉租房”
展望新的一年,一些困难户提出,在社会保障方面,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快落实中央的部署,做到政策执行雷厉风行,不走过场,更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西安市东风坊社区低保户李正国,一家3代5口人住着25平方米的房子。82岁的老母亲与李正国的弟弟合住在一间黑乎乎的小房间,生活极其不便,一家人正在积极申报廉租房。
李正国说:“家里实在没钱租房,更没钱买房。我弟弟好几次要换我们3口人的大房间,我就盼着能早一天住上廉租房。”
西安市新城区建设局党委书记杨溶冰说,目前新城区享受廉租房政策保障的已有1084户。据最近摸底调查,全区希望享受政策的有7000多户,所以这一政策的覆盖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补贴标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希望在新一年里,困难群众的住房梦能够早日得以实现。
农村"草根文化"三大亮点 新形式新机制新题材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各种“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现燎原之势。“草根文化”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也成为我国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目前农村“草根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三大亮点。
新形式:自办文化自娱自乐,草根文化”如野草繁茂
2008年元旦期间,江西省修水县港口镇洞下村的祠堂里,演出了宁河戏《宝莲灯·劈石救母》。有意思的是,在这出传统戏的舞台上,使用了城市大剧院用的追光灯。古老的戏曲唱腔婉转,让人陶醉,以前从未见过的追光灯也让村民们极为好奇:灯追着舞台上的演员,观众的眼睛追着灯……村民们骄傲地告诉记者,给村里带来这份热闹的,不是城里来的大剧团,而是该村卢美华、张九龄等8名农民自己办的剧团。
农民自办文化自娱自乐———洞下村的情景,只是全国各地农村文化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各级文化部门采取不同形式“送文化下乡”,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新形式的农村“草根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大量涌现。
作为自娱自乐的两种典型形式,文化大院、自乐班在全国可谓遍地开花。记者了解到,仅在山西省农村,就有9000多个文化大院,而在甘肃、宁夏等地,参加自乐班已成为当地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开拓农村文化市场的一种经营形式,民营剧团近年来发展迅速。据文化部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800余家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浙江,民营剧团牢牢占据了农村演出市场85%以上的份额;在福建,一些地方已呈现出“无日不演戏、无处不演戏、镇镇有舞台、村村闻锣鼓”的景象。
作为农村“草根文化”的一种创新,一些地方的农民还自拍电视剧,演员是乡亲,观众也是乡亲……
,草根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相对于“送文化”的“种文化”一词,在全国农村成为一个热词,并得到农民的热烈响应。去年,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街道朱村等8个村向全省农民发出自己“种文化”的倡议。结果,从3月到6月,从最初的8个村到100多个村,雪球在浙江农家越滚越大。在“种文化”活动中,农民不再是坐在台下仰头观赏的看客,而是成为舞台的主角,田歌、腰鼓舞、迪斯科等,悉数登上了舞台。
中国戏曲学院傅谨教授说,要满足8亿农民的文化需要,就必须让农民自己成为农村文化的主体。千百年来,农村一直是文化的富矿,“草根文化”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发掘,在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使得农村文化获得“野草”般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会改变全国的文化生态,为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新机制:运作机制多种多样 政府、民间一起着力
当前农村“草根文化”的运作机制呈现多种形式。
为满足自娱自乐的需要,许多地方的农民都是自己出资开展文化活动。在宁夏采访时记者发现,虽然大多数农民并不富裕,但对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十分积极。一位正在文化大院排练的农民告诉记者:“是文化大院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艺的机会,虽然有时候得自掏腰包,但坚持的人还是很多。”
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则盯上了农村文化市场这块大蛋糕。2005年,江西省芦溪县4个农民办起了全省首家农民电影放映公司,一年下来收入达20多万元;宁夏中宁县一家农民剧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剧团在全自治区范围内每年演出近400场,实现年收入28万多元。在开掘农村文化市场的过程中,一些农村文化团体还引入了新的运作机制。2004年冬,井冈山下的江西省永新县高溪乡梅花村创办了全县首家股份制农民剧团,采用“农民投股、收入提成、利益共享、壮大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其带动下,永新县目前已涌现股份制农民剧团、农民书社、农民管乐队等百余个股份制民间文艺团体,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办文化总投入超过千万元。
面对农村“草根文化”的兴盛,一些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促进其快速发展。
针对当地农村花鼓舞流行的情况,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政府投入资金设立比赛奖项、建立补贴制度等,使得花鼓舞遍及全县所有村寨,成为当地农村文化的一种标志;为促进民营剧团健康发展,浙江省嵊州市每年组织民营剧团开展演出评比,并给予奖励。从各地实践来看,政府对“草根文化”所进行的这种画龙点睛式的支持,不仅能促进其更快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参与,而且使得农村文化逐渐走向了自我发展壮大的道路。
新题材:来自农村源自农民 贴近生活改变风气
为什么农村“草根文化”会如此受群众欢迎?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草根文化”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贴近农村生活实际。
民办剧团演出剧目丰富,一般一个中等的剧团可供上演的剧目有数十个。为满足农民需要,好多剧团不仅仅演戏曲,还能根据需要兼演歌舞、说唱、小品、曲艺、器乐独奏或合奏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草根文化”的一些节目题材完全来自农村实际生活,较好地反映了农民心声。
从网上学习鲜花种植、进行鲜花销售,这可能是县里一篇新闻稿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在江西余干县“二四六”演出队里,却成为《新农家乐》这个戏剧小品的主题。浙江仙居县是“杨梅之乡”,杨梅采摘的时节,当地的农村演出队自编自演了《杨梅熟了》、《永安溪水育仙梅》、《梅山对歌》、《杨梅大鼓》等,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由此,仙居县不仅有了杨梅,还有了杨梅文化。
这些来自实际生活的节目内容真实可信,形式活泼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对改变乡村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村是一个600多户2300多人的自然村,过去农闲时间打麻将、酗酒的人比较多。近年来,村秧歌队比较活跃,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过去的一些陋习早已被尘封了起来。山东省文登市一名村支部书记说,有了文化大院,村里的工作好做多了,比如清理“三大堆”(草堆、土堆、粪堆)等事情,在这个场合一讲,大家都能接受,尤其是处理邻里纠纷,正式处理显得过于严肃,在这里讲,你一句,他一句,工作就做通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章建刚说,当前,在农村以“草根”姿态出现的文化活动,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提供人际往来、社会整合空间的平台。在我国广大农村出现的形式多样的自办文化活动,正在超越舞台本身,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记者 曾曦 马俊 艾福梅 何奕萍)
珠三角:转变增长模式在起跳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毗邻港澳的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活跃。然而,为抑制贸易顺差、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自200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外贸领域的宏观调控政策,珠三角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科学发展观催生新格局。面对严峻的挑战和中央新的发展要求,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
“突围战”中,珠三角实施内外源战略并举的发展方略,从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和壮大产业增量空间等方面着手,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走在政策调整前:加工贸易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隆隆的推土机声中,东莞市虎门镇太平手袋厂化为废墟。数年前这个令人瞩目的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一点痕迹也从人们眼前消失。
这是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近况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缔造出口型“镇域经济”奇迹的东莞,正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挑战。东莞,不得不开始彻底的转型探索。
,前几年国家开始对外贸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但2006年以来出台的一些新政策,对企业来说招招都点在了穴位上!”广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吴振昌说。
珠三角经济的起飞离不开加工贸易。改革开放之初,港、澳、台资企业进入内地的第一站就是珠三角地区,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做起,一步步从“小作坊”做成了动辄数千、上万员工的大型制造企业。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近7成,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4成左右。
东莞市经贸局副局长罗斌说:“加工贸易企业都是‘两头’(原材料和市场)在外,‘身子’(生产环节)在当地。投资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发加工贸易企业的大规模迁移,从而造成当地的产业‘空心化’。”
事实上,为防止产业“空心化”,东莞对加工贸易的产业调整走在了国家政策调整的前面。“如何在外贸政策‘收紧’、成本优势弱化的情况下留住追逐低廉成本的加工贸易企业,我们从引导企业发展内销中找到了希望!”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兴奋地说。
东莞从2003年开始尝试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内销:一方面充分利用“保税料件因故内销”的政策,另一方面申请将本属于省级经贸部门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审批权下放到东莞经贸部门,大大缩短了审批程序。此外,还定期组织召开由海关、外经贸、台湾事务局、外商协会、台商协会等参加的内销协调会议,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经过几年的发展,东莞的加工贸易内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财税收入,大大改变了贸易不平衡现象。此外,发展内销还促使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将研发、销售甚至总部设在东莞,实现了加工贸易企业本土化。例如,原来只做加工贸易的台资企业东莞徐福记食品公司,近些年开始扩大内销,企业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并将企业总部转移到东莞。“徐福记”糖果已连续多年荣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
加工业:从“小散乱”到产业集群
,村村点火,家家冒烟”曾经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典型画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深化,高污染、高耗能、低水平发展的传统产业日益陷入困局。
仔细考察南海的传统产业,我们会发现,陶瓷、玻璃、纺织、有色金属等产业虽加速了经济发展,但为人居环境留了硬伤。原先门前洗菜、畅游的清澈小河,渐渐变成了“黑河”,人们经过甚至都要掩鼻。“还水以碧,还天以蓝”———政府曾多次诗意地描述南海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产业转型促进减排,美好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佛山市南海区推动传统的铝型材产业转型的做法颇为典型。大沥镇铝型材业最为集中,当年沿着国道家家户户用“小锅炉”生产铝锭,能耗大,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为打破这种局面,南海区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并引进中国铝业有限公司,集中生产和供应铝锭,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能耗,减少了污染。与此同时,南海区还设立了广东有色金属技术创新中心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华南(南储)交割舱,为产业发展创造技术和市场信息平台。
长期“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民营经济正在悄然嬗变。大沥镇的铝型材企业数量从过去的200多家下降到90多家,产能却提高了1倍多,拥有5个“中国名牌”、3000多件专利产品。南海140多家铝型材企业的产能占广东的60%、全国的40%。从小作坊主蜕变为大品牌的缔造者,象征着南海民营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东莞是珠三角的重要工业城市,外源型经济长期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出口值的90%以上。东莞市经贸局副局长罗斌分析,过去我们发展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成本的优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根本上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外源型经济为主,转向内外源经济并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东莞以8大工业支柱产业为重点,制订了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东莞民营经济工业产值迅速增长,石龙电子信息、大朗毛纺、长安五金模具等5大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机遇:抓住新增长点,
新兴产业迅猛崛起
外贸政策调整后,低水平的出口受到限制,要保持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广州,抓住本世纪初日本汽车产业大规模外迁的机遇,积极吸引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落户广州,使自己迅速成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2006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2.23亿元,增速达34.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同时,广州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2007年上半年,广州的服务业各项总量指标已全面超越第二产业,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地处广(广州)佛(佛山)之间,日益感到发展空间受挤压,南海确定了“工商业并举、内外资并驱”的发展方向,并专门成立了“投资促进局”负责搜集世界产业及资本投资的动向。
日本三大汽车生产商相继落户广州后,南海敏锐地发现可借此机会发展汽配产业,遂专门组建了招商队伍,划出汽配产业园。目前,爱信精机、丰田纺织、本田变速箱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相继在南海投资汽配项目,形成了“广州整车、南海汽配”的格局。
南海区经贸局副局长伍慧英说:“目前,汽配、智能家电、液晶电视正在取代传统的铝材、陶瓷、纺织,成为南海三大新的支柱产业。”
串起海洋经济循环产业链
李忠祥 吴书华 李政
远望渔帆点点,近看虾池纵横,不远处是一块块映着蓝天和白云的晒盐田。山东省无棣县海岸线长102公里,拥有沿海滩涂面积530万公亩,其中宜盐面积达517.5万公亩,这样广阔的宜盐滩涂在全国少见。一望无际的滩涂、取之不尽的海水,对无棣县发展盐业生产十分有利。这几年,县委、县政府调整发展思路,引入循环经济手段,在盐业生产上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让海水“一水多用,梯次开发”
为充分发挥海岸线的资源优势,无棣县把海洋化工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业,力争让无棣成为全国海盐(盐化工)的一面旗帜。同时,无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来抓,立足提高盐业综合经济效益,走海水“一水多用,梯次开发”的路子。盐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盐化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每年苦卤资源达到300万方,并且随着盐田的发育成熟和原盐产量逐年增加,盐化工前景日益广阔,盐业生产的循环链条清晰、完整:海水→初级卤区养对虾→浓缩卤区养殖丰年虫→提取溴素→结晶池制盐→离子膜工艺生产纯碱→盐石膏生产硫酸→硫酸生产磷铵→水泥。
鲁北集团,不仅是县里产业支柱,而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标杆,因而是无棣的骄傲。让我们走进鲁北企业集团,看看他们是怎样让海水“一水多用”的。
在35公里长的潮间带上,鲁北集团建成了百万吨的盐场。他们用新鲜海水养了5万亩鱼虾蟹贝,养殖后的中级卤水提溴,饱和卤水制盐,剩余的“废水”苦卤中提取钾镁,而最后盐场产生的废渣盐石膏又可以作为制硫酸联产水泥的原料。这样,鲁北人用循环经济法则串起了海水“一水多用”的绿色产业链,产生出巨大的综合效能,为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开辟了新路。
生产水泥环节,热电厂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采用海水冷却,产生的煤渣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经预热蒸发后的海水排到盐场制盐,同时与氯碱厂链接。氯碱厂利用百万吨盐场丰富的卤水资源,不经过传统的制盐、化盐工艺,直接通过管道把卤水输入到氯碱装置,既减少了生产环节,又节省了原盐运输费用,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离子膜烧碱行业“盐、碱、热、电”联产的特色工程。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取得双赢
这条绿色产业链不仅丰富了产品的品种,还降低了制盐和化工生产的能源材料消耗和成本。生产10吨原盐的卤水,同时可综合利用生产400吨溴素、300吨卤虫和相当数量的海产品。1吨海水上岸后,经过综合利用,最后变成了价值400多元的复合肥、水泥和纯碱。不仅“一条龙”生产,而且是良性循环。系列产品的生产除了需要消耗一些燃料能源外,原料成本几乎为零。
除了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鲁北集团还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真正做到环保与资源开发并举。他们在原盐生产中,每年都有上万吨苦卤排出,这种有毒的化学品,如直接排入大海,会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如大量堆积,既占用了土地,又污染了环境。而鲁北集团开辟的这条“一水多用”,盐田、化工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了多级循环利用海水资源又不污染海洋,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鲁北集团因此被评为“环境友好企业”,“鲁北模式”也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的样板。
鲁北企业集团创造的“资源─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新模式,被称为“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采用这种模式,鲁北企业集团去年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超过百亿元。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无棣新的经济增长点。
融入大潮恰其时。在沿海防潮大坝“巨龙”护佑下,以循环经济模式打造的盐业开发带,将成为无棣的绿带、富带、环渤海经济隆起带。
“体面劳动”:时代精神新注解
阳万雄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世界工会联合会、非洲工会统一组织、阿拉伯工人工会国际联合会等共同举办,为期两天的“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1月7日~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体面劳动和工会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7日上午在出席论坛开幕式时致辞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广大劳动者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时代精神
