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茶叶分类依据
我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
① 依据加工方法不同的品质上的差异:绿茶, 红茶,
乌龙茶 ( 青茶 ), 白茶, 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
② 依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绿, 红, 乌龙茶, 白,
花, 紧压茶, 速溶茶七大类 。
③ 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初, 精制两个阶段的实
际情况, 分成毛茶和成品茶两大类, 其中毛茶又
分为绿, 红, 乌龙, 白茶和黑茶五大类, 将黄茶
并入绿茶中 。 成品茶又分为绿, 红, 乌龙, 白茶
和再加工成的花茶, 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大类 。
将上述分类方法综合起来, 我国茶叶可分为基本茶
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
1、茶叶分类理论
? 到目前为止,较一致地认为,理想
的茶叶分类方法有三条依据,其一,
必须表明茶品质的系统性,其二,
必须表明制法的系统性,其三,必
须表明内容物质变化的系统性,同
时,茶类发展的先后,应作为茶叶
分类排序的次序。
? 1.1茶叶分类应以制茶的方法为基础
? 一般而言, 制法不同, 内含物质变化
就不同, 品质也就有根本差别 。 每一种茶
类都有一个共同或相似的制法特点, 如红
茶都有一个共同促进酶活化, 使黄烷醇类
( 儿茶多酚类 ) 氧化较完全的渥红 ( 俗称
,发酵, ) 过程 。 绿茶杀青过程 。 黑茶类
都有一个共同的堆积做色 ( 渥堆 ) 过程 。
工夫红茶与小种红茶, 差异不大, 工夫红
茶与切细红茶差异较大 。
1.2表明茶叶品质的系统性
品质的系统性是由制法决定的。
? 绿茶,不论那种花色, 都是汤清叶绿, 都
属绿色范畴, 只是色度深浅, 明亮枯暗不
同而已, 如果茶叶汤色, 叶底变黄, 则不
属于绿茶类了 ( 贮藏或制法技术不好除
外 ) 。 绿茶的基本制法是:杀青, 揉捻,
干燥 。
? 黄茶,品质特点是, 黄汤黄叶,, 这是制
造过程中闷堆渥黄造成的 。
? 红茶,品质特点是, 红汤红叶,, 基本工
艺:菱凋一揉捻 — 发酵 — 干燥, 发酵是关
键过程 。
?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是介于绿茶和红茶
之间的一类茶叶, 外形色泽青褐, 因此也
称为青茶 。 汤色黄红, 典型的乌龙茶叶片
中间呈绿色, 叶缘呈红色, 素有, 绿叶红
镶边, 之称 。 工艺:鲜叶 — 菱凋 — 做青 —
炒青 — 揉捻 — 干燥 。
? 黑茶,杀青 —— 揉捻 —— 渥堆 —— 干燥,
品质特点:外形色泽油黑或暗褐, 茶汤褐
黄或褐红, 关键是渥堆 。
白茶,菱凋 —— 干燥,属轻微发酵茶。
? 1.3内含物变化的系统性
? 由于制法不同,,内含物变化的程度和
快慢也有不同,在内含物的变化方面,以
黄烷醇类物质最为明显。见 P19,表 1.1。
表 1.1显示,黄烷醇类物质变化(含量多
少)的程度依次是绿茶、黄、黑茶、白茶、
青茶、红茶(一般情况)。
茶类起源先后:绿、黄、黑、白、红、青。
? 2、再加工茶叶的分类依据
? 现通用的分类方法是采用纲、目、
种分类系统。
? 以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为纲。品质
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制法不同,各
种茶类制成茶、品质已大致稳定,
在毛茶再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也
不同,如各种花茶的品质稍有变异,
但基本的品质系统性未超出该类的
系统性,因此,再加工茶类应是
“目”,而不是“纲”。
? 再加工茶类的分类,从以毛茶加工
(制法)为基础,再加工茶类的品
质形成主要取决于毛茶初制。如再
加工后,品质变化较小,则哪一类
毛茶再加工,仍就归哪一类。
? 如再制绿茶花茶,仍属绿茶类。
? 云南沱茶、饼茶和小园饼茶属晒青绿茶加
工,不经堆积和“发花过程”,色香味变
化不大,制法和品质靠近绿茶,归入绿茶
类。
? 再制后,如变化较大,与原来的毛茶品质
不同,则以变成靠近哪个茶类,改属哪个
茶类。
? 如云南紧茶,大圆饼茶是晒青绿茶加工,
经过先堆积促进变色,在干燥中“发花”,
品质变化很大,接近黑茶类,应归为黑茶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