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孟子
The Philosophy of Mencius
? 孟軻,騶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
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
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勝
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
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
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
之意,作孟子七篇。
——, 史記 · 孟子荀卿列傳,
? 孔孟之间
? 性善论
? 尽心说
? 仁政
? 圣人论
一, 孔孟之间
? 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
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
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於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
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
文侯好学。後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於战国,儒术既绌
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於威、宣之际,孟子、荀
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於当世。
——, 史记 ·儒林列传,
?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
之儒,有子思之儒,有
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
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
氏之儒,有孫氏之儒,
有樂正氏之儒。
—— 韩非子
? 根据, 史记, 和, 韩非子, 的
说法,孔子死后,儒家确实有了
分化。但由于文献的缺乏,不能
对他们进行认识。 1993年湖北荆
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
中有一部分是儒家文献,填补了
孔孟之间儒家的空白。
二, 性善论
1,人禽之辨
?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
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 离娄, 下)
孟子所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即渴饮饥食等生理上的反应;
而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即人之为人的本性。
2,四端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
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也。 (, 公孙丑, 上)
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
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恻隐之心 仁
羞恶之心 义
辞让之心 礼
是非之心 智
3,与告子的辩论
( 1), 性善与性无善恶
? 告子曰:, 生之谓性。,
? 孟子曰:, 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斋曰:, 然。,
?,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曰:, 然。,
?,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 告子, 上)
( 2), 义内与义外
?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
故谓之外也。”
?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
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 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
有外与?” (, 告子, 上)
Have A Break!
三, 尽心说
1,尽心、知性、知天
? 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尽心, 上)
心是人之, 大体,,所以尽心能够知性;此乃, 天之所于我者,,
故尽心、知性,则能知天。
2,求放心
?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
放心而已矣。” (, 告子, 上)
孟子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这是说,求知
识、才能没有别的途径,而只要把他放弃(散失)掉的天赋本性找回来
就行了。
3,养气
( 1), 养心
?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 尽心, 下 )
( 2), 存夜气
?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
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 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
兽不远矣。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 告子, 上)
( 3), 浩然之气
?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斋,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主曰:, 难
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
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
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
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
长也。(, 公孙丑, 上)
孟子认为扩充自己的善端,可以塞
于天地之间,这样就达到了, 大丈夫,
的境界
四, 仁政
1,恒产与恒心
? 他主张用他自己设想的“仁政”措施,通过“井田制”的形式来推行封
建制度。
? 孟子还把他这种通过正经界,“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同上)的
主张,称之为“制民之产”,意思是要分配给农民固定的土地,使他们
“死徙无出乡”(同上)。他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 滕文公
上, )
2,王政
?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
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
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公孙丑, 上)
孟子主张实行王政,反对霸政。他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不能使人
心服口服;而仁政是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
3,民为贵
?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
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
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 尽心, 下)
孟子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够得到天下。
五, 圣人论
1.先知先觉
?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他借古人伊尹的
话说,,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万章下, )
这是说,“天”生下人类来,就是要使先知先觉的人去开导启发后知后
觉的人。
2,圣人
?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
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万章, 下 )
?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 ??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
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尽心, 下)
六, 思考
? 什么是“四端”?
? 谈谈孟子的修养方法?
?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Next Time,庄子
?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
分
The End
The Philosophy of Mencius
? 孟軻,騶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
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
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勝
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
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
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
之意,作孟子七篇。
——, 史記 · 孟子荀卿列傳,
? 孔孟之间
? 性善论
? 尽心说
? 仁政
? 圣人论
一, 孔孟之间
? 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
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
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於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
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
文侯好学。後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於战国,儒术既绌
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於威、宣之际,孟子、荀
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於当世。
——, 史记 ·儒林列传,
?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
之儒,有子思之儒,有
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
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
氏之儒,有孫氏之儒,
有樂正氏之儒。
—— 韩非子
? 根据, 史记, 和, 韩非子, 的
说法,孔子死后,儒家确实有了
分化。但由于文献的缺乏,不能
对他们进行认识。 1993年湖北荆
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
中有一部分是儒家文献,填补了
孔孟之间儒家的空白。
二, 性善论
1,人禽之辨
?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
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 离娄, 下)
孟子所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即渴饮饥食等生理上的反应;
而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即人之为人的本性。
2,四端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
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也。 (, 公孙丑, 上)
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
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恻隐之心 仁
羞恶之心 义
辞让之心 礼
是非之心 智
3,与告子的辩论
( 1), 性善与性无善恶
? 告子曰:, 生之谓性。,
? 孟子曰:, 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斋曰:, 然。,
?,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曰:, 然。,
?,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 告子, 上)
( 2), 义内与义外
?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
故谓之外也。”
?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
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 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
有外与?” (, 告子, 上)
Have A Break!
三, 尽心说
1,尽心、知性、知天
? 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尽心, 上)
心是人之, 大体,,所以尽心能够知性;此乃, 天之所于我者,,
故尽心、知性,则能知天。
2,求放心
?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
放心而已矣。” (, 告子, 上)
孟子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这是说,求知
识、才能没有别的途径,而只要把他放弃(散失)掉的天赋本性找回来
就行了。
3,养气
( 1), 养心
?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 尽心, 下 )
( 2), 存夜气
?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
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 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
兽不远矣。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 告子, 上)
( 3), 浩然之气
?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斋,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主曰:, 难
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
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
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
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
长也。(, 公孙丑, 上)
孟子认为扩充自己的善端,可以塞
于天地之间,这样就达到了, 大丈夫,
的境界
四, 仁政
1,恒产与恒心
? 他主张用他自己设想的“仁政”措施,通过“井田制”的形式来推行封
建制度。
? 孟子还把他这种通过正经界,“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同上)的
主张,称之为“制民之产”,意思是要分配给农民固定的土地,使他们
“死徙无出乡”(同上)。他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 滕文公
上, )
2,王政
?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
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
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公孙丑, 上)
孟子主张实行王政,反对霸政。他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不能使人
心服口服;而仁政是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
3,民为贵
?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
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
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 尽心, 下)
孟子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够得到天下。
五, 圣人论
1.先知先觉
?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他借古人伊尹的
话说,,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万章下, )
这是说,“天”生下人类来,就是要使先知先觉的人去开导启发后知后
觉的人。
2,圣人
?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
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万章, 下 )
?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 ??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
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尽心, 下)
六, 思考
? 什么是“四端”?
? 谈谈孟子的修养方法?
?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Next Time,庄子
?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
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