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全身麻醉药
? 第一节 吸入性全麻药
? [麻醉分期 ]
? 1 镇痛期,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 。 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网状结构上行即
? 激活系统受到抑制,温, 痛, 触和听觉依次消失,各种反射存
? 在,肌张力正常 。
? 2 兴奋期,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为止 。 主要是皮
? 层下中枢脱抑制 (兴奋 )所致 。 此期不应进行任何手术 。 应采用
? 复合麻醉等措施,尽量缩短或消除此期 。
? 镇痛期和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
? 3 外科麻醉期,从呼吸转为规则至呼吸接近停止的过程 。 皮层下中枢至
? 上而下,脊髓则由下而上受到抑制 。 此期又可分为 4级,
? 第一级,从眼睑反射消失至眼球固定 ;
? 第二级,从眼球固定至低位肋间肌麻痹 ;
? 第三级,肋间肌麻痹,呼吸逐渐转变为腹式呼吸 ;
? 第四级,延脑生命中枢 (呼吸, 循环中枢 )受抑制,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
? 4 中毒期 (延脑麻痹期 ),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跳停止而死亡 。 应避免出
现此期 。
? [作用原理 ] 溶于细胞膜的脂质层,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
白质及钠, 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抑制神经细胞
除极化,使动作电位上升的幅度及速度下降,进而广泛抑制神
经冲动的传递,导致全身麻醉 。 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与其脂
溶性成正相关,即脂溶性越高,麻醉作用越强 。
? 血 /气分布系数, 是指血药浓度与肺泡气体浓度达平衡时的
比值 。 分布系数大, 血药浓度上升慢, 诱导期较长,停药后
恢复也较慢 。
? 脑 /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平衡时的比
值,系数大的药物作用强 。
? [常用药物 ]
? 氟烷, 作用强,诱导期短,苏醒快 。
? 肌松和镇痛较差
? 抑制心脏, 心输出量下降, 使心肌对 CA敏感性增加, 可致心
? 律失常
? 反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 。
? 子宫平滑肌 松弛,不用于产科 。
? 恩氟烷
? 诱导期短,苏醒快,肌松好,反复使用无明显副作用,较常用。
? 氧化亚氮 (N2O)
? 作用迅速, 诱导期短, 苏醒快, 镇痛作用强, 病人主观舒适
? 对肝, 肾和呼吸功能无不良影响 。
? 麻醉效能低,单用麻醉效果不满意,需与其它麻醉药配伍使用 。
? 用于诱导麻醉或与其它全麻药合用 。
?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
? 硫喷妥钠
? 作用快, 无兴奋现象, 呼吸到并发症少
? 镇痛效果差,肌肉松弛不完全, 诱发喉头和支气管痉挛
? 注射过快可抑制呼吸
? 用于诱导麻醉,基础麻醉等
? 氯胺酮
? ◆ 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
? ◆ 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使病人意识模糊,短暂性记
? 忆缺失,痛觉完全消失,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
? 使意识和感觉分离,称为 分离麻醉 。
? ◆ 兴奋心血管系统:血压, 心率升高 。 输出量增大 。
? ◆ 肌张力增加
? ◆ 主要用于体表小手术,如烧伤清创,切痂,植皮等 。
? 第三节 复合麻醉
?
?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其它辅助药物,以
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
? 1 麻醉前给药,指麻醉前应用的药物
? 如地西泮, 苯巴比妥;哌替啶;阿托品
? 2 基础麻醉,
? 3 诱导麻醉,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使病人迅速进入外科麻醉期, 然后改
? 用其它麻醉药物维持麻醉 。
? 4 低温麻醉,物理降温配合应用氯丙嗪,体温下降到 28~ 30?C,降低心脏
? 等生命器官的耗氧量,以便于进行心脏直视手术 。
? 5 神经安定镇痛术,使患者达到意识模糊朦胧,痛觉消失 。 适用于外科小
? 手术 。
? 神经安定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