实现体面劳动,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劳动者权益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处理全球化的社会层面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全球目标。在1999年6月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局局长胡安·索马维亚向大会提交的《体面的劳动》报告中,提出了“体面的劳动”概念。报告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要给经济以“人道的面孔”,国际劳工组织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体面的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实现体面劳动的4项战略目标:第一,促进和实施国际劳工标准、落实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第二,创造更充分的、体面的就业机会;第三,提供广泛而有效的社会保护,包括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和保护移民工人权利;第四,加强三方原则和社会对话。目前,实现体面劳动的原则目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总书记作为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中国要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时代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更加充分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谋求更大福祉。
与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完全一致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又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实现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不仅仅要有一份养家糊口的“活计”,而且要有稳定的就业机会、安全的工作条件、充分的社会保障以及工作中更为广泛的权利,意味着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使每个劳动者通过体面的、有尊严的劳动来主宰自己的命运。
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高度重视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促进了体面劳动在中国的不断实现。
推进体面劳动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的作用。要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创造更多生产性的、体面的工作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为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创造条件。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证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要围绕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工特殊权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
“盼涨又怕涨” 农产品涨价背后的“农家账”
1月14日,顾客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的“台湾宝岛水果”专柜前选购。据悉,2007年春节期间将有包括莲雾、青檬、芭乐、杨桃、柳丁等约100吨台湾水果供应上海市场。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看似平常,但关乎民生,它一头连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这轮农产品涨价过程中,农民到底受益几何?还得仔细算算“农家账”。
,虽然农产品涨价让我们赚了些钱,但种地花费、吃的用的也全都涨了”,山西部分农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记者在山西、河北两地农村采访了解到,2007年以来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农民种植养殖效益的提升。与此同时,农用生产资料、人工等生产成本在增加,农副产品涨价效益正在被削减。在“两加一减”因素影响下,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在农副产品涨价面前,农民呈现出“盼涨又怕涨”的复杂心态。
粮农: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农民增收
太谷县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县,主导产业是玉米、蔬菜等种植业和猪、鸡等养殖业,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年纯收入的一半左右。该县农经办主任薛玉平介绍说,2007年这个县的玉米、蔬菜、生猪等农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扬,受此影响,预计全县农民第一产业人均收入将达到2725元,同比增加489元,增长幅度达21.9%。
太谷县水秀乡小王堡村是一个养猪专业村,全村183户农户中养猪户达140户。村主任成万选说,现在生猪价格为每斤7.2元,比2007年年初的4.5元/斤涨了近3块钱,养猪户每养一头猪平均能赚500元,比2006年多赚300块钱。但由于玉米、豆粕、麦麸等饲料成本上涨,2007年出栏一头250斤左右的生猪,其成本也要比2006年增加100多元。
位于山西南部的侯马市(县级市)种植10万亩玉米,其中95%以上是商品玉米。市农业局局长葛耀文说,当地玉米收购价格已达0.8元/公斤,比2006年同期涨了2毛钱,老百姓今年种1亩玉米的纯收入能比去年增加100元左右。
侯马市高村乡西贺村村民闫秀英家种了3亩玉米和7亩棉花。她说:“2007年玉米价格和棉花价格都比2006年高得多,刨去成本,我种玉米和棉花的纯收入将达到7500多块钱,比2006年肯定要挣得多一些。”
闫秀英说:“虽然玉米、棉花的价格涨了点,但油、猪肉、蔬菜什么的也都涨价了。比如家里平常吃的食用油过去才2块多钱一斤,现在涨到了5块多;猪肉去年才六七块钱一斤,现在涨到了十几块钱。”
与此同时,化肥、塑料、饲料、柴油等农业生产成本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太谷县水秀乡郭家堡村蔬菜种植户郭荣才说,由于农资等价格上涨,2007年种1亩蔬菜的投入要比上年增加五六十块钱。具体包括:大棚塑料每斤涨了5毛钱,复合肥由110元/袋涨到135元/袋,一般的磷肥由20多元/袋涨到32元/袋。此外,由于柴油价格上涨,每亩地的机耕费也由原来的十几块钱增加到现在的35块钱。
太谷县、侯马市有关农业专家均认为,在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同时上升的双重影响下,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增收效益被明显削减,不过生产成本与生活成本的上涨幅度低于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带动农民增收的幅度。“总体看来,农民在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还是得到了实惠”,太谷县统计局副局长白艳林说。
近期,由于鲜奶价格多次上涨,受成本压力,国内几大乳品企业酝酿调价。但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河北石家庄地区的鲜奶收购价格达到1.5元/斤,比去年同期高一倍,但河北行唐、曲阳等奶牛养殖大县的奶农却高兴不起来。
行唐县独羊岗镇余底村的奶农说:“别以为鲜奶涨价了,我们就能发财。”据介绍,目前,喂牛的棉饼从去年的0.6元/斤涨到1.1元/斤,精料从2元/斤涨到3.6元/斤;给牛输液的价格从40元涨到60元~70元,移胃手术费从300元涨到500元。小牛喂养两年半后才能产奶,这中间要不断往里搭钱;如果奶牛得病,就铁定赔钱了。
曲阳县阳坪镇岸下村农民马跃虎养了40头奶牛,属于当地为数不多的规模大、实力强的奶农。他说,奶牛养殖成本不断升高,鲜奶价格始终没有回归正常水平,涨到目前的价格理所应当。举个例子,一瓶矿泉水都卖2元钱,鲜奶才1.5元/斤。多年来,每头奶牛年纯收入一直维持在3000元~4000元,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益是下降的。对一些小养殖户来说,还不如出去打工,每月能挣1000元。
记者了解到,这些地方的奶牛养殖户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奶农的养殖规模在2头~5头之间。特别是小户奶农很脆弱,抗风险能力差,最需要扶持。记者采访到的几名奶农反映,目前,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补贴,也没有加入任何协会、农会组织。一些奶牛养殖大户说,有没有各种补贴并不是很重要,他们希望鲜奶收购价格能随着养殖成本水涨船高,形成从原料奶到成品奶的正向价格传导机制,而不是从终端消费市场到源头奶牛养殖户的逆向价格倒逼机制。[相关阅读:聚焦:全国多个地区牛奶涨价 申报政策如何落实?]
,盼涨又怕涨”:农民心态矛盾复杂
记者在采访中同时发现,生产成本、生活成本和农产品涨价效益呈现出的“两加一减”形势,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心态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一是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太谷县侯城乡王诲庄村村民赵德龙说:“涨价后有些东西贵了,我们就不买了。本来两三天吃一顿肉,我现在一个星期吃一顿甚至不吃了。反正农民过日子,也没什么好歹。”
二是在对待农副产品涨价上出现“盼涨又怕涨”的复杂心态。闫秀英说:“我们种地的就盼望国家能进一步提高粮食价格,但又害怕其他物品的价格一块儿涨。如果粮食价格提高一点,其他物品价格再降低点就好了。”
三是对种植业的增收效益信心不足。由于价格上涨,家里种了7亩玉米的赵德龙2007年种地比2006年多赚了1000多块钱。他说:“尽管如此,我还是不会把心思放在种地上,因为打工什么的比种地赚钱多了。”
有关农业专家分析认为,农产品涨价对农民的带动效益之所以被削减、农业持续增收难,除了市场因素外,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率低下、效益不佳。有关农业专家认为,当前农村土地分散、利用效率低,农民种植和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导致农业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进而使农民缺乏影响和掌控农产品市场的能力,很容易受成本变动、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
葛耀文、薛玉平等建议,有效防止农产品涨价效益被削减、提高农业对农民持续增收的贡献,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种植、养殖的各种补贴;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由此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农民种植养殖成本,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记者 晏国政 王民)
小碗拉面写出大传奇
□《半月谈》记者叶超
小小一碗拉面,不仅卖到了全国各地,还做出了2亿多元的大市场。
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经济”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更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农民们自豪地说:小小一碗拉面,让我们走出了山沟沟,练了胆子,赚了票子,换了脑子!
●传统手艺成为致富出路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化隆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全县21.6万农民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望天增收”的境况。
在这里,“拉面”是回族群众的特长,也是他们的技术优势,因此,开拉面馆成为不少化隆人摆脱贫困的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批化隆农民带着家乡特有的拉面手艺,初涉厦门、上海,开起了清真牛肉拉面馆。尔后,化隆人凭着朴实、热情、勤劳和执著的性格,很快在广州、武汉、杭州、深圳、郑州等地站稳了脚跟。
化隆县巴燕镇上加合村地处山区,全村1629人,靠仅有的1526亩山地度日。村支书马忠云率先带领家人到上海开起了牛肉拉面馆。由于经营有方,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村民们亲帮亲,邻帮邻,托亲带友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饭馆,生意越做越好。据村民介绍,如今,在外地大中城市中开拉面馆的上加合村民就有123户,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有6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30户,其余的均在万元以上。
据化隆县县委书记傅增泰介绍,化隆人在全国80多个城市开的拉面馆有8000多个,从业人员近6万人,年收入在2亿元左右。清真餐饮业已成为全县劳务输出的龙头行业。
●细节服务为“拉面经济”开路
在“拉面经济”逐渐富裕了化隆县一批农民的同时,也让那些想出去,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民看得“眼热”。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府协调当地农村信用联社,由政府挤出部分资金作为贴息贷款,帮助那些“眼热”的困难农户解决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
化隆县阿什努乡阿一村村民马文才说,他的儿子学得一手拉面的好手艺,但一直在给别人当面匠。2007年,在政府的帮扶下儿子贷了3万元,在福州开了一家拉面馆,当上了小老板,年收入近万元。2007年,全县像这样受益的小额担保贷款农户达344家,目前,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余万元。化隆县县长冶成海表示,2008年将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有望达到2000万元。
除了资金支持,化催县还对外出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如此,化隆人出门有“打工护照”,遇事找“挎包里的办事处”,政府扶持成为化隆县“拉面经济”迅速扩张的催化剂。
●政府引导走品牌之路
2005年5月,广东省中山市开展查处取缔无证经营的专项活动,化隆人经营的兰州拉面馆因大多数无照经营成为整治的重点,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中山事件”让化隆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让化隆人猛醒:必须摆脱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局面。县长冶成海认为,化隆拉面能否在全国扎好根、站稳脚,关键是要提档升级,树立自己的品牌。为此,县里要求一方面所有在外经营拉面馆的化隆人必须持照经营,办理好各种相关手续,严格执行当地城市卫生、环保、城管等规定;另一方面,到工商部门注册“化隆牛肉拉面”的商标并申请专利。同时,化隆县积极协调县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奔赴上海、广州、苏州、杭州、深圳、厦门等6大城市,选择1至2个店面实施“化隆牛肉拉面”的“统一店面形象、统一店员服务、统一经营模式、统一使用招牌”的试点工作。
这些举措,使化隆牛肉拉面迅速拓开了市场,成为都市快餐行业一个不容忽视的新亮点。
编辑,王海莲
医改关乎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 百姓有话就要说
9成公众赞成医改回归公益性 方向确定后怎么走?
中央媒体关注医改 "看病难"即将终结
卫生部:医改基本思路和政策框架已形成
万众瞩目的医改问题终于提上日程。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2008年将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有关改革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已基本形成,还在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
医改关乎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如何改?如何切实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值得重视,让我们听听百姓们怎么说。
对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怎么看
多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因此,很多读者对“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说法予以高度关注。
河北读者殷建光说,这是一个老百姓十分担心的问题。其担心在于:在“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名义下,医疗服务价格是否会成为医院乱收费的借口?医疗服务价格这个概念很笼统,过去一些医院借此巧立名目乱收费,将来会不会更加明目张胆?
北京读者杨振威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担心不是多余。他举例说,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除了药价居高不下外,“医疗服务价格”高本身也是重要因素。动辄一两百元的专家挂号费,这检查那化验的大笔支出……都是“看病贵”的因素。实际上,去年江苏已经实施了通过降低药价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结果,有的医院“免疫固定电泳”收费从20元升至360元,翻了18倍;有几项医疗服务费用甚至上调了千元以上。这样的增长幅度让患者们难以承受。
湖北读者徐光木认为:在现行“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价虚高毋庸置疑,但药价过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医疗服务价格都偏低。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只不过药价过高是主要矛盾,医疗服务价格高是次要矛盾。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他们真正需要的不仅是降低药价,还包括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价格。
一些读者表示,医改方案的设计应有普通民众的参与。安徽读者王旭东主张,公民有权利与义务参与到医改方案的完善之中。听一听民众的心声,尤其是不同意见,十分必要。既然涉及到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就应该召开听证会来确定“适当”的标准,不能完全由卫生部门说了算,这也是尊重民众参与权的需要。
普惠性和公平性是医改的核心
新医改方案中另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它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人们对卫生部承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景充满期待。同时也担心,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与需要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中,会遭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冲击,甚至以“土政策”消解医改的本意,导致“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良好政策被架空。如何保证医改的可操作性和政策的有效性呢?
浙江读者吴杭民认为,医疗服务是一项社会公共品,想办法让这项公共品价廉物美、惠及百姓是政府的“天职”。医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公益性的活力和生机,坚持医疗服务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不变,以更好的服务、更实惠的价格,让患者受益,从而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新疆读者沈峰、程汉鹏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各地医保与医改制度建设要扩大覆盖面,以民为本,打造全民保障体系;同时,要注重解决好看病贵等现实问题,及时填补财政投入不足的缺口,如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有希望。
安徽读者杨金溪的看法是,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公立医院,应该多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多在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上动心思,这才是发展公共事业的内在要求。如果要建立医院补偿机制,补偿费用也不能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国家财政要在这方面多一些投入,这是最直接的惠民之举,这个钱花到了老百姓的身上,相信也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护。
江苏读者柏文学表示,医改不管怎么改,目标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医改方案不管如何规划,任务是改善“因病返贫”的民生困境。希望通过国家财政的正常投入,先把药价实实在在地降下来,便宜药要能够保障供应,而不是像过去,很多药品一宣布降价就不见了踪影。
湖北读者徐光木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之所以成为人们的最大渴盼,一方面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期待;另一方面,它也给相关部门以明确提示,关于医疗体制改革,人们并不额外要求什么,只是在生病的时候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至于到底采取什么模式,那只是内容之外的形式问题。因此,医疗体制要改革,但绝不应局限于“以药养医”还是“以医养医”的肤浅层面,而应该着眼于让全体老百姓都能够看得起病这个大前提。
大山深处的电影“守望者”
郭震海
张月平,山西平顺县石城镇黄花沟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他不知道“精神文化”的确切涵义,但他知道大山里的群众和城里人一样渴望看电影。一个人,一条扁担、一辆旧摩托车,他穿行在太行山深处。
25年,他翻山越岭,每年至少有150天在苍凉孤寂的山里独行,足迹遍及晋冀两省100多个村庄,行程12.5万公里。
25年,他风雨无阻,走村串庄为农民放映电影3000多场,平均每年120余场,相当于每3天一场。
为了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
初冬,下午4时。
在太行山深处,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走着一个孤单的身影。山里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他的额头却冒着亮晶晶的汗珠。100多斤重的放映器材压在肩上,他不能停下,必须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翻过山梁,到一个叫西太虎的小屯子放电影。尽管那里只有3户人家,不到20口人,但他还是得去,越偏远的村庄越需要他,那里的百姓在等着他。
大山里的很多人已经忘记他的真实姓名叫张月平,只知道他是放电影的人。一看到他,山里的娃娃们就会欢呼:“放电影的来了!放电影的来了!”
