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曲面立体 常见的曲面立体有圆柱体、圆锥体、圆球体等,它们都是旋转体。 8.2.1圆柱体 (一)形成 由矩形(AA1O1O)绕其边(OO1)为轴旋转运动的轨迹称为圆柱体(图8-11(a))。与轴垂直的两边(OA和O1A1)的运动轨迹是上、下底圆,与轴平行的一边(A A1)运动的轨迹是圆柱面。A A1称为母线,母线在圆柱面上任一位置称为素线。圆柱面是无数多条素线的集合。圆柱体由上、下底圆和圆柱面围成。上、下底圆之间的距离称为圆柱体的高。 (tp8-11) 图8-11圆柱体的形成与投影 (二)投影 1. 安放位置 为简便作图,一般将圆柱体的轴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如图8-11(b),将圆柱体的轴线(OO1)垂直于H面,则圆柱面垂直于H面,上、下底圆平行于H面。 2. 投影分析(图8-11(b)) H面投影:为一个圆。它是可见的上底圆和不可见的下底圆实形投影的重合,其圆周是圆柱面的积聚投影,圆周上任一点都是一条素线的积聚投影。 V面投影:为一矩形。它是可见的前半圆柱的不可见的后半圆柱投影的重合,其对应的H面投影是前、后半圆,对应的W面投影是右和左半个矩形。矩形的上、下边线(和)是上、下底圆的积聚投影;左、右边线(和)是圆柱最左、最右素线(AA1和BB1)的投影,也是前半、后半圆柱投影的分界线。 W面投影:为一矩形。它是可见的左半圆柱和不可见的右半圆柱投影的重合,其对应的H面投影是左、右半圆;对应的V面投影是左右半个矩形。矩形的上、下边线(和)是上、下底圆的积聚投影;左、右边线(和)是圆柱最后,最前素线(DD1和CC1)的投影,也是左半、右半圆柱投影的分界线。 3.作图步骤(图8-11(c)) (1)画轴线的三面投影(O、、),过O作中心线,轴和中心线都画单点长划线。 (2)在H面上画上、下底圆的实形投影(以O为圆心,OA为半径);在V、W面上画上、下底圆的积聚投影(其间距为圆柱的高)。 (3)画出向轮廓线,即画出最左、最右素线的V面投影(和);画出最前、最后素线的W面投影(和)。 (三)圆柱体表面上取点 【例8-7】已知圆柱体上M点的V面投影(可见)及N点的H面投影n(不可见),求M、N点的另二投影(图8-12(a))。 (tp8-12) 图8-12圆柱体表面上取点 解:1. 分析:由于可见,且在轴左侧,可知M点在圆柱面的前、左部分;n不可见,则N点在圆柱的下底圆上。圆柱面的H面投影和下底圆的V面、W面投影有积聚性,可从积聚投影入手求解。 2. 作图(图8-12(b)) (1)由向下作垂线,交H面投影中的前半圆周于m由、m及Y1可求得。 (2)由n向上引垂线,交下底圆的V面积聚投影于,由n、及Y2可求得。 3. 判别可见性:M点位于左半圆柱,故可见;m、在圆柱的积聚投影上,不判别其可见性。 8.2.2、圆锥体 (一)形成 由直角三角形(SAO)绕其一角边(SO)为轴旋转运动的轨迹称为圆锥体(图8-13(a))。另一直角边(AO)旋转运动的轨迹是垂直于轴的底圆;斜边(SA)旋转运动的轨迹是圆锥面。SA称为母线,母线在圆锥面上任一位置称为素线。圆锥面是无数多条素线的集合。圆锥由圆锥面和底圆围成。锥顶(S)与底圆之间的距离称为圆锥的高。 (tp8-13) 图8-13圆锥体的形成与投影 (二)投影 1. 安放位置 如图8-13(b)所示,将圆锥体的轴线垂直于H面,则底圆平行于H面。 2. 投影分析(图8-13(b)) H面投影:为一个圆。它是可见的圆锥面和不可见的底圆投影的重合。 V面投影:为一等腰三角形。它是可见的前半圆锥和不可见的后半圆锥投影的重合,其对应的H面投影是前、后半圆,对应的W面投影是右、左半个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圆锥底面的积聚投影;两腰(和)是圆锥最左、最右素线(SA和SB)的投影,也是前、后半圆锥的分界线。 