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7期

半月谈2007年第7期目录
按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文章页面读者评刊我们喜欢阅读“民生报道”
半月评论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思路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力谈:?构筑人才高地,加强法律监督实践篇:剑胆琴心为人民思路篇: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谈:司法为民是改革方向实践篇:群众满意,?法律天平上的“准星”
专题报道透视产业结构调整迫切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治本之道节能环保困局逼出治理“新政”
本刊特稿中俄共奏“春天的交响”
“加减乘除”算惠农“折扣”账政治观察
“两会”折射“中国式民主”三大亮点
2007:反“台独”关键年学杂费全免,西部孩子还缺啥
经济纵横百姓理财谨防四个误区农民缘何乐于卷入“以租代征”利益链城市的灵魂是文化北京公交优先:向都市“肠梗阻”开刀
“保耕地,造好砖”
新闻热线百姓背不动豪华“公共场馆”
“惠农路”咋修成了“豆腐渣”
军事天地与中国特种侦察兵“零距离”接触半月说法物权法让您的生活更安心
谈天说地
“政企分肥”不去,住房责任难分56十二次下跪呼唤人间良知校园话题孩子需要大把零花钱吗
百姓视点聚焦政府官员诚信缺失百事咨询租房人能否互换居住读者之页农民对金融服务有“五盼”
国际时事伊战四年,美国走不出中东泥潭中日“融冰”需双向推动
朝鲜外交全面出击小测验信息广场国内外半月大事
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
辛鸣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温家宝总理则坦言,“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总书记和总理在同一时段内如此强调忧患意识,不是随意,更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清醒认识,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深厚感情的真诚体现。所以,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秉持忧患意识,既是一种现实要求,一种责任自觉,更是一种政治境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体现在知忧患上。今日的中国发展成绩很大、成就很多,但“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很多,甚至很严峻。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讲的中国经济中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四大结构性问题,哪一个都是悬在中国经济发展头上的利剑。比如,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依赖于投资,但我们是否还能支撑已高得离谱的投资率;我们的经济增长也很大依赖于外贸出口,但现在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与贸易争端,已使我们不能再保持持续贸易顺差;我们的经济增长还很大依赖于资源的高消耗与环境的软约束,但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供给与严峻的环境压力,我们还能继续如此大手大脚吗?
进一步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在做了很多工作的同时,也忽略了很多该做的工作。比如,这些年来,我们在注重效率,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基尼系数逼近0.45甚至更高,10%的群体占有了接近一半的财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形势严峻;再比如,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过去被捂住的各种老大难、烂摊子和积累遗留的大量问题都相继暴露出来,像由于拆迁补偿问题引发的冲突、由于干群关系紧张产生的纠纷、由于农民失地生活无保导致的对立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可能表现为一个侧面、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问题,但放置于矛盾凸显期这一大背景下,就有可能演化为社会性的问题、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邓小平曾讲过一句话,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前,人民群众可能对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的感受并不强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开始日益增长,对于政治参与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增长。由此,温总理指出,要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一重大历史任务。但实事求是讲,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准备不足,这一历史任务才刚刚破题。可是,在人民群众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快速提升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做,而且要尽快做,做慢了都不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还体现在能忧患上。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不是不知道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不知道忧患的客观必要性,但是在现实中却往往很难树立起忧患意识。总是在想,我们干了那么多的事情,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明摆的,不说功劳,苦劳总有一点吧。何况我们现在也有资格、有条件、有能力过得好一些,何苦把自己搞得那么苦。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时一事的应付了事,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对于某一阶段性的工作,我们可能已经完成了,甚至完成得还很好,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事业来说,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正如温家宝总理强调的那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评功摆好”。的确,我们已经总体小康了,我们的一些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可能已过上相对好的生活,但在不平衡、有差距、低水平的小康现状背后还有很多的群众日子并不宽裕,甚至还有很多艰难疾苦。如果我们还不忘自己是共产党人,那么,共产党人的觉悟、共产党人的责任、共产党人的使命,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我们要能忧患,要去忧患,要甘于忧患。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更重要的在于要去解忧患。看到问题的存在,也意识到问题的紧迫与严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头脑中、观念里、感情上,那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政策的设计、制度的安排,把我们已经意识到的、可以通过努力而加以解决的问题给解决掉,这才是忧患的现实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人甚至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利益结构和体制机制障碍,消除引发忧患的各种问题与弊端。
清醒而知忧患,自觉而能忧患,务实而解忧患。秉持忧患意识这样一种政治境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中国人民必能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更加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早日实现!
思路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力谈:构筑人才高地,加强法律监督
孙爱东 许永俊
  海淀区是首都北京的重要功能区,是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全国闻名的科技大区、教育大区、文化大区和人才大区。身处其中的海淀区检察院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主题,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要求落到具体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严打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反贪局、全国十佳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院……
孙力检察长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说,海淀检察院是一个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团体。全院平均年龄为34.7岁,本科以上学历的186人,占干警总数的97.4%。其中研究生学历58人。多年来,他们以占全北京市7%的办案人员,完成了占全市22%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量。其中,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为推进检察改革和业务建设发挥了有力作用。
现在随着形势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提高,社会对公平正义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孙力说,海淀检察院坚持司法公正与检务公开相结合,不断增强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一,以监督促公正。树立监督者受监督的理念,创立“与人大代表街乡对口联系”制度、控诉案件人民监督员公开审查制度、广开渠道公开征求律师、法院意见制度等,不断强化接受监督的理念。第二,以公开促公正。在推出“海淀检察院便民维权十六条”基础上,去年又推出了保障诉讼参与人权利的措施,不断扩大检务公开的力度、范围,使检察工作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第三,以规范促公开。为防止人走政息,海淀检察院以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契机,充分发挥制度管长远的作用,建立了覆盖全部业务部门的职位说明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图等体系,并逐年修订。(编辑:薛凯)
实践篇:
剑胆琴心为人民
孙爱东 许永俊
,真是谢谢你啊,我来了每次都麻烦你,又买午饭,又买车票……”
,多亏了你帮忙,我那事总算是了了,现在心里头舒服多了……”
在海淀区检察院控审处采访时,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话语。一位位普通百姓在得到检察干警认真、耐心、热情的解答后,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帮助困难老人买盒饭,给诉冤人起身倒杯水,点滴的温暖,拉近了检察干警与百姓的距离。
维护那一方的平安
2006年10月31日,北京秋高气爽。法庭上,正进行着一场庄严的审判。刘某垂头站立在被告席上。2002年~2004年间,刘某利用其担任北京某著名高校装备处采购员的便利,先后收受他人贿赂9605美元,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这是海淀检察院受理的第一例涉及政府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
在办理此案的过程中,海淀检察院反贪局的侦查人员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很快拿下了犯罪嫌疑人刘某的口供,使得错综复杂的案情基本上浮出了水面。但是,仅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不能够对其定罪处罚的。此时,行贿方的账务报表就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证据。在此案涉及的行贿方中,有两家公司位于香港。而香港公司迟迟不肯配合,甚至声称只接受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面对这样的僵局,侦查人员突破种种困难,终于在案件即将到期的时候,得到了关键的证据。
去年年初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统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海淀检察院反贪局作为其重要的职能部门,始终走在打击职务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前列。反贪局把查办大要案作为重点,1998年成立至今共计立案288件322人,立案总数居全市第一,其中90%为大要案,涉及处级以上的要案58人,局级20人,百万元以上案件22件22人,取得了查处一个、挽救一片、稳定一方的工作效果。
千里传书感化服刑人员
 2002年5月,北京某IT公司张龙被原单位开除。11月初的一天,张龙无意中发现原单位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钥匙还在自己手里。出于报复,他回到原单位将车开走,并低价转卖。很快,这起盗窃案被移送至海淀检察院起诉一处审查起诉。在提讯室里,张龙第一次见到了承办此案的女检察官杨新娥。几年前的这次提讯,让张龙终生难忘。“提讯结束后,她突然问了我一句,‘你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听到这句话,我感觉她就像是个好朋友在替我惋惜,忽然感到很温暖,不知不觉地哭了。”经过审理,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张龙有期徒刑10年。
 ,你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结束每天的劳动改造,躺在床上,女检察官的形象,总是浮现在张龙的眼前。张龙作出了个大胆的决定———从湖南岳阳监狱写信给远在北京的杨新娥。
杨新娥回信了!收到这封来自“海淀检察院”的回信,张龙乐得像个孩子一样,把信传给身边的每名服刑人员。“很久没有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了。我真的很感激她!”从此以后,张龙把杨新娥当成了自己的亲姐姐,厚厚的长信来往于千里之遥的京湘两地。不久前,杨新娥获得湖南省监狱管理局的批准,千里迢迢赶赴湖南岳阳监狱看望张龙。
在杨新娥的感化下,张龙已成为狱里的一名特殊“教师”,在监狱开设的电脑培训班里为120名“学员”讲授电脑知识,多次获得监狱领导的好评。