苍茫而雄壮的太行山,宛如一条巨龙连绵起伏。几十户甚至几户形成一个个村庄,就像散落在太行山褶皱中的一串珍珠。大山阻碍了山里人的脚步,但他们渴望了解山外的世界。偶尔放一场露天电影,对于山里人来说不亚于过一个盛大的节日。
张月平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初跟着村里的一位放映员师傅学放电影。“那时候放电影是农民最高兴的事情,一个村庄放电影十里以外的村民都要来看,就像过大年似的。一场电影放完了,村民久久不愿意散去,山里人渴望电影啊!”张月平说。
正是因为山里人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张月平从小就立志当一个放电影的人。心中的梦想促使他跟着师傅更加卖力地工作,很快就掌握了放电影的全部流程。师傅见小徒弟积极肯干,喜在心里,经常说:“娃娃天生是一个放电影的好料!”
就像一部古老而完美的爱情电影,最终师傅一高兴,不光将自己的独生女嫁给了张月平,而且还掏腰包用1700多元钱给女婿买了一套放映设备。师傅变岳父,张月平娶了师傅的独生女也正式接替了师傅的班。1982年,放电影,从张月平20岁的人生开始了。
当一个人扛起沉重的放映设备,张月平才真正感到其中的艰辛。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到镇里去换拷贝。“那个时候没有路,更没有车,全靠步行。”张月平说。
从黄花沟到镇里来回十多公里的山路,等换拷贝回到家就是午后,吃一口饭就得扛上设备沿着蜿蜒的羊肠小道到约定好的村庄放电影。“山里的小村庄没有舞台,唱不了戏,电影就成了山里人的最爱,也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直接窗口,自己累点有啥呢!只要百姓愿意看。”
朴实的张月平说不出更多的话,放电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电影献给最可爱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晋冀段的“平涉线”(山西平顺至河北涉县)建筑工地上筑路工人挥汗如雨。
在那场筑路大战中,当地村民均出工参与,在没有先进设备的年代,大锤配钢钎,许多活儿只能依靠人力,一个阻碍“平涉线”的“平涉隧道”,一挖就是多年。为了给一线的筑路工人带去欢声笑语,从精神上减轻疲劳,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张月平都会扛上沉重的放映设备,从山西到河北将电影送到筑路一线。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张月平一送就是两年多。
1990年冬天,一场大雪封山。一大早,张月平就踏着厚厚的积雪到镇里去换电影拷贝。原本路就不好,加上厚厚的雪,走起来比平时吃力得多。为了赶在天黑之前将电影送到筑路一线,张月平回到家后,饭都没有吃一口就背上沉重的放映设备上了山。
积雪将羊肠小道隐去,白茫茫中只能凭着感觉前行。天眼看越来越暗,张月平加紧了上山的步伐。
意外发生了。张月平刚上到山顶,脚下一滑,重重地从山顶滚下,机器也被甩出很远,多亏一棵树将他挡住。张月平从地上爬起来,第一反应就是机器,那可是他的命根子啊!
还好,山坡上全是雪,保护机器的木箱并没有摔开,张月平打开箱子仔细查看机器。确定机器没有摔坏后,他才感到身上的疼痛,腿已经被树枝划伤。忍着痛站起来,张月平重新扛起机器一瘸一拐地上山。
一路迎风踏雪,等他到达筑路一线已是掌灯时分,所有的工人都以为他不会来了,但他来了。
我问张月平:“你为什么会那样执著,一定要赶到筑路一线呢?大雪封山情况特殊,为什么不能迟一天呢?”
“雪再大我也得去,筑路工人干着最重的活儿,他们需要电影,我不能让筑路工人失望啊!”张月平说。
一个观众与千万个观众
张月平说:“俺知道山里的百姓喜欢看电影,只要他们喜欢看俺就一直放,一个人看俺就扛着机器去给一个人放。”
张月平的确曾经专门为一个人放过一场电影。
山大沟深的山西平顺为了打通出山路,付出了几代人的血汗。农民张理成,在世时为了修通出山的路,起早贪黑,吃住在工地,累出了一身病。张理成特别喜欢看电影,晚年的他半身不遂,躺在土炕上再也站不起来了。张理成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看一场电影。家人给张月平说了之后,他立即答应,扛上机器到了张理成家。张月平给筑路英雄专门放了一场电影。
有人开玩笑说,张月平25年每一年最少要迎娶20个新媳妇,满月十几个娃娃。此话确实!农民遇到最喜庆的事情,最直接的庆祝方法就是放一场电影。新房竣工、娶媳妇、孩子满月等等,张月平总会到场。周围的村庄谁家什么时间娶媳妇,孩子什么时间做满月,张月平如数家珍。
“上世纪80年代,没有电视,能看上一部电影就成了农村人的奢求,放映员比乡里的领导都吃香,算是公众人物。”张月平说到此笑了笑,然后叹了口气说:“还好,从今年开始,农民看电影再不用出钱了,一个月放一场呢!”
张月平说的是国家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以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政府埋单,不要群众一分钱,免费将电影送到农民家门口,这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但政策再好也需要落实。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最终离不开的还是像老张这样的放电影的人。
“在石城镇我包了15个村庄的放映任务,每月送一部电影,每两天跑一个村,保证他们每月都能看上一部电影。”张月平说。
在太行山深处,一个人,一部放映机、一条扁担、一辆旧摩托车,这对于45岁的张月平来说也许只是开始……
学生论坛面对师生冲突你会选择怎么办
师生冲突,在学生们越来越有主见的今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同学和老师各有各的见解。在本期话题讨论中,我们邀请到了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为我们点评。
学生论坛
用正确的方式化解冲突
我是一个比较好强的人,如果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会坚持,除非让我认识到自己错了。
我们班总体来说,还是令班主任老师满意的。但人人都追求完美,我们老师也不例外。他为了我们班可以说是费尽苦心,经常找同学谈话,主要就是了解班里的情况,然后再对症下药。这“药”通常是与班干部们商量出来的。我承认有些对策确实很适合我们,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实在太信任班干部了,其实他不知道,小小的班干部也有“官官相护”的一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牺牲班集体荣誉欺骗老师,不知情的老师却把他们当成宠儿。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口难言。最后眼看着班级管理越来越乱,学习环境越来越差,我实在忍无可忍,与其他同学一起“联名上书”班主任老师,讲了我们的想法。老师看罢,第二天就宣布了新的班级管理办法。
我认为,对老师的做法有不同意见时,不一定非要在嘴上争个高下。我们应想方设法让老师明白自己的意思,如果确实是老师不对,那还必须婉转一些,让老师有台阶下。我认为这才是化解冲突的最好方法。
江西省 徐靖
学会质疑和正确处理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主见,不可避免地会与老师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有同感。小学时,我特别听话,老师说往东我不敢往西。到了初中后,便开始在心里质疑老师的一些说法,后来胆子大了些,当面向老师提出,结果冲突就爆发了。我也曾经为此烦恼过,不过,我已经摸索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应当力避冲突,起码不要与老师发生正面冲突。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不妨先暂时听从老师的建议。我们必须尊重老师,而且老师的阅历确实也比我们丰富得多。其次,我们可以征询一下朋友、家长的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待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并确定自己的见解较为正确后,再大胆提出来,不过最好在私下里,我想这样老师更容易接受。如果我们的见解是错误的,就应果断放弃,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
江西省永丰二中 钟小敏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高三时我们换了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他烧的第一把火就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不满:迟到一次罚5元,旷课一次罚10元,每次月考后要奖励前3名,费用由全班学生均摊……
于情于理,大家都觉得无法接受:纪律必须要靠罚款维持吗?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吗?这样做不违法吗?尤其是要全班同学凑钱奖励前3名,更让大家难以接受。在全班同学的反对下,这个荒唐的班规取消了。此后,同学们学习都很努力,迟到、违纪的现象也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学习和将来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大家想证明给老师看:没有那些罚款规定,我们同样可以做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分歧,我认为这绝不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反而说明学生不再迷信老师的权威,有自己的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如果现在的中学生还像封建社会那样对老师惟命是从,那岂不是现代教育的悲哀?
河南郑州 青禾
老师应注意自己扮演的角色
那天,正在情绪高涨地给我们分析讲解试卷的数学老师突然停顿下来,点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并厉声问道:“你刚才在干什么?”大家吓得一激灵,班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但那个同学却不买他的账,理直气壮地回了一句:“我怎么了?”接下来,课堂便成了两人争吵的“战场”……那个同学的同桌偷偷地拽了好几下他的衣服,轻声劝他少说两句,可根本不起作用。最后,数学老师甩下一句话:“今天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你不走我就走!”那同学愤怒地站了一会儿,气冲冲地拿起书本到隔壁的自习室去了。
事后,我无意中与那同学聊起这件事时,了解到那天确实不是他的错,可他的解释让我有些茫然:“在我说出第一句气话时就后悔了。可老师后面的话让我实在不能忍受,是他的话让我不想道歉———尽管现在我都觉得挺后悔的。”那么,这件事到底责任在谁呢?
虽然我自己至今还没跟任何老师发生过不愉快,但我想,无论发不发生摩擦,我们做学生的都不能忘记自己起码的礼貌。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自己在冲突面前扮演的角色,老师要当冲突的“终结者”,而不应是“始作俑者”。
陕西省西安市 黄旭东
勇敢地站出来
这是我上小学时的一件事,它影响了我的整个求学路。
那天进行数学考试,有一道填空题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切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我填的答案是3个或5个。第二天,试卷发下来,我发现自己就因为那道题被扣了2分,得了98分,而其他填3个的同学都得分了。讲卷子的时候,老师只说了一下那道题的答案为3就完了。这时我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答案吗?”当时,班里其他同学开始起哄了,站在台前的老师被我的唐突弄得一愣,但还是把我叫到讲台前,让我跟大家讲讲自己的答案。我拿了两张作业本纸,一张沿对角线对折一下,一张仅仅将纸的一个角对折了一点点。然后,我对大家说:“这张的答案是3,这张的答案就是5。”等我演示完,老师带头为我鼓起了掌,并且当场把我的分数改为了满分。老师说:“大家就是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的答案也不一定是对的。”后来,老师发现我想问题比较全面,底子较好,辅导我参加了全区数学竞赛,第一次参赛我就拿了个第一名回来。
从小到大,自己拿了很多个满分,但是那个满分对我的影响却是最大的。现在,有的老师发现学生与自己意见不合,往往会认为是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其实给学生一个机会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呢?做学生的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仅是一道题或者几分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求学的态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罗邦杨
过来人语
曾经的冲突改变了我的人生
本期话题使我想起了当年那个逆反心理极强的我。
初二的一次晚自习时,老师发上次测验的卷子,发到我时,由于没有接好,试卷掉在了坐在我后面的班长脚下。本来是举手之劳,他捡起来递给我就完了,可是他非但不捡起来,还故意在试卷上踩了一脚,卷子都破了。看着人高马大、得意洋洋的班长,我只能忍气吞声。课后当我有机会告诉班主任,希望他能为我主持公道时,没想到他说:“他怎么会无缘无故踩你卷子,你不惹他,他怎么会惹你?”当时我听到这句话,委屈的泪水直往下掉。回到教室,班长对我抱以蔑视的一笑。我的心堵得慌,回家后就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母,结果父母也不理解我。从那以后,我便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专门跟班主任对着干,致使我后来高中都没有考上,我的人生轨迹至此就改变了,不然我很有可能考上大学,过另外一种生活。
回顾过去,我想劝告那些受到委屈的孩子们,希望你们不要冲动。当有意见分歧得不到老师的理解时,千万不要斗气,故意跟老师作对,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在老师不接受我们意见时,就要学会忘记不快,照样保持乐观进取的心,这才是对待冲突的最好办法。等长大成人,就会明白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而已,不值得我们用自己的未来与老师抗衡。
江西省婺源电信分公司 何淑兰
老师观点
教师要学会倾听
实事求是地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让父母和老师“省心”的孩子。上初中后,我常常自以为是,有时还故意和老师对着干,大多数老师对此都表现得宽容大度,多是和风细雨地引导我。但也有例外,那是在高二的时候,我和班主任张老师因为打扫卫生的事情发生了冲突,张老师勃然大怒,不仅劈头盖脸地训斥我,更把我的书本扔到了教室外,把我赶出了学校,这极大地损伤了我的自尊心。尽管后来由于校长的干预,我回到了学校,但整个高三,我都是在沉默中度过的。
今天,当我看到“面对师生冲突怎么办”的讨论话题时,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张老师愤怒的脸,耳中仿佛又听到了尖酸刻薄的奚落话语,我的心仍然隐隐作痛。也许是有过这段经历,做了老师后,当学生在一些问题上与我发生分歧时,我从不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先入为主地指责学生“不听话”,更不武断地强迫学生遵从我,而是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做一个最能理解学生的听众,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我再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盘托出,和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毫不惭愧地说,从教18年,我和学生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在此,我告诫同行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当学生与你有发生冲突的迹象时,给他们吐露心声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倾诉完后,潜在的师生冲突也就自然化解了。
山东临朐一中 马玉顺
换位思考,化冲突于无形
晚自习的铃声早已响过,可站在楼下依然能听到三楼教室里乱糟糟的声音。怎么回事?我怒气冲冲地站到讲台上,可他们依然大声地议论着什么。正待斥责他们,转念一想:也许他们真的有什么事吧?于是,我便耐心地询问了一下。原来那晚是平安夜,他们想娱乐一下。看着他们恳求的目光,想到最近他们学习的紧张,我就给他们主持了一个四十五分钟的“即兴演唱会”。下课后,许多女生都拥抱了我,男生们握着我的手说:“我们也想拥抱您,可您是女的,我们不好意思。”我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我想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功劳吧!如果那晚我狠狠地斥责他们,然后强硬地按原计划进行单元检测的话,就没有那么多拥抱和笑容了,也没有自那晚以来课堂上他们给我的微笑了吧!
换位思考,不仅仅化解了一次差点燃起的冲突,而且增进了我和学生的感情。师生间多换位思考,就没有那么多冲突了吧!
