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道教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Taoism
一, 五斗米道与道教的成立
? 五斗米道与道教
的成立
? 葛洪与抱朴子
? 陶弘景
? 唐代的老子注
1,太平道
? 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
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 太平清领书, 。其言
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 崇所上妖妄不经 ’
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 后汉书 ·襄楷传,
?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
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
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
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
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
诳惑。 ?? 诸方一时俱起,皆
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
亦名为蛾贼。 ?? 角称天公将军,
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
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
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
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 后汉书 · 皇甫嵩传,
2.五斗米道
? 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
出五斗米,故世号称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
之。 ?? 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
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疾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
——, 三国志 · 张鲁传,
二, 葛洪与抱朴子
? 畅玄
? 守一
? 形神
?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人,生于公元 284年
(晋武帝太康五年),卒于公
元 364年(晋哀帝兴宁二年),
年八十一 ;一说生于公元 283年
(晋武帝太康四年),卒于公
元 343年(晋康帝建元六年),
年六十一。葛洪生于一个笃信道教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葛系是
三国时孙吴的大鸿胪,父葛悌是西晋的邵陵太守,叔祖父葛玄则
是三国时著名的道教徒。
? 葛洪的主要著作有, 抱朴子, 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论神
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等道教
理论和道术 ;外篇五十卷,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等,属
儒家,是政治伦理方面的著作。
此外,葛洪尚有, 神仙传,,
,枕中书,,, 隐逸传,,以及
有关医药等方面的著作多种。
,抱朴子,
1,畅玄
? 玄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即所谓“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
宗也”(, 畅玄篇, )。
?,玄”的作用是神通广大的,“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
雨以之施”(同上)。
? 天地万物也是由“玄”中孕育产生的。所以,他又说,,胞胎元
一(元气),范铸两仪(天地),吐纳大始(万物形成之始),
鼓冶亿类,回旋四七(二十八宿,即列星),匠成草昧。”(同
上)
2,守一
? 葛洪认为,要守住“玄”或“道”,也就是要守住“一”。“一”
也就是“玄”和“道”。他引, 老子, 形容“道”的一段文字
说,,老君曰,‘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
一之谓也。”(, 地真篇, )
? 在葛洪看来,“一”是最真实的本体,所以“守一存真”,他也
称为“守真一”。他认为,对于“真一”如果能“守之不失”,
则可以“陆辟恶兽,水却蛟龙,不畏魍魉、挟毒之虫,鬼不能近,
刃不敢中。此真一之大略也”(同上)。
3,形神
? 葛洪有时把形、神关系比喻为“堤”和“水”,“烛”和“火”
的关系。如说,,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 ;方之于烛,烛縻
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 至理篇, )
? 葛洪虽然认为形神是互相依靠的,而又强调所谓“有因无而生焉,
形须神而立焉”(同上),把形说成要依赖于神才能不朽不疲,
从而又强调了神比形更为重要。
Have A Break!
三, 陶弘景
? 陶弘景,南朝梁代人,生于公
元 456年(刘宋孝建三年),死
于公元 536年(梁大同二年)。
他是一位与国家政治有着密切联
系的道士。他在梁武帝肖衍夺取
齐王朝政权时,曾派弟子向肖衍
进表支持,表中援引图谶,说明
天下必归梁,得到肖衍的赏识。
梁武帝接位后,每逢国家有征讨
大事时,常派人去茅山向陶弘景
咨询,因而陶弘景有“山中宰相”
之称(见, 南史 · 陶弘景传, )。
? 他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在茅山道观中,建有佛、道二堂,
提倡佛、道双修。他在, 真灵位业图, 一书中,按照儒家所倡导
的世俗社会的等级秩序,建构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他
说,,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 ;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万。”
? 陶弘景还在, 真诰, 一书中,构建了一套所谓“道者混然,是生
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
(, 甄命援第一, ),即道生元气生天地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想。
四, 唐代的老子注
? 成玄英
? 王玄览
? 司马承祯
1,成玄英
? 成玄英字子实,生卒年不详,为唐太宗至高宗时人。他的著作
很多,据, 新唐书 · 艺文志, 载,传世的著作有, 老子注,,
,庄子疏, 。, 庄子疏, 收入, 道藏, 中,清人郭庆藩著, 庄子
集释, 中,录有成玄英疏全文。, 老子注, 久已佚失,近人蒙文
通从, 道藏, 中辑出其佚文,题为成玄英, 老子义疏, 。
?,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 ?? 既不滞有,亦不滞无,
二俱不滞,故谓之玄。 ?? 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
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
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
故曰玄之又玄。”(, 老子, 一章疏)
?,夫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
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
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
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亏。生生以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
者也。”(, 老子, 一章疏)
2,王玄览
? 王玄览原名晖,生于公元 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死于公元
697年(武周神功元年),年七十二。他的主要著作有, 玄珠
录, 。在王玄览看来,这个不生不灭、万物众生的本体 ———
,道”,并不在人心之外,而就是人心中具有的“道性”。修道
不应外求,而应当内求。所以,他所讲的“道”生万物,也就是
“心”生万物。他说,,空见与有见,并在一心中,此心若也无,
空有当何在??? 是故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
3,司马承祯
? 司马承祯字子微,生于公元 647年(唐
太宗贞观二十一年),死于公元 735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年八十九。
他是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的四传弟子
(陶传王远知,王传潘师正,潘传司
马承祯)。他的主要著作有, 坐忘论,
等 。 司马承祯在道教中,不注重炼
丹、服食、变化等道术,而提倡静修
正心。“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
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
无,心乃合道。”
五, 思考
? 道教是如何形成的?
? 论述葛洪的主要思想?
? 唐代道教有那些代表人物?
Next Time,隋唐佛教
?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
部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