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
2006年10月30日,海淀检察院收到了一个案件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这是该院2006年根据刑事和解政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的70余起案件中的一个。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和受害人赵某本是邻居,一个晚上,王某和朋友在外聚会喝酒后开车回家,却发现一辆轿车停在自己的车位上。王某下车后,对着这辆车大展拳脚。第二天,警方接到报警后很快查明事实。后来,王某因故意毁坏财物被刑事拘留。
检察院承办人员通过审查案件发现,王某的行为是酒后的一时失态,犯罪情节较轻,造成的损失较小,事后也积极进行弥补,符合刑事和解政策的基本精神,于是决定尝试对此案进行调解。在检察官的调解下,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而王某也成为海淀检察院落实刑事和解政策的受益者,最终获得了不予起诉的处理结果。
当前,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淀检察院对刑事和解政策的运用正顺应了这一要求,既节省司法成本、提高刑罚效益,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加害人及被害人的合法利益,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编辑:薛凯)
思路篇: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谈:司法为民是改革方向
本刊记者 李自良 王研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改革措施频频冲击人们的眼帘:率先在全国推出死刑注射执行;率先在全国成立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率先在全国法院建立以管案、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由于综合业绩突出,昆明中院2006年荣立全国法院集体一等功。
一个位处边疆省份的中级人民法院,何以能走在前列,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说,司法为民是灵魂,司法为民是方向,正是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我们改革的基点、动力、成效才都有保证。无论什么样的改革,最终目的都是司法为民;改革的成效,最终也要看司法为民措施是否真正落实。
杨玉兰认为,司法为民是新时期衡量人民法院全部司法活动的根本标准。司法为民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审判案件,及时公正化解社会矛盾,调解社会纠纷;二是多举措为民提供便利和服务,比如方便诉讼、提供司法救助等;三是通过司法实现法律的激励作用;四是发挥法律规则的矫正功能。
据介绍,围绕司法为民的宗旨,近年来昆明中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人民法院来说,依法审理好各类诉讼案件是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和手段。为此,昆明中院从法官队伍入手,从运行机制入手,从解决司法实践难题入手,大胆改革,把司法为民的宗旨全面落实到保护人民、打击犯罪、制裁违法、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审判工作中去。“与司法为民的宗旨相符,我们就大胆去试。”杨玉兰说。
秉持司法为民的宗旨和理念,昆明中院正实现着又好又快发展的跨越。从2000年开始,昆明中院持续保持了收结案件上升、未结案件下降的良好态势。2006年昆明中院执结率达92.4%,高出全国平均数12个百分点。
谈及昆明中院的发展,杨玉兰满怀信心: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指导,以司法为民为基点,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基层建设为基础,以建设高素质队伍为保证,全面增强司法能力,不断提高司法水平。(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群众满意,法律天平上的“准星”
本刊记者 李自良 王研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楼是一座具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和深刻法治艺术内涵的大楼。进入采访发现,与大楼样式相对应的是,“法为民所司”已经成为春城人民能够深刻感受到的另一道风景。
让执行不再难
2007年春节前夕,在昆明打工的段新国一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和400多名工友在昆明一家房地产公司打工,却一直没有拿到工钱。情急之下,段新国和工友们一起,把房地产公司告到了法院。可他没抱多大希望:听说光是官司判下来就要很长时间,何况还要让公司掏出钱来,再把钱发给大家,看来今年春节是不行了。
让段新国意外的是,2月份的一天,他接到了法院电话,说可以领钱了!2月14日,段新国作为民工代表欢欢喜喜领回了工钱。
这一天,昆明中院执行局共向12个单位和2名个人发还了5992万余元的执行款,其中有不少采取了新的执行方法,如段新国的工钱,就是“先予执行”。昆明中院执行局局长邱继辉告诉记者,中院2006年12月出台规定:拖欠涉农案件当事人工资或劳务报酬的事实清楚,经承包人申请并依法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就工程款中涉及涉农案件当事人工资或劳务报酬部分裁定先予执行,不必先经过判决。中院对该案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后,仅用10天便将200万元案款执行到位。如果走正常的审判、裁定、执行等程序,最少也要2个月。
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而且严重影响法院威信、损害法律尊严。面对这一“痼疾”,昆明中院没有回避,而是迎接挑战,攻坚克难。昆明中院首先开展了执行积案清理,仅2006年就清理2200余件,分析原因并进行登记。随后,中院开始解决这些执行积案,采取多种方式与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特别是对赡养、抚养、拖欠工资、拒付工程款等案件加大了执行力度,仅2006年就追回4.4亿元债权。为建立长效机制,昆明中院还专门建立了法院执行威慑网,把拒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在网上公布。对一些情节恶劣的“老赖”,还在媒体上进行曝光,并采取了限制被执行人经营消费、财产举报有奖等有力措施。
让法官到信访窗口轮值
到昆明中院反映疑问或委屈的群众有这样的待遇,来自审判庭的专业法官将向他们认真负责地回答解释,提供帮助。昆明中院从2007年1月起实行的《法官轮值制度》,要求新任命的部门副职、审判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人员,必须到信访接待窗口作为期6个月的接待。
2006年5月,民事审判庭法官付锡勇从基层法院调动到中院担任审判员。2007年2月1日,他成为中院首个到信访接待窗口轮值的法官。轮值期间的一件事令他难忘:一位当事人因工伤被火烧成残疾,但因不了解法律规定,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或申请仲裁,导致他一审、二审败诉,没能拿到赔偿。“当事人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想不通。我就先向他解释了有关法律规定,又告诉他可以去市政府、市工会的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并把电话等提供给他,最后他满意地走了。如果没有中院的轮值渠道,他根本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寻求帮助。”
付锡勇说,类似的事情让自己看到,法官的判决对当事人有着实实在在的结果,这就要求法官在行使裁判权时更加慎重。“而且群众的视角和我们不同,法官应该更多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作出让群众服气或满意的判决。”
说到这一新的制度,昆明中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这不仅能促进法官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当事人对判后案件的反应,也能够增强法官化解矛盾的能力、办案的质量意识、服务群众的意识。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最终要靠法官的具体活动来实现,这就要求法官不是简单地适用法律条文,而是要在审判中融入法官的法律思想、司法理念和审判经验。
昆明中院院长杨玉兰告诉记者,现代社会只注意培养法官的法律职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法官的素质必须全面提高。“我常常告诉法官们,汇报工作的时候不要说自己审理了多少案件。我更注重的是你们审案的质量,更注重的是群众服气不服气、满意不满意。”为此,2005年2月,昆明中院开始在互联网上公布裁判文书。这一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事人或其他社会人士对法律的误解和对法院执法的猜疑,同时促进审判人员业务素质和文书质量的提高。(编辑:孙爱东)
编者按:“十一五”开局之年节能减排两大约束性指标均未完成令总理遗憾,让国人忧心。指标未完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因此,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当是治本之道。那么,产业结构该如何调?阻力有哪些?又该如何破除呢?
产业结构调整的治本之道
本刊记者 秦交锋 孙爱东
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发展大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过去百年发展历程中遭遇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在中国20多年里集中暴发。
以2006年为例,我国GDP总量达到20.94万亿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为此消耗的能源达24.6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5%;钢材消费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材消耗量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与此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可比能耗要高出15%,火电供电能耗要高出20%,水泥的综合能耗要高出23.6%。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认为,虽然这中间有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历史阶段性因素,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消耗资源性产品转移到中国,相应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的原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出表明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性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而产业结构不合理则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生产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一是生产结构不够合理。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三是产业技术结构不够合理。四是高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相对落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39.5%,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64%,也明显落后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55%。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在经济增长的“量”的扩张方面总是快速增长,而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质”的提高方面,没有大的改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缺乏强有力“抓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拉动,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在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偏大,这样经济增长就过于依赖消耗能源和资源。因此,如果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把过高的资源消耗降下来,中国经济虽然一个时期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走不好,也走不远。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夏鸿辉说:“把单位GDP能耗未完成首年目标与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达到10%以上放到一起比较,很有警示意义。这说明我们以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说明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还会面临很大挑战。”
在最近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和专家普遍认为,节能环保工作已刻不容缓,如果我们还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将积重难返,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将难以持续,国家安全也难以保证。而以节能减排力争达标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倍加重视的头等战略任务。
中央政策落实打折,市场传导机制受阻
可以说,在中央政府层面,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发改委三番五次申明单位GDP能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各地也陆续调低GDP指标,调高降耗指标。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为了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出台了带有连坐性质的“区域限批”政策。但是,现实效果却不容乐观。