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初级中学 张晓辉
专家点评
在相互理解与尊重中化解冲突
青春的陷阱之一,就是时常被貌似有理的逻辑误导。
比如,师生之间发生冲突,人们习惯的逻辑思维就是,主要责任应当由教师承担,因为教师是教育者,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推理自然是有道理的,也是常见的处理模式。其实,细细推敲一番会发现,如果片面地理解这个模式,就可能成为一个貌似有理的逻辑误导。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似乎是在保护学生,而实际上是无视学生自主性和成长性的体现,是把学生视为弱小的、无能的、需要纵容娇惯的对象,对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如此。按照新修订并正式生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的“未成年人优先”的原则,即在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中,怎样对未成年人有利就怎样处理。显然,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教师的做法对中学生的成长并非有利。
那么,怎样处理师生之间发生的冲突,才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利呢?就要在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尽量拓展他们成长的空间。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不要简单化地归责于教师,而要鼓励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责任意识。应当相信,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学生是具备这个能力的。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也能引导他们提高理智处理冲突的能力。冷静观察或许会发现,师生之间发生的冲突往往与价值观或处事方法的不同有关,如能客观分析会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丰富营养。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没有那么理智,青春期的冲动性能使他们一触即发,而教师也未必都那么富有修养。针对这些情况,如果能够建立一些沟通机制,也许会有良好效果。比如,给班委会或学生自治组织建议,由他们听取师生双方平等的陈述,并作出评论和仲裁。人们可能担心,教师不怕失去权威吗?他们肯屈尊向学生陈述吗?不错,有些教师可能不愿意。但可以相信,绝大多数教师会愿意的,因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沟通机会,并对今后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具有预防性的意义。
为了防止出现较大的情感伤害,还可以确立一个解决冲突的规则,如冲突一旦升级就必须叫停,当天谁也不许再谈论此事,必须在适当时间和场合沟通此事。对学生而言,即使没有合适的沟通机制,只要自己掌握了化解冲突的金钥匙———尊重,就有希望走出困境。
解决师生冲突的最根本原则是尊重自己和相互尊重,最有效方法是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最理想目标是共同探索和共同成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统稿:王秀真 苏娅)
半月谈2008年第2期小测验
2.小测验
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个百分点。这是央行2008年第 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A.0.25? 一B.0.25二
C,0.5? 一D.0.5? 二
2.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于1月13日起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辛格于年任印度总理后 访华。
A.2005首次B.2004首次
C.2005第二次D.2004第二次
3.国家发改委1月15日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 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规定了实行 价格干预措施的品种范围、干预形式和具体办法。
A.经常? 经常B.临时? 临时
C.阶段性? 阶段性? D.不定期? 不定期本期小测验答案
1.C? 2.B? 3.B
半月谈2008年第2期国内外半月大事
国务院部署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1月4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强调坚持全面调查,科学普查,依法普查,保证质量,把普查污染源与健全环境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结合起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翔实、全面的环境信息。
证监会首次查处利用虚假申报操纵证券市场案件证监会l月6日通报,已依法查处了周建明利用虚假申报手段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件.没收周建明违法所得176万余元,并处以罚款176万余元。这是证监会首次查处利用虚假申报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 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会上,颁布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3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5l项,其中一等奖l项、二等奖5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EI 255项,其中特等奖l项、一等奖19琐、二等奖235
项;授予4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务院:近期不得调整油电气价格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同时指出,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确因成本上升需调整的,必须按规定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1月13日,温家宝签署了第515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新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
1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安徽省考察工作。4天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和代省长王三运等陪同下,先后到芜湖、阜阳、合肥等地,深入企业车间、乡村地头、水利设施、科研院所和城市社区.深入受灾地区.同干部部群众共话强省富民大计。
国办下发“限塑令”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专家分析认为.此次“限塑令”的颁布实施.将使国内一半左右的生产企业受到直接影响;同时随着环保门槛的不断提高.整个塑料包装行业将加速“洗牌”。
印度总理辛格访华
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于1月13日早晨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辛格于2004年任印度总理后首次访华。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辛格举行会谈,双方就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广泛共识。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并出席了其他双边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国家主席胡锦涛15日下午会见辛格.双方高度评价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的积极进展并一致表示,继续加强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在新的一年里,把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纪委全会提出
2008年七项工作重点
1月14日至1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公报提出.2008年要突出以下七项工作重点:第一,认真开展对十七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第三,继续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治腐败。第四,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第五,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进一步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第六,深人推进监督工作,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第七,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卡里莫夫宣誓就任鸟兹别克斯坦新一任总统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1月16日在首都塔什干举行的议会上下两院联席会议上,正式宣誓就任乌新一任总统。乌兹别克斯坦去年12月23日举行总统选举,包括卡里莫夫在内的4名候选人参与角逐。卡里莫夫最终以88.1%的得票率胜出。
央行2008年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1月16日宣布。从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2008年首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称,这一举措是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国家发改委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16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15日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规定了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品种范围、干预形式和具体办法。
半月谈2008年第2期目录
读者评刊
《半月谈》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本刊消息本刊推出“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
半月评论干部换届要树正气刹歪风
本刊特稿中纪委反腐倡廉新部署中印关系“快车道”上的里程碑
专题报道让困难群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走进困难家庭看变化新思路催生新举措困难群体的新年期盼
文化农村“草根文化”三大亮点新春联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珠三角:转变增长模式在起跳
“三资”代理服务助推新农村建设串起海洋经济循环产业链
政治观察
“体面劳动”:时代精神新注解国家启动污染源普查工作从蓝皮书看民生
经济纵横农产品涨价背后的“农家账”
嘉兴,排污权买卖调查小碗拉面写出大传奇
江河湖泊行一江清水进三峡
百姓视点医改:百姓有话要说
走进高效农业冯家村:种粮种出高效益
身边楷模大山深处的电影“守望者”
军事天地揭开无人战机的神秘面纱
奥运连着你我他奥运小知识
半月说法喝酒出人命 酒友要担责
校园话题面对师生冲突怎么办
百事咨询农村承包地能抵押吗
读者之页
“三下乡”要关注农民需求
科教
“乡间课堂”大舞台农业院校“离农”现象调查
谈天说地
“自由裁量权”的空间不能大不必都考公务员
国际时事从预选看美国大选情势
“基地”阴影笼罩巴基斯坦高油价时代,看汽车巨头如何“自救”
在恩克鲁玛陵园重温中非友谊
小测验国内外半月大事本刊推出“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
本刊讯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行了30个年头。这3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黄金岁月”,也是很多人得以改变人生命运的“黄金岁月”。对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
今年,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本刊隆重推出“我与改革开放30年”有奖征文。请您拿起您的笔,与我们一道,回顾和总结这段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现将征文要求及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第一,征文活动的起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
第二,来稿要求以第一人称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现自己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参与、创造、见证、受益”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故事要真实、感人,叙述要生动、简洁,要以小见大、言之有物,切忌泛泛而谈。
第四,每篇来稿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第五,本次征文设立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6名,奖金各1000元;鼓励奖10名,赠阅全年《半月谈》杂志。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请注明“改革开放30年征文”字样。本次征文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刊编辑部。
来稿请寄: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半月谈 (100040)
电子邮箱:xuekai@xinhua.org
中印关系“快车道”上的里程碑
程瑞声
在中国人民喜迎奥运的2008年到来之际,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作为这一年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访问了中国。他到达北京后首先参观了奥运场馆,并代表印度政府和人民对北京奥运会致以“最美好的祝愿”。这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分别会见了辛格总理。温家宝总理同他进行了会谈,两位总理签署了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就两国如何为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和具体步骤。此外,中印双方还在住房、铁路、传统医药、文化合作等领域签署了11个文本。
总的来看,辛格总理访华取得了圆满成功,成为中印关系“快车道”上一座新的重要里程碑。
“中印关系可以说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是胡锦涛主席去年6月7日在柏林会见辛格总理时做的判断。从这次辛格总理访华看,离胡锦涛主席2006年11月访问印度只有一年多。而在这期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又曾在第三国同辛格总理举行过三次会晤。2007年10月,印度国大党主席、团结进步联盟主席索尼娅·甘地也访问了中国。
在辛格总理访问期间,他分别邀请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访印,中方邀请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于2009年访华。双方并确定两国外长年内互访。看来,两国高层领导人频繁互访和会晤的势头将继续保持。这在促进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双方也高度重视加强两国军队的友好交流。2007年5月,印度参谋长委员会主席、陆军参谋长辛格上将访华。同年12月,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在中国昆明举行。这是中印两军交往的新的突破。辛格总理访华期间,双方宣布,将于2008年在印度进行两军第二次联合反恐训练。
近年来,中印经贸关系取得了迅猛的发展。2004年中印贸易额为136亿美元,2005年为178亿美元,2006年为248.6亿美元。据初步统计,2007年中印贸易额又增加到386亿美元,同比增长55%。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由于两国领导人原先制定的在2010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的目标肯定会提前完成,辛格总理访华期间,双方将上述目标提高到600亿美元。
由于印度基础设施较落后,近年来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资,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印度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之一。2006年,中国在印度新签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32.9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34亿美元。中印两国的相互投资数额还不大,双方已决定采取措施加以促进。
至于人们普遍关注的中印边界问题,中印双方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从而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目前,双方特别代表在继续进行会谈。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对特别代表的会谈将注入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中印关系前景良好。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将呈现三大特点,即长期性、全面性和稳定性。长期性,就是中印两国将长期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两国人民将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全面性,就是中印两国将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稳定性,就是中印两国将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和有时难免出现的分歧,使两国关系进一步走向成熟,避免再次出现两国建交后双边关系曾大起大落的情况。
由于中国是印度的最大邻国,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两国为各自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良好的和平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相互借鉴,也都为两国带来很大的好处。因此,中印关系在两国各自的外交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印两国是发展中大国,人口有24亿。两国长期睦邻友好,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也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亚洲形势总体稳定,但局部的动荡此起彼伏。特别是近年来,南亚安全形势有恶化的趋势,恐怖主义猖獗,巴基斯坦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阿富汗战争在继续,斯里兰卡内战重新爆发。在这种情况下,中印睦邻友好已成为亚洲特别是南亚的重大稳定因素。
从世界经济角度看,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同时以较高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说:“在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中,我们面临着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竞争者……”西方国家有这样的评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预示着全球经济秩序,因而不可避免地也包括地缘政治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其程度不亚于工业革命或随后美国崛起所带来的变化。1988年邓小平关于“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的预言,有可能在本世纪成为光辉的现实。中印两国人民应该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共同奋斗。
(作者系中国资深外交官,曾任中国驻印度大使)
半月谈2008年第2期半月评论:干部换届要树正气刹歪风干部换届要树正气刹歪风按照中央的部署,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城市的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在今年上半年将换届完毕。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开展市、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为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央新近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对换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还联合召开严明换届纪律做好选举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个严禁”的要求。包括严禁采取打电话、发短信、请客、送礼等方式拉选票;严禁托人说情、打招呼,搞串联、做工作;严禁私自散发各种宣传材料,赠送纪念品;严禁以同学、同乡、同事、战友等联谊活动的名义,搞拉帮结伙;严禁送钱、送物和各类有价证券,搞贿选活动;严禁收受他人贿赂、参加有拉票意图的吃请;严禁隐瞒、包庇、袒护换届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行为;严禁传播小道消息,编造谣言,或通过信件、传单、短信、网络等方式,诋毁中伤他人;严禁以威胁恐吓、弄虚作假等手段,妨碍、侵犯代表、委员的民主权利;严禁封官许愿、突击提干等等。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和选举工作,但像这次如此强调换届工作的纪律,却是历史上少有的。这是因为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后全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把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做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关系领导班子在公众中的形象,关系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如果跑官卖官不禁,拉票贿选成风,将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应该认识到,中央如此强调换届纪律,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总体上看,在时下领导班子换届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坚持党性原则、顾全大局、遵守纪律,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和个人的进退留转,正确对待换届选举结果。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忘记了共产党人的立场,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个人的职务升迁,请客送礼,拉帮结伙,甚至采取贿赂手段拉选票,严重干扰了推荐人、选举人意志的正常表达,损害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败坏了党风政风。
可以看出,这“十个严禁”指向非常明确,几乎囊括了历次换届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在换届前,有针对性地发布“禁令”,把话说在前面,把规矩定在前面,可谓是未雨绸缪之举。只有这样,换届工作才能有章可循,顺利进行。
当然,要打造一个让广大干部在换届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作用,认真学习中央有关规定,真正明白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模范执行党的纪律,严格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各级组织也要切实负起责任来,“禁令”一旦定出来,就要坚决、严格执行,做到“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各地在执行中央规定时,不妨再规定得更详细、具体一些,比如说,什么叫“跑官要官”、什么叫“拉票贿选”,查出来“跑官要官”、“拉票贿选”应如何处理等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规范。
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最为重要的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是中国历朝历代惨痛经验的总结。在封建社会中,权力被少数人所垄断,要想在用人上不腐败也是不可能的。而今,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用人腐败与共产党的宗旨水火不容。
从根本上说,要使这次换届真正做到树正气刹歪风,提高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社会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交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常态化。
让困难群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编前话:
困难群体,是社会进步中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一个群体;如何帮助困难群体,也最能体现出一个政府的理念和作为。按照“共建共享”的和谐理念,不断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完善措施,使困难群众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成为过去一年中国社会变迁中最亮眼的部分,也成为2008年中国百姓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值此春节来临之际,本刊记者分赴辽宁、陕西、安徽等地,走访城乡困难群众和政府主管部门,与他们一道盘点一年来沉甸甸的民生成果,分享他们生活中的惊喜变化,共同期盼美好的未来!
“困难多,温暖更多”
———走进困难家庭看变化
岁末年初,记者走进辽宁、陕西、安徽等地的部分困难群众家庭,探访他们的生活状况。与绝大多数中国人相比,这些困难群众命运中承受着太多的艰辛、苦涩与不幸,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得到了政府更多的关怀与帮助,生活中充满了温暖、感激和希望。“困难多,温暖更多”,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最大感受。
退休老人胡梦芬:连涨工资解了后顾之忧
记者来到安徽省合肥市74岁老人胡梦芬的家。当听到记者询问2007年生活过得怎么样时,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她不停地笑着念叨:“退休金一直往上涨,眼睛手术今年也都做完了,心情特别好!”
