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 1977)提出情绪四维理论:
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和
动作抑制的程度。
激动度:个体对情绪情境的突然出现缺乏预料和
准备的程度。
确信度: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1、古代分类:, 礼记, 提出七情说:喜、怒、哀、惧、
爱、恶、憩。其他人的分类。
2、从生物进化角度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前者是
任何动物共有的,先天的。后者是基本情绪的不同
组合派生的。
伊扎德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人类有 11种基本情绪,如兴趣、
惊奇、痛苦、厌恶等,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三类:
基本情绪组合:如恐惧 —— 害羞
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结合:如疼痛 —— 恐惧 —— 怒
基本情绪与认知结合:如多疑 —— 恐惧 —— 内疚
3、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
罗素( Russel,1980)提出情绪可以分为两
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
愉快度可以分为愉快和不愉快;强度分为中等强
和高等强度。由此分成四种模型:
愉快 —— 高等强度:高兴
愉快 —— 中等强度:轻松
不愉快 —— 高等强度:厌烦
不愉快 —— 中等强度:惊恐
如图所示。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
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有三种:
1、心境
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
着同样的态度体验。
心境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客观刺
激和人格特征。如失去亲人引起长时间的郁闷;
性格内向的人更易受刺激的影响。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生活、
人际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
消极悲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
身心健康。
2、激情
这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
情绪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
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
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
如盛怒时,全身紧张,怒发冲冠等。
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 意识狭窄, 现象,
但虽然自控能力减弱,还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
因此不能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
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重大成功时兴奋,有
很大激励作用。
3、应激
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应激状态产生:与人对情景和人对自己的能力判断
有关。如果个体判断自己的能力不能应付情景,就会体
验到紧张。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一系列生物反应。如呼吸,
心率、肌肉上的变化,以维持机体功能的完整性。塞里
称这种变化为适应性综合症,包括三个阶段:
a.动员:产生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进行适应性防御。
b.阻抗:生理机能进一步变化,如呼吸加快,血压
升高,以充分动员人体潜能,对付环境突变。
c.衰竭:刺激如果依然存在,阻抗继续发生,但适
应能力已经用尽,导致适应性疾病。
(三)情感的分类
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包括道德感、
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
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道德标准在不同时代、民族、社会中是不同的。
如果个体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个体就会产生积极
的情感体验,并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
2、理智感
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
体验。如求知欲,解决问题后喜悦之感,为真理献身的
自豪感等。
3、美感
指个体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
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既有共同点,也
有不同的地方。如人们普遍认为仙鹤是美的,但
对皮肤的颜色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
美感的来源:
a.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如桂林山水,武
汉黄鹤楼。
b.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舍己为人,乐
于助人的行为带给人美的评价。
第二节 情绪和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一)情绪和下丘脑
下丘脑位于第三脑室下部,视交叉后部,脑
垂体上部。与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有
密切联系,并控制着脑垂体和整个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有密切联系。
实验:
1、刺激猫的下丘脑的不同部位,出现两种
反应:争斗、发怒和逃避、恐惧。切除下丘脑以
上脑组织,这些反应依然存在。
2、自我刺激实验:在老鼠下丘脑背部埋上
电极,另一端与杠杆相连,老鼠会不断按压杠杆。
说明老鼠的下丘脑内部存在着一个快乐中枢。
(二)情绪与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的部位,既是情绪表现
下行系统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
转站。大脑向下发送信息引起情绪的各种外部表
现,向上传送信息引起各种情绪激活状态,并经
过大脑皮层活动产生主观体验。
有人推论,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的冷漠、对一
切无兴趣,内心体验麻木,面无表情等症状可能
是由于网状结构的功能遭到破坏而导致的。
(三)情绪和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位于大脑半球到间脑并延伸到中
脑的一段较大的、非均一的最原始的神经结构。
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
实验:刺激猫的边缘系统一部分,恐惧反应
消失;刺激连接区,猫就会出现兴奋反应,如嘶
叫,跳扑等。
个案:一位病人的杏仁核中有大量的钙,使
之出现大脑功能紊乱,他不能识别恐惧表情,自
己也没有恐惧表情。研究指出杏仁核是恐惧的反
应中枢。
(四)情绪与大脑皮层
人类的大量情绪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
下产生的,对情绪的调节是大脑不同区域协同活
动的结果。
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调节存在差异:
积极情绪,左半球出现较多电位;消极情绪
则在右半球出现较多电位。
戴维森( 1991)的实验:让被试看不同影片,
发现愉快的影片使被试左半球脑电活动增强,厌
恶的影片使被试右半球脑电活动增强。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一)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总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如肾
上腺分泌增加,心血管发生变化,心率加快,血
压升高。肝脏输出更多血糖,消化系统活动减缓,
使机体处在消耗能量状态。
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活动,交
感神经活动下降,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
的平静状态,处于积累能量阶段。
(二)情绪与分泌系统
人体内两种腺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不同情绪引起内外分泌腺的不同活动,影响
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它们也可以作为判定情绪状
态的客观指标。
特定情绪状态下,外分泌腺的活动会产生身
体的相应变化,如悲痛或过分高兴会流泪,焦急
恐惧会冒汗,并抑制消化腺活动,而愉快情绪会
增强唾液、胃液和胆汁的分泌。
特定情绪状态也会引起内分泌腺的变化,从
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如焦虑不安,肾上腺素分泌
增多;愤怒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增加。
(三)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表情
行为的活动基础。情绪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外
部行为表现,所以,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也有着
一定的关系。
如艾克曼( 1978),通过刺激面部肌肉组织,
引起反应得到六种不同的面部表情模式:愉快、
惊奇、厌恶、愤怒、恐惧和悲伤。这说明躯体神
经系统是人的面部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