以2006年的产业政策为例,国家发改委集中出台了钢铁、电解铝、水泥、焦炭等10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重点对行业准入、财税待遇、能源成本方面进行干预,引导相应行业升级。但此后国家发改委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开工项目进行严格检查后发现,新开工项目中违规项目比例相当高,焦炭项目为50%,煤炭项目为42%,铁合金项目为39%,水泥项目为35%,电力和钢铁项目均为26%,纺织项目为22%。
深究其原因,邯郸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君清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现在不少地方领导发展经济饥不择食,甚至不惜上马一些能源消耗多、污染大的企业。地方政绩还是通过GDP来体现,越往基层走,地方领导的环保观念越差。在环保检查中,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非常严重,一些中小企业根本不管不顾,不经过审批就上项目,很难监管。地方政府漠视环保法,抱着“孩子已经生出来,反正你不能掐死它”的想法。最后环保部门迁就地方政府,向企业妥协。当前的问题是,越是宏观的东西,基层政府越不关心。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节能减排上下更大力气,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本身具有调节的功能。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资源、能源、劳动力等价格上涨的压力,大多数挡在了政府层面,没有及时向社会传递,实际上起到了屏蔽的作用。许多地方政府以及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还在我行我素,GDP在增长,效益在增长。这样一来,日子好好的凭什么要搞节能减排。市场传递的扭曲信号,导致出现扭曲效果。比如成品油价格倒挂,生产企业亏损,而消费量还在增长,造成能源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搞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除了政府的作用以外,还要有经济驱动力。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还是采取浪费资源的方式,是受利益驱动的。
陈清泰认为,仅仅用行政的手段把节能减排的目标分配到地方本身不科学,因为各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环境容量不同,用同一指标衡量不科学。考核的方式单一,结果会出假数字,容易出现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而全国没有完成的情况。总的来说,应该通过明确的价格信号、严格的法律监管使更多的企业感到高耗能、高污染的日子过不下去,无利可图,这样节能减排的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更新发展观念,加快疗治“结构病”
结构调整本身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陈清泰表示,2006年节能减排指标没有完成,背后的原因在制定指标之初就可以预见。换句话说,在这一年中,并没有发生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节能减排目标没有达到。政府提出的量的方面的指导性指标几乎全面超额完成,比如增长速度、投资额、进出口总额等,而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这就给政府一个需要强烈关注的信号: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有强大的动力,但是增长机制存在缺陷。“我国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10余年,但目前只能说有进步,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可以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在我国三大产业中,工业增长过快。在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工业增长过快。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中国的资源能源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应当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加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专家们普遍认同这一观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不高。要提高行业水平,具备国际竞争力,使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就必须要有技术优势,掌握一批核心技术。
另外,马凯在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也特别强调,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增长方式,要摒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环境资源的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而不顾忌后代人的旧的发展观,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节能环保困局逼出治理“新政”
本刊记者 梁钢华 王志
2006年,“执行力”一词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增强政府执行力”。然而,2006年节能减排两大指标未完成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关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新政,一些地方政府大力调结构、促节能减排的诸多作为,闪烁着生动的亮色,显得格外耀眼;环境准入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区域限批”,触动企业与地方环保“神经”
2007年初,国家环保总局通报批评了全国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等项目,并首次对山东省莱芜市等4个行政区域、4个电力集团启动“区域限批”处罚,从而刮起新一轮“环保风暴”。
记者调查发现,国家环保总局成立30年来首次启动的“区域限批”政策,着实触动了企业与地方的环保“神经”。
莱芜市因莱钢集团冷轧薄板一期工程未经环评审批开工建设,被列入“区域限批”名单。依照处罚,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莱芜市及莱钢所有建设项目均被停止环评审批,直到违规项目被彻底整改为止。
,教训是深刻的!”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名岷说,作为全国H型钢、螺纹钢出口第一的钢铁企业,莱钢冷轧薄板一期工程被国家环保总局通报批评后,很多国外客户纷纷打电话咨询,担心影响产品出口。为此,春节前莱钢集团先后派出两个代表团专门到日本、韩国等主要产品出口地,进行情况说明和业务考察,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李名岷表示,莱钢将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在莱钢冷轧薄板一期工程现场附近,记者正好遇到莱芜市钢城区南冶村农民徐日洪,他正驾驶着拖拉机为附近发电厂运送材料。徐日洪无奈地告诉记者:“发电厂、炼钢厂每天都向空中排放大量废气和粉尘,很多时候天气都是灰蒙蒙的,在外面干活被弄得灰头土脸。而工厂排出的废水也污染了地下水,现在村里水井的水都不能喝了,很多村民只好花钱买水喝,长期下去也不是事啊。”
作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莱芜市的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8万吨。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晓东介绍,莱芜是山东大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同时还是缺水城市,而钢铁等高耗水产业又使莱芜成为用水大市,环境容量已相当紧张。
莱芜市副市长刘民胜坦言,之所以出现新上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就开工建设,主要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目前,莱芜市已将环保工作的优劣作为年度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山东省环保局已明确规定,凡是水、大气等主要污染总量指标没有分配到污染源的地区,将暂停项目审批。
关停小火电,探索用市场手段退出“落后产能”
3月31日前,各省级政府和有关电力企业都在忙着上报本地区、本企业小火电机组关停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作出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全国要关停5000万千瓦以上的小火电机组。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能耗占全国1/3,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一半,成为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发同样的电,小火电机组煤耗比大机组高30%~50%。在污染方面,小火电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占整个电力工业的1/3和一半。如能实现关停5000万千瓦以上小火电机组的目标,每年可节约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超过160万吨,能完成“十一五”全国节能目标的1/5。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次国家发改委采用发电调度和经济补偿等一系列市场手段,鼓励关停,做好善后:国家将改进发电调度方式,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清洁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机组发电;纳入关停规划并按期关停的小火电机组在一定期限内可享受发电量指标,并通过转让给大机组代发获得一定经济补偿;在有条件的地区,按期关停的小火电机组可有偿转让其污染物排放指标、取水指标。
山东一些电力企业认为,以往对小火电“只关不补”,单纯靠政策压力,导致企业缺乏积极性。如今,可通过转让发电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等获得经济补偿,地方政府还筹资帮助解决关停企业的人员安置、债务、产业转型等难题,使企业消除了部分后顾之忧。
启动五大区域督查中心,理顺监管体系
目前各地干扰环境执法督查工作的情况比较严重,每年各类环保专项行动查处的案件超过2万宗,群众对环保问题的反应十分强烈。作为理顺体系的重要步骤,今年上半年五大区域督查中心将正式组建完毕,有望破解执法难题,强化执法监督。
设立在华南、华东、东北、西北和西南的五大督查中心负责监督地方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执行情况,各督查中心将在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环保执法等工作上切实发挥作用。
为了让环保这个约束指标进一步“硬”起来,从今年起,国家环保总局将每半年公布一次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同时,将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建立层层落实的减排责任制。
考验政府节能环保“执行力”,结构调整是关键
,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被许多专家认为是造成2006年节能减排未完成的最重要原因。广东省节能环保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结构调整为抓手,狠抓政府“执行力”,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之手”的力量。
2006年,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原来的1/9上升至1/8,税收约占全国的1/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新增亿元GDP所新增建设用地出现了“四个下降”。我们不禁要问,广东是如何完成经济增长“又好又快”这份优异答卷的?
广东省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目前呈高速发展态势,全省已初步形成节能型、清洁型产业体系。这标志着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广东省,同时也迈入服务业提速发展、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2006年广东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左右,全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跃上1万亿元新台阶。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的迅猛发展,使困扰广东多年的内需不足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全省经济增长方式正从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与一些地区盲目追求GDP增速有很大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说,如果不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源头控制GDP增速,仅靠末端治理,很难奏效。
来自广东的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是:广东决定主动大幅调低2007年GDP增速预期,在2006年预计GDP取得14%同比增速的基础上,初步设定的增长目标为9%。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预期目标的导向作用,引导各方把主要精力放到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来,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同时,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避免经济运行绷得太紧。
结构调整,让环保“金箍”真正紧起来
节能环保,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关专家表示,在实行一系列节能环保新政之后,对地方政府及企业还需多戴几个“金箍”,以真正发挥环保“第一审批权”的长效作用。
,区域限批”等政策主要针对违规新上项目的企业,更是针对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地方政府,这无疑是一剂“猛药”,但是也有局限性。