“我人老了,可是心里一点儿都不糊涂,我天天看新闻。这几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一直在搞民生工程,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特别是连续3年增加退休工资,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胡梦芬高兴地说。2007年,她的退休金达到了每月800多元的“历史最高值”,因为年龄超过70岁还能再增加50元,这是老人做梦也没想到的。
据了解,从2005年起,安徽省已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138万企退人员人均增资260元。安徽省还决定,从2008年到2010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工资也将做适时调整,保证退休人员能够和社会各界群众一起共享发展的成果。
五保户羿亚萍:“咱农民也能看病报销了”
“还是国家政策好啊,新合疗让咱农民也能看病报销了,特别是对我们低保户还有特殊优惠政策。”2007年岁末,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乡50岁的农民羿亚萍对记者动情地说。
羿亚萍丈夫早年去世,自己带着两个女儿生活,由于她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家里非常贫困,只能靠低保金生活。2002年,当地民政部门救助1万元,帮助她把全村最破的三间小房拆掉,建起了70平方米的新平房。
走进屋里,只见炕上堆着不少药盒。羿亚萍告诉记者,过去是治了病就没钱吃饭,病呢,一直拖着。现在好了,除了按参加合作医疗的比例报销40%~50%之外,剩下的还可以再按低保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办法报销70%~80%。她高兴地说:“现在看病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了,我的病好多了。”
据了解,辽宁省是全国第三个实现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的省份,有1100万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合疗。2007年,辽宁省出资1200多万元,帮助80多万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合疗,此外,还筹集医疗救助金2800万元,救助农村低保户3.8万人次。
下岗女工王秀艳:消除“零就业家庭”最受益
在沈阳市铁西区沈辽东路社区,记者走进社区居民王秀艳的家,说是家,其实不过是在小区空地上盖起的一个自行车棚,里面有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下岗女工王秀艳今年51岁,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丈夫老夏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双目几近失明。前几年夫妻先后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夫妻俩一度动过自杀的念头。
2004年,在社区书记胡玉荣的奔走下,政府出资在小区建起了自行车棚,专门解决王秀艳一家的生活困难问题。王秀艳夫妻为小区居民看管自行车,每月收入有600元。有了生活能力,夫妻俩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了起来。王秀艳说,过去老夏有病,吃得也不行,人瘦得都脱相了,现在胖多了。讲到动情处,王秀艳流下了眼泪,她说:“社区胡书记为我家的事儿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她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我家里。”
据了解,2001年~2003年,辽宁省共有178.9万国企职工离开原企业,从下岗向失业“并轨”,辽宁省成为全国下岗失业职工最多的省份。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07年10月底,这3年形成的“并轨”失业人员已全部实现再就业。这个省还连续数年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特困户刘春荣:享受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
北方冬日下午3点多钟天已经黑了。走进沈阳市和平区北市场街道阜新三街刘春荣家,屋子里还黑着灯。53岁的刘春荣患有先天性软骨病,出入只能靠轮椅,从2001年开始享受城市低保。
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刘春荣却非常乐观,采访中她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她说:“一句话,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现在的好政策,我们这样的家庭就真活不了。”她说,政府对我们很关心,取暖费全免,家里像样的物品,包括电视、家具,还有我的轮椅,样样都是政府捐助的。现在每月还有50元钱的肉价补贴,吃饭没有问题,过年过节都有人送米送面。我丈夫有劳动能力,社区给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工资,我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我还享受惠民医保政策,每年交100多元钱,看病有了保障。孩子上学也没问题,学校免除全部费用,街道办副书记杨艳丽还个人帮扶我孩子,经常给零花钱。
据了解,辽宁省2007年共筹集资金17亿元,逐步构建起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医疗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2007年,约有140万城市低保人群成为受益对象,占城镇非农人口的7%;共有86万人被纳入农村低保体系,人均年低保标准由2006年的853元提高到2007年的1150元,增幅高达35%。
农民工上官志伟:免费培训实惠多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含元殿村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农民工上官志伟在西安的家。“住的还是老样子,农民工就这条件,不过去年我还是有喜事。”上官志伟说。上官志伟来自陕西省乾县,在西安打工做临时工已有3年。上官志伟告诉记者:“我做的是电工。原来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没有电工操作证,工作难找,报酬也低。去年8月份,我参加了新城区职介中心免费举办的电工培训班,培训了20天,拿到了电工操作证,总算把问题解决了。现在虽然干的也是临时工,但每个月收入能有2000元左右。”
据了解,为了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从2007年初开始,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排全市14家公共职介机构,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培训。仅去年一年,该市新城区就对40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电工、钣金工等十几个专业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从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难度大,力度更大”
———新思路催生新举措
本刊记者
2007年末,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市困难群众时,深情地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解决群众的困难是政府的责任”,“你们生活踏实,我们心里就踏实。踏实就是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温家宝总理的话,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一片拳拳之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各地不断创新制度、加大投入、更新机制,逐一破解“民生难题”。
学有所教:让穷孩子也能读书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随着免费、助困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沉重的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
济南市历城区农民周学田的儿子2006年考上一所职业学校,一年学费4000多元,这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孩子一度面临失学。在国家的资助下,现在周学田儿子每年能有1500元的生活补助,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笔助学金帮了我们大忙,孩子上学有了基本生活保障,我们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他说。
据了解,2007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国约16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约400万名高校学生获得资助。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开始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更令困难群体高兴的是,义务教育离实现全部免费的那一天已越来越近。2007年春季开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惠及4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近1.5亿名中小学生。秋季开学时,北京、山东等地又率先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农民工子女不用再额外支出大笔的借读费。
财政部估算,2007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达1068亿元,同比增长76%。有关部门还决定,从2007年起3年内,全国财政将新增经费470亿元左右,用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
劳有所得:“充分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既是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体生活的根本之计,也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政府职能的“重头戏”。2007年,全国各地政府不断创新办法,通过税费减免、购买“两险”、财政补贴、小额贷款、扶持创业、子女免费教育等各种政策,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给困难群众带来了无限希望。
完善“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障制度,是安徽省合肥市探索出的一种有效办法。当地结合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改革以及社区发展建设的需要,开发出物业管理、卫生保洁、治安、环境保护等新的就业岗位,提供给“零就业家庭”。为了不让这一就业保障措施流于形式,合肥市还规定,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必须全部为聘用人员上工伤保险,所需费用由市财政全额补贴。目前,全市通过公益型岗位实现就业的达到721人。
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进行“托底安置”,是合肥市采取的另一项改革措施。这些企业性质的街道劳务公司,实行“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的模式,“4050”人员加入公司后,不管被派遣到哪个单位,始终是街道劳务公司的员工,公司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5项社会保险,并确保其每月工资水平不得低于582元。目前,合肥市街道劳务公司已吸纳就业帮扶对象1.7万多人。
此外,为了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以创业实现就业”,合肥市政府还提供包括场地、小额贷款、创业培训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建立起了百帮创业服务中心。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处长卢磊告诉记者:“截至2007年底,合肥市已经有102个社区被认定为‘充分就业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1/3。”
病有所医:医疗保障不断提速扩容
患有先天或后天疾病,是城乡困难群体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让这些困难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敢去看病,去年以来,我国各地在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
“能报销医药费了!”2007年,这个消息对于已经20多年没有报销过医药费的辽宁困难企业职工来说,是一个天大喜讯。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处长闫彦介绍说,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连续2年把解决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纳入“十大民生工程”来抓。到2007年底全省已筹措12亿多元,为80万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其中省财政拿出近2亿元。接着,又为50多万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中的24万人解决了参保问题。
目前,辽宁省正向新的目标迈进,就是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2007年,该省成为全国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最多的省份。去年10月以沈阳、大连等地为试点,辽宁省开始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该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90%以上的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而在西北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问题也因新合疗的全覆盖而得到了初步解决。在陕西关中地区西部的凤翔县,农户每人每年只需缴纳10元钱,就能得到各级财政40元的补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
“现在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缴纳得少报销得多,像城里人一样有了医疗保障。”凤翔县城关镇周家门前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哲算了一笔账,2007年全村有1410人“参合”,共缴纳1.41万元,全年共有48人次享受补助政策,报销医疗费5.73万元。也就是说,通过“参合”减少了群众4万多元的医疗负担。据了解,2007年上半年,陕西省已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全省“参合”农民近2400万人,“参合”率近90%,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针对个别农户大病致贫的问题,一些地方进行了“大病救助制度”的探索。陕北革命老区志丹县每年拿出20万元,对患大病户合疗报销以外的费用按30%补助,最高1万元。志丹县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村民杨事财的孩子杨德合,因患先天性心脏病,2007年8月在西安做手术,共花医疗费5.7万元,除按新合疗办法报销外,还获得了1万元的大病救助。
老有所养:农民上“险”城里人涨钱
说到养老,2007年最有突破性的事莫过于农民也能办养老保险了。这可是农村人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喜事,并且这种保险已经不局限于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在全国农村落地生根。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农民常芝兰今年72岁,去年7月,她家7口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孩子们每人每年缴270元,她不用缴钱便每月能领到60元的养老金。常芝兰说:“这几年政府对农民管得越来越细了。娃娃上学免了费,看病能报销,又给我们发养老金,现在咱们跟城里人真是没太大区别了!”
去年7月1日,作为陕西省的惟一试点地区,宝鸡市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目前试点村45岁以上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60岁以上参保农民全部享受养老待遇。凤翔县有5个行政村进行了试点:以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的标准计算,确定每年缴费额为300元,个人缴270元财政补30元,18岁~60岁的村民都可以参保。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财政每人每月发放60元的养老金。
据介绍,与全国不少地区一样,宝鸡市曾经实行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标准低,而且财政不予补贴,根本达不到解决养老难题的目的。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欢迎。比如在试点最早的太白县靖口镇焦家山村,全村64户中有59户参保。
对城市老人而言,2007年,他们受益最大的莫过于退休人员连续第三年涨工资了。全国4200多万退休人员每月平均增加基本养老金约90元,养老金由2005年的月均714元增长到2007年的963元。根据国务院部署,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还要再度上调,每月人均再增加100元。
住有所居:廉租房让人身暖心更暖
2007年,中央政府接连出台政策,明确表示要加快廉租房建设,并将之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各地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已有部分困难群众首先享受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实惠。
“我们一家子,以前住的是‘破烂窝’,做梦都没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明德门廉租房小区,残疾人李金保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你看这个房子,又宽又亮,41平方米,两室一厅,有厨房和厕所。凭我的经济能力,恐怕一辈子都买不起、住不上这样的房子。”
“住房一改善,人活着就有了信心。”李金保说,“比较来比较去,我发现去年是我活了这44年以来最幸运的一年。”2007年,西安市城区有65户低保户住上了廉租房,还有5000户领取廉租房补贴300多万元。
除了让困难户住得上房子,还要让他们住得舒服、住得温暖。2008年元旦前夕,大一新生杨光回到家里,让他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往年冷得像冰窖的家变得格外暖和。沈阳市今年开始对城市低保边缘户实行采暖补贴,让他家5年来第一次过上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杨光的母亲邢东明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下岗后,因为拿不出每年1000多元的采暖费,她家过去4年一直没有供暖。冬天里,儿子只能躲在被窝里读书学习。说着话,她取来一只温度表:“今年政府给补助60%的采暖费,自己掏了400多元,终于享受到了供暖。你看,现在每天家里的温度都在20摄氏度以上”。
“应保尽保”:社会保障网越编越结实
过去的一年,在学、劳、病、老、住等问题的解决方面,困难群众都得到了相当多的实惠。在做到应保尽保、基本“兜底”的同时,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让社会保障这道安全网越编越结实。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去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首次把低保边缘户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开辟了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之后,又一道困难群体生活救助线。这些低保边缘户月人均收入稍高于低保户,但实际生活水平比获得保障的低保户还要低,成为新的城市贫困人群。2007年,和平区政府拿出1000万元,对城市低保边缘户提供教育、供暖、医疗、应急、节日和就业等七方面的救助,使1200多户家庭从中受益。
在陕西省西安市,城镇低保标准的上调给低保户带来了新年的好消息。据西安市民政局局长王尊敬介绍,为了消除物价上涨给低保户生活带来的影响,西安市财政给每户每月发放物价补贴100元。另外,从2008年1月开始,西安城郊9区保障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到230元,其余4县由每月165元提高到200元。
2007年11月中旬,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市场供应和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工作。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已被纳入新一年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
“今天好,明天应更好”
———困难群体的新年期盼
本刊记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物价、医疗和住房问题仍旧是困难群体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期待,新一年与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品价格不要再涨;患大病难以报销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廉租房建设能够加快进度……记者感受到,困难群体的生活虽然还有许多难题和种种不如意,但是今天已经比昨天好很多,明天应该会更好。
“希望生活品价格不要再涨”
合肥市低保户张平,家庭收入只有每月500元工资和180元低保金,他对物价异常敏感。他算了一笔账:爱人每月服用降血糖药100多元;五六元一斤的猪肉去年涨到十几元,翻了一倍;超市里最便宜的色拉油从30多元一桶涨到了眼下的50多元;去年下半年蔬菜杂粮更比上半年贵出将近一半;10公斤一罐的煤气这两天刚刚又涨了8元钱。光这几项算下来,两口子每天基本生活开支就要增加好几元钱。
“眼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我和爱人有时候也感到心慌,我们希望今年国家能解决好物价这一问题,否则再多的惠民政策、民生工程都会打折扣。”张平说。
合肥市肉联厂下岗工人罗本顺,提到物价的涨跌,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你看现在市场上,手机、电脑、汽车等等,都在往下降,可这些东西对困难家庭都是奢侈品,根本想都不敢想,降价也没啥意义。”老罗说道,“只有跟老百姓生活最贴近的必需品,像肉、蔬菜、油等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这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分!”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国家几次严令油、气、电、水、暖、公交等近期不得涨价,给困难群体吃了“定心丸”。
困难家庭还普遍表示,城市低保金尽管看似微薄,但是对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也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安慰。逢年过节,民政等部门都不忘为困难群体送上慰问品或慰问金,这些举措让他们充满了期待。
“希望患大病也能报销”
记者在陕西镇坪、凤翔、志丹等县采访时,基层干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难,但还是面临报销标准偏低、慢性病难以报销等难题。
“虽然参加了合作医疗,可是我家里看病难题还是解决不了。”陕西省凤翔县城关镇马村村民景关科说。去年景关科患梗阻性黄疸做手术花了2万多元,根据规定只报销了5500多元。景关科一家4口人,两个孩子在上高中,就靠4.8亩地维持生计。他说:“看病的钱本来都是借的,只能报销少部分,还是承受不起。我希望今后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看病报销的标准能像城里人一样高。”据凤翔县卫生局副局长李荣华介绍,考虑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该县报销最高标准2007年设定为1万元,所以很多群众患大病以后的负担还是很重。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镇,王权的家属也面临着同样的苦恼。今年32岁的王权患有脑出血后遗症,每月拿300元左右的低保金,妻子也没工作,孩子刚6岁。正在护理他的姐夫一脸愁容地告诉记者,王权每年都因病住院,去年他参加了新合疗,但是每年医疗费报销4000元就封顶了,而他每年医药费都得1万~2万元。
“希望能早日住上廉租房”
展望新的一年,一些困难户提出,在社会保障方面,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快落实中央的部署,做到政策执行雷厉风行,不走过场,更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西安市东风坊社区低保户李正国,一家3代5口人住着25平方米的房子。82岁的老母亲与李正国的弟弟合住在一间黑乎乎的小房间,生活极其不便,一家人正在积极申报廉租房。
李正国说:“家里实在没钱租房,更没钱买房。我弟弟好几次要换我们3口人的大房间,我就盼着能早一天住上廉租房。”
西安市新城区建设局党委书记杨溶冰说,目前新城区享受廉租房政策保障的已有1084户。据最近摸底调查,全区希望享受政策的有7000多户,所以这一政策的覆盖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补贴标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希望在新一年里,困难群众的住房梦能够早日得以实现。
农村"草根文化"三大亮点 新形式新机制新题材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各种“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现燎原之势。“草根文化”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也成为我国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目前农村“草根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三大亮点。
新形式:自办文化自娱自乐,草根文化”如野草繁茂
2008年元旦期间,江西省修水县港口镇洞下村的祠堂里,演出了宁河戏《宝莲灯·劈石救母》。有意思的是,在这出传统戏的舞台上,使用了城市大剧院用的追光灯。古老的戏曲唱腔婉转,让人陶醉,以前从未见过的追光灯也让村民们极为好奇:灯追着舞台上的演员,观众的眼睛追着灯……村民们骄傲地告诉记者,给村里带来这份热闹的,不是城里来的大剧团,而是该村卢美华、张九龄等8名农民自己办的剧团。
农民自办文化自娱自乐———洞下村的情景,只是全国各地农村文化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各级文化部门采取不同形式“送文化下乡”,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新形式的农村“草根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大量涌现。
作为自娱自乐的两种典型形式,文化大院、自乐班在全国可谓遍地开花。记者了解到,仅在山西省农村,就有9000多个文化大院,而在甘肃、宁夏等地,参加自乐班已成为当地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开拓农村文化市场的一种经营形式,民营剧团近年来发展迅速。据文化部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800余家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浙江,民营剧团牢牢占据了农村演出市场85%以上的份额;在福建,一些地方已呈现出“无日不演戏、无处不演戏、镇镇有舞台、村村闻锣鼓”的景象。
作为农村“草根文化”的一种创新,一些地方的农民还自拍电视剧,演员是乡亲,观众也是乡亲……
