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程改革
(二)
主讲教师 黄甫全
三、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
?(一)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
?所谓运行机制,就是组织和进行改
革的机构和人员及其主要特性。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可以
归纳为三种类型:政府统一行为、
学校自主行为和学术研究行为。
?这三种类型,并不是绝对分开的,
在课程改革实际中,三者往往密
切联系在一起,只是可能某一种
行为占主导作用,形成主导机制。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正在
酝酿着三个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一是改变中央集权的状况,课程改
革决策权将实行中央、地方和学校
三者分享。
?二是创新出课程改革的“学术行为”
机制。
?三是建立课程改革的动态机制。
?(二)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机制
?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存在于课
程内部。我们的专题研究表明,
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机制,表现
为“课程范式的周期突变”。
?1、课程范式的内涵:
?范式的概念:“范式”是由美国当
代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揭示和描
述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过程中创用
并不断拓展的一个专门术语。
?他曾专门著文揭示和阐发了范式所
具有的三大特性:
?第一,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所共有的能使他们在释疑当中、
能使他们在问题选择中、在解决问
题的进化过程中观点趋于一致的那
种力量”。
?第一,范式设计的是一个特定学科
的研究人员所从事的共同领域,它
由一些需要单纯说明的被规定的要
素组成。
?第二,范式的本性是革命的,是变
化的。
?课程范式的概念:
?课程作为一种再生文化,其改革过
程本身就存在范式问题。
?课程范式的内涵:首先,课程范式
是指一定时代学校里流行使用的教
学材料及其特定内容和形式,以及
与其相适应的特定的教育手段和方
法。
?其次,课程范式是指特定时代的人
们普遍承认的课程成就、普遍遵循
的课程传统和学校里普遍应用的课
程模式,在一段时间内,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在其中进行规范性的活动,
以把新生一代培养成打着那个时代
烙印的社会人。
?再次,课程范式是指特定时代占据
支配地位的课程观念,包括教育目
的观、课程认识观、课程功能观、
课程价值观等。
?显然,课程范式实质上是特定时代
里相互适切和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一
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规范化结构程序、
课程成就和课程观念的集合体。
?2、历史上的四种课程范式:
? ( 1),原始, 的课程范式。
? 可以古代苏美尔人的, 文士学校, 的课
程为典型代表。, 原始, 的课程范式时
期的课程成就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课
程的主要特性是, 开放性,,具有及时
吸收新知识的机制,人们创造的知识几
乎全部进入学校成为课程内容。
?二是课程模式由两个阶段构成,第
一阶段是“理论”教学,以教学语
文、数学和司法知识为主,第二阶
段是到政府部门和寺庙等机构进行
“实践”教学。
?( 2)“艺术”课程范式。
?从古希腊雅典时代一直持续到欧洲
文艺复兴。以“七种自由艺术课程”
为典型代表。流行使用的教学材料
是原著、名著和经典著作,内容主
要是读、写、算、演讲、美德、诗
歌体操等,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多样
化的,因内容不同而异、因教育者
不同而异。
?那个时代的课程成就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课程首次担负起了甄别和筛选
知识的功能;二是形成以“七艺”
为核心的比较完美的课程结构,即
以语法、修辞、辩论术(逻辑)构
成的“三艺”和以音乐、算术、几
何、天文构成的“四艺”,外加体
操。
?( 3),学科, 课程范式。
?这一范式,从 15世纪发轫,一直持
续至今天,它最辉煌的时期是 17~
19世纪,以赫尔巴特的, 科目主题,
范式为典型代表。
?学校使用的不再是原著,而是经过
专门编写的教材课本,先是夸美纽
斯的“百科全书”式教材,继而是