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晓东提醒说:当前,部分企业之所以能够违规新上项目,与企业大多自己投资上项目有关,这给环保部门查处带来一定困难。同时,按照我国现行政策,对于已建成的项目,应补办环评手续,这就使部分企业产生侥幸心理,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等手段绕开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而擅自开工建设,逾期不补办手续的,仅仅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目前看,这些行政处罚上限偏低,造成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过低,宁交罚款也不愿进行环评。这就需要加大对未批先建、越权审批等违规新上项目的查处,从而使违规项目彻底丧失“上车后补票”的可能。
此外,还要严格责任追究,给“先上车、后买票,先上车、不买票”等违规项目企业和相关负责人戴上一个管用的“金箍”,促使企业和地方政府真正依法行事。
(策划 / 编辑:颜彦 李力)
中俄共奏“春天的交响”
本刊驻莫斯科记者 刘芳
3月的莫斯科冬雪消融。胡锦涛作为中国国家主席第三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俄罗斯人民的热情欢迎;规模空前的俄罗斯“中国年”正式开幕,给俄罗斯人带来巨大的文化震撼;“中国国家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家名义在境外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展会红火登场,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事访问实现五大目标
胡锦涛主席于当地时间3月26日12时36分抵达莫斯科,27日18时50分离开,30个小时内出席了10多项重要活动,包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会谈,与普京共同出席“中国年”开幕式和“中国国家展”开幕式等活动,并在参观莫斯科1948中学时亲自拿起教鞭,教孩子们学了一首童谣。
28日,胡锦涛在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参观访问,会见了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沙伊米耶夫,并参观了鞑靼斯坦共和国经济展示会、喀山大学以及喀山直升机厂等,同当地各界人士广泛接触。
胡锦涛这次访问实现了5个目标:深化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加强地方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
今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第二个10年。这10年是两国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两国承诺全面增进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全面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胡锦涛访俄期间,中俄双方在发展双边关系问题上达成了13点共识,在国际问题上达成了17点共识,都载入了此次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两国还签署了关于中俄铁路、银行、通信等领域的9个合作文件,中俄企业家签署了21项合作协议。
海外媒体广泛关注此次访问。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放了半小时专题片,称胡锦涛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俄罗斯的朋友。他与普京共同发表声明的镜头频频出现在俄罗斯的电视屏幕上。
英国《泰晤士报》说,胡锦涛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就是前往俄罗斯,从此俄罗斯成为他最常去的国家,这次访问是第三次,说明北京真心希望与莫斯科建立良好关系。该报认为,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国家年”使友邻理念深入人心
胡锦涛此次访俄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与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晚会《春天的交响》。规格空前的开幕式演出,是“中国年”一大看点和亮点。
胡锦涛和普京在开幕式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普京还特别引用《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说明中俄文化各具特点,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他又引用中国名言“根深则叶茂”,表示希望中俄通过努力培育两国人民的友好情感来加深中俄之间的牢固友谊。
俄罗斯文化台向全国直播了《春天的交响》晚会,数百万电视观众收看,这在俄罗斯历史上还是首次。俄新社以“中国-俄罗斯:直播”为题播发分析文章,称“中国年”最鲜明的特点是给俄罗斯人带来了巨大的文化震撼,让对东方邻邦缺乏全面了解的俄罗斯人欣赏到了高水平的艺术,看到了欣欣向荣、底蕴深厚、细腻优雅的中华文明。
接下来的“中国年”活动中,中方将选派一批高水平艺术团体赴俄巡演。中方特别策划了“伏尔加河艺术之旅”大型活动,搭载着中国艺术家的游轮将沿伏尔加河航行,经喀山、萨马拉、伏尔加格勒等俄历史文化名城,每到一处都将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在当地中心广场和剧院进行中国杂技、民乐、舞蹈、茶道、武术、流行音乐、木偶表演等。中国画家将沿途写生,创作《伏尔加河长卷》赠送给俄方。
中方还将举办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如《白色的金子———中国瓷器文化展》、《5000年中国丝绸展》、《青州佛像造像展》等,让中华文化直观、生动、鲜明地走近俄广大民众。
去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非常成功。22个俄艺术团体和6个大型艺术展在中国18个城市演出或举办活动近90场,中方参加的人数超过50万,电视观众更是超过了3亿,成为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盛典。
中俄互办文化年,两国之间开展如此大规模、高水准的文化艺术交流,在两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俄媒体普遍认为,互办文化年活动,将使中国是友好邻邦的理念在俄罗斯深入人心,为两国关系奠定广泛、牢固的社会基础。
国家展推动中俄经贸务实合作
3月26日~2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国家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家名义在境外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展会。近200家单位联袂登台,把这次展会变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窗口。
展览引起了俄各界人士的关注,前来参观的观众和客商十分踊跃。据展览中心统计,共有8.61万人次参观了展览,日均超过2万人次。不少观众表示,他们对这次展览的中国高科技产品,如超声波手术刀、三维立体电视、机械仿生鱼等印象深刻。
俄罗斯前驻华大使、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议员罗高寿说:“展览时间太短了!很多俄罗斯人想看,但没能抽出时间。不过电视报道比较充分,这或许可以弥补他们的遗憾。”
俄罗斯媒体都突出报道了中俄两国元首出席这次国家展开幕式的盛况及相关消息。俄《劳动报》用整版详细介绍了中国航空、造船、计算机等行业的发展情况,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产品。俄罗斯工商会主席普里马科夫说,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中国不再是只生产暖水瓶和玩具的国家,而是一个蓬勃发展、日益现代化的国家。
展览为中俄工商企业界搭建了深入交流、加强合作的良好平台。展会期间举办了24场推介、采购、洽谈、研讨类专题活动,为两国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中俄企业家共签署总额达49亿多美元的协议。
一批中国汽车企业代表集体亮相俄罗斯,并与俄方签署了大宗出口合同。中方企业代表表示,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逐步复苏,公交客运领域的车辆已开始进入更新换代高峰期,这次国家展大大促进了俄罗斯对中国汽车业的了解,为企业带来了大量商机。
业内人士还指出,近年来,中俄贸易额增长迅速,但是贸易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额中所占比例不高,特别是中国自俄进口机电产品规模较小。中国国家展也为促进两国机电产品贸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编辑:赵利根)
“加减乘除”算惠农“折扣”账
本刊记者
近两年,中央惠农政策接连出台,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免收学杂费、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浏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惠农范围在扩大,力度在增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以各种方式打折扣,不少农民感到“惠而不实”。防止惠农政策上演“变形记”,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加:乱收费额外添负担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一些地方向农民伸手禁而不绝,出现了“免了税,长了费”的现象。
公路“村村通”工程的筹资方式是,省按公里给予补助,不足部分由市、县各级财政配套解决。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少县、乡通过向农民集资的办法解决,群众反应强烈。安徽省砀山县葛集镇朱兰店村2005年人均集资20元修路,2006年人均集资达120元。怀远县常坟镇集西村修路人均集资60元,靠近公路的住户按路边房宽度每米加收100元。
实行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后,安徽一些学校仍然强制学生订阅教辅资料,有的学校在学期中途收费且不给票据。2006年,滁州市对该市范围内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结果发现违规收费20余万元,代收款70多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民负担的结构和内容、收取的对象和范围都有了新的变化。农民负担涉及的对象从过去整乡、整村转向部分需要办事的特定农户;主体由过去主要以乡村组织为主转向部门、乡村组织和市场中介的发散型多重主体;重点由过去主要为行政事业性乱收费转变为经营性和行政事业性乱收费并存;项目由过去以明税为主转向暗费为主。这就使得目前农民负担问题的隐蔽性增强,监管难度加大。
记者点评:县乡财税体制不规范,各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要公共开支缺少规范的税收来源,这不仅是造成农民负担沉重的原因,也是农民增收困难和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持续驱动力的主要制度性因素。要通过多层面的制度创新对目前的县乡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真正适应我国农村实际和基层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基层政府部门和组织“背着国家吃农民”。
减:浑水摸鱼截留补贴
2006年,安徽省定远县七里塘乡以党政联席会议形式违规作出决定,向全乡每个农民人均筹集“以资代劳”款20元,由乡政府统一安排使用。该乡在发放水稻良种补贴款时,乡包村干部与财政所人员会同村干部直接从农民的良种补贴中扣除。濉溪县双堆镇大桥、王言两个村则强行收缴农民粮补存折,从中抵扣集资款,引起农民不满。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支农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涉农补贴政策。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不准抵扣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款,但仍有少数地方将农民的补贴款用于抵扣公路配套集资、水费和“一事一议”等。
2006年山东省专门组织了对农民负担的检查,全省共查处各类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427起(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央惠农补贴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的案件。2006年底,鲁西北一个村在收取水费时,将国家发放的粮食直补直接抵扣,同时将车船使用税混征在水费中,还私自加收一部分用于校舍改造。
在查处的案件中,不少属于发放的操作形式存在问题。中央在直补资金发放上要求明确,不准抵扣。而一些基层干部对此认识不到位,嫌一家一户发放太麻烦,就直接抵扣了其他费用,将影响中央直补政策的效果,也影响到基层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记者点评:针对屡屡发生惠农资金被截留现象,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信息不对称,基层干部处在主导地位;二是乡村民主体制有待完善,从三提五统至税费改革,一些乡村干部克扣农民的意识难以改变,而农民对其缺少监督;三是惠农政策体系不完善,重资金发放轻项目监管,“一拨转,二不管”的问题十分突出。
据了解,为确保各项涉农直补政策落实,一些地方建立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发放制度,实现“一户一折一号”,把全部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直接拨入专门账户,没有中间环节,保证资金发放足额到位。
乘:补贴少难起“乘数效应”
3月22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来自黑龙江省青冈县迎春乡的王洪学告诉记者,46岁的他一直未婚,在当地享受低保待遇。低保金一年总计不到360元,如果没病没灾,这些钱在农村也能解决不少问题,但是,王洪学前不久因病切除了一个肾,花了不少钱。想想未来的生活,他不无担忧地说:“出院后身体还要恢复,平常吃喝还要用钱,低保金平均下来,一天还不到1元钱,真不好干啥的。”
目前,我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33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09万农民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制度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建立,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是,从试点情况来看,这项惠及千万困难农民的政策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事实上,王洪学所面临的补助标准低、难脱生活困局是一个普遍问题。目前,不少地方仅维持着每人每年2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使达到年平均360元,维持低保对象最低的物质需要和基本生活还有困难。