,草根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相对于“送文化”的“种文化”一词,在全国农村成为一个热词,并得到农民的热烈响应。去年,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街道朱村等8个村向全省农民发出自己“种文化”的倡议。结果,从3月到6月,从最初的8个村到100多个村,雪球在浙江农家越滚越大。在“种文化”活动中,农民不再是坐在台下仰头观赏的看客,而是成为舞台的主角,田歌、腰鼓舞、迪斯科等,悉数登上了舞台。
中国戏曲学院傅谨教授说,要满足8亿农民的文化需要,就必须让农民自己成为农村文化的主体。千百年来,农村一直是文化的富矿,“草根文化”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发掘,在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使得农村文化获得“野草”般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会改变全国的文化生态,为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新机制:运作机制多种多样 政府、民间一起着力
当前农村“草根文化”的运作机制呈现多种形式。
为满足自娱自乐的需要,许多地方的农民都是自己出资开展文化活动。在宁夏采访时记者发现,虽然大多数农民并不富裕,但对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十分积极。一位正在文化大院排练的农民告诉记者:“是文化大院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艺的机会,虽然有时候得自掏腰包,但坚持的人还是很多。”
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则盯上了农村文化市场这块大蛋糕。2005年,江西省芦溪县4个农民办起了全省首家农民电影放映公司,一年下来收入达20多万元;宁夏中宁县一家农民剧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剧团在全自治区范围内每年演出近400场,实现年收入28万多元。在开掘农村文化市场的过程中,一些农村文化团体还引入了新的运作机制。2004年冬,井冈山下的江西省永新县高溪乡梅花村创办了全县首家股份制农民剧团,采用“农民投股、收入提成、利益共享、壮大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其带动下,永新县目前已涌现股份制农民剧团、农民书社、农民管乐队等百余个股份制民间文艺团体,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办文化总投入超过千万元。
面对农村“草根文化”的兴盛,一些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促进其快速发展。
针对当地农村花鼓舞流行的情况,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政府投入资金设立比赛奖项、建立补贴制度等,使得花鼓舞遍及全县所有村寨,成为当地农村文化的一种标志;为促进民营剧团健康发展,浙江省嵊州市每年组织民营剧团开展演出评比,并给予奖励。从各地实践来看,政府对“草根文化”所进行的这种画龙点睛式的支持,不仅能促进其更快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参与,而且使得农村文化逐渐走向了自我发展壮大的道路。
新题材:来自农村源自农民 贴近生活改变风气
为什么农村“草根文化”会如此受群众欢迎?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草根文化”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贴近农村生活实际。
民办剧团演出剧目丰富,一般一个中等的剧团可供上演的剧目有数十个。为满足农民需要,好多剧团不仅仅演戏曲,还能根据需要兼演歌舞、说唱、小品、曲艺、器乐独奏或合奏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草根文化”的一些节目题材完全来自农村实际生活,较好地反映了农民心声。
从网上学习鲜花种植、进行鲜花销售,这可能是县里一篇新闻稿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在江西余干县“二四六”演出队里,却成为《新农家乐》这个戏剧小品的主题。浙江仙居县是“杨梅之乡”,杨梅采摘的时节,当地的农村演出队自编自演了《杨梅熟了》、《永安溪水育仙梅》、《梅山对歌》、《杨梅大鼓》等,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由此,仙居县不仅有了杨梅,还有了杨梅文化。
这些来自实际生活的节目内容真实可信,形式活泼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对改变乡村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村是一个600多户2300多人的自然村,过去农闲时间打麻将、酗酒的人比较多。近年来,村秧歌队比较活跃,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过去的一些陋习早已被尘封了起来。山东省文登市一名村支部书记说,有了文化大院,村里的工作好做多了,比如清理“三大堆”(草堆、土堆、粪堆)等事情,在这个场合一讲,大家都能接受,尤其是处理邻里纠纷,正式处理显得过于严肃,在这里讲,你一句,他一句,工作就做通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章建刚说,当前,在农村以“草根”姿态出现的文化活动,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提供人际往来、社会整合空间的平台。在我国广大农村出现的形式多样的自办文化活动,正在超越舞台本身,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记者 曾曦 马俊 艾福梅 何奕萍)
珠三角:转变增长模式在起跳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毗邻港澳的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活跃。然而,为抑制贸易顺差、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自200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外贸领域的宏观调控政策,珠三角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科学发展观催生新格局。面对严峻的挑战和中央新的发展要求,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
“突围战”中,珠三角实施内外源战略并举的发展方略,从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和壮大产业增量空间等方面着手,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走在政策调整前:加工贸易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隆隆的推土机声中,东莞市虎门镇太平手袋厂化为废墟。数年前这个令人瞩目的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一点痕迹也从人们眼前消失。
这是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近况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缔造出口型“镇域经济”奇迹的东莞,正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挑战。东莞,不得不开始彻底的转型探索。
,前几年国家开始对外贸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但2006年以来出台的一些新政策,对企业来说招招都点在了穴位上!”广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吴振昌说。
珠三角经济的起飞离不开加工贸易。改革开放之初,港、澳、台资企业进入内地的第一站就是珠三角地区,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做起,一步步从“小作坊”做成了动辄数千、上万员工的大型制造企业。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近7成,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4成左右。
东莞市经贸局副局长罗斌说:“加工贸易企业都是‘两头’(原材料和市场)在外,‘身子’(生产环节)在当地。投资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发加工贸易企业的大规模迁移,从而造成当地的产业‘空心化’。”
事实上,为防止产业“空心化”,东莞对加工贸易的产业调整走在了国家政策调整的前面。“如何在外贸政策‘收紧’、成本优势弱化的情况下留住追逐低廉成本的加工贸易企业,我们从引导企业发展内销中找到了希望!”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兴奋地说。
东莞从2003年开始尝试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内销:一方面充分利用“保税料件因故内销”的政策,另一方面申请将本属于省级经贸部门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审批权下放到东莞经贸部门,大大缩短了审批程序。此外,还定期组织召开由海关、外经贸、台湾事务局、外商协会、台商协会等参加的内销协调会议,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经过几年的发展,东莞的加工贸易内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财税收入,大大改变了贸易不平衡现象。此外,发展内销还促使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将研发、销售甚至总部设在东莞,实现了加工贸易企业本土化。例如,原来只做加工贸易的台资企业东莞徐福记食品公司,近些年开始扩大内销,企业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并将企业总部转移到东莞。“徐福记”糖果已连续多年荣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
加工业:从“小散乱”到产业集群
,村村点火,家家冒烟”曾经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典型画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深化,高污染、高耗能、低水平发展的传统产业日益陷入困局。
仔细考察南海的传统产业,我们会发现,陶瓷、玻璃、纺织、有色金属等产业虽加速了经济发展,但为人居环境留了硬伤。原先门前洗菜、畅游的清澈小河,渐渐变成了“黑河”,人们经过甚至都要掩鼻。“还水以碧,还天以蓝”———政府曾多次诗意地描述南海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产业转型促进减排,美好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佛山市南海区推动传统的铝型材产业转型的做法颇为典型。大沥镇铝型材业最为集中,当年沿着国道家家户户用“小锅炉”生产铝锭,能耗大,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为打破这种局面,南海区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并引进中国铝业有限公司,集中生产和供应铝锭,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能耗,减少了污染。与此同时,南海区还设立了广东有色金属技术创新中心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华南(南储)交割舱,为产业发展创造技术和市场信息平台。
长期“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民营经济正在悄然嬗变。大沥镇的铝型材企业数量从过去的200多家下降到90多家,产能却提高了1倍多,拥有5个“中国名牌”、3000多件专利产品。南海140多家铝型材企业的产能占广东的60%、全国的40%。从小作坊主蜕变为大品牌的缔造者,象征着南海民营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东莞是珠三角的重要工业城市,外源型经济长期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出口值的90%以上。东莞市经贸局副局长罗斌分析,过去我们发展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成本的优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根本上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外源型经济为主,转向内外源经济并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东莞以8大工业支柱产业为重点,制订了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东莞民营经济工业产值迅速增长,石龙电子信息、大朗毛纺、长安五金模具等5大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机遇:抓住新增长点,
新兴产业迅猛崛起
外贸政策调整后,低水平的出口受到限制,要保持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广州,抓住本世纪初日本汽车产业大规模外迁的机遇,积极吸引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落户广州,使自己迅速成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2006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2.23亿元,增速达34.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同时,广州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2007年上半年,广州的服务业各项总量指标已全面超越第二产业,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地处广(广州)佛(佛山)之间,日益感到发展空间受挤压,南海确定了“工商业并举、内外资并驱”的发展方向,并专门成立了“投资促进局”负责搜集世界产业及资本投资的动向。
日本三大汽车生产商相继落户广州后,南海敏锐地发现可借此机会发展汽配产业,遂专门组建了招商队伍,划出汽配产业园。目前,爱信精机、丰田纺织、本田变速箱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相继在南海投资汽配项目,形成了“广州整车、南海汽配”的格局。
南海区经贸局副局长伍慧英说:“目前,汽配、智能家电、液晶电视正在取代传统的铝材、陶瓷、纺织,成为南海三大新的支柱产业。”
串起海洋经济循环产业链
李忠祥 吴书华 李政
远望渔帆点点,近看虾池纵横,不远处是一块块映着蓝天和白云的晒盐田。山东省无棣县海岸线长102公里,拥有沿海滩涂面积530万公亩,其中宜盐面积达517.5万公亩,这样广阔的宜盐滩涂在全国少见。一望无际的滩涂、取之不尽的海水,对无棣县发展盐业生产十分有利。这几年,县委、县政府调整发展思路,引入循环经济手段,在盐业生产上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让海水“一水多用,梯次开发”
为充分发挥海岸线的资源优势,无棣县把海洋化工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业,力争让无棣成为全国海盐(盐化工)的一面旗帜。同时,无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来抓,立足提高盐业综合经济效益,走海水“一水多用,梯次开发”的路子。盐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盐化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每年苦卤资源达到300万方,并且随着盐田的发育成熟和原盐产量逐年增加,盐化工前景日益广阔,盐业生产的循环链条清晰、完整:海水→初级卤区养对虾→浓缩卤区养殖丰年虫→提取溴素→结晶池制盐→离子膜工艺生产纯碱→盐石膏生产硫酸→硫酸生产磷铵→水泥。
鲁北集团,不仅是县里产业支柱,而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标杆,因而是无棣的骄傲。让我们走进鲁北企业集团,看看他们是怎样让海水“一水多用”的。
在35公里长的潮间带上,鲁北集团建成了百万吨的盐场。他们用新鲜海水养了5万亩鱼虾蟹贝,养殖后的中级卤水提溴,饱和卤水制盐,剩余的“废水”苦卤中提取钾镁,而最后盐场产生的废渣盐石膏又可以作为制硫酸联产水泥的原料。这样,鲁北人用循环经济法则串起了海水“一水多用”的绿色产业链,产生出巨大的综合效能,为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开辟了新路。
生产水泥环节,热电厂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采用海水冷却,产生的煤渣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经预热蒸发后的海水排到盐场制盐,同时与氯碱厂链接。氯碱厂利用百万吨盐场丰富的卤水资源,不经过传统的制盐、化盐工艺,直接通过管道把卤水输入到氯碱装置,既减少了生产环节,又节省了原盐运输费用,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离子膜烧碱行业“盐、碱、热、电”联产的特色工程。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取得双赢
这条绿色产业链不仅丰富了产品的品种,还降低了制盐和化工生产的能源材料消耗和成本。生产10吨原盐的卤水,同时可综合利用生产400吨溴素、300吨卤虫和相当数量的海产品。1吨海水上岸后,经过综合利用,最后变成了价值400多元的复合肥、水泥和纯碱。不仅“一条龙”生产,而且是良性循环。系列产品的生产除了需要消耗一些燃料能源外,原料成本几乎为零。
除了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鲁北集团还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真正做到环保与资源开发并举。他们在原盐生产中,每年都有上万吨苦卤排出,这种有毒的化学品,如直接排入大海,会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如大量堆积,既占用了土地,又污染了环境。而鲁北集团开辟的这条“一水多用”,盐田、化工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了多级循环利用海水资源又不污染海洋,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鲁北集团因此被评为“环境友好企业”,“鲁北模式”也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的样板。
鲁北企业集团创造的“资源─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新模式,被称为“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采用这种模式,鲁北企业集团去年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超过百亿元。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无棣新的经济增长点。
融入大潮恰其时。在沿海防潮大坝“巨龙”护佑下,以循环经济模式打造的盐业开发带,将成为无棣的绿带、富带、环渤海经济隆起带。
“体面劳动”:时代精神新注解
阳万雄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世界工会联合会、非洲工会统一组织、阿拉伯工人工会国际联合会等共同举办,为期两天的“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1月7日~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体面劳动和工会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7日上午在出席论坛开幕式时致辞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广大劳动者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时代精神
实现体面劳动,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劳动者权益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处理全球化的社会层面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全球目标。在1999年6月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局局长胡安·索马维亚向大会提交的《体面的劳动》报告中,提出了“体面的劳动”概念。报告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要给经济以“人道的面孔”,国际劳工组织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体面的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实现体面劳动的4项战略目标:第一,促进和实施国际劳工标准、落实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第二,创造更充分的、体面的就业机会;第三,提供广泛而有效的社会保护,包括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和保护移民工人权利;第四,加强三方原则和社会对话。目前,实现体面劳动的原则目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总书记作为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中国要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时代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更加充分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谋求更大福祉。
与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完全一致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又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实现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不仅仅要有一份养家糊口的“活计”,而且要有稳定的就业机会、安全的工作条件、充分的社会保障以及工作中更为广泛的权利,意味着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使每个劳动者通过体面的、有尊严的劳动来主宰自己的命运。
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高度重视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促进了体面劳动在中国的不断实现。
推进体面劳动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的作用。要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创造更多生产性的、体面的工作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为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创造条件。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证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要围绕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工特殊权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
“盼涨又怕涨” 农产品涨价背后的“农家账”
1月14日,顾客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的“台湾宝岛水果”专柜前选购。据悉,2007年春节期间将有包括莲雾、青檬、芭乐、杨桃、柳丁等约100吨台湾水果供应上海市场。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看似平常,但关乎民生,它一头连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这轮农产品涨价过程中,农民到底受益几何?还得仔细算算“农家账”。
,虽然农产品涨价让我们赚了些钱,但种地花费、吃的用的也全都涨了”,山西部分农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记者在山西、河北两地农村采访了解到,2007年以来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农民种植养殖效益的提升。与此同时,农用生产资料、人工等生产成本在增加,农副产品涨价效益正在被削减。在“两加一减”因素影响下,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在农副产品涨价面前,农民呈现出“盼涨又怕涨”的复杂心态。
粮农: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农民增收
太谷县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县,主导产业是玉米、蔬菜等种植业和猪、鸡等养殖业,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年纯收入的一半左右。该县农经办主任薛玉平介绍说,2007年这个县的玉米、蔬菜、生猪等农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扬,受此影响,预计全县农民第一产业人均收入将达到2725元,同比增加489元,增长幅度达21.9%。
太谷县水秀乡小王堡村是一个养猪专业村,全村183户农户中养猪户达140户。村主任成万选说,现在生猪价格为每斤7.2元,比2007年年初的4.5元/斤涨了近3块钱,养猪户每养一头猪平均能赚500元,比2006年多赚300块钱。但由于玉米、豆粕、麦麸等饲料成本上涨,2007年出栏一头250斤左右的生猪,其成本也要比2006年增加100多元。
位于山西南部的侯马市(县级市)种植10万亩玉米,其中95%以上是商品玉米。市农业局局长葛耀文说,当地玉米收购价格已达0.8元/公斤,比2006年同期涨了2毛钱,老百姓今年种1亩玉米的纯收入能比去年增加100元左右。
侯马市高村乡西贺村村民闫秀英家种了3亩玉米和7亩棉花。她说:“2007年玉米价格和棉花价格都比2006年高得多,刨去成本,我种玉米和棉花的纯收入将达到7500多块钱,比2006年肯定要挣得多一些。”
闫秀英说:“虽然玉米、棉花的价格涨了点,但油、猪肉、蔬菜什么的也都涨价了。比如家里平常吃的食用油过去才2块多钱一斤,现在涨到了5块多;猪肉去年才六七块钱一斤,现在涨到了十几块钱。”
与此同时,化肥、塑料、饲料、柴油等农业生产成本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太谷县水秀乡郭家堡村蔬菜种植户郭荣才说,由于农资等价格上涨,2007年种1亩蔬菜的投入要比上年增加五六十块钱。具体包括:大棚塑料每斤涨了5毛钱,复合肥由110元/袋涨到135元/袋,一般的磷肥由20多元/袋涨到32元/袋。此外,由于柴油价格上涨,每亩地的机耕费也由原来的十几块钱增加到现在的35块钱。
太谷县、侯马市有关农业专家均认为,在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同时上升的双重影响下,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增收效益被明显削减,不过生产成本与生活成本的上涨幅度低于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带动农民增收的幅度。“总体看来,农民在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还是得到了实惠”,太谷县统计局副局长白艳林说。
近期,由于鲜奶价格多次上涨,受成本压力,国内几大乳品企业酝酿调价。但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河北石家庄地区的鲜奶收购价格达到1.5元/斤,比去年同期高一倍,但河北行唐、曲阳等奶牛养殖大县的奶农却高兴不起来。
行唐县独羊岗镇余底村的奶农说:“别以为鲜奶涨价了,我们就能发财。”据介绍,目前,喂牛的棉饼从去年的0.6元/斤涨到1.1元/斤,精料从2元/斤涨到3.6元/斤;给牛输液的价格从40元涨到60元~70元,移胃手术费从300元涨到500元。小牛喂养两年半后才能产奶,这中间要不断往里搭钱;如果奶牛得病,就铁定赔钱了。
曲阳县阳坪镇岸下村农民马跃虎养了40头奶牛,属于当地为数不多的规模大、实力强的奶农。他说,奶牛养殖成本不断升高,鲜奶价格始终没有回归正常水平,涨到目前的价格理所应当。举个例子,一瓶矿泉水都卖2元钱,鲜奶才1.5元/斤。多年来,每头奶牛年纯收入一直维持在3000元~4000元,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益是下降的。对一些小养殖户来说,还不如出去打工,每月能挣1000元。
记者了解到,这些地方的奶牛养殖户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奶农的养殖规模在2头~5头之间。特别是小户奶农很脆弱,抗风险能力差,最需要扶持。记者采访到的几名奶农反映,目前,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补贴,也没有加入任何协会、农会组织。一些奶牛养殖大户说,有没有各种补贴并不是很重要,他们希望鲜奶收购价格能随着养殖成本水涨船高,形成从原料奶到成品奶的正向价格传导机制,而不是从终端消费市场到源头奶牛养殖户的逆向价格倒逼机制。[相关阅读:聚焦:全国多个地区牛奶涨价 申报政策如何落实?]