分科编写的教科书,内容包含了人
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以及数学、神学
等所有知识的基础和精华部分,采
取了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制度和以教
授及背诵为主的教育方法。
?当时取得的课程成就有:第一,创
造出了教材。第二是形成了以, 分
科, 为形式和以历史、文学加神学
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结构。
?( 4)经验课程范式。
?创立者是杜威。“经验”课程范式
又可以被称为“活动”课程范式。
它萌动于 19世纪末,并且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在 20世纪初便脱颖而出,
成为欧美学校常规课程的“精灵”,
一直持续到 20世纪 50,60年代。
?这一时期的课程成就是创造出了新
的“社会活动中心”课程模式,通
过儿童活动实现教材里的成人经验
内化到儿童自身经验之中;儿童成
为课程中各个科目的联络中心。
? 3、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
?一般地在一定时期内,课程总是以
一定的形式不断地吸收文化发展成
果从而构成新的课程内容,经历着
的是一种累积性的量的变化,并呈
现为该时期的常规课程,其中寄寓
着一种特定的课程范式。
?而随着社会文化的每一次大发展,
已有课程范式不能适应,导致常规
课程出现危机,引发一次课程改革,
发生质的变化,课程内容、课程形
式和课程理念产生一次新旧交替,
新的常规课程形成。并寄寓着以改
革的成果为核心构造出的新的特定
的课程范式。
?课程范式的这种周期性突变律具有
下述典型特征。
?课程范式突变的四大周期:课程改
革促进和实现课程范式的突变。迄
今为止,已经进行的课程改革和课
程范式突变有四次。
?第一次是在古希腊雅典时代,第二
次是在文艺复兴当中,第三次是在
19世纪与 20世纪相互交替之际,第
四次则始于 20世纪 50年代。
?这样,课程范式经历的时间具有了
明显的周期性,课程范式的突变迄
今已经历了四大周期。第一个周期
大约持续了 4000年左右;第二周期
持续了大约 2000年左右;第三周期
持续了大约 500年左右;第四个周期
持续了大约 60年左右。
?由此可知,不同课程范式持续的
时间是依次递减的,并遵循指数
函数律,即每一周期持续的时间
是它的周期序数的指数函数。
?迄今为止历史上出现的四个周期,
可能已经形成即完成了课程范式演
变的一个大周期;而从 50年代以来
的当代课程改革开始的是课程范式
演变的另一个新的大周期。
(二)
主讲教师 黄甫全
三、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
?(一)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
?所谓运行机制,就是组织和进行改
革的机构和人员及其主要特性。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可以
归纳为三种类型:政府统一行为、
学校自主行为和学术研究行为。
?这三种类型,并不是绝对分开的,
在课程改革实际中,三者往往密
切联系在一起,只是可能某一种
行为占主导作用,形成主导机制。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正在
酝酿着三个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一是改变中央集权的状况,课程改
革决策权将实行中央、地方和学校
三者分享。
?二是创新出课程改革的“学术行为”
机制。
?三是建立课程改革的动态机制。
?(二)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机制
?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存在于课
程内部。我们的专题研究表明,
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机制,表现
为“课程范式的周期突变”。
?1、课程范式的内涵:
?范式的概念:“范式”是由美国当
代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揭示和描
述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过程中创用
并不断拓展的一个专门术语。
?他曾专门著文揭示和阐发了范式所
具有的三大特性:
?第一,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所共有的能使他们在释疑当中、
能使他们在问题选择中、在解决问
题的进化过程中观点趋于一致的那
种力量”。
?第一,范式设计的是一个特定学科
的研究人员所从事的共同领域,它
由一些需要单纯说明的被规定的要
素组成。
?第二,范式的本性是革命的,是变
化的。
?课程范式的概念:
?课程作为一种再生文化,其改革过
程本身就存在范式问题。
?课程范式的内涵:首先,课程范式