农村低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入资金短缺。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存在资金投入短缺的问题。越是经济不景气的地方,贫困人口越多,县级财政拿不出钱来,限制了农村低保作用的发挥。由于筹措落实低保金有限,一些地方还难以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
农村低保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实际困难。低保工作需要入户核查排查,实行动态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现在不少乡镇都是由民政助理一人负责农村低保工作,基层救助组织薄弱、人员不足,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进村上门看房子,进屋看被子,吃饭看盘子,穿着看身子,银行看折子”,这种粗放的工作方式较为普遍。
记者点评:针对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在资金筹集上须强化政府职责,将农村低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并开设专门的低保金账户,建立统一的发放渠道。另外,政府应出台优惠低保对象的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水电费、子女就学、就医、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制定配套政策加以解决。
除:新农合制度障碍待消解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惠及4.1亿农民。但是,这项新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了政策效果的发挥。
一些医院和医生从新农合中牟利,让好政策走了样。黑龙江省卫生厅对全省各试点县实施合作医疗前2年和实施合作医疗后1年常见疾病次均费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存在“让利不受益、诱导增收益”的现象。部分定点医院打着让利患者的幌子,却对参合患者多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参合患者根本无法受益;还有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将入院条件放宽,出院条件从严,诱导参合农民进行医疗消费,从而增加医院的效益。
新农合是国家的一项惠农政策,由于有了资金流的进入,让一些原本就经费紧张的基层医院看到了“曙光”,于是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病历造假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2006年,黑龙江一家乡镇卫生院院长制造了12份假病例,到当地的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报销了1万多元。
新农合的一些制度设计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如果病人在家中突发重病,按相关规定,需一层层地就诊,当乡村医院无法救治时,才能由医院开具转诊证明,至上一级医院救治。乡村医院一般没有能力进行重病救治,往往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记者点评: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有关专家建议,应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资金补偿过程的监管力度,实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另外,为了更好地保障参合患者的利益,应实行“一证通”,参合患者只要持有合作医疗证,到县级各定点医疗机构都可以直接就诊住院。
(作者:杨玉华 周立权 王茜 董振国 程士华 / 编辑:秦交锋)
民主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当前极为重视、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而一年一度的两会,通常被视为观察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窗口”,同时也是检验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考场”。
“两会”折射“中国式民主”三大亮点
本刊记者 王新亚
“中国式民主”不断完善
,请问这是否意味着说,中国在未来的一百年都不需要民主?”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组织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断章取义”的外国记者向温家宝总理这样发问。
面对这个因“误解”而来的问题,温家宝总理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对社会主义民主作了详细阐述。他说,社会主义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要实现两大任务,推进两大改革。两大任务就是: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特别是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两大改革是:一是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二是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他强调说,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
实际上,作为“中国式民主”集中体现之一的全国两会,无论会内会外,处处可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践和进步:两会网站首次对外公布各代表团、界别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公布各代表团、界别新闻联络员的电话,首次提供重要法律草案说明的英文版;两会代表、委员分组讨论扩大对境外记者开放场次;代表、委员纷纷上网与网民互动……公开、透明地展现在外界面前的“中国式民主”正越来越自信。
更重要的是,代表履行职责、委员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明显增加。他们就自己熟悉的领域建言献策,就大家广泛关注的民生、社会话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对“中国式民主”建设意义重大的议案、提案。在人大代表提交的796件议案中,就有20件是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选举法的议案,内容包括要求增加工人、农民、企业家代表名额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发挥代表作用;而政协委员提出的4000多件提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要求调整、增加人民政协界别,使其更好反映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意愿。
一些代表、委员在发言中还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建议。陈漱渝委员指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互补性的双轨民主模式,一种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利益,使政治决策更理性、更权威的民主模式。他指出,当前我们应不断丰富我国的民主实践,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强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开门立法,渐成制度
人大会议如何介入立法过程对于民主法治建设至为重要。近年来,人大会议在立法方面的公开透明度不断增加,效率不断提高,“开门立法”作为民主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尝试逐渐走向制度化。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根据代表意见对物权法草案作了几十处修改,对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作了十多处重要修改。这个汇集代表意见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制度特点: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对法律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真知灼见在“开门立法”的民主气氛中都得到了很好吸收。
其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会前会后,对“开门立法”都越来越重视。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2006年,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其中,对于物权法草案,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先后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座谈会到论证会,从常委会审议到大会审议,我国物权立法已经成为最高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
  3月25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物权法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后,第三次向社会全文公布法律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而自全国人大成立以来,这已经是第14部全文公布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
针对以往部门立法出现的“部门利益法制化”弊端,全国人大对于“开门立法”的长期坚持,有力推动了立法领域的民主法治建设。今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对“开门立法”的制度化问题提出了建议,如涉及社会大多数人群利益的法律均应公开讨论、应在立法过程中发挥律师的中立客观作用、完善立法听证制度,等等,这些都将推动“开门立法”走向制度化建设的轨道。
民生、民意,动力凸显
无疑,党和政府是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推手”。在两会现场,记者看到,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时,对党和政府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各项措施和效果均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在“第一推手”的背后,也不难看出,民意是潜在的推动力,而近几年来,民意往往借“民生”话题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这个趋势,在近年的两会中反映越来越明显。
2007年的两会,“民生”是一个最热的关键词。从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看,可以说大部分内容都和民生密切相关。有代表评价说,与以往相比,民生题材在提案、议案中比例上升说明,摆脱单位利益、地方利益,真正为全体人民利益代言已经成为代表、委员的主流,同时也是议案、提案质量提高的表现。而这些议案、提案,不但为民生“点题”,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思考“破题”,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支招”。在代表、委员们为民生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中,要求修改、建立相关法律,要求增强相关政策透明度,要求加强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几乎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显然,这些建议在促进民生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全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
(编辑:林双川)
2007:反“台独”关键年
孙升亮
近来,岛内“台独”分裂活动明显升温,陈水扁还公然抛出“四要一没有”,台海局势转趋紧张。种种迹象显示,随着陈水扁任期进入最后阶段及岛内选举的逐渐加温与即将登场,今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
陈水扁为求自保不择手段
2007年之于陈水扁,有着双重意义:它既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的关键时期,也是自己在位的最后阶段。前者被“急独”势力视为“台独闯关”的“最后机会”;后者则不仅涉及他能不能做完任期,而且还将决定其下台后会不会受到司法追诉问题。
年初开始,陈水扁一方面暂时度过了权力危机,另一方面任期所剩不多,其“台独”冲动显得更加急迫难耐。虽然迫于外界的压力,他在元旦、春节期间没有再敢制造类似于去年“终统”那样的闹剧,但陈水扁仍选在元宵节抛出了“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问题,只有统“独”问题。陈水扁首次公开用“四要一没有”取代他的“四不一没有”承诺,充分暴露了其谋求“台湾法理独立”,挑动岛内族群对立,制造台海紧张,为自己谋取私利的险恶用心。
从2月份开始,陈水扁还陆续对重要人事进行调整:将邱义仁、许惠祐调升要职;让原“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出任首个民进党籍“驻美代表”。这些人的共同点是“具有处理两岸事务背景的鹰派”。陈水扁的上述布局就是为自己未来操作统“独”议题预做准备,显示其在任期最后阶段“对两岸关系的冲撞会很多”。
在陈水扁的策动下,台当局明显加快了“台独”分裂的步伐。民进党中央和台行政部门不顾各界的质疑与民众的反对,竞相推动岛内部分重要公营企事业单位的更名活动,强行将“中华邮政”、中油和中船分别改名为“台湾邮政”、“台湾中油”和“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去除原名称中的“中国”或“中华”标记。
泛绿阵营还加紧推出了10余种“新宪版本”,大肆进行宣传鼓动。激进“台独”组织所提方案中,有的把台湾的“领土范围”明确界定为“台澎金马及有争议的钓鱼岛、南沙群岛与东沙群岛”,有的还公然打出“台湾共和国”的旗号。
最近,原“陆委会”副主委陈明通秉承陈水扁的意旨,草拟出第一部以“第二共和”为名的“新宪”版本。该方案以“台湾宪法”为简称,在“前言”中将“国家管辖范围”明确界定为“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空、领海与邻接水域”,提出用“公民投票”决定两岸政治关系,并废止“原宪法相关章节条文及增修条文”。这个得到民进党当局暗中支持的版本,虽然表面上作了精心修饰,声称保留原来的“宪法总纲”,也不动“国号、国旗、固有疆域”,但实际上却是把原来的“一中架构”改成“二中架构”,露骨推翻陈水扁“两国论不入宪”、“不推动统独公投”等承诺,掩藏不住其谋求“法理台独”的祸心。
上述迹象表明,陈水扁为了转移视线、摆脱危机,也为了对激进“台独”势力有所交代,未来必然会进一步在两岸关系上挑起事端,且处境越不利、面临的危机越大,其冒险性与盲动性就越强。
民进党的选举操弄