,盼涨又怕涨”:农民心态矛盾复杂
记者在采访中同时发现,生产成本、生活成本和农产品涨价效益呈现出的“两加一减”形势,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心态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一是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太谷县侯城乡王诲庄村村民赵德龙说:“涨价后有些东西贵了,我们就不买了。本来两三天吃一顿肉,我现在一个星期吃一顿甚至不吃了。反正农民过日子,也没什么好歹。”
二是在对待农副产品涨价上出现“盼涨又怕涨”的复杂心态。闫秀英说:“我们种地的就盼望国家能进一步提高粮食价格,但又害怕其他物品的价格一块儿涨。如果粮食价格提高一点,其他物品价格再降低点就好了。”
三是对种植业的增收效益信心不足。由于价格上涨,家里种了7亩玉米的赵德龙2007年种地比2006年多赚了1000多块钱。他说:“尽管如此,我还是不会把心思放在种地上,因为打工什么的比种地赚钱多了。”
有关农业专家分析认为,农产品涨价对农民的带动效益之所以被削减、农业持续增收难,除了市场因素外,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率低下、效益不佳。有关农业专家认为,当前农村土地分散、利用效率低,农民种植和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导致农业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进而使农民缺乏影响和掌控农产品市场的能力,很容易受成本变动、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
葛耀文、薛玉平等建议,有效防止农产品涨价效益被削减、提高农业对农民持续增收的贡献,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种植、养殖的各种补贴;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由此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农民种植养殖成本,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记者 晏国政 王民)
小碗拉面写出大传奇
□《半月谈》记者叶超
小小一碗拉面,不仅卖到了全国各地,还做出了2亿多元的大市场。
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经济”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更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农民们自豪地说:小小一碗拉面,让我们走出了山沟沟,练了胆子,赚了票子,换了脑子!
●传统手艺成为致富出路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化隆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全县21.6万农民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望天增收”的境况。
在这里,“拉面”是回族群众的特长,也是他们的技术优势,因此,开拉面馆成为不少化隆人摆脱贫困的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批化隆农民带着家乡特有的拉面手艺,初涉厦门、上海,开起了清真牛肉拉面馆。尔后,化隆人凭着朴实、热情、勤劳和执著的性格,很快在广州、武汉、杭州、深圳、郑州等地站稳了脚跟。
化隆县巴燕镇上加合村地处山区,全村1629人,靠仅有的1526亩山地度日。村支书马忠云率先带领家人到上海开起了牛肉拉面馆。由于经营有方,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村民们亲帮亲,邻帮邻,托亲带友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饭馆,生意越做越好。据村民介绍,如今,在外地大中城市中开拉面馆的上加合村民就有123户,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有6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30户,其余的均在万元以上。
据化隆县县委书记傅增泰介绍,化隆人在全国80多个城市开的拉面馆有8000多个,从业人员近6万人,年收入在2亿元左右。清真餐饮业已成为全县劳务输出的龙头行业。
●细节服务为“拉面经济”开路
在“拉面经济”逐渐富裕了化隆县一批农民的同时,也让那些想出去,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民看得“眼热”。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府协调当地农村信用联社,由政府挤出部分资金作为贴息贷款,帮助那些“眼热”的困难农户解决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
化隆县阿什努乡阿一村村民马文才说,他的儿子学得一手拉面的好手艺,但一直在给别人当面匠。2007年,在政府的帮扶下儿子贷了3万元,在福州开了一家拉面馆,当上了小老板,年收入近万元。2007年,全县像这样受益的小额担保贷款农户达344家,目前,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余万元。化隆县县长冶成海表示,2008年将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有望达到2000万元。
除了资金支持,化催县还对外出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如此,化隆人出门有“打工护照”,遇事找“挎包里的办事处”,政府扶持成为化隆县“拉面经济”迅速扩张的催化剂。
●政府引导走品牌之路
2005年5月,广东省中山市开展查处取缔无证经营的专项活动,化隆人经营的兰州拉面馆因大多数无照经营成为整治的重点,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中山事件”让化隆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让化隆人猛醒:必须摆脱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局面。县长冶成海认为,化隆拉面能否在全国扎好根、站稳脚,关键是要提档升级,树立自己的品牌。为此,县里要求一方面所有在外经营拉面馆的化隆人必须持照经营,办理好各种相关手续,严格执行当地城市卫生、环保、城管等规定;另一方面,到工商部门注册“化隆牛肉拉面”的商标并申请专利。同时,化隆县积极协调县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奔赴上海、广州、苏州、杭州、深圳、厦门等6大城市,选择1至2个店面实施“化隆牛肉拉面”的“统一店面形象、统一店员服务、统一经营模式、统一使用招牌”的试点工作。
这些举措,使化隆牛肉拉面迅速拓开了市场,成为都市快餐行业一个不容忽视的新亮点。
编辑,王海莲
医改关乎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 百姓有话就要说
9成公众赞成医改回归公益性 方向确定后怎么走?
中央媒体关注医改 "看病难"即将终结
卫生部:医改基本思路和政策框架已形成
万众瞩目的医改问题终于提上日程。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2008年将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有关改革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已基本形成,还在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
医改关乎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如何改?如何切实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值得重视,让我们听听百姓们怎么说。
对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怎么看
多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因此,很多读者对“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说法予以高度关注。
河北读者殷建光说,这是一个老百姓十分担心的问题。其担心在于:在“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名义下,医疗服务价格是否会成为医院乱收费的借口?医疗服务价格这个概念很笼统,过去一些医院借此巧立名目乱收费,将来会不会更加明目张胆?
北京读者杨振威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担心不是多余。他举例说,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除了药价居高不下外,“医疗服务价格”高本身也是重要因素。动辄一两百元的专家挂号费,这检查那化验的大笔支出……都是“看病贵”的因素。实际上,去年江苏已经实施了通过降低药价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结果,有的医院“免疫固定电泳”收费从20元升至360元,翻了18倍;有几项医疗服务费用甚至上调了千元以上。这样的增长幅度让患者们难以承受。
湖北读者徐光木认为:在现行“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价虚高毋庸置疑,但药价过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医疗服务价格都偏低。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只不过药价过高是主要矛盾,医疗服务价格高是次要矛盾。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他们真正需要的不仅是降低药价,还包括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价格。
一些读者表示,医改方案的设计应有普通民众的参与。安徽读者王旭东主张,公民有权利与义务参与到医改方案的完善之中。听一听民众的心声,尤其是不同意见,十分必要。既然涉及到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就应该召开听证会来确定“适当”的标准,不能完全由卫生部门说了算,这也是尊重民众参与权的需要。
普惠性和公平性是医改的核心
新医改方案中另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它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人们对卫生部承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景充满期待。同时也担心,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与需要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中,会遭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冲击,甚至以“土政策”消解医改的本意,导致“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良好政策被架空。如何保证医改的可操作性和政策的有效性呢?
浙江读者吴杭民认为,医疗服务是一项社会公共品,想办法让这项公共品价廉物美、惠及百姓是政府的“天职”。医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公益性的活力和生机,坚持医疗服务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不变,以更好的服务、更实惠的价格,让患者受益,从而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新疆读者沈峰、程汉鹏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各地医保与医改制度建设要扩大覆盖面,以民为本,打造全民保障体系;同时,要注重解决好看病贵等现实问题,及时填补财政投入不足的缺口,如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有希望。
安徽读者杨金溪的看法是,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公立医院,应该多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多在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上动心思,这才是发展公共事业的内在要求。如果要建立医院补偿机制,补偿费用也不能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国家财政要在这方面多一些投入,这是最直接的惠民之举,这个钱花到了老百姓的身上,相信也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护。
江苏读者柏文学表示,医改不管怎么改,目标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医改方案不管如何规划,任务是改善“因病返贫”的民生困境。希望通过国家财政的正常投入,先把药价实实在在地降下来,便宜药要能够保障供应,而不是像过去,很多药品一宣布降价就不见了踪影。
湖北读者徐光木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之所以成为人们的最大渴盼,一方面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期待;另一方面,它也给相关部门以明确提示,关于医疗体制改革,人们并不额外要求什么,只是在生病的时候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至于到底采取什么模式,那只是内容之外的形式问题。因此,医疗体制要改革,但绝不应局限于“以药养医”还是“以医养医”的肤浅层面,而应该着眼于让全体老百姓都能够看得起病这个大前提。
大山深处的电影“守望者”
郭震海
张月平,山西平顺县石城镇黄花沟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他不知道“精神文化”的确切涵义,但他知道大山里的群众和城里人一样渴望看电影。一个人,一条扁担、一辆旧摩托车,他穿行在太行山深处。
25年,他翻山越岭,每年至少有150天在苍凉孤寂的山里独行,足迹遍及晋冀两省100多个村庄,行程12.5万公里。
25年,他风雨无阻,走村串庄为农民放映电影3000多场,平均每年120余场,相当于每3天一场。
为了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
初冬,下午4时。
在太行山深处,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走着一个孤单的身影。山里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他的额头却冒着亮晶晶的汗珠。100多斤重的放映器材压在肩上,他不能停下,必须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翻过山梁,到一个叫西太虎的小屯子放电影。尽管那里只有3户人家,不到20口人,但他还是得去,越偏远的村庄越需要他,那里的百姓在等着他。
大山里的很多人已经忘记他的真实姓名叫张月平,只知道他是放电影的人。一看到他,山里的娃娃们就会欢呼:“放电影的来了!放电影的来了!”
苍茫而雄壮的太行山,宛如一条巨龙连绵起伏。几十户甚至几户形成一个个村庄,就像散落在太行山褶皱中的一串珍珠。大山阻碍了山里人的脚步,但他们渴望了解山外的世界。偶尔放一场露天电影,对于山里人来说不亚于过一个盛大的节日。
张月平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初跟着村里的一位放映员师傅学放电影。“那时候放电影是农民最高兴的事情,一个村庄放电影十里以外的村民都要来看,就像过大年似的。一场电影放完了,村民久久不愿意散去,山里人渴望电影啊!”张月平说。
正是因为山里人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张月平从小就立志当一个放电影的人。心中的梦想促使他跟着师傅更加卖力地工作,很快就掌握了放电影的全部流程。师傅见小徒弟积极肯干,喜在心里,经常说:“娃娃天生是一个放电影的好料!”
就像一部古老而完美的爱情电影,最终师傅一高兴,不光将自己的独生女嫁给了张月平,而且还掏腰包用1700多元钱给女婿买了一套放映设备。师傅变岳父,张月平娶了师傅的独生女也正式接替了师傅的班。1982年,放电影,从张月平20岁的人生开始了。
当一个人扛起沉重的放映设备,张月平才真正感到其中的艰辛。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到镇里去换拷贝。“那个时候没有路,更没有车,全靠步行。”张月平说。
从黄花沟到镇里来回十多公里的山路,等换拷贝回到家就是午后,吃一口饭就得扛上设备沿着蜿蜒的羊肠小道到约定好的村庄放电影。“山里的小村庄没有舞台,唱不了戏,电影就成了山里人的最爱,也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直接窗口,自己累点有啥呢!只要百姓愿意看。”
朴实的张月平说不出更多的话,放电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电影献给最可爱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晋冀段的“平涉线”(山西平顺至河北涉县)建筑工地上筑路工人挥汗如雨。
在那场筑路大战中,当地村民均出工参与,在没有先进设备的年代,大锤配钢钎,许多活儿只能依靠人力,一个阻碍“平涉线”的“平涉隧道”,一挖就是多年。为了给一线的筑路工人带去欢声笑语,从精神上减轻疲劳,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张月平都会扛上沉重的放映设备,从山西到河北将电影送到筑路一线。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张月平一送就是两年多。
1990年冬天,一场大雪封山。一大早,张月平就踏着厚厚的积雪到镇里去换电影拷贝。原本路就不好,加上厚厚的雪,走起来比平时吃力得多。为了赶在天黑之前将电影送到筑路一线,张月平回到家后,饭都没有吃一口就背上沉重的放映设备上了山。
积雪将羊肠小道隐去,白茫茫中只能凭着感觉前行。天眼看越来越暗,张月平加紧了上山的步伐。
意外发生了。张月平刚上到山顶,脚下一滑,重重地从山顶滚下,机器也被甩出很远,多亏一棵树将他挡住。张月平从地上爬起来,第一反应就是机器,那可是他的命根子啊!
还好,山坡上全是雪,保护机器的木箱并没有摔开,张月平打开箱子仔细查看机器。确定机器没有摔坏后,他才感到身上的疼痛,腿已经被树枝划伤。忍着痛站起来,张月平重新扛起机器一瘸一拐地上山。
一路迎风踏雪,等他到达筑路一线已是掌灯时分,所有的工人都以为他不会来了,但他来了。
我问张月平:“你为什么会那样执著,一定要赶到筑路一线呢?大雪封山情况特殊,为什么不能迟一天呢?”
