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隋唐佛教
The Buddhism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天台宗
?唯识宗
?华严宗
?禅宗
一, 天台宗
? 止观
? 一念三千 天台山
? 一心三观
? 无情有性
1,止观
?, 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
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
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借。,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
2,一念三千
? 所谓“一念三千”,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
谓。智顗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 摩衍止观, 卷五上)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
中,这是因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
“一念三千”。
3.一心三观
? 所谓“一心三观”,即是说一心能观空、假、中三谛。这是智顗根据印
度龙树的, 中论, 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
道义”的所谓“三是偈”思想发挥而来的。智顗说,,若一法一切法,即
是因缘所生法,是谓假名假观也 ;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也 ;
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 摩衍止观, 卷五上)
4,无情有性
? 故知经以正因结难,一
切世间何所不摄,岂隔
烦恼及二乘乎?虚空之
言何所不该?安弃墙壁
瓦石等邪?故知一尘一
心 —— 即一切生佛之心
性。(, 金刚鈚, )
湛
然
二, 唯识宗
? 八识
? 种子学说
? 三性
玄奘西行图
玄奘大师
1,八识
? 阿赖耶识
? 末那识
? 了别境识, 眼、耳、鼻、舌、身、意
2,种子学说
“有漏”种子
“无漏”种子
3,三性
? 一是“遍计所执性”,是指人们普遍地对万事万物分别计较,视一切事
物为各有自性差别的“实我实法”的世俗认识,其实这些事物都是不真
实的。
? 二是依他起性,是说万事万物皆是依赖心识而生灭,是虚幻不实的。
? 三是圆成实性,是指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错误之
见,认识到“我”、“法”两空,由此而显现出真如实性。
Have A Break!
三, 华严宗
? 六相
? 四法界
1,六相
? 总相
? 别相
? 同相
? 异相
? 成相
? 坏相
2,四法界
? 理法界
? 事法界
? 理事无碍法界
? 事事无碍法界
四, 禅宗
? 渐修与顿悟
? 本性即佛
? 无念、无相、无住
敦煌, 坛经,
慧能大师
1,渐修与顿悟
神秀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2,本性即佛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 坛经, )
?,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同上)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同上)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自性若迷,佛是众生。”(同上)
3,无念、无相、无住
? 在慧能看来,“顿悟成佛”,在修行方法上就是心不受外物的迷惑,这
就是“无念”。他说,“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同上)
?,无住”(不执著)是说,心不执著在外境上,对任何事物都不留恋,
念过即过。
?,无相”,是说“外离一切相”,心中不执著于事相上,不是说,不同
事物相接触。
五, 思考
? 谈谈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思想。
? 八识包括那些内容?
? 谈谈华严宗的“四法界”?
? 谈谈禅宗对于佛教的变革。
Next Time,经学与儒家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分
The End
The Buddhism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天台宗
?唯识宗
?华严宗
?禅宗
一, 天台宗
? 止观
? 一念三千 天台山
? 一心三观
? 无情有性
1,止观
?, 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
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
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借。,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
2,一念三千
? 所谓“一念三千”,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
谓。智顗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 摩衍止观, 卷五上)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
中,这是因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
“一念三千”。
3.一心三观
? 所谓“一心三观”,即是说一心能观空、假、中三谛。这是智顗根据印
度龙树的, 中论, 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
道义”的所谓“三是偈”思想发挥而来的。智顗说,,若一法一切法,即
是因缘所生法,是谓假名假观也 ;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也 ;
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 摩衍止观, 卷五上)
4,无情有性
? 故知经以正因结难,一
切世间何所不摄,岂隔
烦恼及二乘乎?虚空之
言何所不该?安弃墙壁
瓦石等邪?故知一尘一
心 —— 即一切生佛之心
性。(, 金刚鈚, )
湛
然
二, 唯识宗
? 八识
? 种子学说
? 三性
玄奘西行图
玄奘大师
1,八识
? 阿赖耶识
? 末那识
? 了别境识, 眼、耳、鼻、舌、身、意
2,种子学说
“有漏”种子
“无漏”种子
3,三性
? 一是“遍计所执性”,是指人们普遍地对万事万物分别计较,视一切事
物为各有自性差别的“实我实法”的世俗认识,其实这些事物都是不真
实的。
? 二是依他起性,是说万事万物皆是依赖心识而生灭,是虚幻不实的。
? 三是圆成实性,是指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错误之
见,认识到“我”、“法”两空,由此而显现出真如实性。
Have A Break!
三, 华严宗
? 六相
? 四法界
1,六相
? 总相
? 别相
? 同相
? 异相
? 成相
? 坏相
2,四法界
? 理法界
? 事法界
? 理事无碍法界
? 事事无碍法界
四, 禅宗
? 渐修与顿悟
? 本性即佛
? 无念、无相、无住
敦煌, 坛经,
慧能大师
1,渐修与顿悟
神秀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2,本性即佛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 坛经, )
?,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同上)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同上)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自性若迷,佛是众生。”(同上)
3,无念、无相、无住
? 在慧能看来,“顿悟成佛”,在修行方法上就是心不受外物的迷惑,这
就是“无念”。他说,“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同上)
?,无住”(不执著)是说,心不执著在外境上,对任何事物都不留恋,
念过即过。
?,无相”,是说“外离一切相”,心中不执著于事相上,不是说,不同
事物相接触。
五, 思考
? 谈谈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思想。
? 八识包括那些内容?
? 谈谈华严宗的“四法界”?
? 谈谈禅宗对于佛教的变革。
Next Time,经学与儒家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