过去的经验表明,台海局势会受到岛内选举周期的很大影响。目前,岛内各党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初选,选情将会不断升温,并在年底进入短兵相接阶段。这一切必然会对两岸关系造成冲击,增加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民进党在未来的选举中面临“没有好牌可打”的困境,“打烂仗”将成为其无奈而又必然的选择。陈水扁在位7年,不仅没有什么正面绩效可言,而且制造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更严重的是,陈水扁及其家人亲信的贪腐案件不断爆发,且已进入司法程序,该党多名政务人员也因权钱交易而中箭落马。民进党成立以来在“清廉、改革、勤政”等方面累积的本钱已被挥霍一空。在此情况下,不管何人出马代表该党参选,民进党大概都很难克制住在两岸关系上挑起事端、以求乱中取胜的冲动。
在陈水扁的刻意操弄下,民进党内深绿的气焰越来越嚣张,“挺扁”势力抬头,理性声音遭到打压,未来其“基本教义化”的走势还可能会有所发展。迫于压力,参加党内初选者已纷纷调整策略,极力讨好“基本激进势力”。任何人在这种规则与氛围中出线,必然会受到陈水扁及激进“台独”势力的很大牵制,未来在政策主张上的自主性将明显降低。
去年底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以后岛内政坛所流行的“基本盘思维”,也会对民进党未来的选举策略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一方面民进党因执政无能、贪腐严重而无力开拓中间选民,另一方面国民党也没能抓住机会乘势而起,岛内部分民众对未来前景感到悲观。但民进党有人却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民进党即使做得再烂,支持者仍会“含泪投票”,选举中只要用“乌贼战术”打击国民党,让中间选民不出来投票,就可以靠“基本盘”取胜。
“台独闯关”必将失败
从总体上看,两岸关系虽然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但也出现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在任何的两岸博弈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综合实力。过去几年,两岸之间的实力对比快速朝着不利于“台独”尤其是“急独”的方向发展。即便从战术层面看,经过长期以来尤其是2005年以来的努力,大陆对台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与有效性也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这一切决定了大陆在反对与遏制“法理台独”的斗争中占有明显优势。陈水扁个人意愿与现实能力之间的落差依然巨大。陈水扁的人格完全破产,岛内多数民众对其十分反感,他的支持度已不可能从谷底翻身。如果说2003年他还能够主导议题、引领风潮的话,如今则已不再具有呼风唤雨的能量。岛内要求两岸和平双赢、共同发展的民意基础很难撼动,“急独”在岛内民意结构中的边缘角色没有改变。更何况,过去几年负面操作“大陆牌”的功效还呈不断递减之势。
此外,陈水扁的“台独闯关”还将面临国际社会更有力的制约与防堵,且由于其个人图谋已完全暴露,统治基础受到严重削弱,反制效果将更加明显。
总之,对于两岸关系而言,2007年将会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危机与转机并存的年头,只要应对得当,仍然大有可为。我们理应保有这样的自信。(编辑:林双川)
与中国特种侦察兵“零距离”接触
本刊记者 陈辉
色朦胧,黄皮肤的特种兵,个个目光炯炯,像猎豹一般。炮弹声震耳欲聋,海面上四处开花,他们时而隐蔽在橡皮舟内,时而用力划舟,以最快速度接近硝烟弥漫的岸边。在第10届“爱尔纳·突击”国际特种侦察兵大赛中,中国特种侦察兵以绝对优势勇夺参赛队团体总分第一名和比赛课目中的9个单项第一,取得了自参赛以来的“最佳战绩”,让世界特种部队刮目相看。
超常训练造就非凡本领
 前不久,记者慕名采访了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北京军区某部特种侦察大队。据大队领导介绍,红军时代我军就有精锐“手枪队”;抗日战争中“敌后武工队”曾大显神威;朝鲜战争时期,奇袭韩军“白虎团”团部的行动就是我军早年特种兵的杰作。我军真正意义上的特种兵组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战区重要部门直接指挥,担负着特殊的侦察任务。中国特种兵在世界特种兵家族中,已经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训练场上,特种兵正在进行体能训练。尽管气温只有零上几摄氏度,但战士们个个汗流浃背。除正常训练外,士兵们每天还要进行拉力器、杠铃、哑铃、臂力棒、俯卧撑和5公里武装越野等强度训练。
参加第10届“爱尔纳·突击”国际特种侦察兵大赛的一等功荣立者、连长吉松介绍说:“特种兵执行特殊任务,要求人人必须掌握飞车捕俘,攀登绝壁,擒拿格斗,无人区生存,伞降、泅渡、驾驶坦克和掌握各种武器等技能训练。”
,顽强的毅力、健壮的体力、持久的耐力,对一名合格的特种兵是必备条件。”吉松结合国际特种兵大赛谈了他的感受,“比赛中,特种兵要负重30多公斤的武器装备和生存物资,在4天3夜内,奔袭近200公里,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要高度警惕、不停地小跑着奔袭,全程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体能消耗达到了极限,肉体已经麻木,惟有精神存在,没有顽强的毅力和百炼成钢的体魄,是根本无法完成任务的。”吉松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
记者了解到,特种兵除学会特种作战本领外,还必须掌握生存本领,会检验水质是否有毒,能识别植物可否食用,还要学会抗击凶猛野兽袭击等生存技能。
  大队领导介绍说,特种兵的主要任务是袭扰破坏、敌后侦察、窃取情报、紧急解救、心战宣传、特种警卫,以及反颠覆、反特工、反偷袭、反恐怖和反劫持等,他们所担负的任务与一般意义上的侦察兵有许多不同。
  特种兵的装备与一般部队士兵也不同。他们除配备先进的步枪、微声枪、匕首等轻武器外,还配有战场电视、热成像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战场情报处理系统等高科技装备,能在各种天候利用先进的侦察器材,获取对方情报。
“敌”后破袭? 奇兵天降
这是一次特种兵“敌”后破袭战演练,记者有幸目睹了非常壮观的场面:钢盔、匕首、迷彩服,机枪、电台、火箭筒,一队全副武装的特种侦察兵,在华北某机场整装待发。
直升机的螺旋桨在飞速旋转,特种兵们快速登机,一阵轰鸣,直升机直刺蓝天,飞往百里外的“蓝军”占区。这是一次深入“蓝军”后方,以出其不意的闪电行动捣毁“蓝军”指挥所、通信枢纽和后勤补给的“破袭战”,目的是配合“红军”大部队与“蓝军”的正面作战。
机舱内,指挥员在进行分工,破袭一组、破袭二组、指挥组、火力掩护组、救护组很快成立。“小群多路,打、炸、烧相结合,速战、速决、速撤离”的战法很快确定下来。
在空中俯视,“蓝军”指挥所、仓库等重要目标已隐约可见,直升机在荒野上紧急降落。侦察兵们像猛虎一样蹿出飞机,奔向破袭目标,直升机的螺旋桨在不停地转着,随时准备接应撤出战斗的官兵。
 ?破袭一组冲向“蓝军”指挥所和通信枢纽,冲锋枪、轻机枪、加重手榴弹、火箭筒以猛烈的火力进行袭击,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指挥所中的“残敌”被全歼。破袭二组直奔“蓝军”油库、弹药库。喷火手的火焰喷射器射出条条火龙,将油库、弹药库引燃、引爆。“蓝军”援兵纷纷扑来,火力组掩护破袭组撤出战斗。短短十几分钟,破袭成功,特种兵返回直升机。嘀嘀嘀,微型电台向上级报告喜讯。蓝天下火光硝烟一片,特种兵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编辑:孙爱东)
7 孩子需要大把零花钱吗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许多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吃过苦,现在条件好了,想方设法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的确,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可以锻炼他们的理财、自理能力,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面对大把的零花钱并不会理智地支配,没准还会因此走上歧途。因此,我们在这里奉劝各位家长:给孩子大把零花钱,还请三思而后行。(编辑:王秀真 苏娅)
零花钱需控制
我是一名中学生,家乡是一个并不发达的小城镇。升入初中后,父母将我送到城区读书,对于零花钱的问题,我深有感触。
进城读书后,生活上一向随意的我变得“计较”起来,学会了攀比。别人有新衣服,我也想要;别人吃肯德基,我也想吃。就这样,我的零花钱从每周十元到二十元、三十元……开始,父母都尽量满足我。而这些钱,大多被我花在了学校周边的麻辣串店和小吃店,既不卫生又浪费钱。好在后来老师、父母及时发现了我不健康消费的苗头,加大了对我的教育力度,我才改掉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恶习。而我有个同学就不同了。他由于养成了出手“大方”的习惯,后来零花钱不够的时候就到父母甚至同学那里偷拿,而且屡教不改,现在已经被劝退了。
零花钱来源于家长,所以我认为家长必须把好这一关,决不能盲目地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并不就是爱的表现。学校也需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交什么费用应及时通知家长,以防有些学生以学校的名义向家长要钱。
浙江省衢州市第三中学 樊鑫磊给零花钱要有“度”
虽然“校园话题”多是中学的哥哥姐姐们参与,但是好习惯要从小养成,所以这次我想把我的经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今年上5年级,妈妈每周会给我2元钱,一个月下来,如果表现得好,还会再多给我2元,算下来,每个月差不多有10元钱。我一般不乱花,都会自己攒起来。这样,遇到运动会、春游、秋游等活动时,我就能用自己的钱来买一些吃的,不用再跟妈妈要了。从上学起就这样做,我觉得自己已经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
我们班有些同学一个月的零花钱可比我多多了,100元的大票子有好几张,总是一下课就钻到商店里,自动铅笔啊,橡皮啊,漂亮的本子啊,换得可勤了。这些同学家长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家里有钱也不能这样花呀,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怎么办?
辽宁省大连市北甸小学 管翠英请节约父母的血汗钱
很多同学都认为父母给零花钱是理所应当的,随心所欲地花也是理所应当的。我小学时有一位同学,家里比较富裕,零花钱比其他同学多不少。偶尔看他把钱从兜里掏出来,少则十元、二十元,多则五十元、一百元。花得也很快,每天放学后,这个小摊“光顾”一下,那个小店“奉献”一点,再摸点乱七八糟的“小彩票”,二三十块眨眼就没了。每当这时,我就暗自替他惋惜:这些钱花得多不值,太不懂节约了!
我除了买学习用品,从不向父母伸手要钱,也不羡慕别人大把大把地花钱。我认为,一天一两元的零花钱是需要的,但要花在合适的地方,比如买文具什么的。我们没能力自己赚钱,就请节约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浙江省湖州市港湖花园(东)
10幢508室 沈群凯培养理财能力
父亲早逝,我由母亲一人带大,家庭条件并不好。
从高中起,我每个月从母亲那里领固定数量的“工资”,月初用多了,月末就没了。所以,慢慢地我就学会了有计划地用钱。其实,在书店打折区我也淘到过不少好书,原价30元的书,折后不到10元就可以买到,让我很有成就感。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时下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买得快,扔得也快。有时,我看着都觉得可惜。我认为家长给多少零花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多少都能真正派上用场。
贵州省毕节学院 黄琳多给钱不是好事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 庄立民
我接触过很多用钱厉害的学生及其家长,他们给我的一个最大感受是:孩子平时毫无顾忌地向家长要钱,而家长则无限制地给孩子零花钱。有一个家长,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可开学时他给儿子第一个月的零花钱就是300元。我告诉他孩子的零花钱一个星期有20元就足够了,钱多了他只会花在网吧里和游戏机上。家长对孩子教导了一番,但并没有收回多余的钱。结果,周末时他儿子在赌博机上把钱输了个精光。还有一个有钱的家长更是大方,孩子一个星期最多花掉过3000元,据说都是请同学和朋友吃喝玩乐了。他把孩子送来我们学校本是想让她戒掉这些恶习,可在钱的问题上他又不忍心“亏待”孩子,依然是要钱必给。结果孩子到校后还是迷恋外面的悠闲,一个学期不到,钱就用去了好几千元,书却没有认真读。家长无奈,只得重新把她拉回到身边看管。
每每看到或想到这些家长的无奈与孩子花钱的那份悠然劲,我的心里就很难过。人们常说,忆苦才能思甜。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并不提倡让孩子吃一些不必要的苦,但我们也不必因为怕孩子吃苦而不加限制地给他们钱。孩子毕竟不谙世事,对钱的来去也没有概念。钱多了,他们只会想怎么花才洒脱。一旦花习惯了,往往就会滋生一些不应有的恶习,最终害了孩子,也害了家长。
给零花钱助长骄奢之气
我反对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哪怕家庭再富有,也要将钱用在刀刃上,给孩子大把钱去消费,对他们益处不大。不是说孩子就不能消费,而是说零用钱过多的话,很容易牵扯精力。
我就曾经吃过这样的苦头。因为见别人家孩子的零花钱挺多,自家孩子挺羡慕的,再说也不缺那点钱,于是就给孩子增加了一些。这倒好,问题马上接踵而至!
以前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可以吃好几碗饭,可自从增加了零花钱,在家连一碗都吃不完了,说在外面吃饱了。几个月下来,孩子的体重不升反降,我不由为他的成长发育担忧起来。在增加了零花钱后,我还发现他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改变。以前孩子对穿着不太讲究,基本上是我买什么他穿什么。可有一天,我买回了一双鞋,孩子却扔到一旁,找各种借口不穿。再三追问,才知道他是嫌那双鞋不是名牌。
这让我警醒过来,大把的零花钱只会让孩子学会攀比,变得虚荣。从此以后,我每天只给孩子10元钱,中午吃一顿午餐,剩余的用来坐公交车。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鸿园居彩天阁 阮定标
我的教子之道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离县城有十余公里,孩子自己在县城读初二。我给孩子的钱,就是每星期5元的车费,20元~23元的生活费(主要是伙食费),再就是根据需要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我家虽不富裕,可也不缺给孩子的那点钱,但我还是坚持这个标准。
孩子已经独自外出上学一年多了,我对他的同学的情况也略知一二。有的孩子每星期拿百八十元,还不够花,他们比吃比穿,外出上网,有的还配有手机。每当孩子提起这些,我都会让他想想同村困难的孩子,看看那些连学费都掏不起的家庭,还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我要求他坚持做到该花的钱才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这一切,就是要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远离爱虚荣、爱攀比的恶习,培养他自强自立的精神。
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马家巷村 马芳骥
我怀疑有的家长在大把大把给孩子们零花钱时是否想过:孩子知道这钱来之不易吗?你给的钱再多,能为孩子买到理想、信仰和爱心吗?能为孩子买到安身立命的真本领吗?