W面投影:为一等腰三角形。它是可见的左半圆锥和不可见的右半圆锥投影的重合,其对应的H面投影是左、右半圆;对应的V面投影是左、右半个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圆锥底圆的积聚投影;两腰(和)是圆锥最前、最后素成(SC和SD)的投影,也是左、右半圆锥的分界线。 3. 作图步骤(图8-13(c)) (1)画轴线的三面投影(o,,)过o作中心线,轴和中心线都画点划线。 (2)在H面上画底圆的实形投影(以O为圆心,OA为半径);在V、W面上画底圆的积聚投影。 (3)画锥顶(S)的三面投影(s、、,由圆锥的高定、)。 (4)画出转向轮廓线,即画出最左、最右素线的V面投影(和);画出最前、最后素线的W面投影(和)。 (三)圆锥表面取点 【例8-8】已知圆锥上一点M的V面投影(可见),求m及(图8-14(a))。 (tp8-14) 图8-14圆锥体表面上取点 解:1. 分析:由于可见,且在轴左侧,可知M点在圆锥面的前、左部分。由于圆锥面的三个投影都无积聚性,所缺投影不能直接求出,可利用素线法和纬圆法求解。利用素线法,即过锥顶S和已知点M在圆锥面上作一素线S1,交底圆于1点,求得S1的三面投影,则M点的H、W面投影必然在S1的H、W面投影上。利用纬圆法,即过M点作垂直于圆锥轴线的水平圆(其圆心在轴上),该圆与圆锥的最左、最右素线(SA和SB)相交于Ⅱ、Ⅲ点,以ⅡⅢ为直径在圆锥面上画圆,则M点的H、W面投影必然在该圆H、W面投影上(图8-14(b)). 2. 作图(图8-14(c)) (1)素线法:连接并延长交底圆的积聚投影于;由向下作垂线交H面投影中圆周于1,连接s1;由向上作垂线交s1于m,由Y1求得,利用“高平齐”关系求得。 (2)纬圆法:过作水平方向线,交三角形两腰于、,线段就是所作纬圆的V面积聚投影,也是纬圆的直径;以为直径在H面投影上画纬圆的实形投影;由向下作垂线,与纬圆前半部分相交于m,由、m及Y1得。 3. 判别可见性:由于M点位于圆锥面前、左部分,故m、均可见。 8.2.3、圆球体 (一)形成 半圆面绕其直经(OO1)为轴旋转运动的轨迹称为圆球体(图8-15(a))。半圆线旋转运动的轨迹是球面,即圆球的表面。 (tp8-15) 图8-15圆球体的形成与投影 (二)投影 1.安放位置 由于圆球形状的特殊性(上下、左右、前后均对称),无论怎样放置,其三面投影都是相同大小的圆。 2.投影分析(图8-15(b)) 圆球的三面投影均为圆。 H面投影的圆是可见的上半球面和不可见的下半球面投影的重合。圆周a是圆球面上平行于H面的最大圆A(也是上、下半球面的分界线)的投影。 V面投影的圆是可见的前半球面和不可见的后半球面投影的重合。圆周b′是圆球面上平行于V面的最大圆B(也是前、后半球面的分界线)的投影。 W面投影的圆是可见的左半球面和不可见的右半球面投影的重合。圆周C″是圆球面上平行于W面的最大圆C(也是左、右半球面的分界线)的投影。 三个投影面上的三个圆对应的其余投影均积聚成直线段,并重合于相应的中心线上,不必画出。 3. 作图步骤(图8-15(c)) (1)画球心的三面投影(o、o′、o″)过球心的投影分别作横、竖向中心线(单点长划线)。 (2)分别以o、o′、o″为圆心,以球的半径(即半球面的半径)在H、V、W面投影上画出等大的三个圆,即为球的三面投影。 (三)圆球面上取点 【例8-9】已知球面上一点M的V面投影(可见),求m及m″(图8-16(a))。 (tp8-16) 图8-16圆球体表面上取点 解:1.分析:球的三面投影都没有积聚性,且球面上也不存在直线,故只有采用纬圆法求解。可设想过M点在圆球面上作水平圆(纬圆),该点的各投影必然在该纬圆的相应投影上。作出纬圆的各投影,即可求出M点的所缺投影。 2. 作图(图8-16(b)) (1)过作纬圆的V面投影,该投影积聚为一线段1″2″。 (2)以1′2′为直径在H面上作纬圆的实形投影。 (3)由向下作垂线交纬圆的H面投影于m(因可见,M点必然在圆球面的前半部分);由m、及Y1求得m″。 3. 判别可见性:因M点位于圆球面的上、右、前半部分,故m可见,m″不可见。 8.2.4、平面截割曲面立体 平面截割曲面立体的截交线一般为封闭的平面曲线(图8-17)。截交线是截平面与曲面立体表面共有点的集合,因此,求截交线的实质就是求这些共有点的投影。 为了准确地求出截交线的投影,应先求出特殊点,即控制截交线形状的点,如最高、最低、最左、最右、最前、最后、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点等,然后再求一般点,最后将这些点依次光滑地连成线即可。 (tp8-17) 图8-17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一)平面截割圆柱体 根据截平面与圆柱体轴线的相对位置,圆柱体的截交线可分三种情况,详见表8-1。 从表8-1中可以看出: (tpb8-1) 表8-1平面截割圆柱体 截平面平行于圆柱轴线,其截交线为一矩形(表8-1(a))。 截平面垂直于圆柱轴线,其截交线为一个圆(表8-1(b))。 截平面倾斜于圆柱轴线,其截交线为一椭圆(表8-1(c))。 【例8-10】求圆柱截割体的投影(图8-18(a))。 (tp8-18) 图8-18平面截割圆柱体 解:1.分析:该圆柱补正垂面P截割,由于截平面倾斜于圆柱轴线,其截交线为一椭圆。该椭圆的V面投影积聚在PV上,H面投影与圆柱面的积聚投影重合,W面投影为一椭圆。由于截交线的H、V面投影实际为已知,故可以通过面上取点的方法求其W面投影。 2. 作图(图8-18(b)) (1)求特殊点:即求椭圆长、矩轴的端点Ⅰ、Ⅱ、Ⅲ、Ⅳ点,它们又分别是椭圆的最高、最低、最前、最后点。Pυ与圆柱最左、最右素线的V面投影的交点1′、2′是椭圆长轴端点Ⅰ、Ⅱ的V面投影;PV与圆柱最前、最后素线V面投影的交点3′、4′是椭圆短轴端点Ⅲ、Ⅳ点的V面投影,由1′、2′、3′、4′求得1″、2″、3″、4″。 (2)求一般点:为控制椭圆的形状,使作图准确,还应求出随圆上若干一般点。如在截交线V面投影上任取5′(6′),即可求得5(6)、5″(6″)。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可作出与Ⅴ、Ⅳ点对称的Ⅶ、Ⅷ点的各投影。 (3)连线:在W面投影上将各依次光滑地连成曲线,即得到截交线的W面投影。 3. 判别可见性:当被P截去的上部圆柱不存在时,截交线的W面投影均为可见。 从此例可以看出,由于截交线椭圆的短轴垂直于V面,其W面投影的长度总等于圆柱主的直径;其长轴的长度随截平面与圆柱轴线的倾角不同而变化。当截平面与圆柱轴线的倾角α等于45o时,椭圆长、短轴的W面投影长度相等,即椭圆的W面投影成为一个与圆柱直径相等的圆。 【8-11】求带梯形槽口的圆柱的投影(图8-19(a))。 (tp8-19) 图8-19求带缺口的圆柱的投影 解:1. 分析:该圆柱轴线垂直于W面。槽口的左边被一垂直于圆柱轴线的侧平面P所截,其截交线为圆的一部分;槽口的下边被一平行于圆柱轴线的水平面Q所截,其截交线为一矩形;槽口的右边被一倾斜于圆柱轴线、且α=45o的正垂面R所截,其截交线在空间为椭圆的一部分。由于α=45o,该截交线的H面投影则投影成圆的一部分。由于截交线的V、W面投影都有积聚性,故只需求出其H面投影。 2.作图(图8-19(b)) (1)根据“高平齐”关系,截交线的W面投影只能是截平面Q以上部分。先求截交线右边一段的投影。延长RV与圆柱轴线的V面投影相交于O′,由O′向下作垂线,交圆柱轴线的H面投影于O;以O为圆心,以圆柱的半径在H面投影上画圆,根据“长对正”关系,得圆弧,即平面R截割圆柱的截交线的H面投影。 (2)再求截交线中间一段的投影。在H面投影中,线段12为矩形的短边,根据“长对正”关系,可以求得矩形长边的H面投影。线段13、24即为平面Q截割圆柱面的截交线的H面投影。 (3)截交线左边一段的H面投影积聚成一线段,长度等于矩形的短边,即34. (4)画出P、Q二截平面的交线Ⅲ Ⅳ和Q、R二截平面的交线ⅠⅡ的各投影。 3. 判别可见性:从图中可知截交线的H面投影都可见,V面投影有积聚性,W面投影中1″2″为不可见,画虚线。 (二)平面截割圆锥 根据截平面与圆锥的相对位置不同,圆锥的截交线可分五种情况,详见表8-2。 (tpb8-2) 表8-2平面截割圆锥体 从表8-2中可以看出: 截平面通过锥顶,其截交线为一三角形(表8-2(a))。 截平面垂直于圆锥轴线,其截交线为一圆(表8-2(b))。 截平面与圆锥所有素线都相交,其截交线为一椭圆(表8-2(c))。 截平面平行于圆锥的一条素线,其截交线为抛物线(表8-2(d))。 截平面平行于圆锥的两条素线,其截交线为双曲线(表8-2(e))。 【例8-12】求正垂面P与圆锥的截交线及断面实形(图8-20(a))。 (tp8-20) 图8-20用纬圆法求圆锥的截交线 解:1. 分析:截平面P与圆锥的所有素线都相交,其截交线为一椭圆。该椭圆的V面投影积聚在PV上,H面投影为一椭圆,其长轴为正平线;矩轴为正垂线,且垂直平分长轴。 2. 作图(图8-20(b)) (1)求特殊点:PV与圆锥V面投影轮廓线的交点1′、2′是椭圆长轴端点Ⅰ、Ⅱ的V面投影,它们们于圆锥最右、最左素线上。由1′、2′向下引垂线得1、2;线段1′2′的中点3′(4′)是椭圆短轴端点Ⅲ、Ⅳ的V面投影,过3′(4′)作纬圆,即可求得Ⅲ、Ⅳ的H面投影3、4;5′(6′)是截平面P与圆锥最前、最后素线交点的V面投影,过5′(6′)作纬圆,即可求得5、6。 (2)求一般点:在V面投影中取7′(8′),利用纬圆法即可求得7、8. (3)在H面投影中,依次光滑连接1—5—3—7—2—8—4—6—1,即得到截交线椭圆的H面投影。 3.判别可见性:由于截交线位于圆锥面上,其H面投影全部可见。 4.作断面实形:如图8-20(b)所示。其中1121为椭圆实形的长轴,长度等于1′2′;3141为椭圆实形的短轴,长度等于34;5161和7181分别等于56和78。 (三)平面截割圆球 平面截割圆球,不论截平面的位置如何,截交线的空间形状都是圆。截平面与球心的距离决定截交线圆的大小,截平面通过球心,则截得最大的圆。截交线圆的位置与其截平面的位置一致。截交圆的直径是截平面的积聚投影与球的同面投影圆相交的弦。当截平面为水平面、正平面、侧平面时,其H面投影、V面投影、W面投影反映截面圆的实形,其余二投影分别积聚成直线段,并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直线段的长度等于截面圆实形的直线;当截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投影为椭圆。 【8-13】求带截口的半球的投影(图8-21(a))。 (tp8-21) 图8-21求带缺口的半球的投影 解:1.分析:半球被水平面Q所截,其截交线的H面投影为圆的一部分,W面投影积聚成直线段;侧平面P截割半球的截交线的W面投影为圆的一部分,H面投影为一直线段。 2. 作图(图8-21(b)) (1)先求平面Q与半球的截交线的投影。设想将Qv延长,全部截断半球。在H面上画一个以 m′n′为半径的圆,利用“长对正”关系,得到截交线的H面投影,ab,其W面投影为a″b″。 (2)用同样的方法求平面P与半球的截交线的投影。在W面投影上画一个以O″为圆心,e′f′为半径的半圆,根据“高平齐”关系,得到截交线的W面投影,其H面投影为ab。线段AB为P、Q二平面的交线。 8.2.5、直线与曲面立体相交 【8-14】求直线AB与圆柱的贯穿点(图8-22(a))。 (tp8-22) 图8-22求直线与圆柱的贯穿点 解:1. 分析:直线AB与圆柱面相交,圆柱面的H面投影有积聚性,贯穿点的H面投影必然在圆柱面的H积聚投影上。 2. 作图(图8-22(b)) (1)在H面投影上,ab与圆周的交点1、2就是直线AB与圆柱贯穿点的H面投影。 (2)由1、2分别向上作垂线,交a′b′于1′、2′,即贯穿点的V面投影。 (3)由1′、2′分别向右引水平线,交a″b″于1″2″,即贯穿点的W面投影。 3.判别可见性:贯穿点I位于圆柱面的左、后部分,故1′不可见,1″可。a′1′在圆柱V面投影轮廓线内一段不可见,画虚线,a″1″画实线。贯穿点Ⅱ位于圆柱面的右、前部分,故2′可见,2″ 不可见。2′b′画实线,2″b″在圆柱W面投影轮廓线内一段不可见,画虚线。 【例8-15】求水平线AB与圆锥的贯穿点(图8-23(a))。 (tp8-23) 图8-23求直线与圆锥的贯穿点 解:1. 分析:直线AB与圆锥面相交,因锥面的投影无积聚性,无法直接求得贯穿 点,故采用作辅助面的方法求解。包含水平线AB作水平辅助面P(PV),它与圆锥的截交线为平行于H面的圆(若包含AB作铅垂面,则截交线为双曲线,作图麻烦)。求得AB与截交线圆的交点即为贯穿点。 2. 作图(图8-23(b)) (1)包含AB作水平面,利用a′b′在圆锥V面投影轮廓线内一线段c′d′为直径在H面上画圆,该圆与ab的交点1、2即为贯穿点的H面投影。 (2)过1、2分别向上引垂线,交a′b′于1′、2′,即为贯穿点的V面投影。 3. 判别可见性:Ⅰ点们于圆锥面的左、前部分,故1、1′均可见。连接a1、a′1′,画实线;Ⅱ点们于圆锥面右、后部分,故2可见,连接2b,画实线;2′不可见,2′d′画虚线。 【例8-16】求正平线与圆球的贯穿点(图 8-24(a)) (tp8-24) 图8-24求直线与圆球的贯穿点 解:1. 分析:包含AB作辅助面(正平面)P,则P与圆球的截交线为正平圆,求得AB与截交线圆的交点即为贯穿点。 2. 作图(图8-24(b)) (1)包含AB作正平面,利用H面投影中ab在圆球投影轮廓线内一线段cd为直径在V面上画圆,该圆与a′b′的交点1′、2′即为贯穿点的V面投影。 (2)过1′、2′分别向下作垂线,交ab于1、2,即为贯穿点的H面投影。 3.判别可见性:由于Ⅰ点位于圆球的前、左、下部分,故1不可见,1c画虚线;1′可见,a′1′画实线。Ⅱ点位于圆球的前、右、上部分,故2、2′均可见,2b、2′b′画实线。 注释: tp8-11: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1 tp8-12: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2 tp8-13: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3 tp8-14: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4 tp8-15: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5 tp8-16: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6 tp8-17: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7 tpb8-1: 插入图片jzztyst-tp08b8-1 tp8-18: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8 tp8-19: 插入图片jzztyst-tp-0819 tpb8-2: 插入图片jzztyst-tp08b8-2 tp8-20: 插入图片jzztyst-tp-0820 tp8-21: 插入图片jzztyst-tp-0821 tp8-22: 插入图片jzztyst-tp-0822 tp8-23: 插入图片jzztyst-tp-0823 tp8-24: 插入图片jzztyst-tp-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