是指一定时代学校里流行使用的教
学材料及其特定内容和形式,以及
与其相适应的特定的教育手段和方
法。
?其次,课程范式是指特定时代的人
们普遍承认的课程成就、普遍遵循
的课程传统和学校里普遍应用的课
程模式,在一段时间内,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在其中进行规范性的活动,
以把新生一代培养成打着那个时代
烙印的社会人。
?再次,课程范式是指特定时代占据
支配地位的课程观念,包括教育目
的观、课程认识观、课程功能观、
课程价值观等。
?显然,课程范式实质上是特定时代
里相互适切和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一
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规范化结构程序、
课程成就和课程观念的集合体。
?2、历史上的四种课程范式:
? ( 1),原始, 的课程范式。
? 可以古代苏美尔人的, 文士学校, 的课
程为典型代表。, 原始, 的课程范式时
期的课程成就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课
程的主要特性是, 开放性,,具有及时
吸收新知识的机制,人们创造的知识几
乎全部进入学校成为课程内容。
?二是课程模式由两个阶段构成,第
一阶段是“理论”教学,以教学语
文、数学和司法知识为主,第二阶
段是到政府部门和寺庙等机构进行
“实践”教学。
?( 2)“艺术”课程范式。
?从古希腊雅典时代一直持续到欧洲
文艺复兴。以“七种自由艺术课程”
为典型代表。流行使用的教学材料
是原著、名著和经典著作,内容主
要是读、写、算、演讲、美德、诗
歌体操等,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多样
化的,因内容不同而异、因教育者
不同而异。
?那个时代的课程成就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课程首次担负起了甄别和筛选
知识的功能;二是形成以“七艺”
为核心的比较完美的课程结构,即
以语法、修辞、辩论术(逻辑)构
成的“三艺”和以音乐、算术、几
何、天文构成的“四艺”,外加体
操。
?( 3),学科, 课程范式。
?这一范式,从 15世纪发轫,一直持
续至今天,它最辉煌的时期是 17~
19世纪,以赫尔巴特的, 科目主题,
范式为典型代表。
?学校使用的不再是原著,而是经过
专门编写的教材课本,先是夸美纽
斯的“百科全书”式教材,继而是
分科编写的教科书,内容包含了人
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以及数学、神学
等所有知识的基础和精华部分,采
取了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制度和以教
授及背诵为主的教育方法。
?当时取得的课程成就有:第一,创
造出了教材。第二是形成了以, 分
科, 为形式和以历史、文学加神学
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结构。
?( 4)经验课程范式。
?创立者是杜威。“经验”课程范式
又可以被称为“活动”课程范式。
它萌动于 19世纪末,并且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在 20世纪初便脱颖而出,
成为欧美学校常规课程的“精灵”,
一直持续到 20世纪 50,60年代。
?这一时期的课程成就是创造出了新
的“社会活动中心”课程模式,通
过儿童活动实现教材里的成人经验
内化到儿童自身经验之中;儿童成
为课程中各个科目的联络中心。
? 3、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
?一般地在一定时期内,课程总是以
一定的形式不断地吸收文化发展成
果从而构成新的课程内容,经历着
的是一种累积性的量的变化,并呈
现为该时期的常规课程,其中寄寓
着一种特定的课程范式。
?而随着社会文化的每一次大发展,
已有课程范式不能适应,导致常规
课程出现危机,引发一次课程改革,
发生质的变化,课程内容、课程形
式和课程理念产生一次新旧交替,
新的常规课程形成。并寄寓着以改
革的成果为核心构造出的新的特定
的课程范式。
?课程范式的这种周期性突变律具有
下述典型特征。
?课程范式突变的四大周期:课程改
革促进和实现课程范式的突变。迄
今为止,已经进行的课程改革和课
程范式突变有四次。
?第一次是在古希腊雅典时代,第二
次是在文艺复兴当中,第三次是在
19世纪与 20世纪相互交替之际,第
四次则始于 20世纪 50年代。
?这样,课程范式经历的时间具有了
明显的周期性,课程范式的突变迄
今已经历了四大周期。第一个周期
大约持续了 4000年左右;第二周期
持续了大约 2000年左右;第三周期
持续了大约 500年左右;第四个周期
持续了大约 60年左右。
?由此可知,不同课程范式持续的
时间是依次递减的,并遵循指数
函数律,即每一周期持续的时间
是它的周期序数的指数函数。
?迄今为止历史上出现的四个周期,
可能已经形成即完成了课程范式演
变的一个大周期;而从 50年代以来
的当代课程改革开始的是课程范式
演变的另一个新的大周期。