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形成了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实践斗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正确的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时起,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性和震撼人心的理论逻辑力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是我们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失去方向,就会归于失败。马克思主义又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毛泽东思想正是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与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具体地说,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但近代中国8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孙中山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辛亥革命也“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历史证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无一不是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革命理论,就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人民大革命。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必须由新兴的阶级及其政党提出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就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产物。
第二,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近代中国新的生产力主要是指近代工业和工人阶级。20世纪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比资产阶级资格更老、社会基础更广的革命阶级。除具有世界无产阶级一般的优点以外,还有自身特殊的优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来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被剥削民族与人民革命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南。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当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渊源的。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本源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它又是在中国的土壤中产生的,离不开本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传统。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实际不能离开这一国情。毛泽东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和语言方式阐述理论问题,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理论和观点、纲领和政策、战略和策略都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历史遗产的改造和吸收。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毛泽东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中,这些著作和文献,有的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深入实际斗争、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有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作的指示和决议。可见,中国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第五,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使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的开始。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运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一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认识到必须“走俄国人的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因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一个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调查研究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20世纪30年代同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毛泽东思想萌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开始。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准备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处于初期,党也处在幼年时期,“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因而没能形成完整的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科学理论。
毛泽东思想萌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表现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一是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清了革命斗争中的敌友问题;二是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应当担负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三是对中国农民阶级作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认定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四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开始提出了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邓中夏、周恩来等在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做出了贡献。毛泽东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的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一,经过大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获得了经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进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第二,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创建红军的新时期”,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等新的革命斗争实践,积累了新经验,找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第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总结了这方面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指毛泽东思想已经具有基本的形态。虽有三次“左”倾干扰,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仍始终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并在理论和政策上有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部分基本形成,如:论证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探索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农村环境中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等。二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主要内容基本确立。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重要著作。1930年初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而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
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中,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等党的重要会议和周恩来、瞿秋白、朱德、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也做出了各自的努力,从不同方面提出过许多正确的主张和思想观点。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有利于从全局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进行理论研究;第二,大革命以来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实践,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使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第三,抗日战争时期党所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矛盾的多样性、斗争的艰巨性,前所未有,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全貌,为共产党人在伟大的斗争中处理矛盾、积累经验提供了实践基础;第四,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延安整风运动从思想上、理论上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方向问题;第五,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改变,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不受干预和约束地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有关中国革命的路线和政策。
这个时期,毛泽东率先垂范,从事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体现了成熟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科学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动力和前途等根本问题,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理论,深刻地论述了统一战线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重大意义,正确地制定了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策略,从理论和政策上完善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三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论述了建设人民军队和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总结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四是党的建设的理论,阐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并创造了整风运动的建党经验;五是哲学思想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可见,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主要是指党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科学总结;已经能够深刻认识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并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已经形成了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并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把成熟的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都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做出了贡献。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武装的革命与武装的反革命进行大决战的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伟大成功,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中得到重大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提出了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的无产阶级革命策略;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以及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理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战略进攻学说;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的理论;党的纪律和党的作风方面的新思想;革命转变论、不断革命论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思想有:关于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方针;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的方针,等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所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毛泽东后来经常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的收获就是形成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即“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它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第二,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遗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毛泽东思想正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和典范。毛泽东思想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融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第三,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社会实践,新的思想理论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社会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丰富经验。毛泽东思想就是这些丰富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有个过程。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1943年7月,刘少奇发表文章论述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两个概念。同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他说:“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引导中国民族解放和中国共产主义到胜利前途的保证”。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同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刘少奇在做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详细地阐述,他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它包括关于现代的世界情况和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解放农民、革命统一战线、革命战争、革命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党的建设和文化等八个方面的理论和政策。至此,毛泽东思想已被全党所接受。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表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把第二句改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使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更全面更正确。
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核心,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地说,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它是具有中国独特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一系列独创经验的理论概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包括错误的东西,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无论是出自毛泽东本人的言论还是党的文件,都不能归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都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所能完成的,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以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但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党的许多领导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3.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哲学等方面,都有独创性成果。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决议把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定位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并把它的丰富内容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原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实践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毛泽东思想科学性和生命力的核心。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原则都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不仅与具体的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相联系,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对此,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4.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党的其他领导人无法替代的杰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毛泽东思想,不是偶然的。邓小平曾在许多不同的场合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伟大历史贡献。他说,我们党是集体领导,毛泽东是这个集体的代表人,是我们党的领袖,他的地位和作用同一般的集体领导成员是不同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总之,在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第一个理论成果的进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是顺理成章的。
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撰写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科学著作,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代表了党在各个时期认识的最高水平,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