“雪再大我也得去,筑路工人干着最重的活儿,他们需要电影,我不能让筑路工人失望啊!”张月平说。
一个观众与千万个观众
张月平说:“俺知道山里的百姓喜欢看电影,只要他们喜欢看俺就一直放,一个人看俺就扛着机器去给一个人放。”
张月平的确曾经专门为一个人放过一场电影。
山大沟深的山西平顺为了打通出山路,付出了几代人的血汗。农民张理成,在世时为了修通出山的路,起早贪黑,吃住在工地,累出了一身病。张理成特别喜欢看电影,晚年的他半身不遂,躺在土炕上再也站不起来了。张理成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看一场电影。家人给张月平说了之后,他立即答应,扛上机器到了张理成家。张月平给筑路英雄专门放了一场电影。
有人开玩笑说,张月平25年每一年最少要迎娶20个新媳妇,满月十几个娃娃。此话确实!农民遇到最喜庆的事情,最直接的庆祝方法就是放一场电影。新房竣工、娶媳妇、孩子满月等等,张月平总会到场。周围的村庄谁家什么时间娶媳妇,孩子什么时间做满月,张月平如数家珍。
“上世纪80年代,没有电视,能看上一部电影就成了农村人的奢求,放映员比乡里的领导都吃香,算是公众人物。”张月平说到此笑了笑,然后叹了口气说:“还好,从今年开始,农民看电影再不用出钱了,一个月放一场呢!”
张月平说的是国家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以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政府埋单,不要群众一分钱,免费将电影送到农民家门口,这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但政策再好也需要落实。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最终离不开的还是像老张这样的放电影的人。
“在石城镇我包了15个村庄的放映任务,每月送一部电影,每两天跑一个村,保证他们每月都能看上一部电影。”张月平说。
在太行山深处,一个人,一部放映机、一条扁担、一辆旧摩托车,这对于45岁的张月平来说也许只是开始……
学生论坛面对师生冲突你会选择怎么办
师生冲突,在学生们越来越有主见的今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同学和老师各有各的见解。在本期话题讨论中,我们邀请到了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为我们点评。
学生论坛
用正确的方式化解冲突
我是一个比较好强的人,如果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会坚持,除非让我认识到自己错了。
我们班总体来说,还是令班主任老师满意的。但人人都追求完美,我们老师也不例外。他为了我们班可以说是费尽苦心,经常找同学谈话,主要就是了解班里的情况,然后再对症下药。这“药”通常是与班干部们商量出来的。我承认有些对策确实很适合我们,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实在太信任班干部了,其实他不知道,小小的班干部也有“官官相护”的一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牺牲班集体荣誉欺骗老师,不知情的老师却把他们当成宠儿。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口难言。最后眼看着班级管理越来越乱,学习环境越来越差,我实在忍无可忍,与其他同学一起“联名上书”班主任老师,讲了我们的想法。老师看罢,第二天就宣布了新的班级管理办法。
我认为,对老师的做法有不同意见时,不一定非要在嘴上争个高下。我们应想方设法让老师明白自己的意思,如果确实是老师不对,那还必须婉转一些,让老师有台阶下。我认为这才是化解冲突的最好方法。
江西省 徐靖
学会质疑和正确处理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主见,不可避免地会与老师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有同感。小学时,我特别听话,老师说往东我不敢往西。到了初中后,便开始在心里质疑老师的一些说法,后来胆子大了些,当面向老师提出,结果冲突就爆发了。我也曾经为此烦恼过,不过,我已经摸索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应当力避冲突,起码不要与老师发生正面冲突。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不妨先暂时听从老师的建议。我们必须尊重老师,而且老师的阅历确实也比我们丰富得多。其次,我们可以征询一下朋友、家长的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待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并确定自己的见解较为正确后,再大胆提出来,不过最好在私下里,我想这样老师更容易接受。如果我们的见解是错误的,就应果断放弃,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
江西省永丰二中 钟小敏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高三时我们换了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他烧的第一把火就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不满:迟到一次罚5元,旷课一次罚10元,每次月考后要奖励前3名,费用由全班学生均摊……
于情于理,大家都觉得无法接受:纪律必须要靠罚款维持吗?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吗?这样做不违法吗?尤其是要全班同学凑钱奖励前3名,更让大家难以接受。在全班同学的反对下,这个荒唐的班规取消了。此后,同学们学习都很努力,迟到、违纪的现象也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学习和将来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大家想证明给老师看:没有那些罚款规定,我们同样可以做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分歧,我认为这绝不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反而说明学生不再迷信老师的权威,有自己的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如果现在的中学生还像封建社会那样对老师惟命是从,那岂不是现代教育的悲哀?
河南郑州 青禾
老师应注意自己扮演的角色
那天,正在情绪高涨地给我们分析讲解试卷的数学老师突然停顿下来,点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并厉声问道:“你刚才在干什么?”大家吓得一激灵,班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但那个同学却不买他的账,理直气壮地回了一句:“我怎么了?”接下来,课堂便成了两人争吵的“战场”……那个同学的同桌偷偷地拽了好几下他的衣服,轻声劝他少说两句,可根本不起作用。最后,数学老师甩下一句话:“今天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你不走我就走!”那同学愤怒地站了一会儿,气冲冲地拿起书本到隔壁的自习室去了。
事后,我无意中与那同学聊起这件事时,了解到那天确实不是他的错,可他的解释让我有些茫然:“在我说出第一句气话时就后悔了。可老师后面的话让我实在不能忍受,是他的话让我不想道歉———尽管现在我都觉得挺后悔的。”那么,这件事到底责任在谁呢?
虽然我自己至今还没跟任何老师发生过不愉快,但我想,无论发不发生摩擦,我们做学生的都不能忘记自己起码的礼貌。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自己在冲突面前扮演的角色,老师要当冲突的“终结者”,而不应是“始作俑者”。
陕西省西安市 黄旭东
勇敢地站出来
这是我上小学时的一件事,它影响了我的整个求学路。
那天进行数学考试,有一道填空题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切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我填的答案是3个或5个。第二天,试卷发下来,我发现自己就因为那道题被扣了2分,得了98分,而其他填3个的同学都得分了。讲卷子的时候,老师只说了一下那道题的答案为3就完了。这时我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答案吗?”当时,班里其他同学开始起哄了,站在台前的老师被我的唐突弄得一愣,但还是把我叫到讲台前,让我跟大家讲讲自己的答案。我拿了两张作业本纸,一张沿对角线对折一下,一张仅仅将纸的一个角对折了一点点。然后,我对大家说:“这张的答案是3,这张的答案就是5。”等我演示完,老师带头为我鼓起了掌,并且当场把我的分数改为了满分。老师说:“大家就是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的答案也不一定是对的。”后来,老师发现我想问题比较全面,底子较好,辅导我参加了全区数学竞赛,第一次参赛我就拿了个第一名回来。
从小到大,自己拿了很多个满分,但是那个满分对我的影响却是最大的。现在,有的老师发现学生与自己意见不合,往往会认为是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其实给学生一个机会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呢?做学生的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仅是一道题或者几分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求学的态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罗邦杨
过来人语
曾经的冲突改变了我的人生
本期话题使我想起了当年那个逆反心理极强的我。
初二的一次晚自习时,老师发上次测验的卷子,发到我时,由于没有接好,试卷掉在了坐在我后面的班长脚下。本来是举手之劳,他捡起来递给我就完了,可是他非但不捡起来,还故意在试卷上踩了一脚,卷子都破了。看着人高马大、得意洋洋的班长,我只能忍气吞声。课后当我有机会告诉班主任,希望他能为我主持公道时,没想到他说:“他怎么会无缘无故踩你卷子,你不惹他,他怎么会惹你?”当时我听到这句话,委屈的泪水直往下掉。回到教室,班长对我抱以蔑视的一笑。我的心堵得慌,回家后就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母,结果父母也不理解我。从那以后,我便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专门跟班主任对着干,致使我后来高中都没有考上,我的人生轨迹至此就改变了,不然我很有可能考上大学,过另外一种生活。
回顾过去,我想劝告那些受到委屈的孩子们,希望你们不要冲动。当有意见分歧得不到老师的理解时,千万不要斗气,故意跟老师作对,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在老师不接受我们意见时,就要学会忘记不快,照样保持乐观进取的心,这才是对待冲突的最好办法。等长大成人,就会明白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而已,不值得我们用自己的未来与老师抗衡。
江西省婺源电信分公司 何淑兰
老师观点
教师要学会倾听
实事求是地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让父母和老师“省心”的孩子。上初中后,我常常自以为是,有时还故意和老师对着干,大多数老师对此都表现得宽容大度,多是和风细雨地引导我。但也有例外,那是在高二的时候,我和班主任张老师因为打扫卫生的事情发生了冲突,张老师勃然大怒,不仅劈头盖脸地训斥我,更把我的书本扔到了教室外,把我赶出了学校,这极大地损伤了我的自尊心。尽管后来由于校长的干预,我回到了学校,但整个高三,我都是在沉默中度过的。
今天,当我看到“面对师生冲突怎么办”的讨论话题时,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张老师愤怒的脸,耳中仿佛又听到了尖酸刻薄的奚落话语,我的心仍然隐隐作痛。也许是有过这段经历,做了老师后,当学生在一些问题上与我发生分歧时,我从不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先入为主地指责学生“不听话”,更不武断地强迫学生遵从我,而是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做一个最能理解学生的听众,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我再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盘托出,和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毫不惭愧地说,从教18年,我和学生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在此,我告诫同行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当学生与你有发生冲突的迹象时,给他们吐露心声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倾诉完后,潜在的师生冲突也就自然化解了。
山东临朐一中 马玉顺
换位思考,化冲突于无形
晚自习的铃声早已响过,可站在楼下依然能听到三楼教室里乱糟糟的声音。怎么回事?我怒气冲冲地站到讲台上,可他们依然大声地议论着什么。正待斥责他们,转念一想:也许他们真的有什么事吧?于是,我便耐心地询问了一下。原来那晚是平安夜,他们想娱乐一下。看着他们恳求的目光,想到最近他们学习的紧张,我就给他们主持了一个四十五分钟的“即兴演唱会”。下课后,许多女生都拥抱了我,男生们握着我的手说:“我们也想拥抱您,可您是女的,我们不好意思。”我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我想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功劳吧!如果那晚我狠狠地斥责他们,然后强硬地按原计划进行单元检测的话,就没有那么多拥抱和笑容了,也没有自那晚以来课堂上他们给我的微笑了吧!
换位思考,不仅仅化解了一次差点燃起的冲突,而且增进了我和学生的感情。师生间多换位思考,就没有那么多冲突了吧!
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初级中学 张晓辉
专家点评
在相互理解与尊重中化解冲突
青春的陷阱之一,就是时常被貌似有理的逻辑误导。
比如,师生之间发生冲突,人们习惯的逻辑思维就是,主要责任应当由教师承担,因为教师是教育者,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推理自然是有道理的,也是常见的处理模式。其实,细细推敲一番会发现,如果片面地理解这个模式,就可能成为一个貌似有理的逻辑误导。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似乎是在保护学生,而实际上是无视学生自主性和成长性的体现,是把学生视为弱小的、无能的、需要纵容娇惯的对象,对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如此。按照新修订并正式生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的“未成年人优先”的原则,即在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中,怎样对未成年人有利就怎样处理。显然,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教师的做法对中学生的成长并非有利。
那么,怎样处理师生之间发生的冲突,才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利呢?就要在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尽量拓展他们成长的空间。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不要简单化地归责于教师,而要鼓励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责任意识。应当相信,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学生是具备这个能力的。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也能引导他们提高理智处理冲突的能力。冷静观察或许会发现,师生之间发生的冲突往往与价值观或处事方法的不同有关,如能客观分析会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丰富营养。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没有那么理智,青春期的冲动性能使他们一触即发,而教师也未必都那么富有修养。针对这些情况,如果能够建立一些沟通机制,也许会有良好效果。比如,给班委会或学生自治组织建议,由他们听取师生双方平等的陈述,并作出评论和仲裁。人们可能担心,教师不怕失去权威吗?他们肯屈尊向学生陈述吗?不错,有些教师可能不愿意。但可以相信,绝大多数教师会愿意的,因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沟通机会,并对今后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具有预防性的意义。
为了防止出现较大的情感伤害,还可以确立一个解决冲突的规则,如冲突一旦升级就必须叫停,当天谁也不许再谈论此事,必须在适当时间和场合沟通此事。对学生而言,即使没有合适的沟通机制,只要自己掌握了化解冲突的金钥匙———尊重,就有希望走出困境。
解决师生冲突的最根本原则是尊重自己和相互尊重,最有效方法是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最理想目标是共同探索和共同成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统稿:王秀真 苏娅)
半月谈2008年第2期小测验
2.小测验
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个百分点。这是央行2008年第 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A.0.25? 一B.0.25二
C,0.5? 一D.0.5? 二
2.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于1月13日起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辛格于年任印度总理后 访华。
A.2005首次B.2004首次
C.2005第二次D.2004第二次
3.国家发改委1月15日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 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规定了实行 价格干预措施的品种范围、干预形式和具体办法。
A.经常? 经常B.临时? 临时
C.阶段性? 阶段性? D.不定期? 不定期本期小测验答案
1.C? 2.B? 3.B
半月谈2008年第2期国内外半月大事
国务院部署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1月4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强调坚持全面调查,科学普查,依法普查,保证质量,把普查污染源与健全环境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结合起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翔实、全面的环境信息。
证监会首次查处利用虚假申报操纵证券市场案件证监会l月6日通报,已依法查处了周建明利用虚假申报手段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件.没收周建明违法所得176万余元,并处以罚款176万余元。这是证监会首次查处利用虚假申报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 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会上,颁布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3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5l项,其中一等奖l项、二等奖5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EI 255项,其中特等奖l项、一等奖19琐、二等奖235
项;授予4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务院:近期不得调整油电气价格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同时指出,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确因成本上升需调整的,必须按规定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1月13日,温家宝签署了第515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新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
1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安徽省考察工作。4天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和代省长王三运等陪同下,先后到芜湖、阜阳、合肥等地,深入企业车间、乡村地头、水利设施、科研院所和城市社区.深入受灾地区.同干部部群众共话强省富民大计。
国办下发“限塑令”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专家分析认为.此次“限塑令”的颁布实施.将使国内一半左右的生产企业受到直接影响;同时随着环保门槛的不断提高.整个塑料包装行业将加速“洗牌”。
印度总理辛格访华
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于1月13日早晨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辛格于2004年任印度总理后首次访华。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辛格举行会谈,双方就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广泛共识。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并出席了其他双边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国家主席胡锦涛15日下午会见辛格.双方高度评价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的积极进展并一致表示,继续加强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在新的一年里,把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纪委全会提出
2008年七项工作重点
1月14日至1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公报提出.2008年要突出以下七项工作重点:第一,认真开展对十七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第三,继续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治腐败。第四,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第五,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进一步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第六,深人推进监督工作,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第七,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卡里莫夫宣誓就任鸟兹别克斯坦新一任总统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1月16日在首都塔什干举行的议会上下两院联席会议上,正式宣誓就任乌新一任总统。乌兹别克斯坦去年12月23日举行总统选举,包括卡里莫夫在内的4名候选人参与角逐。卡里莫夫最终以88.1%的得票率胜出。
央行2008年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1月16日宣布。从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2008年首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称,这一举措是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国家发改委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16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15日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规定了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品种范围、干预形式和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