———山东省滨州市 张新文
即使经济条件改善了,也不宜多给孩子零花钱,即使要给,也不能随意给,让孩子随心所欲地使用。那样势必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念和金钱观念:父母挣钱像树木结果一般自然而然,钱唾手可得;父母让孩子享受是天经地义的。
———重庆市璧山河边小学 申远彪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我想我会给她一些零花钱,让她学会如何合理支配。如果别人的孩子都有零花钱,而她没有,这样会使她产生自卑感。但是,给的数目要适当,否则只会让她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河北省邯郸市 张九生
我的一点建议河北农业大学 张树捷
孩子需不需要大把的零花钱,在今天这个财富骤增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话题。这说明,理财教育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
首先,家长应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根据孩子的需要,定期给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父母应尽可能将孩子零花钱的数量,控制在与大部分同伴相当的水平上。
其次,要教育孩子学会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要让孩子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再次,教会孩子存钱。这需要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在当前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存钱的习惯会使孩子珍视自己的劳动所得。
总之,绝不能在经济上纵容孩子,大把的零花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使用零花钱。一句话,要让孩子合理使用,“收放自如”。
聚焦政府官员诚信缺失
本刊记者 汤延涓
如果官员没有诚信,社会将会怎样?这个问题近来成为广大读者关注的焦点。事情缘于今年3月14日的一则媒体报道:山西省绛县103名农民工到处奔波讨要被拖欠的近13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结果。他们向当地政府反映时,绛县副县长曾写下书面保证:3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然而,时隔一年有余,农民工的工钱仍没影儿。对此,该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当时去做劝解工作,本来就是想让农民工回去算了。有此话在先,政府的承诺无法兑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官员无信,百姓何堪
政府官员将承诺不当真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时间,本刊读者关于此事的评论连篇累牍,其讨论之热烈,批评之中肯,令人击节。
人们对政府官员的诚信问题如此关注,至少说明,一些政府官员的诚信度远未达到群众的预期。常见的现象是,某些政府官员对群众当面信誓旦旦,背后信义全无;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将一时的承诺作为糊弄群众的权宜之计和机巧手段,从根本上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本刊读者来信中,就有大量反映地方政府缺乏诚信从而损坏百姓利益的事例:有的地方政府先许以种种优惠政策招商,将投资者引来之后,又出尔反尔,不兑现事先的承诺甚至干出坑害投资者的事情;有的政府部门在其掌管的项目实施中故意侵害承包施工方利益,让企业长期垫付项目费用而不予偿还,部分企业因此被拖垮、拖死;一些地方政府在移民工作中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先以种种承诺令移民搬迁,一旦达到目的,就对先前的承诺大打折扣,给移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就像山东读者姜文华所说:某些政府官员不守诚信、自食其言的表现,群众此前多有领教。或许就因为如绛县这位副县长一类的官员实在不少,诸多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改善。若连政府官员都不值得信任了,民众还能相信谁呢?农民工当初之所以相信他,是因为他的政府官员身份并代表政府作出承诺,而他竟然拿自己与政府的诚信当儿戏,政府的公信力恐怕亦随之丧失。此番政府官员将承诺当儿戏的事,或许正是部分官员对民生疾苦置若罔闻的写照。
江苏读者墨池在来信中说:“为政以德”不仅应作为治国的方略,也应作为为官立身和从政的准则。民无信则不立,官无信则不威,官员更应该成为民众做人的“范本”,但在绛县这位副县长的眼里,做官不是“做人”,做官也没有“为民做主”,而是玩弄权术,欺骗群众,愚弄人民,如此不守信用的官员何以服众?
信用缺失,根源何在
古人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可是,为什么有些官员就不能视“诚”为“政事之本”呢?
姜文华读者认为:政府官员一句不将承诺当真的话,让人找到了当今中国诚信缺失的根源。为什么社会诚信体系迟迟不能建立起来,社会上诸多“经济人”不讲诚信、坑蒙拐骗等现象层出不穷?根子就在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部分政府官员首先不讲诚信。政府的权力基础,是民众的认同,而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势必使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认识及此,就不难明确打造“诚信政府”之重要性,这也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前提。当前,政府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从政府自身做起,从每一名官员做起,以期取信于民。
安徽读者徐经胜说:这位副县长不讲信用,并不是其本身天生没有信用,而是他的信用缺少了应有的约束,讲信用他能做官,不讲信用他照样也能做官,正因为这样,他才敢置自己的承诺于不顾。由此可见,是官员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偷”走了这位副县长的信用。
安徽读者东方言认为: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准则。这位副县长从一开始就压根儿没有打算兑现,只不过是拿承诺当“应急”的道具,暴露出在实际工作中,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在一些地方官员心目中还很淡薄。在地方官员中,毫无责任意识地随意表态、随口承诺的现象,并非绛县这位副县长一个孤例。夸张一点说,这种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处理疑难问题、棘手问题的一种“惯例”。这种“惯例”是依法行政的大敌。
北京读者楚玉帆来信说:期待政府官员践诺重行、体恤民情,仅仅只是现代政治文明语境下的最低要求,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它依然经常被虚置、被敷衍、被亵渎。有没有一种能当真、能较真的刚性规则和制约铁律,来有效过滤和净化此种官风?以公务员法和各种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为代表的体制内机制构建固然不可或缺,但很显然,我们仍有必要将思路积极向外拓展,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农民工有权力、有机会决定该副县长的仕途命运时,他还敢将承诺不当真吗?
打造诚信社会,政府是关键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准,“人无信不立”,“君子重诺”、“一诺千金”……无不昭示了“诚信为立身之本”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而现在的一些政府官员,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其实,政府的威望和公信力是建立在每一名政府官员的诚信基础上的。
江西读者彭兴庭说:政府官员应该有其基本的职业道德,现在,各行各业的“承诺服务”、“承诺制度”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机构,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之一。作为政府官员,没有理由不对他们所作的承诺负责。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官员无疑是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
墨池读者说:党员干部要想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受到群众拥戴,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威信则来自官员自身的信用。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德化人才能赢得民心,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宗旨,才能达到党的施政目标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徐经胜读者认为,现在,中央提出了打造诚信社会的目标,而要打造诚信社会,首先要打造诚信政府,打造诚信政府,又首先要打造诚信官员。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诚信约束机制,对不讲诚信的领导干部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从制度层面堵住“偷”走领导干部诚信的“黑手”。
从广大读者对政府官员诚信问题的高度关注,我们看到了在建设诚信社会中,政府官员的诚信及其表率作用是何其重要。执政为民,首先要取信于民,相信每一个政府官员都能明白这其中的要义。
(编辑:郭鸿印)
7? 租房人能否互换居住主持人:
我去年在县城北租赁一私房居住,并签订了租赁合同。现在我已调入城西工业区工作。我一朋友在城西租赁一私房居住,他为方便女儿上学提出与我互换住房。请问我可以与朋友互换房屋居住吗?河南 王慧主持人解答如下:
换房是指相同或不同性质的房屋租赁人之间,为了方便工作、生活,经出租人同意,双方自愿交换房屋承租权的行为。我国《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规定:承租人需与第三人互换住房时,应当事先征得出租人的同意,出租人应当支持承租人合理要求。换房后,原租赁合同终止,新承租人与出租人应当另行签订租赁合同。换房时,承租人必须要有正当理由。一般说来,因上下班路远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的,因照顾老人、幼童、病残者需迁到一起,因家庭、邻里不和需交换居住环境等,出租人应予支持。在下列情形下不能换房:l.对现有住房无正式租赁手续的。2.拖欠房租、水电费或损坏房屋设备尚未修复或赔偿的。3.违章建筑。4.以换房牟利的。5.被判刑正在管制或保外就医的罪犯以及受监视居住的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的。
事先未征得出租人同意,换房行为无效,出租人可要求承租人继续付房租并有权要求新住户腾房,或者终止租赁合同。因此造成的财产损失由原承租人承担。
综上所述,你和你朋友可以分别向出租人提出换房要求,经出租人同意后才能换房,并要另行签订租赁合同。
口头刑事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吗主持人:
2002年11月29日我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未开庭审理的情况下,该院法官口头判我16年徒刑(至今未送达判决书),就这样我被关押在看守所4年后又被转监。请问:口头刑事判决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法院未开庭宣判合法吗?
陕西 王强主持人请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的林炎炎律师解答如下:
一、判决要有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在5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被告人是单位的,应送达被告人注册登记的工商管理机关。法院口头宣判时,被告人既可当庭口头提出上诉(宣判笔录就是上诉凭据),也可收到判决书10日内提交上诉状。只要在此期限内提出上诉,一审判决就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此案口头宣判是不合适的。
二、有关法律规定,判决须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的庭审程序完成后才可作出。因此案件必须经过开庭审理的程序才合法。
三、判决书是收监执行的依据。法院应将生效判决书、起诉书、法院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送达看守所,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付监狱执行。任何人没有判决书是不能被收监执行刑罚的,王强未收到判决书可查询其送达回证是否被人代签。
中日“融冰”需双向推动
唐奇芳
从4月11日到13日,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温家宝总理将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时隔7年之后再次访日,引起中日双方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温总理的这次访日也是对去年安倍晋三首相访华的回访。去年10月8日到9日,上台不久的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结束了中日首脑互访中断5年的状态,被称为“破冰之旅”。在今年3月举行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借用这一说法,将自己即将开始的访日行程称为“融冰之旅”。
在安倍晋三之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5年里6次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曾遭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日双方领导人互访因此中断,中日政治关系降至冰点,出现“政冷经热”的不正常现象。
从“政冷经热”到“破冰”再到“融冰”,这3个与中日关系紧密联系的词语,显示了中日关系这几年的变化轨迹: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冰冻期后,中日关系的温度终于回升,坚冰已经破裂,正待加温融化。
从总体上来看,安倍访华之后的这半年时间,中日关系在不少方面取得了进展:
政治关系走上正轨。受双方恢复首脑互访的带动,中日高层的相互访问相当频繁。去年10月15日,日本国会参议院议长扇千景访华,同一天,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到日本参加“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会议。2007年1月25日到27日,第七次中日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中日两国副外长率团出席。2月15日,李肇星外长访问日本,为温总理访日做准备。3月,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和公明党干事长北侧一雄访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访日,正式启动全国人大和日本参议院的交流机制。
关键问题展开对话。在历史问题上,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已召开两次会议,标志着共同历史研究的正式启动。在东海问题上,按照双方“为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应坚持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分歧”的共识,今年3月29日在东京举行了中日第七轮东海问题磋商。
民间交流有所推进。2007年被定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日双方都进行了积极的准备。3月12日,交流年在北京举行了开幕仪式。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动等项目也已开始进行。
经贸依存进一步加深。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073.6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较上年同期增长12.5%。
与2006年上半年降到“冰点”及之前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相比,这半年内的“温度回升”可以说相当迅速。温家宝总理在这一背景下访日,较之“破冰之旅”更具现实意义,将为正在升温的中日关系添上一把火,加速“融冰”进程。
对此次“融冰之旅”,中日两国国内都抱有极高的期待,并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人们希望双方能就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具体内涵达成共识,为中日之间构建一个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友好格局,根本改变中日之间冷冻的局面。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现实是,在当前日本国内整体右倾化的影响下,解冻后的中日关系一个显著特点是总体改善,干扰不断。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的某些做法有可能继续恶化双方的民族感情,加深双方的猜忌和对抗,干扰中日关系的大局。以近期引起国际关注的慰安妇问题为例,日本政要在“日军是否强征慰安妇”的问题上大玩文字游戏,不但无法取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反而再次伤害了那些仍然在世的受害者,恶化了邻国民众对日本的观感。
在中日关系中,类似的干扰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历史教科书、慰安妇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在内的历史问题,包括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在内的领土问题,包括美日同盟和亚洲版北约在内的安全问题,以及台湾问题等。在这些问题上,任何不负责任、罔顾事实、挑起对抗的行为,都有可能使中日关系重新降到冰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关系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双方长期的共同努力,期待一次访问“融化”中日关系所有“坚冰”是不切实际的。中日要彻底“融冰”,需要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
今年是中日关系正常化35周年,日本对改善中日关系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我们希望日本能够把这一政策保持下去,本着理性务实的态度,恪守中日三个关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从战略和长远角度出发,互信互利,提高并且保持热情,融化坚冰。只有这样,温总理的访问才能算得上一次名副其实的“融冰之旅”。(编辑:赵利根)
第六轮六方会谈因被冻结的朝鲜资金转账问题而暂时陷入僵局,但这一小小插曲,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六方会谈的前进方向。六方会谈主席声明说得很明白,“各方同意继续推动六方会谈,重申将认真履行在9·19共同声明和《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中做出的承诺”。
朝鲜外交全面出击
本刊驻平壤记者 高浩荣
出击
朝核问题一路走来风云变幻。2005年第四轮六方会谈发表共同声明(9·19共同声明),2007年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发表《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2·13协议),标志着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取得显著进展。如果说共同声明是“承诺对承诺”,那么,共同文件则意味着“行动对行动”。而在落实共同文件的过程中,朝鲜外交全面出击,尤为引人注目。
继1月朝美在柏林举行双边会谈后,按照共同文件的规定,朝鲜在3月初先后与美国、日本举行了工作组会谈。朝美工作组会谈涉及朝美关系中的各种悬案问题,并达成一定的共识。朝日工作组会谈虽然因双方在“绑架问题”和“清算历史”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果而终,但会谈本身显示了朝鲜愿意履行共同文件的意愿。
随着六方会谈共同文件的发表,朝鲜和韩国抓住有利时机,恢复了部长级会谈,一度停滞的朝韩关系重新充满活力。更为令人瞩目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3月13日应邀访朝。这是该机构总干事15年来首次踏上朝鲜的土地。巴拉迪说,这次访问“打开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朝鲜关系的大门”。此外,朝鲜还邀请了欧盟代表团访朝。
外因
近期朝鲜外交全方位出击,缘自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六方会谈的复会和所发表的共同文件,为朝鲜外交的全面出击铺平了道路。而形势的变化也使有关各方,尤其是美国不得不调整对朝政策。
朝核问题说到底是朝鲜和美国之间的问题。朝美是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当事者。在朝鲜看来,发展核武器是在美国步步进逼的情况下不得已之举。如今,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阿富汗陷入困境,共和党在去年中期选举中失败,主张对朝鲜强硬的鹰派人物纷纷落马,白宫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对朝政策。美国在与朝鲜的双边对话问题上表现出了灵活性,在金融制裁等问题上作出了一些妥协,在与朝鲜和谈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诚意。
内因
朝鲜在去年核试验之后自信心大增,甚至认为六方会谈的复会正是其核试验收获的成果。朝鲜政府在海外的代言报纸《朝鲜新报》认为,朝鲜去年10月进行的核试验“结束了美国的威胁和干涉”,达到了以核武器遏制战争的目的,从而“打开了朝美两国清算敌对关系,建立共存关系和地区和平安全新秩序的局面”。而且,朝鲜还断定美国在今后的会谈中“不会把重点放在施压方面”。根据这一战略判断,朝鲜在六方会谈和与美国的会谈中表现较为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困难,迫切需要在经济上有所起色,尤其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世界粮食计划署3月26日表示,朝鲜首次承认短缺粮食100万吨。为巩固和发展“朝鲜式社会主义”,朝鲜把今年作为经济建设“转折之年”,表示要集中全国力量发展经济,努力使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而要发展经济,既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也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马拉松
朝鲜外交转变一个基本目标是通过核问题的解决促使美国改变敌视政策,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从而消除威胁。但是,正如第六轮六方会谈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朝美之间还缺乏基本的信任,这也决定了解决朝核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参加六方会谈的朝方代表团团长、外务省副相金桂冠曾说,“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不是单方面解除朝鲜武装的无核化,而是清算朝美敌对关系,在朝鲜半岛及其周边从根本上消除所有核战争威胁的无核化”。因此,朝鲜把当前六方会谈所达成的协议和采取的行动,看做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一个环节。即使是这一环节,不确定的因素也很多,更别说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艰难和复杂了。正如日本代表团团长佐佐江贤一郎所说,就像马拉松才刚刚开跑,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编辑:周盛平)
7、小测验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签署第489号国务院令,公布,条例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
A.《金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B.《商品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C.《股指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D.《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2,4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行政长官,于2007年7月1日就职。
A.第二任 B.第三任 C.第二届 D.第三届
3,3月26日~2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并参加 开幕式等活动。
A.“中国年” B.“合作年” C.“伙伴年” D.“奥运年”
本期小测验答案
1,D 2,B 3,A
7、信息广场
中国银行京沪首开私人银行业务
 据新华社报道,作为国内第一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网点,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于2007年3月28日在北京朝阳和上海浦东正式开业。私人银行业务以个人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按照国际一流私人银行的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私密、专享、创富、高品质的私人银行服务。通常,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
周小川:中国经济不存在中期通胀加剧趋势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时表示,虽然过去四个月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但并不说明中国经济存在中期通胀加剧的趋势。他同时指出,中国将继续调整结构性政策以鼓励消费,经济很有希望避免硬着陆;美元下跌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建设部:房价涨幅失控要追究领导责任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建设部3月22日在通报各地住房建设规划情况时提出,近期建设部将会同有关单位对部分省市进行抽查,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结构性矛盾突出、廉租住房建设滞后的地区,要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2008年奥运奖牌中国特色浓郁
据《光明日报》报道,3月27日,在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北京奥组委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发布了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2008年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中国个税自行申报未到两成
 据《新闻晨报》报道,中国年所得12万元以上应进行自行纳税申报的人数为600多万,在距离申报截止时间4月2日还有一周时,自行申报人数还未占到总数的1/5。据了解,一些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还没有自行申报,仍在“观望”,一个主要原因是对纳税事项仍不甚清楚,对工资外收入不知如何计算,有的认为反正自己一直在缴税,对不按时申报要遭受处罚抱有侥幸心理。(编辑:李力)
7、国内外半月大事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发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签署第489号国务院令,公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条例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同现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相比,新条例将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商品期货交易扩大到商品、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期货专业人士认为,期货“新规”不仅为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廓清了道路,也将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提供一套迥异于传统手段的风险管理工具,对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举行
3月19日~22日,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各方听取了五个工作组的报告,就落实起步行动和下一阶段行动计划进行了探讨。各方同意将尽快复会,继续讨论下一阶段行动计划。
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
3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水日”,联合国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水短缺”,以强调国际和地方的合作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第20个“中国水周”也于当天开始,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17个部门对
1亿多农民进行培训
 ? 全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组长、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3月22日表示,今年,农业部、中国科协、中组部、中宣部等17个部门将面向1亿多农民开展农民教育、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科学普及等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实现进一步增产增收。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朗核制裁的决议伊英“水兵事件”意外得以解决
  3月23日,伊朗以非法入侵其水域为由扣押了15名英国水兵,并表示将对此进一步调查。英国政府对伊朗的指控予以否认,并要求伊方尽快释放被扣人员。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伊朗核问题的第1747号决议。新决议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同时强调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但伊朗表示,新决议是“非法的”,安理会的这种做法“破坏了《联合国宪章》和相关国际法则”。
由于“水兵事件”发生在伊朗核问题的关键时刻,因此事件的不断升级引起全世界的关注。4月4日,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释放15名被扣英军士兵,从而结束13天的外交危机。
欧盟庆祝成立50周年
 3月24日~25日,欧洲联盟27国领导人聚会德国首都柏林,庆祝欧盟成立50周年。欧盟在25日发表的《柏林宣言》中表示,要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前结束欧盟制宪危机,使欧盟建立在“一个新的共同基础之上”。
胡锦涛结束俄罗斯之行回国
3月26日~2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并参加“中国年”开幕式等活动。胡锦涛同普京总统和其他俄罗斯领导人会晤,就进一步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双方在声明中表示,愿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战略协作,提高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水平。访问期间,胡锦涛还同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中国国家展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美军在波斯湾举行四年来最大规模军演
美国海军3月27日在波斯湾开始军事演习,这是自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在波斯湾进行的最大规模军事演习。当天,美国出动了两艘航空母舰和100多架军用飞机,在波斯湾水域展开了模拟战事演习。伊朗海军也正在波斯湾进行军事演习,他们在演习中使用了小型导弹舰艇、大型战斗和军需舰艇。
温家宝对信访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3月27日~28日,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信访工作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热情”,就是要对来信、来访的群众满腔热情。要做到热情,首先要有感情,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爱得深、理解得深,才能有热情。第二,“依法”,就是信访工作要依法办事。要引导群众合理的诉求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各地和各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第三,“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党和政府负责。真正做到对于群众的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第四,“奉献”,就是信访工作人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不辞辛苦、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
首批四家外资法人银行正式开业
作为首批获准改制为中国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4月2日正式开业。在经过银行监管部门的验收之后,这四家外资法人银行近期内将可以向中国内地提供全面的人民币及外汇服务,包括针对内地居民开展人民币业务。
中央政府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次全体会议,并签署了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于2007年7月1日就职。
温家宝指出,曾荫权先生自2005年6月经补选接任行政长官以来,带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强政励治,致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积极、稳妥地处理公众关注的各方面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得到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央政府希望曾荫权先生在下一届任期内,带领香港特区政府和全体香港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再接再厉,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务院:放宽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该《意见》要求,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推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各地区凡是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应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编辑: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